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8383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2 22:43
一种夹持器具,包含彼此枢接的第一、二管体。第一杆,枢接第二管体。第二杆,枢接第一杆。第一、二爪臂,分别具有第一、二夹持部和第一、二连接部,皆枢接第二管体。第三、四杆,分别枢接第一、二连接部。螺帽,枢接第三、四杆。螺杆,螺接螺帽。螺杆经由第一万向接头、第五杆、第二万向接头受驱动杆驱动。借此,经由驱动杆带动螺帽移动并通过第三、四杆以及第一、二连接部,则控制第一、二夹持部移动,而能够稳定地维持夹持力量。此外,控制第二杆、第一杆来控制第二管体及第一、第二夹持部相对于第一管体的摆动。

Clamping apparatus

A clamping device comprises first, second pipes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The first rod is pivot the second pipe body. Second rod, pivot the first bar. The first, second jaw arm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first, second clamping parts and first, second connecting parts, and all second pipes are pivoted. The third, fourth rods are respectively pivoted with the first, second connecting parts. The screw cap is pivot third, fourth rods. Screw, screw cap. The screw is driven by the driving rod through the first universal joint, the fifth rod and the second universal joint. In this way, the driving rod is driven to move the nut and through the third, fourth bar and the first, second connection part, the first, second clamping unit is controlled, and the clamping force can be maintained steadily. In addition, the second bar and the first lever are controlled to control the swing of the second tube body and the first and second clamping parts relative to the first pipe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夹持器具
本专利技术是与夹持器具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夹持器具能够稳定地维持夹持力量。
技术介绍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已经是主要外科手术的潮流,其特点在于手术后不会让患者形成巨大的伤口,而让患者的康复时间得以大幅缩短。在腹腔镜和内视镜外科手术中,是先在患者身体形成小的切口、穿刺或插管,再允许插入各种外科器械,例如剪刀、解剖器或牵开器以执行手术。对于夹持器具而言,如美国第6312435号、美国第6394998号、美国6676684号和美国2007/0162072A1号专利公报。目前多以钢线拉动大量末端微小机构来完成夹持目的,达到末端效应器具备微小化与多自由度运动的效果。然而,组件繁多和机构复杂势必带来组装不易,且组装后的产品精度误差过大的问题。另外,运用钢线拉动的主要问题在于,钢线具有伸缩弹性,经过长时间使用的钢线必须调整甚至是更换,并且钢线带动的夹持器械的夹持力量稳定性仍有改善的空间。此外,夹持器具的运作范围也是微创手术器械的设计重点,原因在于微创手术的作业环境相当狭小,若是夹持器具的活动范围不足,势必须进行器械抽换以满足手术需求,此举不但会造成手术时间及不便性增加,更可能增加手术风险。因此,在考虑夹持力量的稳定性之外,也应同时考虑其运作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夹持器具,其可稳定地维持夹持力量,且运作范围宽广。因此,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夹持器具,包含有:一第一管体;一第二管体,枢接该第一管体;一第一杆,枢接该第二管体;一第二杆,穿设于该第一管体内,枢接该第一杆;一第一爪臂,具有相连的一第一夹持部和一第一连接部,该第一爪臂于该第一夹持部和该第一连接部之间枢接该第二管体;一第二爪臂,具有相连的一第二夹持部和一第二连接部,该第二爪臂于该第二夹持部和该第二连接部之间枢接该第一爪臂或该第二管体;一第三杆,枢接该第一连接部;一第四杆,枢接该第二连接部;一螺帽,枢接该第三杆和该第四杆;一螺杆,螺接该螺帽;一第一万向接头,固接该螺杆;一第五杆,固接该第一万向接头;一第二万向接头,固接该第五杆;以及一驱动杆,穿设于该第一管体,且固接该第二万向接头。借此,控制驱动杆转动并且通过第二万向接头、第五杆和第一万向接头间接控制螺杆转动,故与螺杆螺接的螺帽将受螺杆转动控制螺帽移动,也使得与螺帽枢接的第三、四杆通过第一、二连接部传动,也可以控制第一、二夹持部移动,而能够稳定地维持夹持力量。此外,控制该第二杆、该第一杆来控制该第二管体及该第一、第二夹持部相对于该第一管体的摆动,再配合该驱动杆可以相对该第一管体直线往复移动,使得该第二管体的摆动角度将更为广阔,而增加本专利技术的作业范围。另外,该第二杆受外力驱动时,系相对于该第一管体产生主动式直线往复运动,让该第二杆拉动该第一杆,带动该第二管体相对于该第一管体摆动。