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尤其是用于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行星齿轮和具有该齿轮的扭转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99735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0 10:08
一种齿轮,尤其是用于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行星齿轮,该齿轮包括两个在齿轮转动轴线(Z)方向上前后相继的工作齿结构区域(74、76),其中第一工作齿结构区域(74)设置在第一齿轮部(86)上,第二工作齿结构区域(76)设置在第二齿轮部(88)上,其中,所述两个齿轮部(86、88)通过形状配合或/和材料配合或/和摩擦力配合相互连接,以便绕该齿轮转动轴线(Z)共同转动或/和阻止在该齿轮转动轴线(Z)方向上相对于彼此的相对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齿轮、尤其是用于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行星齿轮和具有该齿轮的扭转减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齿轮,其例如可以用作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中的行星齿轮用在车辆传动系的扭转减振装置中。
技术介绍
图1以局部纵剖视图示出了要定位在车辆传动系中的扭转减振装置10。扭转减振装置10包括输入区域12,该输入区域通过螺纹连接例如与内燃机(也概称为驱动机组)的曲轴相连,因而被驱动绕转动轴线A转动。扭转减振装置10的输出区域14构造有飞轮16,该飞轮例如与摩擦离合器的压盘组件相连并且该飞轮可以提供摩擦面18用于这种摩擦离合器。在输入区域12和输出区域14之间设有两条扭矩传递路径20、22,它们在输入区域12内分支并在总体用24标示的联接机构的区域内合并。在第一扭矩传递路径20中设有总体用26标示的移相器。移相器26可使在输入区域12中被传入扭转减振装置10且成比例地也经过第一扭矩传递路径20来传递的扭振或概括讲转动不一致性的相位相对于也在经第二扭矩传递路径22所传递的扭矩分量中包含的相应扭振或转动不一致性偏移。包含相对彼此相移的扭振分量的这两个扭矩分量在联接机构24区域内合并,从而相对彼此相移的振动分量在理想情况下相互抵消,使得传入输出区域14的是基本没有转动不一致性或扭振的总扭矩。移相器26包括具有第一初级侧30的振动系统28,第一初级侧总体用两个盖盘件32、34构成。在盖盘件32区域内,扭转减振装置10被牢固连接到驱动轴等上。振动系统28还包括第一次级侧36,其在此基本通过中心盘件38来提供,该中心盘件定位于两个盖盘件30、34之间。用多个弹簧、优选螺旋压簧构成的第一减振件装置40在第一初级侧30和第一次级侧36之间作用并容许其在产生回位作用的情况下自身绕转动轴线A的相对转动。在径向靠内的区域中,中间盘件38提供第二初级侧42。第二初级侧42对应于又包括两个盖盘件46、48的第二次级侧44。第二减振件装置50在第二初级侧42和第二次级侧44之间作用,第二减振件装置例如又包括多个沿周向分布的弹簧(例如螺旋压簧),从而在第二减振件装置50的回位作用下该第二初级侧42和第二次级侧44可以绕转动轴线A彼此相对转动。可以看到,振动系统28是两级结构并且具有包括两个减振件装置40、50的两个串联作用的减振器。在此,第一初级侧30基本上构成整个振动系统28的初级侧,即在牵拉状态下输入扭矩的一侧,而第二次级侧44提供整个振动系统28的次级侧,即输出扭矩的一侧。这种振动系统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它在其固有频率或者说共振频率之下的激振频率范围内亚临界地工作,即,该系统的激振和反作用基本同时在初级侧30和次级侧44上进行,就是说同相进行而没有相对的相位移动。如果超出共振频率,则振动系统28转入超临界状态,在该状态下激振和反作用相对彼此相位移动。就是说可能出现最大180度的相位突变。这导致了,当在输入区域12所接收的扭矩中有超过共振频率的激振频率并且因而与振动去耦质量相关地在第一扭矩传递路径20内相对于在第二扭矩传递路径22的扭矩分量内所包含的激振分量经历180度的最大相位移动时,在理想情况下其与在联接机构24内的无相位移动的振动分量完全破坏性叠加。联接机构24包括具有行星齿轮架54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52。它与振动系统28的初级侧30一起被连接到驱动轴并且配属于第二扭矩传递路径22。在行星齿轮架54上,沿周向分布地可转动安装有多个总体用56标示的行星齿轮。为此,在行星齿轮架54上如图2明确所示地设有多个行星齿轮支承销58。通过例如呈滚针轴承或其它滚子轴承或滑动轴承形式的轴承60,行星齿轮56可绕其行星齿轮转动轴线Z转动,该行星齿轮转动轴线基本平行于行星齿轮架54的转动轴线A取向。在两个例如呈圆盘形构造的支撑件62、64或支持件64和行星齿轮架54之间,轴向定中地保持所述行星齿轮56,其中,可环形地围绕该行星齿轮转动轴线Z的各止推盘66、68、70、72用于低摩擦地轴向支撑这些行星齿轮56。行星齿轮56具有两个在行星齿轮转动轴线Z方向上前后相继的工作齿结构区域74、76。在所示例子中形成有参照行星齿轮转动轴线Z而言的径向尺寸较大的工作齿结构区域74与内齿轮78啮合,内齿轮可被固定在内齿轮架82上并且例如呈环状或环段状构成。内齿轮架82又例如通过螺纹连接与第二次级侧44(即概括讲振动系统28的次级侧)牢固相连并因而配属于第一扭矩传递路径20。经第一扭矩传递路径20传递的且由振动系统28进一步传递的扭矩通过内齿轮架82和内齿轮78被传递到联接机构24、即行星齿轮56的工作齿结构区域74中。经第二扭矩传递路径22传递的扭矩通过行星齿轮架54和行星齿轮支承销58被传入联接机构24。如此合并的扭矩分量作为总扭矩通过工作齿结构区域76被继续传入例如呈环状或环段状构造的内齿轮84中,在此,内齿轮84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与飞轮16相连并因而配属于该输出区域14。