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99664 阅读:3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0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前车身结构,其可以包括前侧构件、挡泥板上构件和挡泥板前增强构件,所述前侧构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所述挡泥板上构件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在所述前侧构件的外部方向上设置;所述挡泥板前增强构件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延伸,并连接所述挡泥板上构件和所述前侧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车身结构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2012年10月2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2-0109732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用于通过该引用的所有目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前车身结构。
技术介绍
车辆的前车身包括前端模块,以及左侧构件和右侧构件,所述前端模块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设置于发动机舱的前侧,且冷却模块、前照灯等安装于所述前端模块;所述左侧构件和右侧构件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分别设置于所述前端模块的左侧和右侧,并同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延伸的保险杠梁的左部和右部通过冲撞盒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安装于左侧构件和右侧构件的前梢端。保险杠梁成型为比左侧构件与右侧构件之间的间隔更长,当保险杠梁的左部和右部安装于左侧构件和右侧构件时,保险杠梁具有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向左侧构件和右侧构件的外侧突出的左外部和右外部。设置前端模块的一部分和挡泥板构件(fenderapronmember),且前端模块的一部分和挡泥板构件同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与在保险杠梁的左外部和右外部的后侧的两个侧外部间隔。在现有技术中的前述前车辆结构中,当保险杠梁的左外部附近或保险杠梁的右外部附近碰撞到物体或另一车辆(下文称为被撞物体)时,碰撞能不能有效地分散至车身的其他部分。即,当左侧构件或右侧构件以25%向前偏移量碰撞到被撞物体(下文称为小的偏移量碰撞)时,左侧构件或右侧构件被被撞物体向发动机舱弯曲,挡泥板构件碰撞至被撞物体,使得碰撞能量不能有效地分散至车身的其他部分。因此,有必要提高位于保险杠梁的左外部和右外部的后侧的前车身部分的结构强度。公开于该专利技术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涉及提供一种前车身结构,其具有如下优点:通过直接连接位于保险杠梁的左外部和右外部的后侧的挡泥板前增强构件,并安装用于增强挡泥板前增强构件与侧构件之间的连接部分的连接强度的支柱,来改进车辆的向前偏移量碰撞的响应性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中,一种前车身结构可以包括前侧构件、挡泥板上构件和挡泥板前增强构件,所述前侧构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所述挡泥板上构件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在所述前侧构件的外部方向上设置;所述挡泥板前增强构件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延伸,并连接所述挡泥板上构件和所述前侧构件。所述挡泥板前增强构件可以包括挡泥板前增强前构件和挡泥板前增强后构件,其中所述挡泥板前增强前构件和所述挡泥板前增强后构件彼此联接,以形成中空四角形梁的形状。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设置的保险杠梁安装至所述前侧构件,其中所述挡泥板前增强构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设置于所述保险杠梁的后侧。冲撞盒在所述保险杠梁与所述挡泥板前增强构件之间安装于所述前侧构件。所述前侧构件在车辆的横向方向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其中所述挡泥板前增强前构件可以包括外梢端和内梢端,所述外梢端连接至所述挡泥板上构件,所述前侧构件安装至所述内梢端,并同时穿过所述内梢端,且所述内梢端附接至所述前侧构件的内表面,且其中所述挡泥板前增强后构件可以包括外梢端和内梢端,所述外梢端附接至所述挡泥板上构件,且所述内梢端附接至所述前侧构件的外表面。联接通孔在所述挡泥板前增强前构件的内梢端形成,且所述前侧构件安装至待联接的联接孔。所述挡泥板前增强前构件的内梢端可以包括垂直弯曲的凸缘,其中所述凸缘以如下状态附接至所述前侧构件的内表面:所述前侧构件安装至待联接的所述挡泥板前增强前构件的内梢端的联接孔。前端模块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紧固至所述挡泥板前增强前构件的整个表面,并同时与所述挡泥板前增强前构件的整个表面重叠。所述前车身结构还可以包括支柱,所述支柱连接所述挡泥板前增强后构件的内梢端和所述前侧构件的外表面。所述挡泥板前增强后构件的内梢端以预定角度连接至所述前侧构件的外表面,其中所述支柱以预定角度连接至所述挡泥板前增强后构件的内梢端和所述前侧构件的外表面中的每一个,使得所述挡泥板前增强后构件的内梢端、所述前侧构件的外表面和所述支柱形成为三角形形状。所述支柱形成为四角形平板的形状,并可以包括在所述支柱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密封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车身结构,位于保险杠梁的左外部和右外部的后侧的挡泥板前增强构件直接连接至侧构件,并且安装支柱,所述支柱用于提高挡泥板前增强构件与侧构件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强度。