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控制器固定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96151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7 0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身控制器固定支架,包括有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为近方形结构,其中支架本体底部的两个角部均设置有延伸部,其中一个延伸部I沿支架本体向下方延伸,另一个延伸部II向支架本体的左侧延伸;延伸部I的端部设置有L型的弯折,在L型的弯折的端部设置有固定孔,延伸部II的端部设置有与延伸部垂直的凸出,在凸出部位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本体的上边设置有一L型延伸结构,L型延伸结构的平面与支架本体平行,在L型延伸结构上设置有凸焊螺柱;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安装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身控制器固定支架,包括有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为近方形结构,其中支架本体底部的两个角部均设置有延伸部,其中一个延伸部I沿支架本体向下方延伸,另一个延伸部II向支架本体的左侧延伸;延伸部I的端部设置有L型的弯折,在L型的弯折的端部设置有固定孔,延伸部II的端部设置有与延伸部垂直的凸出,在凸出部位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本体的上边设置有一L型延伸结构,L型延伸结构的平面与支架本体平行,在L型延伸结构上设置有凸焊螺柱;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安装孔。【专利说明】一种车身控制器固定支架
本技术属于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车身控制器固定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整车功能的增加,车身控制器集成的功能越来越多,其在整车上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传统的车身控制器及安装方式,一般安装在仪表台中间管梁附近,后期的拆卸及维护需要拆除仪表台,存在诸多不便。同时车身控制器的工作环境与其安装位置的选取直接相关,其安装位置的选取需遵循以下原则:1)车身控制器的装配位置应保持足够的通风,防止周围零件的释放热量向车身控制器传导散热;2)车身控制器本身在驾驶室内的装配位置应牢固可靠,不得有松动现象,同时,为了保护车身控制器在整车装配时既便于装配又不易被破坏,车身控制器应与驾驶室内的其他零部件应保持足够的空间;3)车身控制器应避免暴露在非常肮脏和潮湿或易造成进水或水滴易飞溅到的地方,其外壳必须与整车接地(搭铁)保持电气上的优良接地。现传统的车身控制器通过3点固定,安装在仪表台中间管梁附近。此种固定方式,不仅要求在整车布置时要为支架及车身控制器预留一定的空间,同时也不利于车身控制器的安装、拆卸及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控制器固定支架,解决了车身控制器在驾驶员左侧汽车A柱附近的固定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车身控制器固定支架,包括有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为近方形结构,其中支架本体底部的两个角部均设置有延伸部,其中一个延伸部I沿支架本体向下方延伸,另一个延伸部II向支架本体的左侧延伸;所述两个延伸部均弯折与支架本体成夹角,延伸部I的端部设置有L型的弯折,在L型的弯折的端部设置有固定孔,延伸部II的端部设置有与延伸部垂直的凸出,在凸出部位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本体的上边设置有一 L型延伸结构,所述L型延伸结构自支架本体处弯折,其弯折方向与支架本体底部的延伸部方向相同山型延伸结构的平面与支架本体平行,在L型延伸结构上设置有凸焊螺柱;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设置于L型的弯折的端部的固定孔为开口孔。所述延伸部I与支架本体的两个角大于90度。所述支架本体上的安装孔至少为六个。所述支架本体上的每个安装孔的一个表面设置有预埋螺母。所述延伸部I上还设置有线束固定孔。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减重孔。所述延伸部1、延伸部II及L型延伸结构上均设置有加强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支架可以满足高低端不同尺寸的车身控制器安装及固定;该支架安装后,便于拆卸及维护。该支架分体式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更换操作方便,同时其加强筋及肋结构确保了支架安装结实、牢固。