混合动力机构及其动力混合模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29376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5: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机构及其动力混合模式,混合动力机构包括:引擎、第一马达、第二马达、离合器、混合动力单元、差速器及电池,其中,混合动力单元的一端依序耦接离合器、第二马达及引擎,而另一端耦接第一马达,电池可提供供给电流予第一马达或第二马达,或者接收第二马达所提供的增程电流,该混合动力单元包括第一太阳齿轮、第二太阳齿轮、耦接于该第一和第二太阳齿轮的至少一行星齿轮、以及与该至少一行星齿轮耦接的行星架齿轮,其中,该混合动力机构可具有四种动力混合模式,使混合动力单元可接收来自该第一马达或该引擎所输出的第一驱动力或者来自该第二马达所输出的第二驱动力并进行调和,以输出一调和驱动力至差速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动力机构及其动力混合模式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混合的设计,尤其涉及一种可提供引擎与驱动马达的动力混合的混合动力机构及其动力混合模式。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能源锐减及环保概念抬头,使得整合能源型的油电混合动力车兴起,各家厂商也积极研发相关技术,目的不外乎希望油电混合动力车可减低油耗、节省电能、同时能兼顾马力。现有关于油电混合动力技术,通常是使用一般离合器将引擎和多个马达予以耦接,但是这样的驱动模式无法有效地调和引擎和各马达之间的动力输出,对于欲调整动力输出以因应不同行车状态的需求,将难以达成。此外,目前油电混合动力
尚提出一种利用行星齿轮组将引擎、多个马达予以耦接的技术手段,藉此达到油电混合动力效果,然而,前述的行星齿轮组中具有内齿轮,因其齿数的精密度问题将导致制作不易,同时也有行星齿轮组的整体体积过大的问题。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可调和引擎及数个马达之间驱动力输出的机构,将其应用于混合动力载具上,可有助于混合动力载具可依据需求调整不同的动力混合效果,同时又兼顾小体积及降低工艺于其具有用以执行调和驱动力的混合动力机构,将成为本
的人亟欲解决的技术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出一种混合动力的技术手段,通过引擎与驱动马达之间的动力混合设计,以达成多种动力混合行车模式,共有四种动力混合模式,其中第一模式为全电车模式,由电池提供供给电流给马达输出动力,第二模式为电车增程模式,由引擎提供马达动力产生电流至电池,再由电池提供电流给另一马达输出动力,第三模式为引擎马达混合模式,为由引擎的动力混合马达的动力输出动力,第四模式为双马达混合模式,由电池提供电流至两个马达,以输出动力。为达成前述目的及其它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混合动力机构,包括:混合动力单元、引擎、第一马达、第二马达、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差速器以及电池。该混合动力单元包含第一太阳齿轮、第二太阳齿轮、至少一行星齿轮以及行星架齿轮,其中,该第一太阳齿轮、该第二太阳齿轮及该至少一行星齿轮位于该行星架齿轮内,供该行星架齿轮与该至少一行星齿轮耦接,并供该至少一行星齿轮耦接于该第一太阳齿轮和该第二太阳齿轮,且该第一太阳齿轮和该第二太阳齿轮同轴心而未直接哨合。该第一马达稱接于该第一太阳齿轮,该第二马达耦接于该引擎,该第一离合器耦接至该第二马达,该第二离合器与该第一离合器同轴心且耦接于该行星架齿轮,该差速器耦接于该第二太阳齿轮,该电池耦接于该第一马达及该第二马达,用于提供一供给电流给予该第一马达或该第二马达,或者接收来自该第二马达所提供的增程电流。此外,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动力混合模式,藉由电池、第一马达、第二马达及引擎之间组合提供不同动力混合,包括:第一模式为全电车模式,由电池提供供给电流给第一马达输出动力;第二模式为电车增程模式,由引擎提供第二马达动力产生增程电流至电池,再由电池提供供给电流给第一马达输出动力;第三模式为引擎马达混合模式,由引擎的动力与第一马达的动力混合以输出动力;第四模式为双马达混合模式,由电池提供供给电流至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以输出动力。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的混合动力机构为全电车模式时,一刹车单元致使该引擎和该第二马达不供给动力,而由该电池提供该供给电流至该第一马达,使该第一马达输出第一驱动力至该混合动力单元,该第一驱动力自该第一太阳齿轮经该第二太阳齿轮后传送至该差速器。