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松檀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管路连接器的弹性锁扣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50110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6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管路连接器的弹性锁扣件,包括上按压板部、下按压板部、第一弹力臂和第二弹力臂,上按压板部与下按压板部之间是通过第一弹力臂和第二弹力臂连接成一体的;其中:第一弹力臂和第二弹力臂均是由位于两端的弹性斜边臂和位于中间的刚性直臂一体连接而成的;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呈中心对称结构设计的弹性锁扣件,避免了现有自锁器或者锁扣件在正向还是反向上的调整所耗费安装时间,即在降低成本、提高安装/拆卸效率的同时,又保证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弹性锁扣件性能;同时在将该弹性锁扣件应用到智能汽车管路连接器中保证该智能汽车管路连接器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车辆汽配件加工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管路连接器的弹性锁扣件
技术介绍
在汽车领域,汽车油路或者管路的连接器主要是由公接头和母接头连接组成,而目前的公接头一般都是较为成熟的汽车自带标准配件,因此如何对母接头以及如何实现母接头与公接头之间连接紧密地无缝连接一直都是困扰广大汽车领域研发工程师的重点和难点。因此,目前应用在汽车(包括无人驾驶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内连接器主要都是可拆卸的连接器,这些可拆卸的连接器用于连接可拆卸的连接管,通常可拆卸的连接器需要保证管的密封,防止管内的液体或气体泄漏。可拆卸的连接器包括锁定端和配合端,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锁定端和配合端,即防止锁定端和配合端松开。通常需要锁定端对配合端进行限位。由于可拆卸的连接器根据用户的需要,必须能过解除锁定端对配合端的锁定。通常可拆卸的连接器连接的管因管内压力变化、管线移动等原因,可拆卸的连接器连接的管在常常遭受非常大的轴向力。可拆卸的连接器需要牢固的连接管与管。现有的可拆卸的连接器存在锁定解锁臂配合部的部件容易变形过量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产品中不足,提供一种呈中心对称结构设计的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管路连接器的弹性锁扣件,该弹性锁扣件具有安装/拆卸高效、性能优良等功能,并能够广泛地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管路连接器。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管路连接器的弹性锁扣件,包括上按压板部、下按压板部、第一弹力臂和第二弹力臂,上按压板部与下按压板部之间是通过第一弹力臂和第二弹力臂连接成一体的;其中:第一弹力臂和第二弹力臂均是由位于两端的弹性斜边臂和位于中间的刚性直臂一体连接而成的;位于两端的弹性斜边臂与刚性直臂之间所形成的夹角均为130°~160°,且位于两端的弹性斜边臂朝向相同,使得第一弹力臂、第二弹力臂以及与上按压板部、下按压板部相互形成包裹状结构;位于两端的弹性斜边臂的长度均大于刚性直臂的长度,使得在对上按压板部、下按压板部同时施加压力时,第一弹力臂和第二弹力臂分别受力挤压向外侧扩张,同时将公接头的公连接管嵌置进入母接头内的空心导管内。在第一弹力臂的刚性直臂上设有平行于母接头轴向方向上的第一导向槽口,在第二弹力臂的刚性直臂上设有平行于母接头轴向方向上的第二导向槽口,且第一导向槽口的朝向与第二导向槽口的朝向相反;由于第一导向槽口的朝向设置与设置在母接头内的一导轨相互配合,以及第二导向槽口的朝向与设置在母接头内的另一导轨相互配合,使得第一弹力臂、第二弹力臂仅限于沿着各自对应地导轨进行向内或向外滑动;保证了该弹性锁扣件在母接头轴向方向上稳固性。