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曳臂悬梁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93342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6 03:34
悬架组件,其包括车轴构件、第一拖曳梁组件和第二拖曳梁组件。该第一拖曳梁组件和该第二拖曳梁组件各包括可操作地连接到车架的第一端和包括向下打开的凹槽的第二端,其中该凹槽包括外围,该车轴构件被置于该凹槽内,而其中焊道绕着该凹槽的该整个外围延伸,从而固定该些拖曳梁到该车轴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悬架组件,其包括车轴构件、第一拖曳梁组件和第二拖曳梁组件。该第一拖曳梁组件和该第二拖曳梁组件各包括可操作地连接到车架的第一端和包括向下打开的凹槽的第二端,其中该凹槽包括外围,该车轴构件被置于该凹槽内,而其中焊道绕着该凹槽的该整个外围延伸,从而固定该些拖曳梁到该车轴构件。【专利说明】拖曳臂悬梁组件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重型车辆的车轴悬架系统,特别是提高了强度的拖曳臂组件,其适于提高相关车轴的耐久度。一系列使用气弹簧的车辆悬架系统已被开发,用于在半拖车的牵引车和其他重型车辆内使用。这些系统控制该底盘相对于一个或多个相关车轴的相对位置,并且缓冲该(些)车轴朝向该底盘框架的相对运动。该些悬架系统,特别是如悬架系统的拖曳臂和车轴组件的这些部件,在车辆运行期间承受巨大的应力。特别是,当施加一般运行载荷时,在该些拖曳臂与该相关车轴之间的连接处会在垂直和横向方向均承受巨大的应力。虽然已开发了很多系统以减低这种应力,但以往的做法都比较昂贵,而且有时仅仅稍微有效。轻巧且价格低廉的气弹簧悬架系统是有需要的,其减低在该悬架系统中施加于该些拖曳臂与该相关车轴之间的应力。【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在附图中:图1为悬架系统的透视图,其包括实施了本专利技术的拖曳臂组件;图2为该悬架系统的侧面正视图,其中制动组件被移除,以更好地展示该拖曳臂组件;图3为该拖曳臂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4为该拖曳臂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侧面正视图;图5为该拖曳臂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平面图;图6为该拖曳臂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端部的透视图;图7A为该悬架系统,特别是该拖曳臂组件,的放大局部透视图;图7B为该悬架系统,特别是该拖曳臂组件,的放大局部透视图;图8为该拖曳臂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放大侧面正视图;图9为该拖曳臂梁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0为该拖曳臂梁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拖曳臂梁的透视图;图1la为该拖曳臂梁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弹簧支承构件的后透视图;图1lb为该拖曳臂梁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弹簧支承构件的前透视图;图12为该拖曳臂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3为该拖曳臂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侧面正视图;图14为该拖曳臂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平面图;图15为该拖曳臂的第四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6为该拖曳臂的第四实施例的侧面正视图;图17为该拖曳臂的第四实施例的局部截面俯视图,沿图16的线XVI1-XVII截取;以及,图18为多个该拖曳臂的第四实施例的俯视平面图,其被置于矩形铸造芯盒内;【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在本文进行描述,术语“上”、“下”、“右”、“左”、“后”、“前”、“垂直”、“水平”和其衍生词与本专利技术的关系应如图1和2中的方向般。