于又一实施例中,前述的混合动力机构为电车增程模式时,一刹车单元致使该引擎和该第二马达不供给动力,该第一离合器接合使该引擎带动该第二马达以提供该增程电流至该电池,而该电池提供该供给电流至该第一马达,致使该第一马达输出第一驱动力至该混合动力单元,该第一驱动力自该第一太阳齿轮经该第二太阳齿轮后传送至该差速器。于另一实施例中,前述的混合动力机构为引擎马达混合模式时,该电池提供该供给电流至该第一马达,该第一马达输出第一驱动力至该混合动力单元,该第一驱动力自该第一太阳齿轮而至该第二太阳齿轮,且该第一离合器和该第二离合器接合,该引擎致能而输出第二驱动力至该混合动力单元,该第二驱动力自该行星架齿轮至该行星齿轮,其中,该混合动力单元接收该第一驱动力和该第二驱动力并进行调和,以由该第二太阳齿轮输出该调和驱动力至该差速器。于再一实施例中,前述的混合动力机构为双马达混合模式时,该电池提供该供给电流至该第一马达和该第二马达,该第一马达输出第一驱动力至该混合动力单元,该第一驱动力自该第一太阳齿轮而至该第二太阳齿轮,且该第二离合器接合而不发动该引擎,该第二马达输出第二驱动力至该混合动力单元,该第二驱动力自该行星架齿轮至该行星齿轮,其中,该混合动力单元接收该第一驱动力和该第二驱动力并进行调和,以由该第二太阳齿轮输出该调和驱动力至该差速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机构及其动力混合模式利用一太阳齿轮为输入齿、另一太阳齿轮为输出齿,加上一行星齿轮架组作为动力混合机构,藉此进行引擎与动力马达之间的动力混合,以达成改变及调节输出速度的效果,使得运用本专利技术的增程型电动载具可具备有四种不同动力混合模式,可依据不同动力和状态来调整动力供给方式。由上可知,本专利技术利用双太阳齿轮与行星架齿轮结合的技术手段,以达成动力混合的目的,将可解决现有采用内环齿行星齿轮组作为动力混合在制造上高困难度及控制复杂度等问题。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机构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机构中的混合动力单元的剖视视图。图3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机构的示意图。图4A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机构的动力混合模式的第一模式的运作示意图。图4B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机构的动力混合模式的第二模式的运作示意图。图4C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机构的动力混合模式的第三模式的运作示意图。图4D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机构的动力混合模式的第四模式的运作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I引擎20第一马达 21第二马达3电池4第一离合器5第二离合器6混合动力单元61行星架齿轮62行星齿轮621第一端部622第二端部63第一太阳齿轮64第二太阳齿轮7差速器8刹车单元90第一齿轮91第二齿轮92第二齿轮93第四齿轮94第五齿轮100混合动力机构200供给电流201增程电流300第一驱动力301第二驱动力。【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藉由特定的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也可藉由其它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请参阅图1,其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机构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混合动力机构100主要包括引擎1、第一马达20、第二马达21、第一离合器4、第二离合器5、混合动力单元6及差速器7,其中,该混合动力机构100可装设在载具上,藉此提供引擎与驱动马达的混合动力,以供驱动载具使用。本专利技术主要利用双太阳齿轮、行星齿轮及行星架齿轮结合的技术手段,藉此达成动力混合的功效。以下将以图1和图2搭配来说明混合动力单元6,其中,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机构100中的混合动力单元6的剖视视图。