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机车及其列车管前、后遮断的控制方法和制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809238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4 17: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机车列车管前、后遮断控制方法,包括中继阀1、前遮断阀2、后遮断阀3、第一遮断电磁阀4和第二遮断电磁阀5。此控制方法能准确、可靠地控制机车列车管的充排风动作。在制动或制动后保压时,前遮断阀切断总风向列车管的充风通路;在充风缓解时,导通总风向列车管的充风通路。后遮断阀在重联补机时,切断中继阀与列车管的通路,避免因列车管不必要的排风造成的机车制动缓解状态不同步的情况;在其余工况时导通中继阀与列车管的通路。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上述控制方法的制动系统,以及一种采用上述制动系统的电力机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机车及其列车管前、后遮断的控制方法和制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
电力机车制动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电力机车及其列车管前、后遮断的控制方法和制动系统。
技术介绍
电力机车制动系统中,列车管的压力变化控制着整列车制动、缓解的执行动作,有效的对其控制在制动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机车制动系统中列车管的控制,有的仅采用了前遮断的方法,有的仅采用了后遮断方法。只采用前遮断方法,易造成重联补机中继阀异常排风,制动缓解不同步;只采用后遮断方法时,部分机车制动系统利用列车管压力作为其后遮断风源,此时容易出现长大列车后部车辆列车管不能减压到零,车列制动不完全的情况。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如何能够准确、可靠地控制机车列车管的充排风动作,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电力机车列车管前、后遮断的控制方法,其能准确、可靠地控制机车列车管的充排风动作。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上述控制方法的制动系统。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制动系统的电力机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机车列车管前、后遮断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I)在收到控制指令的情况下,首先判断是否为重联补机,如果是,则进入步骤2);如果不是,则进入步骤3);2)关闭位于总风风源和中继阀之间的后遮断阀,切断中继阀与列车管之间的通路;3)开通位于总风风源和中继阀之间的后遮断阀,导通中继阀与列车管的通路;然后判断上述控制指令的类型,在所述控制指令为排风制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4);在所述控制指令为充风缓解的情况下,进入步骤5);在所述控制指令为制动后保压的情况下,进入步骤6);4)关闭位于总风风源和中继阀之间的前遮断阀,切断总风向列车管充风的通路,均衡风缸使中继阀位于制动位,形成列车管经过后遮断阀与中继阀导通的排气减压通路;5)开通位于总风风源和中继阀之间的前遮断阀,开通总风向列车管充风的通路,均衡风缸使中继阀位于缓解位,形成总风风源依次经过前遮断阀、中继阀和后遮断阀向列车管导通的充风通路;6)关闭位于总风风源和中继阀之间的前遮断阀,切断总风向列车管充风的通路,均衡风缸使中继阀位于保压位。优选的,在步骤2 )、步骤3 )、步骤4 )、步骤5 )和步骤6 )中,前遮断阀和后前遮断阀的控制风源均为总风风源,且在前遮断阀和遮断风源之间设置有第一遮断电磁阀,在后遮断阀和遮断风源之间设置有第二遮断电磁阀;通过第一遮断电磁阀和第二遮断电磁阀的得失电发出的空气指令,分别控制前遮断阀和后遮断阀的开通或关闭。一种电力机车制动系统,包括总风风源、前遮断阀、后遮断阀、中继阀、列车管和制动装置;所述前遮断阀的进气口连通于所述总风风源的出风口,所述前遮断阀的出气口连通于所述中继阀的第一接口;所述后遮断阀的进气口连通于所述中继阀的第二接口,所述后遮断阀的出气口连通于所述列车管的第一接口;所述中继阀的第三接口连通于排风口 ;所述列车管的第二接口连通于所述制动装置。优选的,所述前遮断阀和所述后遮断阀的控制风源均为总风风源,且在所述前遮断阀和所述遮断风源之间设置有第一遮断电磁阀,在所述后遮断阀和所述遮断风源之间设置有第二遮断电磁阀;通过所述第一遮断电磁阀和所述第二遮断电磁阀的得失电发出的空气指令,分别控制所述前遮断阀和所述后遮断阀的气路开通或关闭。—种电力机车,包括制动系统,所述制动系统为上述的电力机车制动系统。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力机车列车管前、后遮断的控制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该方法在机车制动或制动后保压时,可靠切断列车管充风风源,确保制动性能。在机车重联时,该方法避免重联补机在本务机车充风时,补机由于中继阀处于制动位导致列车管排风,造成本补机动作未完全协调一致;避免列车管压力作为其后遮断风源,出现长大列车后部车辆列车管不能减压到零,车列制动不完全的情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电力机车列车管前、后遮断的控制方法示意图。