因此,当车辆在向前方向上行驶的过程中以小的重叠量碰撞到被撞物体时,挡泥板前增强构件通过接收和吸收碰撞能量而降低碰撞能量,并将碰撞能有效地分散至左侧构件或右侧构件,由此改进前车身的碰撞响应性能。此外,所述前车身结构简单,从而有可能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相应的前车身增强结构减少元件数和重量。通过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原理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所具有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更为具体地变得清楚或得以阐明。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车身的立体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车身的侧面立体图。图3为沿着图1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图。应当了解,所附附图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的,其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的图示性的各种特征的略微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取向、位置和形状将部分地由具体预期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在这些图形中,贯穿附图的多幅图形,附图标记引用本专利技术的同样的或等同的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方案详细地作出引用,这些实施方案的示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专利技术将与示例性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相反,本专利技术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参见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车身包括前端模块12、前侧构件14和挡泥板上构件16。前端模块12在车身的横向方向上延伸,并在横向方向上在中心部分包括开口,使得冷却模块等安装于其中。保险杠梁18沿车辆的纵向方向设置于前端模块12的前侧。保险杠梁18形成为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延伸的梁形。沿着车辆的横向方向的保险杠梁18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均通过待支撑的冲撞盒20安装于前侧构件14。保险杠梁18包括外部18a,所述外部18a相比于前侧构件14进一步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向外延伸。前侧构件14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设置于左侧和右侧,并同时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以预定间隔彼此分隔。挡泥板上构件16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设置于前侧构件14的外侧,并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设置于上部。挡泥板前增强构件22沿着车辆的纵向方向连接至挡泥板上构件16的前梢端。挡泥板前增强构件22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延伸,并同时面向前侧构件14。参见图2和图3,沿着车辆的横向方向的挡泥板前增强构件22的外梢端连接至挡泥板上构件16,且沿着车辆的横向方向的挡泥板前增强构件22的内梢端连接至前侧构件14。挡泥板前增强构件22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设置于保险杠梁18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前车身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车身结构,其包括:前侧构件,所述前侧构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挡泥板上构件,所述挡泥板上构件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在所述前侧构件的外部方向上设置;以及挡泥板前增强构件,所述挡泥板前增强构件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延伸,并连接所述挡泥板上构件和所述前侧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0.02 KR 10-2012-01097321.一种前车身结构,其包括:前侧构件,所述前侧构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挡泥板上构件,所述挡泥板上构件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在所述前侧构件的外部方向上设置;以及挡泥板前增强构件,所述挡泥板前增强构件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延伸,并连接所述挡泥板上构件和所述前侧构件;其中所述挡泥板前增强构件包括:挡泥板前增强前构件;和挡泥板前增强后构件,其中所述挡泥板前增强前构件和所述挡泥板前增强后构件彼此联接,以形成中空四角形梁的形状;其中所述前侧构件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其中所述挡泥板前增强前构件包括外梢端和内梢端,所述外梢端连接至所述挡泥板上构件,所述前侧构件安装至所述内梢端,并同时穿过所述内梢端,且所述内梢端附接至所述前侧构件的内表面;且其中所述挡泥板前增强后构件包括外梢端和内梢端,所述外梢端附接至所述挡泥板上构件,所述内梢端附接至所述前侧构件的外表面;还包括支柱,所述支柱连接所述挡泥板前增强后构件的内梢端和所述前侧构件的外表面;其中所述挡泥板前增强后构件的内梢端以预定角度连接至所述前侧构件的外表面;且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起蓬都绿源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