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塑成型机的变节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9802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吹塑成型机的瓶坯输送装置,主要关于一种变节距装置,其是由一螺杆、一用以驱动螺杆的驱动组、数个夹持机构以及一组顶推机构所构成。螺杆沿着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沿伸至吹塑成型单元,且螺杆的导槽邻靠于输送单元的一段,其节距相同于输送单元中的瓶坯间距,而导槽邻靠于吹塑成型单元的一段,其节距相同于吹塑成型单元中各模具间距,各夹持机构对应该螺杆的导槽逐圈设置,并分别用以夹持瓶坯,使螺杆带动各夹持机构移动后,能借助导槽的节距变化改变间距,进而使得被各夹持机构所夹送的瓶坯间距能于输送单元与吹塑成型单元间调整变化。(*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吹塑成型机的变节距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吹塑成型机的瓶胚输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吹塑成 型机用于输送瓶胚的变节距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用于生产塑料瓶的吹塑成型机通常包括供料单元、输送单元、加 热单元、吹塑成型单元以及成品取出单元等。 一般而言,瓶胚会从供料单元 被送入至输送单元,再由输送单元载送瓶经过力口热单元加热至预定温度,而 后送至吹塑成型单元的^:莫具内进行吹塑成型,最后再由成品^^出单元将吹塑完成的成品送出。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吹塑成型单元中常会并列设置数组才莫 具,以便同时吹塑数个瓶胚成为成品。因而瓶胚被送入吹塑成型单元时各瓶 胚之间的间距必须与各才莫具的间距相对应,如此各瓶胚被送入吹塑成型单元 时才能位于各组模具之预定位置。而为了使瓶胚被送入吹塑成型单元时的间 距与各模具的间距相等,便有部份吹塑成型机的输送单元是以相同于各模具的间距的型态来输送。但是输送单元以各模具的间距来输送瓶胚通过加热单元时,两相邻的并 之间有相当的距离,这会使得加热单元的加热效率相对变差。换言之,如果瓶胚是一个紧接着一个被输送经过加热单元,则会有较佳的加热效率。因此便有部份吹塑成型机是以瓶胚一个紧接一个的形态来输送瓶胚的结构。将瓶胚一个紧接一个输送的形态虽然能有较佳的加热效率,但是在瓶胚被送入吹塑成型单元之前,必须以另 一机构或装置先将瓶胚间距扩大至相同于各模具之间距,才能将瓶胚送入吹塑成型单元中。请参阅图1至图3,图1和图2是传统的间距扩充机构设置于吹塑成型机中的俯视和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传统的间距扩充机构扩充间距后的俯 视结构示意图。该间距扩充机构8是沿着输送单元71的导轨711(图上未标 出,请标示)设置于加热单元72与吹塑成型单元73之间。该间距扩充机构 8是被安置于基座9上的支撑臂91的末端,其具有一支承板81,该支承板81是由一直动气缸82沿垂直于导轨711的方向反复移动。该支承板81上 设有一线性导轨83以供四个输送组件841 844架设,且该间距扩充机构8 沿着导轨711方向设置有一可伸缩的缩放机构85,该缩力文机构85由一设置 于支承板81的直动气缸86驱动而伸张或收缩,并且各lt送组件841-844 分别枢接于该缩放机构85的各个铰接点851~854,而llr送组件844固定在 该支承板81上,该直动气缸86的活塞杆861则连接于该输送组件841。各 输送组件841-844的前端分别具有一槽845~848,以供4妄收输送单元71送 来承载瓶胚的载体74。该间距扩充机构8的动作如下所述。当输送单元71送来承载瓶胚的载体74时,该直动气缸82会将支承板81推 向导轨711 ,而由各输送组件841 844的前端的槽845 848分别接收一载体74, 即图2所示的状态。接下来该直动气缸86会驱动该缩放机构85伸张,使各输送 组件841 843沿该线性导轨83滑动,让各载体74间的间距加大,如图3所示之 状态。而后该直动气缸82会将支承板81往后拉,使各输送元件841 844与载体单元73中,最后该直动气缸86会驱动该缩》文才几构85缩回至各输送组件841 844 紧邻的初始状态,如此即完成一回间距扩充工作。两支直动气缸82、 86依次驱动作矩形路径的巡回移动,因此其整体结构较为 复杂。而且气压缸型态的直动气缸虽然具有动作速度快的优点,^旦同时也存 在着定位不精确的问题,再加上前述的间距扩充机构是以两支直动气缸82、 86分别在不同的方向上作动,两支直动气缸82、 86会再相互影响,因此该间 距扩充机构8会有定位不精确的问题。而且各输送组件841~844上的槽 845 848是开放式的结构,无法确实有效地夹持住载体74。这样将可能会导致 各输送组件841 844在接收载体或送出载体时发生问题。