然而,须明白,本专利技术或会采用多种替代定向和步骤序列,惟另有明确指明者则除外。亦须明白,在附图中所示和在以下说明书所述的具体装置和方法,为所附权利要求中所界定的专利技术概念的示例性实施例。因此,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涉及的具体维度和其他物理特征不应被视为有限制性的,惟该些权利要求另有明确说明者则除外。附图标记10 (图1和2)概括地指出重型车辆悬架系统,其包括多个拖曳臂组件12,各实施了本专利技术。在所示例子中,该车辆悬架系统10包括一对串联的车轴组件,其分别包括前向车轴组件14和后向车轴组件16。该些车轴组件14、16各自由相关的拖曳臂组件12支承。各拖曳臂组件12包括带有第一端20和第二端21的拖曳臂或梁18。该第一端20由相关吊杆托架22枢轴地支承,该吊杆托架固定地连接到并从纵向延伸的车架构件24向下延伸。特别是,该吊杆托架22的该第一端20透过套管组件25枢接到该相关吊杆托架22,以绕着枢轴26旋转。气弹簧组件28置于拖曳臂组件12的气弹簧支承件30与该车架构件24之间。就如在图3-6中最佳地所示,各拖曳臂组件12包括该拖曳臂18和该气弹簧支承件30。该拖曳臂18包括主体部分32,其带有位于该第一端20的套管孔34和位于该第二端21的车轴转接器36。该主体部分32包含金属合金,其优选为一体地铸造成单件,并包括I形的横截面配置,其包括垂直的腹板部分(web portion) 40、底凸缘42和上凸缘44。该拖曳臂18的该车轴转接器36包括向外打开,尤其是向下打开,的弧形凹槽46,其容纳在其中的该车轴组件14、16的车轴48 (图7A、7B)。该车轴转接器36进一步包括一对横向延伸的前向焊耳50和一对横向延伸的后向焊耳52。该凹槽46和该些焊耳50、52共同限定轴座外围54,而该拖曳臂18沿其焊接到相关车轴14、16。在组装时,优选为绕着该轴座外围的整个长度施加单一连续焊道55,从而减少焊接端的数量和提升车轴连接的耐久度。特别是,绕着在该车轴转接器36和该车轴48之间的整个轴座外围焊接,会减低与使用多个焊道相关的应力集中,和能够使用相对较薄的轴壁。就如在图8中最佳地所示,该前向焊耳50和后向焊耳52相对于该相关车轴14的位置和配置,使得该焊道55在邻近该前向焊耳50的前缘65的位置优选与水平线形成约30°至约45°之间的负角α,更优选约为35 °,亦使得该焊道55在邻近该后向焊耳52的后缘65的位置优选地与水平线形成约25 °至约45°之间的正角β,更优选约为8°,从而减低一般运行载荷于该车轴连接处上施加的该应力。该些焊耳50、52的位置并因此该些相关焊道会显著减低于该些焊耳50、52和该些焊道55上施加的应力幅值。该拖曳臂组件12的该气弹簧支承件30 (图3-6)包括在其上支承该相关气弹簧组件28的顶板或弹簧支承板56、和一对在该拖曳臂18的该第二端21和该顶板56之间延伸的支承托架58。特别是,各支承托架58大致上为三角形,并包括可焊接地固定到该拖曳臂18的该第二端21的后向面61的前向缘、可焊接地固定到该顶板56下侧的顶缘62、以及面朝下的缘64。该顶板56相对于该支承托架58放置,使得该顶板56的前向缘部分66覆在该拖曳臂18的该上凸缘44之上。该前向缘部分66包括焊接窗口 68,其容纳焊道,从而固定该顶板56至该拖曳臂组件12。须注意,该焊接窗口 68位于该顶板56的外侧,使得该顶板56被焊接到该拖曳臂18的拔模表面,从而令到该顶板56向该拖曳臂18的该外侧“倾侧”。特别是,该顶板56的该弹簧支承表面57相对于该中轴构件39和该枢轴26的中轴的至少其中之一,以角度00向外倾斜,角度00优选为在约0.5°和约3°之间的范围内,更优选为在约0.5°和约1.5°之间的范围内。因此该整体悬架系统10的载荷会致使该整体拖曳臂组件12向内侧“倾侧”,使得该顶板或气弹簧安装板56与附接到该车架构件24的上气弹簧安装板(图1)大体上平行。该顶板56与该相关上气弹簧安装板70之间形成的平行关系减低在运行期间施加于气弹簧组件28上的磨损。附图标记12a (图9-llb)概括地指出本专利技术的拖曳臂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由于该拖曳臂组件12a与前述拖曳臂组件12的实施例相似,故此分别于图1-8和图9_llb出现的相似部分均以相同、相应的附图标记表示,惟后者的数字有后缀“a”。在所示例子中,该拖曳臂组件12a包括该拖曳臂18a和该气弹簧支承件30a。该拖曳臂的该第二端21a包括一对向后延伸的小孔或铰链构件100,其带有容纳螺栓的孔1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格雷格·格拉津埃德·汉姆比尔·布里恩格雷格·索沃尔L·罗杰三世·扬森
申请(专利权)人:萨福霍兰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