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增压发动机的缸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94976 阅读:5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增压发动机的缸体结构,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发动机运用于摩托车上结构不够紧凑的技术问题。本摩托车增压发动机的缸体结构,包括曲轴、工作缸和增压缸,工作缸的下端和增压缸的下端均与曲轴相连接,工作缸和增压缸通过导气管相连通,工作缸和增压缸沿曲轴的轴向呈夹角设置,该工作缸和增压缸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导气管能布置于容置空间内。本摩托车增压发动机的缸体结构振动更小,舒适性更好,工作缸和增压缸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容纳导气管等部件布置,发动机结构更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增压发动机的缸体结构
本技术属于发动机
,涉及一种摩托车增压发动机的缸体结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发动机是靠燃料在汽缸内燃烧作功来产生功率的,由于输入的燃料量受到吸入汽缸内空气量的限制,因此发动机所产生的功率也会受到限制,如果发动机的运行性能已处于最佳状态,再增加输出功率只能通过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汽缸来增加燃料量,从而提高燃烧做功能力。我们平常所说的涡轮增压装置其实就是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发动机的进气量,一般来说,涡轮增压都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汽缸从而提升发动机的输出功率。申请公布号为CN10492975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增压发动机,包括曲轴,曲轴绕发动机曲轴轴线转动,动力缸,动力缸为四冲程循环气缸,其内的活塞通过曲柄与曲轴相连,增压缸,增压缸内的活塞通过曲柄与曲轴相连,该活塞在增压缸内往复移动,形成吸气-供气的两冲程循环,进气总管,进气总管将增压缸的出气管与动力缸的进气管相连通,增压缸进气单向阀,增压缸进气单向阀设置在增压缸的进气管上,使得空气只能经增压缸的进气管由外单向流进增压缸内,增压缸出气单向阀,增压缸出气单向阀设置在增压缸的出气管上,使得经增压缸内活塞压缩后的空气只能经增压缸的出气管单向流进进气总管内。上述发动机可靠性高且响应快速,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附图中工作缸与增压缸直列布置,运用于摩托车上结构不够紧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摩托车增压发动机的缸体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发动机的缸体结构的减振效果和紧凑性。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摩托车增压发动机的缸体结构,包括曲轴、工作缸和增压缸,所述工作缸的下端和增压缸的下端均与曲轴相连接,所述工作缸和增压缸通过导气管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缸和增压缸沿曲轴的轴向呈夹角设置,该工作缸和增压缸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导气管能布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其工作原理如下:工作缸内的燃油燃烧带动曲轴旋转,曲轴在转动过程中带动增压缸工作,在此过程中增压缸不断将外界空气通过吸气管吸入并压缩后通过导气管进入到工作缸内,这样高浓度的压缩空气与燃油能够充分结合使燃烧更充分,提高燃油效率。通过设置工作缸和增压缸沿曲轴的轴向形成夹角呈V形对置,这样增压缸的惯性力和工作缸的惯性力可以部分互相抵消,使发动机振动更小,舒适性更好,工作缸和增压缸之间形成容置空间能够容纳导气管等部件布置,发动机结构更紧凑。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增压发动机的缸体结构中,所述导气管的中段具有稳压盒,该导气管与所述稳压盒的内腔连通,所述稳压盒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通过在导气管中段设置稳压盒,这样从增压缸压缩后的空气能进入稳压盒存储起来,确保工作缸能够获得持续的高压空气,提高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将稳压盒设于容置空间内,提高了发动机结构的紧凑性。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增压发动机的缸体结构中,所述工作缸与增压缸的夹角范围为45°-135°。设置工作缸与增压缸的夹角范围在45°-135°之间,这样工作缸与增压缸的惯性力抵消以及整体发动机的结构紧凑性能达到较好的平衡。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增压发动机的缸体结构中,所述增压缸的外围具有若干间隔布置的散热片。通过在增压缸的外围设置若干间隔布置的散热片,这样增加了增压缸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增压发动机的缸体结构中,所述稳压盒贴靠设置于增压缸的外侧,该稳压盒的外围具有倾斜的导流面。