【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车身控制器固定支架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车身控制器固定支架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车身控制器固定支架的等轴视图;图4为本技术车身控制器固定支架装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在本申请中所提到的下方是指面对本支架时,位于图纸下方向为向下,位于左手方向的为左侧。而且本申请中所指的方向是相对的。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车身控制器固定支架,安装在汽车左侧A柱附近;包括有支架本体1,所述支架本体为近方形结构,其中支架本体底部的两个角部均设置有延伸部,其中一个延伸部IlOl沿支架本体向下方延伸,另一个延伸部II102向支架本体的左侧延伸;所述两个延伸部均弯折与支架本体成夹角,延伸部I的端部设置有L型的弯折104,在L型的弯折104的端部设置有固定孔13,延伸部II的端部设置有与延伸部垂直的凸出,在凸出部位上设置有固定孔114。所述本体的上边设置有一 L型延伸结构103,所述L型延伸结构自支架本体处弯折,其弯折方向与支架本体底部的延伸部方向相同山型延伸结构的平面与支架本体平行,在L型延伸结构上设置有凸焊螺栓2 ;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为六个安装孔(5,6,7,8,9,10)。所述固定孔均为Φ7πιπι的圆孔,同时在支架另一面上每个孔处都预埋了螺母,车身控制器通过Μ6的螺栓直接安装在所述预埋螺母上。针对低端车身控制器安装在固定孔(5,6,7,8)上,同时,固定孔(9,10)可以为其他支架或护板提供固定孔;高端车身控制器带一键启动及集成胎压监测等功能,由于车身控制器尺寸较大,可以安装在固定孔(5,6,9,10)上。该车身控制器支架本体I由凸焊螺栓2、固定孔13、固定孔114三个点固定在汽车A柱驾驶员侧的车身钣金上,所述凸焊螺栓2为与支架本体预焊在一起的凸焊螺栓,该凸焊螺栓直接安装在车身钣金孔上;所述固定孔13为7Χ 12mm的开口孔;所述固定孔114为Φ7ι?πι的圆孔,起到精确定位作用;所述延伸部I与支架本体的两个角大于90度。所述延伸部I上还设置有线束固定孔;所述固定孔11为7X12mm的腰型孔,可以结合卡扣对线束进行固定。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两个减重孔(12,13),降低了整车重量、节省了成本。所述延伸部1、延伸部II及L型延伸结构上均设置有加强筋105。所述车身控制器的平面紧贴着支架的平面,同时支架的平面与侧围车身钣金的面平行,中间留有一定的距离,以便于发动机线束线束经过中间与车身线束对接。优选的,所述距离为25mm。如图4所示,车身控制器14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架本体I上,该支架本体I通过植焊螺栓2、固定孔I螺栓16及固定孔II螺栓17固定在车身钣金上,发动机线束19穿过支架与侧围钣金21之间,一方面与车身线束对接,另一方面通过车身控制器插件20与该车身控制器对插。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车身控制器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为近方形结构,其中支架本体底部的两个角部均设置有延伸部,其中一个延伸部I沿支架本体向下方延伸,另一个延伸部II向支架本体的左侧延伸;所述两个延伸部均弯折与支架本体成夹角,延伸部I的端部设置有L型的弯折,在L型的弯折的端部设置有固定孔,延伸部II的端部设置有与延伸部垂直的凸出,在凸出部位上设置有固定孔; 所述本体的上边设置有一 L型延伸结构,所述L型延伸结构自支架本体处弯折,其弯折方向与支架本体底部的延伸部方向相同山型延伸结构的平面与支架本体平行,在L型延伸结构上设置有凸焊螺柱; 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安装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控制器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于L型的弯折的端部的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控制器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为近方形结构,其中支架本体底部的两个角部均设置有延伸部,其中一个延伸部I沿支架本体向下方延伸,另一个延伸部II向支架本体的左侧延伸;所述两个延伸部均弯折与支架本体成夹角,延伸部I的端部设置有L型的弯折,在L型的弯折的端部设置有固定孔,延伸部II的端部设置有与延伸部垂直的凸出,在凸出部位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本体的上边设置有一L型延伸结构,所述L型延伸结构自支架本体处弯折,其弯折方向与支架本体底部的延伸部方向相同;L型延伸结构的平面与支架本体平行,在L型延伸结构上设置有凸焊螺柱;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安装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