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齿轮减速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71107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3 15: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行星齿轮减速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行星齿轮减速装置中,贯穿外齿轮的销部件从凸缘体一体地突出形成,且进一步增强该销部件的与凸缘体之间的根底部分的疲劳强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行星齿轮减速装置(G1)具备:外齿轮(11);内齿轮(16),与该外齿轮(11)内啮合;第1凸缘体(41),配置于外齿轮(11)的轴向侧部;内销即销部件(54),从该第1凸缘体(41)沿轴向一体地突出形成且贯穿外齿轮(11);及内辊(58),其中,对销部件(54)的根底部分(54P1)实施塑性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该行星齿轮减速装置中,贯穿外齿轮的销部件从凸缘体一体地突出形成,且进一步增强该销部件的与凸缘体之间的根底部分的疲劳强度。本专利技术的行星齿轮减速装置(G1)具备:外齿轮(11);内齿轮(16),与该外齿轮(11)内啮合;第1凸缘体(41),配置于外齿轮(11)的轴向侧部;内销即销部件(54),从该第1凸缘体(41)沿轴向一体地突出形成且贯穿外齿轮(11);及内辊(58),其中,对销部件(54)的根底部分(54P1)实施塑性加工。【专利说明】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2年11月I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2-242258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行星齿轮减速装置。该行星齿轮减速装置具备行星齿轮即外齿轮、及与该外齿轮内啮合的内齿轮。在外齿轮的轴向侧部配置有凸缘体。销部件从凸缘体一体地突出形成,构成单一的凸缘体单元。销部件沿轴向贯穿外齿轮,并将该外齿轮的自转成分传递至凸缘体。凸缘体支承于壳体,且能够围绕内齿轮的轴心旋转。凸缘体与经由销部件传递来的所述外齿轮的自转成分同步而旋转,并发挥行星齿轮减速装置的输出部件的功能。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63878号公报(图2、图3)如此,在贯穿外齿轮的销部件与配置于该外齿轮的轴向侧部的凸缘体成为一体的行星齿轮减速装置中,存在尤其在销部件的与凸缘体之间的根底部分,弯曲应力容易集中且疲劳强度(与即使为断裂荷载以下但因反复施加而导致部件损坏的现象对应的强度)容易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在贯穿外齿轮的销部件从凸缘体一体地突出形成的行星齿轮减速装置中进一步增强该销部件的与凸缘体之间的根底部分的疲劳强度。本专利技术为具备外齿轮、与该外齿轮内啮合的内齿轮、配置于所述外齿轮的轴向侧部的凸缘体、及从该凸缘体沿轴向一体地突出形成且贯穿外齿轮的销部件的行星齿轮减速装置,且设为对所述销部件的根底部分实施塑性加工的结构,以此来解决上述课题。在本专利技术中,对销部件的与凸缘体之间的根底部分实施塑性加工。由此,通过该塑性加工能够在销部件的根底部分产生较强的残留压应力,在该根底部分集中的弯曲应力被缓和(相抵),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强疲劳强度。在贯穿外齿轮的销部件从凸缘体一体地突出形成的行星齿轮减速装置中,能够进一步增强该销部件的与凸缘体之间的根底部分的疲劳强度。【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适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行星齿轮减速装置的整体结构的首1J视图。图2是图1的凸缘体单元的包含局部放大剖面的主视图。图中:G1_行星齿轮减速装置,11-外齿轮,IlA-贯穿孔,16-内齿轮,18-输入轴,21-偏心体,41、42_第I凸缘体、第2凸缘体,41A、42A-滚动接触面,44、46_第I角接触球轴承、第2角接触球轴承,54-内销,56-凸缘体单元,58-内辊。【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适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行星齿轮减速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图1的凸缘体单元的包含局部放大剖面的主视图。