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转向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32278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8 1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转向柱。在该转向柱中,在伸缩导向部分中形成有倾斜的伸缩长孔,从而解决了杠杆力的不均匀分布问题。此外,倾斜操作和伸缩操作之后的锁定操作可仅利用倾斜锁定操作实现。因此,可以减少所需元件的数量,可以减少材料的成本,并且转向柱可被构造成紧凑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转向柱。在该转向柱中,在伸缩导向部分中形成有倾斜的伸缩长孔,从而解决了杠杆力的不均匀分布问题。此外,倾斜操作和伸缩操作之后的锁定操作可仅利用倾斜锁定操作实现。因此,可以减少所需元件的数量,可以减少材料的成本,并且转向柱可被构造成紧凑尺寸。【专利说明】车辆的转向柱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转向柱,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这样的车辆转向柱:其中,在伸缩导向部分中形成有倾斜的伸缩长孔,从而可以解决杠杆力的不均匀分布问题,并且倾斜操作之后的锁定和伸缩操作之后的锁定这两者均可以仅利用倾斜的锁定齿轮来实现,从而可以减少所需元件的数量,可以减少材料成本,并且可以将转向柱构造成紧凑的尺寸。
技术介绍
图1是示出车辆的常规转向柱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1的转向柱的一部分的仰视图。如附图所示,车辆的常规转向柱100包括:上管120,其容纳连接到转向轮(未示出)的转向轴175并且包括沿平行于转向轴的方向位于上管120的底部部分的两侧的伸缩导向部分153,伸缩导向部分153形成有伸缩导向孔155 ;下管110,其插入上管120中;安装托架135,其安装在上管120的顶侧并且固定到车身;倾斜的托架130和131,其联接到安装托架135并且形成有倾斜的长孔137a和137b ;可调螺栓160,其被联接成穿过倾斜的长孔137a和137b以及伸缩导向孔155,可调螺栓160的一端形成有头部部分183,并且另一端与轴承117和锁紧螺母119接合;以及凸轮组件115,其包括形成于杠杆140上的操作凸轮和联接到倾斜的托架130的固定凸轮。伸缩操作通过以下方式完成:释放杠杆140,然后沿着形成于伸缩导向部分153的伸缩导向孔155改变可调螺栓160的位置,然后紧固杠杆140。倾斜操作通过以下方式完成:释放杠杆140,然后沿着倾斜的长孔137a和137b改变可调螺栓160的位置,然后紧固杠杆140。同时,根据倾斜操作或伸缩操作来改变上管120的位置,从而改变伸缩导向部分153相对于倾斜的托架130和131的相对位置。结果,当单独地考虑紧固杠杆140时将紧固力施加到伸缩导向部分153的中心位置(如图2中的Pl和P2)时,Pl处的杠杆力大于P2处的杠杆力。也就是说,在上管120的位于伸缩导向部分153之间的外周面上形成槽210,以便在驾驶员紧固杠杆140时允许缩窄伸缩导向部分153之间的距离。槽210的一端(转向轮那一端)是封闭的,而另一端是开放的。相应地,由驾驶员为紧固杠杆140而施加的杠杆力朝槽210的开放端减小。因此,杠杆力的分布根据上管120的位置的改变而变得不均匀,从而使驾驶员的杠杆操作感觉变坏。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正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的转向柱,其中倾斜的伸缩长孔形成于伸缩导向部分,从而解决了杠杆力不均匀分布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的转向柱,其中倾斜操作之后的锁定和伸缩操作之后的锁定这两者都可以仅通过倾斜的锁定齿轮实现,从而可以减少所需元件的数量,可以减少材料的成本,并且可以将转向柱构造成紧凑的尺寸。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目的,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显然可由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下所述描述而理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辆的转向柱,其包括:中空的下管,其包围连接到转向轮的转向轴;以及上管,其形成为中空形状,使得下管被插入并联接到上管。上管包括伸缩导向部分,其以面向彼此的方式从上管的外周面突出并且形成有伸缩长孔,可调螺栓以穿过该伸缩长孔的方式进行联接。