在上按压板部内侧设有上弧形扣环,在下按压板部内侧设有下弧形扣环,上弧形扣环是由两根刚性斜边臂部Ⅰ以及位于该两根刚性斜边臂部Ⅰ中间的上半圆环包裹部一体连接而成的;下弧形扣环是由两根刚性斜边臂部Ⅱ以及位于该两根刚性斜边臂部Ⅱ中间的下半圆环包裹部一体连接而成的;具体地:上半圆环包裹部内侧面是由两端呈大圆弧段面和中间呈小圆弧段面一体连接组成的,下半圆环包裹部内侧面是由两端呈大圆弧段面和中间呈小圆弧段面一体连接组成的;其中:小圆弧段面的弧面半径等于公接头的卡接口外径相等,大圆弧段面的弧面半径大于小圆弧段面的弧面半径。上述结构的设计,在将公接头嵌置入母接头内时,在将公接头的卡接口包裹在弹性锁扣件的上半圆环包裹部以及下半圆环包裹部中小圆弧段面内,从而实现公接头通过弹性锁扣件与母接头固定连接;而且在将公接头抽出或者更换母接头时,按压弹性锁扣件的上按压板部和下按压板部,由于上按压板部两端的向内包边结构以及下按压板部两端的向内包边结构分别与母接头内通槽口两侧端面上设有的台阶面之间具有一定可移动间隙;而且上按压板部两端的向内包边结构以及下按压板部两端的向内包边结构分别能够卡扣在母接头内通槽口两侧端面的台阶面上;这样使得公接头的卡接口脱离开弹性锁扣件的上半圆环包裹部以及下半圆环包裹部中小圆弧段面的包裹,而且其中大圆弧段面的弧面半径大于小圆弧段面的弧面半径,有效避免了公接头的卡接口可能发生错位而导致被卡扣在上半圆环包裹部与下半圆环包裹部之间;同时也有效地缩短了上半圆环包裹部和下半圆环包裹部受力挤压所产生的间距,就能够使公接头的卡接口从上半圆环包裹部与下半圆环包裹部之间抽离出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弹力臂和第二弹力臂设置于上弧形扣环与下弧形扣环之间。作为优选:第一弹力臂的宽度、第二弹力臂的宽度均小于上弧形扣环的宽度、下弧形扣环的宽度。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弹力臂与第二弹力臂之间距离小于等于上按压板部的长度或者下按压板部的长度。该结构的设计是为了能够让整个弹性锁扣件快速地嵌置进入通槽口内,避免第一弹力臂或者第二弹力臂与通槽口两端面发生不必要的碰撞或者磕碰,导致第一弹力臂或者第二弹力臂受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呈中心对称结构设计的弹性锁扣件,避免了现有自锁器或者锁扣件在正向还是反向上的调整所耗费安装时间,即在降低成本、提高安装/拆卸效率的同时,又保证了本专利技术的弹性锁扣件性能;同时在将该弹性锁扣件应用到智能汽车管路连接器中保证该智能汽车管路连接器的密封性和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弹性锁扣件与公接头、母接头配合连接结构整体结构的爆炸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弹性锁扣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图4为本专利技术弹性锁扣件与公接头的连接配合结构示意图。图5为母接头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公接头1,母接头2,弹性锁扣件3,第一环形凸起11,卡接口12,第二环形凸起13,第一软管连接部14,公连接管15,卡接头部20,通槽口21,台阶面22,导轨23,母接头中部24,安全环244,外O型橡胶密封圈243,内挡圈242,内O型橡胶密封圈241,上按压板部31a,向内包边结构32a、下按压板部31b,向内包边结构32b,上弧形扣环33a,下弧形扣环33b,上半圆环包裹部35a,下半圆环包裹部35b,第一弹力臂36a,第二弹力臂36b,第一导向槽口37a,第二导向槽口37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管路连接器的具体实施例,具体地:图1中,该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管路连接器包括公接头1和母接头2,所述公接头1通过弹性锁扣件3与母接头2固定连接;所述公接头1为空心导管,该公接头1依次是由公连接管15、第一环形凸起11、第二环形凸起13和第一软管连接部14一体连接而成的;在第一环形凸起11与第二环形凸起13之间形成能够与弹性锁扣件3相配合的卡接口12;在公连接管15的外壁面上套设有能够与母接头2保持密封状态的密封装置。