其中,I为中继阀,2为前遮断阀,3为后遮断阀,4为第一遮断电磁阀,5为第二遮断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在于公开了一种电力机车列车管前、后遮断的控制方法,其能准确、可靠地控制机车列车管的充排风动作。为了便于理解,现将本方案涉及到的技术名词解释如下:总风风源:来自总风缸,总风缸是储存空压机产生的压缩空气的,车辆上所有需要压缩空气的地方都要使用总风缸的气。均衡风缸:自动制动阀直接控制的压力容器,并通过均衡风缸压力的变化,来控制中继阀的动作,使列车管的压力随之而变化。中继阀:用途是将总风风源送来的压缩空气转送到列车管使之增压;或关闭总风风源通向列车管和列车管通向大气的通路;或将列车管的压缩空气排向大气使之减压,从而使车辆制动机分别产生充气缓解、保压和制动等作用,分别对应于图1中的由左至右的缓解位、保压位和制动位这三个工位。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电力机车列车管前、后遮断的控制方法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力机车列车管前、后遮断的控制方法,其核心改进点在于,包括步骤:S1、在收到控制指令的情况下,首先判断是否为重联补机,如果是,则进入步骤2);如果不是,则进入步骤3);S2、关闭位于总风风源和中继阀I之间的后遮断阀3,切断中继阀I与列车管之间的通路;S3、开通位于总风风源和中继阀I之间的后遮断阀3,导通中继阀I与列车管的通路;在收到控制指令的情况下,首先判断是否为重联补机,如果是,则进入步骤2);如果不是,则进入步骤3);在所述控制指令为排风制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 ;在所述控制指令为充风缓解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 ;在所述控制指令为制动后保压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 ;S4、关闭位于总风风源和中继阀I之间的前遮断阀2,切断总风向列车管充风的通路,均衡风缸使中继阀I位于制动位,形成列车管经过后遮断阀3与中继阀I导通的排气减压通路;S5、开通位于总风风源和中继阀I之间的前遮断阀2,开通总风向列车管充风的通路,均衡风缸使中继阀I位于缓解位,形成总风风源依次经过前遮断阀2、中继阀I和后遮断阀3向列车管导通的充风通路;S6、关闭位于总风风源和中继阀I之间的前遮断阀2,切断总风向列车管充风的通路,均衡风缸使中继阀I位于保压位,其原理示意图可以参照图1所示。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力机车列车管前、后遮断的控制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该方法在机车制动或制动后保压时,可靠切断列车管充风风源,确保制动性能。在机车重联时,该方法避免重联补机在本务机车充风时,补机由于中继阀I处于制动位导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力机车列车管前、后遮断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在收到控制指令的情况下,首先判断是否为重联补机,如果是,则进入步骤2);如果不是,则进入步骤3);2)关闭位于总风风源和中继阀之间的后遮断阀,切断中继阀与列车管之间的通路;3)开通位于总风风源和中继阀之间的后遮断阀,导通中继阀与列车管的通路;然后判断上述控制指令的类型,在所述控制指令为排风制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4);在所述控制指令为充风缓解的情况下,进入步骤5);在所述控制指令为制动后保压的情况下,进入步骤6);4)关闭位于总风风源和中继阀之间的前遮断阀,切断总风向列车管充风的通路,均衡风缸使中继阀位于制动位,形成列车管经过后遮断阀与中继阀导通的排气减压通路;5)开通位于总风风源和中继阀之间的前遮断阀,开通总风向列车管充风的通路,均衡风缸使中继阀位于缓解位,形成总风风源依次经过前遮断阀、中继阀和后遮断阀向列车管导通的充风通路;6)关闭位于总风风源和中继阀之间的前遮断阀,切断总风向列车管充风的通路,均衡风缸使中继阀位于保压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机车列车管前、后遮断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在收到控制指令的情况下,首先判断是否为重联补机,如果是,则进入步骤2);如果不是,则进入步骤3); 2)关闭位于总风风源和中继阀之间的后遮断阀,切断中继阀与列车管之间的通路; 3)开通位于总风风源和中继阀之间的后遮断阀,导通中继阀与列车管的通路;然后判断上述控制指令的类型,在所述控制指令为排风制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4);在所述控制指令为充风缓解的情况下,进入步骤5);在所述控制指令为制动后保压的情况下,进入步骤6); 4)关闭位于总风风源和中继阀之间的前遮断阀,切断总风向列车管充风的通路,均衡风缸使中继阀位于制动位,形成列车管经过后遮断阀与中继阀导通的排气减压通路; 5)开通位于总风风源和中继阀之间的前遮断阀,开通总风向列车管充风的通路,均衡风缸使中继阀位于缓解位,形成总风风源依次经过前遮断阀、中继阀和后遮断阀向列车管导通的充风通路; 6)关闭位于总风风源和中继阀之间的前遮断阀,切断总风向列车管充风的通路,均衡风缸使中继阀位于保压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步骤3)、步骤4)、步骤5)和步骤6)中,前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李平高殿柱毛金虎黎丹张娟吴金锋欧勇辉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