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拉远单元散热装置压铸模具灌浇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43625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射频拉远单元散热装置压铸模具灌浇结构,包括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合模后形成有若干散热片成型腔;模具的一端具有一灌浇装置,所述灌浇装置具有纵向进液通道、横向引流通道以及若干导流通道;所述横向引流通道呈一端收口、另一端扩散的楔形结构,其收口端与纵向进液通道相连通;所述导流通道的一端与横向引流通道的扩散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模具内腔相连通,并且每一导流通道分别与一散热片成型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压铸过程中散热片成型腔的充填性,从而提高散热片的质量;并且减少后续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射频拉远单元散热装置压铸模具灌浇结构,包括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合模后形成有若干散热片成型腔;模具的一端具有一灌浇装置,所述灌浇装置具有纵向进液通道、横向引流通道以及若干导流通道;所述横向引流通道呈一端收口、另一端扩散的楔形结构,其收口端与纵向进液通道相连通;所述导流通道的一端与横向引流通道的扩散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模具内腔相连通,并且每一导流通道分别与一散热片成型腔相连通。本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压铸过程中散热片成型腔的充填性,从而提高散热片的质量;并且减少后续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专利说明】射频拉远单元散热装置压铸模具灌浇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铸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射频拉远单元散热装置压铸模具灌浇结构。
技术介绍
射频拉远单元(RRU),是将基带信号转成光信号传送,在远端放大;主要用于通讯
的室外基站,将RRU安装在塔架上(天线端)。由于RRU的内部元器件工作时所散发的热量很大,致使该结构内部空气的温度比较高,进而降低RRU工作效率,缩短RRU内部元器件的工作寿命。为了降低该结构内部的空气温度,一般所采取的措施是在RRU基体上增加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主要由铝质的导热板和散热片构成,在导热板上成型有连接柱,通过该连接柱将散热装置以及RRU固定到塔架上。由于该散热装置通常有铝液通过模具压铸成型,但传统的模具在浇入铝液时主要是从模具的一端的灌浇口进行浇入,在浇入过程中,铝液先往下流,再横向流动,这样在流入散热片成型腔(通道)时,容易造成对散热片成型腔的填充性不好,影响散热片的质量,进而影响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并且,在传统的压铸过程中,浇口处铝液与散热片成型为一体,这样,在通过模具压铸成型后,需要将浇口处固化后形成部分切除,但由于该部分直接与散热片以及导热板连接在一起,这就造成后去切除过程较为麻烦,工作量大并且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射频拉远单元散热装置压铸模具灌浇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压铸过程中散热片成型腔的充填性,从而提高散热片的质量;并且减少后续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射频拉远单元散热装置压铸模具灌浇结构,包括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合模后形成有若干散热片成型腔;其特征在于:模具的一端具有一灌浇装置,所述灌浇装置具有纵向进液通道、横向引流通道以及若干导流通道;所述横向引流通道呈一端收口、另一端扩散的楔形结构,其收口端与纵向进液通道相连通;所述导流通道的一端与横向引流通道的扩散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模具内腔相连通,并且每一导流通道分别与一散热片成型腔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灌浇装置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分别与上模和下模相连,当上模和下模合模时,上壳体和下壳体能够配合相连在一起;这样更便于进行脱模。进一步地,所述纵向进液通道为一进液管,并位于上壳体上;更便于进行液态金属的灌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通过该结构进行压铸时,力口压后的液态金属从进液通道的进液口进入,并经横向引流通道和导流通道后进入模具内腔,这样液态金属直接进入散热片成型腔,并且在压力的作用下先沿散热片成型腔的方向喷射再向下或向上流动,这样更有利于对散热片成型腔的充填,从而使散热片成型腔的充填性更好,进而提高散热片的成型质量;并且,成型脱模后,只有导流通道部分液体金属固化的部分与散热装置的散热片相连,这样就更便于将其切除,不仅工作量更少,劳动强度也更小,并且能够大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灌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 A向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压铸脱模后的工件结构示意图。图中:I—纵向进液通道,2—横向引流通道,3—导流通道,4一上壳体,5—下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图2以及图3,一种射频拉远单元散热装置压铸模具灌浇结构,包括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合模后形成有若干散热片成型腔。模具的一端具有一灌浇装置,所述灌浇装置具有纵向进液通道1、横向引流通道2以及若干导流通道3。所述横向引流通道2呈一端收口、另一端扩散的楔形结构,其收口端与纵向进液通道I相连通,扩散端与导流通道3相连通;所述导流通道3的一端与横向引流通道2的扩散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模具内腔相连通,并且每一导流通道3分别与一散热片成型腔相连通,使导流通道3与散热片成型腔形成一一对应关系。所述灌浇装置包括上壳体4和下壳体5,所述上壳体4和下壳体5分别与上模和下模相连,当上模和下模合模时,上壳体4和下壳体5能够配合相连在一起;这样更便于进行脱模。所述纵向进液通道I为一进液管,并位于上壳体4上;更便于进行液态金属的灌注。通过该结构进行压铸加工时,液态金属直接进入散热片成型腔,并且在压力的作用下先沿散热片成型腔的方向喷射再向下或向上流动,这样更有利于对散热片成型腔的充填,从而使散热片成型腔的充填性更好,进而提高散热片的成型质量;并且,成型脱模后,只有导流通道3部分液体金属固化的部分与散热装置的散热片相连,这样就更便于将其切除,不仅工作量更少,劳动强度也更小,并且能够大大地提高生产效率。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权利要求】1.一种射频拉远单元散热装置压铸模具灌浇结构,包括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合模后形成有若干散热片成型腔;其特征在于:模具的一端具有一灌浇装置,所述灌浇装置具有纵向进液通道(I)、横向引流通道(2)以及若干导流通道(3);所述横向引流通道(2)呈一端收口、另一端扩散的楔形结构,其收口端与纵向进液通道(I)相连通;所述导流通道(3)的一端与横向引流通道(2)的扩散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模具内腔相连通,并且每一导流通道(3)分别与一散热片成型腔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拉远单元散热装置压铸模具灌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浇装置包括上壳体(4)和下壳体(5),所述上壳体(4)和下壳体(5)分别与上模和下模相连,当上模和下模合模时,上壳体(4)和下壳体(5)能够配合相连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拉远单元散热装置压铸模具灌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进液通道(I)为一进液管,并位于上壳体(4)上。【文档编号】B22D17/22GK203495182SQ201320644120【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8日 【专利技术者】汪学, 蒋汉金, 熊孝国 申请人:重庆大江美利信压铸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射频拉远单元散热装置压铸模具灌浇结构,包括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合模后形成有若干散热片成型腔;其特征在于:模具的一端具有一灌浇装置,所述灌浇装置具有纵向进液通道(1)、横向引流通道(2)以及若干导流通道(3);所述横向引流通道(2)呈一端收口、另一端扩散的楔形结构,其收口端与纵向进液通道(1)相连通;所述导流通道(3)的一端与横向引流通道(2)的扩散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模具内腔相连通,并且每一导流通道(3)分别与一散热片成型腔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学蒋汉金熊孝国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江美利信压铸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