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母接头2是由卡接头部20、母接头中部24和第二软管连接部一体连接组成的;在将公接头1的公连接管15延伸进入母接头2内通孔时,公连接管15的外壁面通过密封装置与母接头2的母接头中部24内壁面密封连接;在卡接头部20上开设有上下对称的通槽口21,弹性锁扣件3能够沿着这两个通槽口21嵌置进入卡接头部20内;在每个通槽口21两侧端均设有台阶面22,每个通槽口21两端设有的台阶面22分别能够与上按压板部31a两端的向内包边结构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管路连接器的弹性锁扣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管路连接器的弹性锁扣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按压板部(31a)、下按压板部(31b)、第一弹力臂(36a)和第二弹力臂(36b),上按压板部(31a)与下按压板部(31b)之间是通过第一弹力臂(36a)和第二弹力臂(36b)连接成一体的;其中:第一弹力臂(36a)和第二弹力臂(36b)均是由位于两端的弹性斜边臂和位于中间的刚性直臂一体连接而成的,位于两端的弹性斜边臂与刚性直臂之间所形成的夹角均为130°~160°,且位于两端的弹性斜边臂朝向相同,使得第一弹力臂(36a)、第二弹力臂(36b)以及与上按压板部(31a)、下按压板部(31b)相互形成包裹状结构;位于两端的弹性斜边臂的长度均大于刚性直臂的长度,使得在对上按压板部(31a)、下按压板部(31b)同时施加压力时,第一弹力臂(36a)和第二弹力臂(36b)分别受力挤压向外侧扩张,同时将公接头(1)的公连接管(15)嵌置进入母接头(2)内的空心导管内;在第一弹力臂(36a)的刚性直臂上设有平行于母接头(2)轴向方向上的第一导向槽口(37a),在第二弹力臂(36b)的刚性直臂上设有平行于母接头(2)轴向方向上的第二导向槽口(37b),且第一导向槽口(37a)的朝向与第二导向槽口(37b)的朝向相反;在上按压板部(31a)内侧设有上弧形扣环(33a),在下按压板部(31b)内侧设有下弧形扣环(33b),上弧形扣环(33a)是由两根刚性斜边臂部Ⅰ以及位于该两根刚性斜边臂部Ⅰ中间的上半圆环包裹部(35a)一体连接而成的;下弧形扣环(33b)是由两根刚性斜边臂部Ⅱ以及位于该两根刚性斜边臂部Ⅱ中间的下半圆环包裹部(35b)一体连接而成的;上半圆环包裹部(35a)内侧面是由两端呈大圆弧段面和中间呈小圆弧段面组成的,下半圆环包裹部(35b)内侧面是由两端呈大圆弧段面和中间呈小圆弧段面组成的;其中:小圆弧段面的弧面半径等于公接头(1)的卡接口(12)外径相等,大圆弧段面的弧面半径大于小圆弧段面的弧面半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管路连接器的弹性锁扣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按压板部(31a)、下按压板部(31b)、第一弹力臂(36a)和第二弹力臂(36b),上按压板部(31a)与下按压板部(31b)之间是通过第一弹力臂(36a)和第二弹力臂(36b)连接成一体的;其中:第一弹力臂(36a)和第二弹力臂(36b)均是由位于两端的弹性斜边臂和位于中间的刚性直臂一体连接而成的,位于两端的弹性斜边臂与刚性直臂之间所形成的夹角均为130°~160°,且位于两端的弹性斜边臂朝向相同,使得第一弹力臂(36a)、第二弹力臂(36b)以及与上按压板部(31a)、下按压板部(31b)相互形成包裹状结构;位于两端的弹性斜边臂的长度均大于刚性直臂的长度,使得在对上按压板部(31a)、下按压板部(31b)同时施加压力时,第一弹力臂(36a)和第二弹力臂(36b)分别受力挤压向外侧扩张,同时将公接头(1)的公连接管(15)嵌置进入母接头(2)内的空心导管内;在第一弹力臂(36a)的刚性直臂上设有平行于母接头(2)轴向方向上的第一导向槽口(37a),在第二弹力臂(36b)的刚性直臂上设有平行于母接头(2)轴向方向上的第二导向槽口(37b),且第一导向槽口(37a)的朝向与第二导向槽口(37b)的朝向相反;在上按压板部(31a)内侧设有上弧形扣环(33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松檀
申请(专利权)人:黄松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