该行星齿轮减速装置Gl是被称作偏心摆动型的行星齿轮减速装置。该行星齿轮减速装置Gl的输入轴18由具有空心部18A的空心轴构成,且配置于该行星齿轮减速装置Gl的内齿轮16的轴心O I位置。在输入轴18的端部形成有用于从未图示的驱动源侧的部件接收动力的花键18B。在输入轴18的外周,3个偏心体21 —体地沿轴向排列形成。各偏心体21的外周相对于输入轴18的轴心分别以120度的偏心相位差偏心。在偏心体21的外周,经由滚子轴承31组装有3个外齿轮11。各外齿轮11内啮合于内齿轮16。外齿轮11排列成3列来组装是为了实现传递容量的增加、及错开偏心相位而产生的低振动、低噪音化。各列的结构除了偏心相位不同以外其余均相同。内齿轮16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与壳体36 —体化的内齿轮主体16A、及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该内齿轮主体16A且构成该内齿轮16的内齿的外销16B构成。内齿轮16的内齿数(外销16B的根数)仅比外齿轮11的外齿数多出一点(该例子中仅多出I)。在外齿轮11的轴向两侧部配置有第I凸缘体41、第2凸缘体42。第I凸缘体41、第2凸缘体42经由第I角接触球轴承44、第2角接触球轴承46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壳体36。第I凸缘体41、第2凸缘体42的外周分别兼作第I角接触球轴承44、第2角接触球轴承46的内圈,且构成第I角接触球轴承44的滚动体44A的滚动接触面41A、第2角接触球轴承46的滚动体46A的滚动接触面42A。并且,在第I凸缘体41的外周,与该第I角接触球轴承44的滚动体44A的滚动接触面41A邻接而形成有油封48的滑动面41B。另外,所述输入轴18在该第I凸缘体41、第2凸缘体42的径向内侧经由球轴承51、52而被支承。从第I凸缘体41、第2凸缘体42中的纸面左侧的第I凸缘体41,与底座部41D的侧面41G连续地沿轴向一体突出形成有多根(该实施方式中为6根)圆柱状的内销54 (销部件),并构成个体的凸缘体单元56。该实施方式中,为了在该内销54的与第I凸缘体41的根底部分54P1制造凸缘体单元56的基底部件(后述的凸缘体母材),除了以往进行的热锻等塑性加工(基底部件的渗碳、热处理后),另行实施基于喷丸硬化的塑性加工。关于该根底部分54P1的塑性加工,之后将进行详述。内销54贯穿了在外齿轮11形成的贯穿孔11A。内辊58作为滑动促进部件,旋转自如地覆盖内销54。内辊58通过第I凸缘体41的底座部41D的侧面41G、第2凸缘体42的底座部42D的侧面42G来进行轴向移动的限制。S卩,包括内销54的根底部分54P1在内,内辊58几乎将内销54完全覆盖。内销54的前端部嵌入于形成在第2凸缘体42的有底凹部42C,与从轴向第I凸缘体相反侧插入的螺栓60 —起连结第I凸缘体41和第2凸缘体42。覆盖内销54的内辊58的外径dl形成为比贯穿孔IlA的内径Dl仅小相当于偏心体21的偏心量的2倍的量。由此,内辊58所覆盖的内销54允许外齿轮11的摆动,且始终维持(经由内辊58)与外齿轮11的贯穿孔IlA的偏心方向相反侧的内周接触的状态。如图2所示,在内销54从第I凸缘体41竖起的部分即内销54的第I凸缘体41侧的根底部分54P1上有目的地形成有圆弧状的凹部54A。这是由于内销54从第I凸缘体41以90度的角度一体地竖起,因此在内销54的根底部分54P1只要存在一丁点因加工误差或加工不足等而局部性地尺寸增大的部位,就会导致内辊58的顺畅的旋转受阻。相对于此,在第2凸缘体42侧,内销54作为与该第2凸缘体42不同的部件以保持均匀的外径dl的状态嵌入于有底凹部42C,因此不会产生如阻碍内辊58的旋转的因加工误差或加工不足而产生的尺寸增大等。因此,在内销54的第2凸缘体42侧的根底部分54P2未特别形成有如在第I凸缘体41侧的根底部分54P1形成的圆弧状的凹部(54A)。该实施方式中,经由第I凸缘体41、第2凸缘体42中的形成于第I凸缘体41的螺孔,对象机械(省略图示)的被动部件连结于该第I凸缘体41的侧面41H。接着,对该行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星齿轮减速装置,其具备:外齿轮;内齿轮,与该外齿轮内啮合;凸缘体,配置于所述外齿轮的轴向侧部;及销部件,从该凸缘体沿轴向一体地突出形成且贯穿外齿轮,该行星齿轮减速装置的特征在于,对所述销部件的根底部分实施塑性加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沢隆石川哲三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