另外,该缩放机构85是采取多数支连杆上下相互交叉枢接构成,以前述 四个输送组件的结构为例,其枢接点高达10个,过多的枢接点容易导致动作 不确实以及伸缩距离不精确的问题。整体而言,虽然能快速作动的间距扩充 机构,但是如前所述,该间距扩充机构仍存在着结构复杂以及动作不精确的问题,因此有再加以改进之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变节距装置,其主要是由 具有不同节距导槽的螺杆来调整各瓶胚的间距,并由 一驱动电机来带动该螺杆,而使夹持瓶胚的各夹持机构达到快速移动且定位精确双重功效。而可达 到结构简单、动作精确之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吹塑成型机的变节距装置,其包括一 螺杆,其向该吹塑成型机的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沿伸至该吹塑成型机的吹塑 成型单元,且该螺杆具有一导槽,该导槽邻靠于该输送单元的一4殳,其节距 相同于输送单元中的瓶胚间距,且该导槽邻靠于该吹塑成型元的一段,其节 距相同于吹塑成型单元中的各模具间距; 一用以驱动该螺杆反复转动的驱动 组;复数个用以夹持瓶胚的夹持机构,其对应所述螺杆的导槽逐圏设置,并 由所述螺杆带动位移; 一组用以带动各夹持机构同步夹持或放开瓶胚的顶推 机构。由于本技术借由螺杆上的导槽的节距变化,使得对应导槽逐圈设置 的各夹持机构也会随之改变间距,进而使得被各夹持机构所夹送的瓶胚间距 能于输送单元与吹塑成型单元间调整变化,从而可以达到结构简单、动作精 确之目的。再者,由于该驱动组系由一驱动电机带动大皮带轮,再经由齿皮 带连动小皮带轮,使连结于小皮带轮的螺杆旋转,而可使夹持瓶胚的各夹持 机构达到快速移动且定位精确之双重功效。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传统的间距扩充机构设置于吹塑成型机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传统的间距扩充机构设置于吹塑成型机中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传统的间距扩充机构扩充间距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变节距装置设置于吹塑成型机中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变节距装置的立体外观图。图6是本技术中螺杆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驱动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中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技术变节距装置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IO是本技术变节距装置的动作示意图之一。 图ll是本技术变节距装置的动作示意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与图5,图4是本技术变节距装置设置于吹塑成型机中 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变节距装置的立体外观图。本实施例中变 节距装置l是配合输送单元51的轨道511而设置在该加热单元52与该吹塑 成型单元53之间。所述变节距装置1具有一螺杆10,该螺杆10沿着该轨 道511的输送方向沿伸至吹塑成型单元53,而所述变节距装置1于邻靠所 述加热单元52的一侧设有一驱动组2,并由该驱动组2带动所述螺杆10反 复转动,且变节距装置1对应螺杆10设有数组夹持机构3,各夹持机构3 分别用以夹持瓶胚,由该螺杆10带动并朝吹塑成型单元53运送。另所述变 节距装置1沿着螺杆10轴线延伸方向的两侧各平行设置一顶推机构4,用 以带动各夹持机构3同步夹持瓶胚。请配合参阅图4与图6,图6本技术中螺杆的结构示意图。该螺杆 10上具有一螺旋状的导槽11,该导槽11邻靠所述加热单元52 (亦即输送 单元51)的一段为一小节距段111,衔接该小节距段lll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吹塑成型机的变节距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螺杆,其向该吹塑成型机的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沿伸至该吹塑成型机的吹塑成型单元,且该螺杆具有一导槽,该导槽邻靠于该输送单元的一段,其节距相同于输送单元中的瓶胚间距,且该导槽邻靠于该吹塑成型元的一段,其节距相同于吹塑成型单元中的各模具间距; 一用以驱动该螺杆反复转动的驱动组; 复数个用以夹持瓶胚的夹持机构,其对应所述螺杆的导槽逐圈设置,并由所述螺杆带动位移; 一组用以带动各夹持机构同步夹持或放开瓶胚的顶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铨宝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