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自调间隙装置的拉臂式制动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78015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2 17: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自调间隙装置的拉臂式制动器,包括制动鼓(1)、制动泵(2)、制动蹄总成(3)、驻车拉臂(4)、自调拨板(5)和自调间隙装置,驻车拉臂(4)与自调拨板(5)铰接在拉臂销(12)上,拉臂销(12)固定在制动蹄总成(3)上,自调间隙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卡块(6)、支撑光孔套(7)、自调棘轮带螺杆轴(8)、支撑螺套(9)和第二支撑卡块(10),第一支撑卡块(6)的左端头卡在左制动蹄上,第二支撑卡块(10)的右端头卡在右制动蹄和驻车拉臂(4)上,当自调拨板(5)拨动棘轮(8c)转动时,自调间隙装置的长度增加。当摩擦片磨损后,能自动调整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到最佳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自调间隙装置的拉臂式制动器,包括制动鼓(1)、制动泵(2)、制动蹄总成(3)、驻车拉臂(4)、自调拨板(5)和自调间隙装置,驻车拉臂(4)与自调拨板(5)铰接在拉臂销(12)上,拉臂销(12)固定在制动蹄总成(3)上,自调间隙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卡块(6)、支撑光孔套(7)、自调棘轮带螺杆轴(8)、支撑螺套(9)和第二支撑卡块(10),第一支撑卡块(6)的左端头卡在左制动蹄上,第二支撑卡块(10)的右端头卡在右制动蹄和驻车拉臂(4)上,当自调拨板(5)拨动棘轮(8c)转动时,自调间隙装置的长度增加。当摩擦片磨损后,能自动调整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到最佳状态。【专利说明】带自调间隙装置的拉臂式制动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用制动器系统,属于机械刹车制动器总成
,具体涉及一种拉臂式制动器。
技术介绍
制动系统是关系到人车安全的关键部件,制动器在所有的行驶车辆中属最重要的安全、关键部件,汽车的制动系统按照可靠、省力等要求分为多种结构形式,拉臂式制动器是机械刹车制动器中常用的一种结构。为了保持良好的制动效率,制动蹄总成中的摩擦片与制动鼓之间要有一个最佳间隙值。随着摩擦片磨损,制动蹄总成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增大,需要有一个调整间隙的机构。现有的非自调拉臂式制动器,其自调间隙装置包括自调拨板和棘轮盘,通过拨动自调拨板,使拨动块与棘轮盘的下一个齿结合。该结构需要人工拨齿调整间隙,才能满足安全行驶需要,往往要经过数次调整才能将摩擦片用至极限,非常麻烦;经验丰富的老驾驶员调整的间隙可能较合理,而年轻驾驶员调出的间隙很可能不尽如人意。所调间隙过小或根本没有间隙,造成的后果是拖刹,无谓的增大车辆的扭矩、油耗高、摩擦片消耗快、缩短车辆使用寿命等不利影响;如果调整的间隙过大,就会增大制动踏板和驻车手拉杆距离,有可能无法满足在有效距离内驻车,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带自调间隙装置的拉臂式制动器,当摩擦片磨损后,能自动调整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到最佳状态。为此,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自调间隙装置的拉臂式制动器,包括制动鼓(I)、制动泵(2)、制动蹄总成(3)、驻车拉臂(4)、自调拨板(5)和自调间隙装置,所述制动蹄总成(3)包括左制动蹄和右制动蹄,左、右制动蹄通过制动蹄拉黃(11)拉紧,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拉臂(4)与自调拨板(5)铰接在拉臂销(12)上,所述拉臂销(12)固定在制动蹄总成(3)上,所述自调间隙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卡块(6)、支撑光孔套(7)、自调棘轮带螺杆轴(8)、支撑螺套(9)和第二支撑卡块(10),所述第一支撑卡块(6)的左端头卡在左制动蹄上,第二支撑卡块(10)的右端头卡在右制动蹄和驻车拉臂(4)上,第一支撑卡块(6)的右端与支撑光孔套(7)固连在一起,所述自调棘轮带螺杆轴(8)左端的光杆(8a)伸入支撑光孔套(7)内,自调棘轮带螺杆轴(8)右端的螺杆轴(Sb)与支撑螺套(9)螺纹配合,支撑螺套(9)的右端与第二支撑卡块(10)固连,所述自调拨板(5)的钩部与自调棘轮带螺杆轴(8)中部的棘轮(Sc)匹配,当自调拨板(5)拨动棘轮(Sc)转动时,自调间隙装置的长度增加。上述结构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摩擦片磨损后,需要驻车时,驻车拉臂在拉绳力的作用下绕拉臂销转动,自调拨板与驻车拉臂通过弹簧连成一整体,跟着转动,自调拨板带动棘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支撑卡块向右移动,第二支撑卡块推动右制动蹄向右移动,实现自动调整摩擦片与制动鼓间隙的目的。