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下控制臂及汽车后下控制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80226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4 1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后下控制臂及汽车后下控制臂装置,其包括控制臂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控制臂本体上的弹簧支撑盘,所述控制臂本体上还设置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焊接在所述控制臂本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后下控制臂装置。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可以集中布置多个零件,集成了多连杆后悬的多个功能,并提高了焊接质量,提高了结构强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后下控制臂及汽车后下控制臂装置,其包括控制臂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控制臂本体上的弹簧支撑盘,所述控制臂本体上还设置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焊接在所述控制臂本体上。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后下控制臂装置。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可以集中布置多个零件,集成了多连杆后悬的多个功能,并提高了焊接质量,提高了结构强度。【专利说明】一种汽车后下控制臂及汽车后下控制臂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悬架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下控制臂和汽车后下控制臂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汽车舒适性及操控性要求的提升,汽车后悬架越来越多的使用多连杆式悬架,这种悬架形式可以很好地平衡汽车的舒适性和操控性。在多连杆式后悬中,带有弹簧支撑盘的后下控制臂应用非常广泛。如图1所示,现有的后下控制臂包括底板r、顶板2'及U型加强板,上述底板I'、顶杆2'及U型加强板分别冲压成型。其顶板2'上带有弹簧支撑盘3',一端通过连接孔5'和转向节连接,另一端通过安装孔4'安装衬套套管。该后下控制臂,主要是冲压成型,弹簧支撑盘3'及安装孔4'内的衬套套管按要求取用现成管件,各部件通过焊接连接。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后下控制臂功能单一,若其他配件,如横向稳定杆连杆或者减震器,需要其他位置提供连接点,则该后下控制臂上没有充分利用空间,这对于本身需要较多空间的多连杆悬架来说,在零件布置上会带来一些困难,不利于集中布置零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多个安装点,可以进行集中布置零件的一种汽车后下控制臂和汽车后下控制臂装置。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汽车后下控制臂,其包括控制臂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控制臂本体上的弹簧支撑盘,所述控制臂本体上还设置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焊接在所述控制臂本体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支架包括连接底板和两块连接侧板,两块所述连接侧板垂直设置在所述连接底板的两侧,所述连接底板与两块所述连接侧板形成U形结构,所述连接底板焊接在所述控制臂本体上,两块所述连接侧板分别设置有连接孔。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支架上设置有连接支架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底板上设置有连接板通孔。进一步地,所述弹簧支撑盘的顶部设置有弧形凹面。进一步地,所述弹簧支撑盘与所述控制臂本体相连接处还设置有弹簧支撑盘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弹簧支撑盘与所述控制臂本体相连接处还设置有向下翻边的翻边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臂本体包括U形控制臂底板和连接在所述控制臂底板上的控制臂顶板,所述控制臂底板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转向节相连接螺栓孔,所述控制臂底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衬套套管相连接的安装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汽车后下控制臂装置,其包括汽车后下控制臂、弹簧、回跳缓冲块、连接杆和横向稳定杆,该汽车后下控制臂包括控制臂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控制臂本体上的弹簧支撑盘,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弹簧支撑盘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回跳缓冲块相连接,所述控制臂本体上还设置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焊接在所述控制臂本体上,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支架上,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横向稳定杆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弹簧支撑盘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回跳缓冲块限位的弧形凹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控制臂本体上还设置有连接支架,该连接支架用于与其他配件如横向稳定杆连杆链接,使得该后下控制臂可以集中布置零件。并在控制臂本体上设置弹簧支撑盘,该弹簧支撑盘的顶面具有弧形面,在支撑弹簧的作用下,弹簧支撑盘顶部的弧形面集成了回跳缓冲块下止点限位的作用,当后悬架承受垂向冲击载荷时,回跳缓冲块与弹簧支撑盘顶部的弧形面相接触,以阻止回跳缓冲块继续向下运动,起到限位的作用,在不增加其它机构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了弹簧支撑盘顶部空间。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后下控制臂和汽车后下控制臂装置,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可以集中布置多个零件,集成了多连杆后悬的多个功倉泛。【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后下控制臂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后下控制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弹簧支撑盘的俯视图;图5为图4所示的弹簧支撑盘的侧面截面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后下控制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对照表:1'-底板;2'-顶板;3'-弹簧支撑盘;4'-安装孔;5'-连接孔;100-汽车后下控制臂;1-控制臂本体;11-控制臂底板;12-控制臂顶板;13-螺栓孔; 14-安装孔;15-控制臂侧板;2-弹簧支撑盘;21-弹簧支撑盘加强筋;22-翻边结构;23-弧形面; 3_连接支架;31-连接底板;32-连接侧板;33-连接孔;34-连接支架加强筋;4-衬套套管; 5-弹簧;6-回跳缓冲块;7-连接杆;8-横向稳定杆;200-汽车后下控制臂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后下控制臂100,其包括控制臂本体I和设置在该控制臂本体I上的弹簧支撑盘2,其中该控制臂本体I上还设置有连接支架3,该连接支架3焊接在控制臂本体I上。汽车后下控制臂100,为用于汽车后悬架上的控制臂,其位于汽车后悬架的后下方,因此称之为后下控制臂。该汽车后下控制臂100包括控制臂本体1,为金属件。在控制臂本体I上安装有弹簧支撑盘2,用于支撑连接弹簧,为悬架提供垂直方向的支撑力,有利于悬架在垂直方向进行缓冲。在该控制臂I上还焊接有连接支架3,连接支架3可用于与汽车的横向稳定杆连接,由此该汽车后下控制臂100具有多个安装点,可以进行集中布置零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后下控制臂功能单一,无充分利用空间,不能于集中布置零件的问题,其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可以集中布置多个零件,集成了多连杆后悬的多个功能。较佳地,如图3所示,上述连接支架3包括连接底板31和两块连接侧板32,两块连接侧板32垂直设置在连接底板31的两侧,连接底板31与两块连接侧板32形成U形结构,连接底板31焊接在控制臂本体I上,两块连接侧板32分别设置有连接孔。两块连接侧板32分别设置在连接地板31的两侧,形成U形结构,提高整体结构的刚度。连接底板31焊接在控制臂本体I上,连接侧板32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孔33,汽车的横向稳定杆通过连接杆与连接孔33相连接,从而实现连接支架3提供多个支点或连接点的功能。较佳地,上连接支架3上设置有连接支架加强筋34。该连接支架加强筋34设置在连接底板31与连接侧板32相连接部位,以提高连接支架的刚度。该连接底板31上还设置有通孔(图中未示出),用于减轻整个结构的重量。较佳地,如图4-5所示,上述弹簧支撑盘2的顶部设置有弧形凹面23。该弧形面23用于支撑弹簧,在弹簧的作用下,该弧形面23集成了回跳缓冲块下止点限位的作用,当后悬架承受垂向冲击载荷时,回跳缓冲块与弹簧支撑盘顶部的弧形面23相接触,以阻止回跳缓冲块继续向下运动,起到限位的作用,在不增加其它机构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了弹簧支撑盘2顶部空间。为了提高弹簧支撑盘2与支撑臂主体I之间的强度,弹簧支撑盘2与控制臂本体I相连接处还设置有弹簧支撑盘加强筋21。弹簧支撑盘2与控制臂本体I相连接处还设置有向下翻边的翻边结构22。通过在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后下控制臂,其包括控制臂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控制臂本体上的弹簧支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本体上还设置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焊接在所述控制臂本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震华余雷寇宏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