混合动力单元6包含行星架齿轮61、至少一行星齿轮62、第一太阳齿轮63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擎;混合动力单元,包含行星架齿轮、第一太阳齿轮、第二太阳齿轮以及至少一行星齿轮,其中,该第一太阳齿轮、该第二太阳齿轮及该至少一行星齿轮设于该行星架齿轮内,供该行星架齿轮与该至少一行星齿轮耦接,并供该至少一行星齿轮耦接于该第一太阳齿轮和该第二太阳齿轮,且该第一太阳齿轮和该第二太阳齿轮同轴心而未直接啮合;第一马达,其耦接于该第一太阳齿轮;第二马达,其耦接于该引擎;第一离合器,其耦接至该第二马达;第二离合器,其与该第一离合器同轴心,且耦接于该行星架齿轮;差速器,其耦接于该第二太阳齿轮;以及电池,其耦接于该第一马达及该第二马达,用于提供一供给电流给予该第一马达或该第二马达,或者接收来自该第二马达所提供的增程电流。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6.24 TW 102122343;2013.02.08 US 61/762,5771.一种混合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引擎; 混合动力单元,包含行星架齿轮、第一太阳齿轮、第二太阳齿轮以及至少一行星齿轮,其中,该第一太阳齿轮、该第二太阳齿轮及该至少一行星齿轮设于该行星架齿轮内,供该行星架齿轮与该至少一行星齿轮耦接,并供该至少一行星齿轮耦接于该第一太阳齿轮和该第二太阳齿轮,且该第一太阳齿轮和该第二太阳齿轮同轴心而未直接哨合; 第一马达,其耦接于该第一太阳齿轮; 第二马达,其耦接于该引擎; 第一离合器,其耦接至该第二马达; 第二离合器,其与该第一离 合器同轴心,且耦接于该行星架齿轮; 差速器,其耦接于该第二太阳齿轮;以及 电池,其耦接于该第一马达及该第二马达,用于提供一供给电流给予该第一马达或该第二马达,或者接收来自该第二马达所提供的增程电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机构更包括刹车单元,其耦接于该第二离合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机构更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其中,该第一太阳齿轮与该第一齿轮同轴接合,该第一马达的转轴与该第二齿轮同轴接合,该第一齿轮与该第二齿轮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机构更包括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其中,该第二太阳齿轮与该第三齿轮同轴接合,该第四齿轮接合于该差速器上,该第四齿轮与该第三齿轮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机构更包括第五齿轮,其中,该第五齿轮接合于该第二离合器上,该第五齿轮与该行星架齿轮啮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混合动力机构为全电车模式下,一刹车单元致使该引擎和该第二马达不供给动力,而由该电池提供该供给电流至该第一马达,使该第一马达输出第一驱动力至该混合动力单兀,该第一驱动力自该第一太阳齿轮经该第二太阳齿轮后传送至该差速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混合动力机构为电车增程模式下,一刹车单元锁住一齿轮,使得与该齿轮耦合的该行星架齿轮不转动,该第一离合器接合使得该引擎驱动该第二马达作为发电机,以提供该增程电流至该电池,而该电池提供该供给电流至该第一马达,致使该第一马达输出第一驱动力至该混合动力单元,该第一驱动力自该第一太阳齿轮经该第二太阳齿轮后传送至该差速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混合动力机构为引擎马达混合模式下,该电池提供该供给电流至该第一马达,该第一马达输出第一驱动力至该混合动力单元,该第一驱动力自该第一太阳齿轮而至该第二太阳齿轮,且该第一离合器和该第二离合器接合,使该引擎致能而输出第二驱动力至该混合动力单元,该第二驱动力自该行星架齿轮至该行星齿轮,其中,该混合动力单元接收该第一驱动力和该第二驱动力并进行调和,以由该第二太阳齿轮输出一调和驱动力至该差速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混合动力机构为双马达混合模式下,该电池提供该供给电流至该第一马达和该第二马达,该第一马达输出第一驱动力至该混合动力单元,该第一驱动力自该第一太阳齿轮而至该第二太阳齿轮,且该第二离合器接合而不发动该引擎,该第二马达输出第二驱动力至该混合动力单元,该第二驱动力自该行星架齿轮至该行星齿轮,其中,该混合动力单元接收该第一驱动力和该第二驱动力并进行调和,以由该第二太阳齿轮输出一调和驱动力至该差速器。10.一种动力混合模式,藉由电池、第一马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允睿吴庆辉蔡圣丰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