伸缩长孔形成为相对于与转向轴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倾斜预定的角度,并且在位于伸缩导向部分之间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沿转向轴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切割的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辆的转向柱,其包括:上管,包围转向轴的中空的下管插入其中以进行联接,上管包括伸缩导向部分,这些伸缩导向部分以面向彼此的方式从上管的外周面突出并且形成有伸缩长孔,可调螺栓被联接成穿过伸缩长孔,伸缩长孔形成为相对于与转向轴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倾斜预定的角度;倾斜的锁定齿轮组件,其包括联接到在伸缩导向部分的两侧设置的板托架的一侧的第一倾斜的锁定齿轮、与第一倾斜的锁定齿轮接合的第二倾斜的锁定齿轮、以及弹性支撑件,弹性支撑件夹在第一倾斜的锁定齿轮和第二倾斜的锁定齿轮之间以将弹性支撑力提供至第二倾斜的锁定齿轮;以及凸轮组件,其包括固定凸轮和操作凸轮,固定凸轮联接到板托架的另一侧且形成有第一凸轮突起,操作凸轮形成有第二凸轮突起,第二凸轮突起抵接第一凸轮突起,调整杠杆与操作凸轮联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由于形成于伸缩导向部分中的伸缩长孔形成为倾斜的,可以解决杠杆力的不均匀分布问题。此外,由于在倾斜操作之后的锁定和在伸缩操作之后的锁定均可仅利用倾斜的锁定齿轮实现,可以减少所需元件的数量,可以减少材料成本,并且转向柱可被构造成紧凑尺寸。【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根据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显,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车辆的常规转向柱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1的转向柱的一部分的仰视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转向柱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图3的伸缩长孔的视图;图5是对常规转向柱和图3的转向柱进行比较的视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转向柱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处于部分拆卸状态的图6的转向柱的立体图;图8是图7的倾斜的锁定齿轮组件的分解立体图;以及图9是示出图7的伸缩导向部分的结构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应该指出的是,如果在说明书中将一个部件描述为“连接”、“联接”或“接合”到另一部件,则可以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连接”、“联接”和“接合”第三部件,但第一部件可以直接连接、联接或接合到第二部件。图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转向柱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图3的伸缩长孔的视图。图5是对常规转向柱和图3的转向柱进行比较的视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转向柱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处于部分拆卸状态的图6的转向柱的立体图。图8是图7的倾斜的锁定齿轮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示出图7的伸缩导向部分的结构的侧视图。结合图2参看这些附图,车辆的转向柱300包括:中空的下管110,其包围连接到转向轮(未示出)的转向轴175 ;以及上管320,其形成为中空形状,使得下管110插入并联接到上管320。上管320设有伸缩导向部分353,这些伸缩导向部分以面向彼此的方式从上管320的外周面突出,并且形成有伸缩长孔355,可调螺栓160以插入并穿过伸缩长孔355的方式进行联接。伸缩长孔355形成为相对于与转向轴175的中心轴线A的方向平行的方向A’倾斜预定的角度Θ,并且在伸缩导向部分353之间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沿转向轴的中心轴线A的方向切割的槽210。安装托架135在上管320的顶侧联接到车身,并且倾斜的托架130和131联接到安装托架135。倾斜的托架130和131设置成包围上管320的两侧,其中倾斜的托架130和131的顶侧彼此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转向柱,该转向柱包括:中空的下管,该下管包围连接到转向轮的转向轴;以及上管,该上管形成为中空形状,使得所述下管插入并联接到所述上管,并且所述上管设置有伸缩导向部分,这些伸缩导向部分以面向彼此的方式从所述上管的外周面突出并且形成有伸缩长孔,可调螺栓以穿过所述伸缩长孔的方式进行联接,所述伸缩长孔形成为相对于与所述转向轴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倾斜预定的角度,并且在位于所述伸缩导向部分之间的所述外周面处形成有沿所述转向轴的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切割的槽。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贵植具尚澈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万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