还有,该驱动杆受外力作用时,是相对于该第一管体产生主动式旋转运动及被动式直线往复运动,让该驱动杆间接驱动该螺杆转动,且可以随着外力直线往复运动以配合该第二管体的摆动,增加本专利技术的作业范围。此外,还可以该驱动杆具有一外杆和一内杆,该外杆穿设于该第一管体,该外杆具有一插槽和一导引槽,该内杆插设于该插槽,该内杆具有一凸部,该凸部伸入该导引槽而沿着该导引槽移动,该第二万向接头固接该外杆或该内杆。借此,除该第二管体的摆动角度将更为广阔,而增加本专利技术的作业范围之外,更可让驱动杆受外力产生直线运动时,作动顺畅。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1第一管体111第一连接端112第一容置槽12第二管体121第二连接端122第二容置槽21第一杆22第二杆31第一爪臂311第一夹持部312第一连接部32第二爪臂321第二夹持部322第二连接部41第三杆42第四杆51螺帽61螺杆62第一万向接头63第五杆64第二万向接头71驱动杆711外杆712内杆713插槽714导引槽715凸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夹持器具,包含有:一第一管体11、一第二管体12、一第一杆21、一第二杆22、一第一爪臂31、一第二爪臂32、一第三杆41、一第四杆42、一螺帽51、一螺杆61、一第一万向接头62、一第五杆63、一第二万向接头64和一驱动杆71。该第一管体11,具有一第一连接端111,并于该第一连接端111轴向延伸形成一第一容置槽112。该第二管体12,枢接该第一管体11于该第一连接端111。该第二管体12具有一第二连接端121,并于该第二连接端121轴向延伸形成一第二容置槽122。该第一杆21,枢接该第二管体12。该第二杆22,穿设于该第一管体11内,枢接该第一杆21。在本实施中,该第二杆22是于该第一容置槽112中枢接该第一杆21,使得当使用者运用该第二杆22拉动该第一杆21进而拉动该第二管体12相对于该第一管体11摆动时,该第一杆21和该第二杆22的移动不会受到该第一管体11的干扰。该第一爪臂31,具有相连的一第一夹持部311和一第一连接部312,该第一爪臂31于该第一夹持部311和该第一连接部312之间枢接该第二管体12于该第二连接端121。当该第一连接部312受力将会驱动该第一夹持部311运动,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部312会突出该第二容置槽122,使得当该第一连接部312相对于该第二管体12的第二连接端121摆动时,该第一连接部312不会受到该第二管体12的干扰。该第二爪臂32,具有相连的第二夹持部321和一第二连接部322,该第二爪臂32于该第二夹持部321和该第二连接部322之间枢接该第一爪臂31或该第二管体12。该第三杆41,枢接该第一连接部312。该第四杆42,枢接该第二连接部322。运用该第三杆41和该第四杆42受拉动或推动,而分别驱动该第一连接部312和该第二连接部322相对该第二管体12的第二连接端121摆动。该螺帽51,枢接该第三杆41和该第四杆42。该螺杆61,螺接该螺帽51。该第一万向接头62,固接该螺杆61。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万向接头62是与该螺杆61以一体成型方式结合,但是不以此为限。该第五杆63,固接该第一万向接头62。该第二万向接头64,固接该第五杆63。需特别说明的是,市场上有将该第一万向接头62、该第五杆63和该第二万向接头64连接在一起后称呼为万向接头的产品,其产品的作动方式、功能及功效皆与本实施例该第一万向接头62、该第五杆63和该第二万向接头64连接后的结构相同,故应落在本实施例的范围中。该驱动杆71,穿设于该第一管体11,且固接该第二万向接头64。以上介绍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特征,接下来介绍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情况。使用者将该第一管体11伸入要进行夹取作业的物体后,考虑该第二管体12枢转后的位置,须先转动该第一管体11至所需位置。接着,驱动该第二杆22,而通过该第一杆21拉动该第二管体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夹持器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夹持器具,包含有:一第一管体;一第二管体,枢接该第一管体;一第一杆,枢接该第二管体;一第二杆,穿设于该第一管体内,枢接该第一杆;一第一爪臂,具有相连的一第一夹持部和一第一连接部,该第一爪臂于该第一夹持部和该第一连接部之间枢接该第二管体;一第二爪臂,具有相连的一第二夹持部和一第二连接部,该第二爪臂于该第二夹持部和该第二连接部之间枢接该第一爪臂或该第二管体;一第三杆,枢接该第一连接部;一第四杆,枢接该第二连接部;一螺帽,枢接该第三杆和该第四杆;一螺杆,螺接该螺帽;一第一万向接头,固接该螺杆;一第五杆,固接该第一万向接头;一第二万向接头,固接该第五杆;以及一驱动杆,穿设于该第一管体,且固接该第二万向接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持器具,包含有:一第一管体;一第二管体,枢接该第一管体;一第一杆,枢接该第二管体;一第二杆,穿设于该第一管体内,枢接该第一杆;一第一爪臂,具有相连的一第一夹持部和一第一连接部,该第一爪臂于该第一夹持部和该第一连接部之间枢接该第二管体;一第二爪臂,具有相连的一第二夹持部和一第二连接部,该第二爪臂于该第二夹持部和该第二连接部之间枢接该第一爪臂或该第二管体;一第三杆,枢接该第一连接部;一第四杆,枢接该第二连接部;一螺帽,枢接该第三杆和该第四杆;一螺杆,螺接该螺帽;一第一万向接头,固接该螺杆;一第五杆,固接该第一万向接头;一第二万向接头,固接该第五杆;以及一驱动杆,穿设于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进星刘廷皓王仁政
申请(专利权)人:上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