当激振造成振动系统28过渡至超临界状态时,两个扭矩传递路径20、22的两个扭矩分量在形成有行星齿轮传动机构52的联接机构24中合并叠加,使得振动分量的至少部分消失并且飞轮16接收基本平稳的扭矩。在此,可以通过选择两个工作齿结构区域74、76的直径比或者也可通过设计两个工作齿结构区域74、76的齿形来影响经两个扭矩传递路径20、22传递的扭矩分量有多大。在与第一扭矩传递路径20的内齿轮78共同作用的工作齿结构区域74具有比与输出区域14的内齿轮84共同作用的驱动齿结构区域更大的径向尺寸的所示例子中,实现了传动比i>1,这意味着经过两个扭矩传递路径中的每一个将扭矩分量传递向行星齿轮传动机构52,其中该分量的比例可通过两个工作齿结构区域74、76的尺寸比或直径比来调节。如果工作齿结构区域76的直径大于工作齿结构区域74,则在第二扭矩传递路径22中发生扭矩反向,而在第一扭矩传递路径20中发生扭矩加强,从而在合并时在联接机构24内又获得对应于所输入扭矩的总扭矩,但其振动分量被至少部分消除。就是说,为了提供可通过行星齿轮56的设计来影响经这两个扭矩传递路径20、22传递的扭矩分量的可能性,需要这两个工作齿结构区域74、76能彼此无关地来设计,即具有关于行星齿轮转动轴线Z的不同直径或/和不同的齿结构几何形状。对此如图1和图2明确所示,行星齿轮56可形成有两个齿轮部86、88,其中在第一齿轮部86上形成第一工作齿结构区域74、即与第一扭矩传递路径20的内齿轮78共同作用的工作齿结构区域,而在第二齿轮部86上形成与输出侧的内齿轮84共同作用的第二工作齿结构区域76。为了能实现两个扭矩分量的上述合并而需要这两个齿轮部86、88相互牢固联接,尤其是以不可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齿轮,尤其是用于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行星齿轮,其分别在彼此分开构成的齿轮部上包括至少两个工作齿结构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一种齿轮、尤其是用于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行星齿轮来实现上述目的,所述齿轮包括两个在齿轮转动轴线方向上前后相继的工作齿结构区域,其中第一工作齿结构区域设置在第一齿轮部上,第二工作齿结构区域设置在第二齿轮部上,这两个齿轮部通过形状配合或/和材料配合或/和摩擦力配合相互连接,以便围绕齿轮转动轴线共同转动或/和阻止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齿轮、尤其是用于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行星齿轮和具有该齿轮的扭转减振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齿轮,尤其是用于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行星齿轮,所述齿轮包括两个在齿轮转动轴线(Z)方向上前后相继的工作齿结构区域(74、76),其中第一工作齿结构区域(74)设置在第一齿轮部(86)上,第二工作齿结构区域(76)设置在第二齿轮部(88)上,其中,所述两个齿轮部(86、88)通过形状配合或/和材料配合或/和摩擦力配合相互连接,以便绕该齿轮转动轴线(Z)共同转动或/和阻止在该齿轮转动轴线(Z)方向上相对于彼此的相对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7.25 DE 102011079695.91.一种齿轮,所述齿轮包括两个在齿轮转动轴线(Z)方向上前后相继的工作齿结构区域(74、76),其中第一工作齿结构区域(74)设置在第一齿轮部(86)上,第二工作齿结构区域(76)设置在第二齿轮部(88)上,其中,所述两个齿轮部(86、88)通过形状配合相互连接,以便绕该齿轮转动轴线(Z)共同转动或/和阻止在该齿轮转动轴线(Z)方向上相对于彼此的相对运动,其特征在于,通过设于第一齿轮部(86)和第二齿轮部(88)上的连接齿结构(134、132)建立形状配合,并且在所述齿轮部中的一个齿轮部(88)上设有外周连接齿结构(132),在所述齿轮部中的另一个齿轮部(86)上设有与该外周连接齿结构(132)接合的内周连接齿结构(134),该外周连接齿结构(132)包括所述齿轮部中的一个齿轮部(88)的工作齿结构(7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其特征是,在所述齿轮部中的一个齿轮部(86)上设有第一轴向连接齿结构(142),在所述齿轮部中的另一个齿轮部(88)上设有与第一连接齿结构(142)处于接合的第二轴向连接齿结构(14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其特征是,所述两个齿轮部(86、88)同时还通过材料配合或/和摩擦力配合相互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其特征是,通过以下措施建立材料配合:-熔焊,或/和-钎焊,或/和-粘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其特征是,通过以下措施建立所述焊接:-熔融焊,-摩擦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齿轮,其特征是,所述熔融焊是激光焊、电子束焊、感应焊、电阻焊。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其特征是,所述齿轮部(86、88)在轴向或径向对置的表面(94、96;104、106)的区域内相连。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齿轮,其特征是,在至少一个齿轮部(86、88)内的轴向或径向对置的表面(94、96;104、106)区域内设置颗粒集槽(114、116)。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其特征是,通过以下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德格尔D·洛伦茨T·威甘德C·卡尔森
申请(专利权)人: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