当摩擦片与制动鼓的间隙增大时,制动蹄推出量超过一定范围时,拉绳会将自调拨板拉到与棘轮下一个齿接合的位置,带动自调棘轮螺杆轴旋转,从而增加自调间隙装置的长度,使制动蹄位置移动,恢复正常间隙。优选为,所述制动蹄拉簧(11)共两个,上下间隔设置,位于上方的制动蹄拉簧(11)套在自调间隙装置外。优化了布局,节约了空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避免了因间隙过小或根本没有间隙所造成的拖刹,因拖刹所带来的车辆扭矩增大、油耗高、摩擦片消耗快、车辆使用寿命缩短等一系列问题;以及因间隙过大所带来的制动踏板和驻车手拉杆距离增大,确保车辆在有效距离内驻车,提高了驾车安全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剖视图。图3是自调间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自调棘轮带螺杆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结合图1一图2所示,一种带自调间隙装置的拉臂式制动器,由制动鼓1、制动泵2、制动蹄总成3、驻车拉臂4、自调拨板5、自调间隙装置、制动蹄拉簧11、拉臂销12和拉绳导向块13等组成。制动蹄总成3包括左制动蹄、右制动蹄,每个制动蹄的外侧设置有摩擦片。左、右制动蹄通过制动蹄拉簧11拉紧。拉绳导向块13上设置有拉绳过孔13a,供拉绳通过,拉绳穿过拉绳导向块13固定在驻车拉臂4的下端。驻车拉臂4与自调拨板5铰接在拉臂销12上,驻车拉臂4与自调拨板5固连成一体,自调拨板5随驻车拉臂4 一起转动,除此之外,还包括自调拨板回位簧。拉臂销12固定在制动蹄总成3上。如图3、图4所示,自调间隙装置由第一支撑卡块6、支撑光孔套7、自调棘轮带螺杆轴8、支撑螺套9和第二支撑卡块10组成。支撑光孔套7、自调棘轮带螺杆轴8、支撑螺套9同轴设置。结合图1所示,第一支撑卡块6的左端头设置有一个卡槽,通过卡槽卡在左制动蹄上;第二支撑卡块10的右端头设置有两个卡槽,通过这两个卡槽分别卡在右制动蹄和驻车拉臂4上。第一支撑卡块6的右端与支撑光孔套7固连在一起。自调棘轮带螺杆轴8由从左到右依次设置的光杆8a、棘轮8c和螺杆轴8b —体组成。自调棘轮带螺杆轴8左端的光杆8a伸入支撑光孔套7内,自调棘轮带螺杆轴8右端的螺杆轴Sb与支撑螺套9螺纹配合,支撑螺套9的右端与第二支撑卡块10固连,自调拨板5的钩部与自调棘轮带螺杆轴8中部的棘轮Sc匹配,当自调拨板5拨动棘轮Sc转动时,自调间隙装置的长度增加。制动蹄拉簧11共两个,上下间隔设置,位于上方的制动蹄拉簧11套在自调间隙装置外。通过自调拨板5拨动自调棘轮带螺杆轴8的棘轮Sc转动,从而增加自调间隙装置的长度,自调间隙装置的两端分别卡在制动蹄总成3上,使制动蹄总成3移位,以补偿摩擦片磨损间隙。【权利要求】1.一种带自调间隙装置的拉臂式制动器,包括制动鼓(I)、制动泵(2)、制动蹄总成(3)、驻车拉臂(4)、自调拨板(5)和自调间隙装置,所述制动蹄总成(3)包括左制动蹄和右制动蹄,左、右制动蹄通过制动蹄拉簧(11)拉紧,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拉臂(4)与自调拨板(5)铰接在拉臂销(12)上,所述拉臂销(12)固定在制动蹄总成(3)上,所述自调间隙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卡块(6)、支撑光孔套(7)、自调棘轮带螺杆轴(8)、支撑螺套(9)和第二支撑卡块(10),所述第一支撑卡块(6)的左端头卡在左制动蹄上,第二支撑卡块(10)的右端头卡在右制动蹄和驻车拉臂(4)上,第一支撑卡块(6)的右端与支撑光孔套(7)固连在一起,所述自调棘轮带螺杆轴(8)左端的光杆(8a)伸入支撑光孔套(7)内,自调棘轮带螺杆轴(8)右端的螺杆轴(8b)与支撑螺套(9)螺纹配合,支撑螺套(9)的右端与第二支撑卡块(10)固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自调间隙装置的拉臂式制动器,包括制动鼓(1)、制动泵(2)、制动蹄总成(3)、驻车拉臂(4)、自调拨板(5)和自调间隙装置,所述制动蹄总成(3)包括左制动蹄和右制动蹄,左、右制动蹄通过制动蹄拉簧(11)拉紧,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拉臂(4)与自调拨板(5)铰接在拉臂销(12)上,所述拉臂销(12)固定在制动蹄总成(3)上,所述自调间隙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卡块(6)、支撑光孔套(7)、自调棘轮带螺杆轴(8)、支撑螺套(9)和第二支撑卡块(10),所述第一支撑卡块(6)的左端头卡在左制动蹄上,第二支撑卡块(10)的右端头卡在右制动蹄和驻车拉臂(4)上,第一支撑卡块(6)的右端与支撑光孔套(7)固连在一起,所述自调棘轮带螺杆轴(8)左端的光杆(8a)伸入支撑光孔套(7)内,自调棘轮带螺杆轴(8)右端的螺杆轴(8b)与支撑螺套(9)螺纹配合,支撑螺套(9)的右端与第二支撑卡块(10)固连,所述自调拨板(5)的钩部与自调棘轮带螺杆轴(8)中部的棘轮(8c)匹配,当自调拨板(5)拨动棘轮(8c)转动时,自调间隙装置的长度增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敖良均田洪相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璧山宏向汽配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