通过使稳压盒与增压缸贴靠设置且在稳压盒外围设置倾斜的导流面,这样提高了结构紧凑性,且在发动机工作时,空气从增压缸周围流过时能从导流面引导流走从而快速带走热量,提高散热效果。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增压发动机的缸体结构中,所述导气管内设有用于调节工作缸进气流量的节气门。通过在导气管内设置节气门,这样操作者能够通过操作节气门开合度来控制工作缸的进气量,使发动机能适应不同的工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如下:1、本摩托车增压发动机的缸体结构通过设置工作缸和增压缸呈V形对置,使增压缸的惯性力和工作缸的惯性力部分互相抵消,发动机振动更小,舒适性更好,工作缸和增压缸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容纳导气管等部件布置,发动机结构更紧凑。2、本摩托车增压发动机的缸体结构通过使稳压盒与增压缸贴靠设置且在稳压盒外围设置倾斜的导流面,在发动机工作时,空气从增压缸周围流过时能从导流面引导流走从而快速带走热量,提高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摩托车增压发动机的缸体结构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摩托车增压发动机的缸体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摩托车增压发动机的缸体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稳压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曲轴;2、工作缸;3、增压缸;31、散热片;4、导气管;41、节气门;5、容置空间;6、稳压盒;61、导流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摩托车增压发动机的缸体结构包括曲轴1、一个工作缸2和一个增压缸3,工作缸2的下端和增压缸3的下端均与曲轴1相连接,工作缸2和增压缸3通过导气管4相连通,工作缸2和增压缸3呈V形对置,该工作缸2和增压缸3之间形成容置空间5,导气管4能布置于容置空间5内。工作缸2内的燃油燃烧带动曲轴1旋转,曲轴1在转动过程中带动增压缸3工作,在此过程中增压缸3不断将外界空气通过吸气管吸入并压缩后通过导气管4进入到工作缸2内,这样高浓度的压缩空气与燃油能够充分结合使燃烧更充分,提高燃油效率。通过设置工作缸2和增压缸3呈V形对置,这样增压缸3的惯性力和工作缸2的惯性力可以部分互相抵消,使发动机振动更小,舒适性更好,工作缸2和增压缸3之间形成容置空间5能够容纳导气管4等部件布置,发动机结构更紧凑。进一步来讲,导气管4的中段具有稳压盒6,该导气管4与稳压盒6的内腔连通,稳压盒6位于容置空间5内。通过在导气管4中段设置稳压盒6,这样从增压缸3压缩后的空气能进入稳压盒6存储起来,确保工作缸2能够获得持续的高压空气,提高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将稳压盒6设于容置空间5内,提高了发动机结构的紧凑性。作为优选,工作缸2与增压缸3的夹角为90°。设置工作缸2与增压缸3的夹角为90°,这样工作缸2与增压缸3的惯性力抵消以及整体发动机的结构紧凑性能达到较好的平衡。如图1、图3、图4所示,增压缸3的外围具有若干间隔布置的散热片31。通过在增压缸3的外围设置数片间隔布置的散热片31,这样增加了增压缸3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进一步来讲,稳压盒6贴靠设置于增压缸3的外侧,该稳压盒6的外围具有倾斜的导流面61。通过使稳压盒6与增压缸3贴靠设置且在稳压盒6外围设置倾斜的导流面61,这样提高了结构紧凑性,且在发动机工作时,空气从增压缸3周围流过时能从导流面61引导流走从而快速带走热量,提高散热效果。如图1、图3所示,导气管4内设有用于调节工作缸2进气流量的节气门41。通过在导气管4内设置节气门41,这样操作者能够通过操作节气门41开合度来控制工作缸2的进气量,使发动机能适应不同的工况。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摩托车增压发动机的缸体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增压发动机的缸体结构,包括曲轴(1)、工作缸(2)和增压缸(3),所述工作缸(2)的下端和增压缸(3)的下端均与曲轴(1)相连接,所述工作缸(2)和增压缸(3)通过导气管(4)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缸(2)和增压缸(3)沿曲轴(1)的轴向错位布置且形成夹角,该工作缸(2)和增压缸(3)之间形成容置空间(5),所述导气管(4)能布置于所述容置空间(5)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增压发动机的缸体结构,包括曲轴(1)、工作缸(2)和增压缸(3),所述工作缸(2)的下端和增压缸(3)的下端均与曲轴(1)相连接,所述工作缸(2)和增压缸(3)通过导气管(4)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缸(2)和增压缸(3)沿曲轴(1)的轴向错位布置且形成夹角,该工作缸(2)和增压缸(3)之间形成容置空间(5),所述导气管(4)能布置于所述容置空间(5)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增压发动机的缸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4)的中段具有稳压盒(6),该导气管(4)与所述稳压盒(6)的内腔连通,所述稳压盒(6)位于所述容置空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成邓定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