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车转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13233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5 1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车转向架,其包括:第一构架、第二构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空心轴主动齿轮、第二空心轴主动齿轮、第一挠性板联轴器、第二挠性板联轴器、第一齿轮箱、第二齿轮箱、第一轮对轴以及第二轮对轴,所述第一电机以及所述第一齿轮箱悬挂在所述第一构架上,所述第二电机以及所述第二齿轮箱悬挂在所述第二构架上。将机车转向架的电机和齿轮箱悬挂在构架上,以实现电机和齿轮箱的重量完全由构架承载,如此,无需轮对轴以及减震簧承载电机以及齿轮箱的重量,从而降低了轮对轴的质量,降低了转向架的簧下质量;进而使得转向架具备优良的动力学性能以及优良的大坡道坡起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机车
,尤其涉及一种机车转向架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铁道行业的快速发展,在现有的客运机车的基础上,高速客运机车的提速升级设计已开始进行,目前主导理念是设计一种既能适应现有普通铁路提速升级又能适应高速铁路运行的新型高速客运机车,以填补客运机车时速为200km/h左右等级的空白。在此发展形式下,对高速客运机车转向架的性能以及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国内外正在进行各种速度等级新型高速客运机车的研发,但转向架轮对驱动系统仍是现有机车轮对空心轴双侧六连杆传动机构。由于轮对空心轴双侧六连杆传动机构的电机与构架的连接方式为半悬挂式连接,齿轮箱的重量完全由轮对轴承载,使得转向架的轮对轴质量较大以及簧下质量较大,从而不能很好地满足高速客运机车的轮对轴轻、簧下质量小的要求;进而不能具备优良的动力学以及大坡道坡起能力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车转向架,以解决转向架的轮对轴质量较大以及簧下质量较大的问题。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车转向架,包括:第一构架、第二构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空心轴主动齿轮、第二空心轴主动齿轮、第一挠性板联轴器、第二挠性板联轴器、第一齿轮箱、第二齿轮箱、第一轮对轴以及第二轮对轴,所述第一构架与所述第二构架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以及所述第一齿轮箱悬挂在所述第一构架上,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挠性板联轴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空心轴主动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一挠性板联轴器上,所述第一空心轴主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箱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齿轮箱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箱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轮对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轮对轴贯穿所述第一齿轮箱,所述第一轮对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轮对;所述第二电机以及所述第二齿轮箱悬挂在所述第二构架上,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一电机沿对角线设置,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挠性板联轴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空心轴主动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二挠性板联轴器上,所述第二空心轴主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齿轮箱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二齿轮箱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箱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轮对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轮对轴贯穿所述第二齿轮箱,所述第二轮对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轮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构架与所述第二构架结合处的下端还设置有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为Z形牵引结构,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牵引座、牵引托盘、第一牵引杆、第二牵引杆、第一牵引防落装置以及第二牵引防落装置,所述牵引托盘与所述牵引座连接,所述第一构架与所述第二构架结合处设置有牵引通孔,所述牵引托盘、所述牵引座以及所述牵引通孔同轴心,所述牵引座的侧壁上相对设置有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所述第一牵引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耳板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牵引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构架连接,所述第二牵引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耳板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牵引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构架连接,所述第一牵引防落装置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牵引杆上,所述第一牵引防落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构架连接,所述第二牵引防落装置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牵引杆上,所述第二牵引防落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构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轮对轴以及所述第二轮对轴为空心轴,所述轮对的直径为Φ1050mmo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箱以及所述第二齿轮箱为承载式车轴齿轮箱,所述第一齿轮箱以及所述第二齿轮箱的制作材料为铸铝。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机以及所述第二电机的悬挂方式为弹性全悬挂式,所述第一齿轮箱以及所述第二齿轮箱的悬挂方式为弹性半悬挂式。应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将机车转向架的电机和齿轮箱悬挂在构架上,以实现电机和齿轮箱的重量完全由构架承载,如此,无需轮对轴以及减震簧承载电机以及齿轮箱的重量,从而降低了轮对轴的质量,降低了转向架的簧下质量;进而使得转向架具备优良的动力学性能以及优良的大坡道坡起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向架的主视图;图2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向架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向架的左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向架的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联轴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之一;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联轴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之二;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联轴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之三;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联轴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之四;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牵引装置的连接关系示意图之一;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牵引装置的连接关系示意图之二;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三角轴箱拉杆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之一;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三角轴箱拉杆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之二;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三角轴箱拉杆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1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三角轴箱拉杆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附图标号说明:1_第一构架;2_第二构架;3_第一电机;4_第二电机;5_第一空心轴主动齿轮;6_第二空心轴主动齿轮;7_第一挠性板联轴器;8_第二挠性板联轴器;9-第一齿轮箱;10_第二齿轮箱;11_第一轮对轴;12_第二轮对轴;13_轮对;14_悬挂臂;15-悬挂座;16_电机防落装置;17-齿轮箱吊杆;18-齿轮箱防落装置;19-牵引装置;191-牵引座;192_牵引托盘;193_第一牵引杆;194_第二牵引杆;195_第一牵引防落装置;196-第二牵引防落装置;197-第一耳板;198-第二耳板;20_ 二系悬挂装置;21_ —系悬挂装置;22_三角轴箱拉杆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14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向架的主视图。图2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向架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向架的左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向架的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联轴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之一。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联轴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之二。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联轴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之三。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联轴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之四。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牵引装置的连接关系示意图之一。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牵引装置的连接关系示意图之二。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三角轴箱拉杆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之一。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三角轴箱拉杆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之二。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三角轴箱拉杆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1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三角轴箱拉杆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机车转向架,包括:第一构架1、第二构架2、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4、第一空心轴主动齿轮5、第二空心轴主动齿轮6、第一烧性板联轴器7、第二烧性板联轴器8、第一齿轮箱9、第二齿轮箱10、第一轮对轴11以及第二轮对轴12,第一构架I与第二构架2连接;第一电机3以及第一齿轮箱9悬挂在第一构架I上,第一电机3的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车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构架、第二构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空心轴主动齿轮、第二空心轴主动齿轮、第一挠性板联轴器、第二挠性板联轴器、第一齿轮箱、第二齿轮箱、第一轮对轴以及第二轮对轴,所述第一构架与所述第二构架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以及所述第一齿轮箱悬挂在所述第一构架上,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挠性板联轴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空心轴主动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一挠性板联轴器上,所述第一空心轴主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箱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齿轮箱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箱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轮对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轮对轴贯穿所述第一齿轮箱,所述第一轮对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轮对;所述第二电机以及所述第二齿轮箱悬挂在所述第二构架上,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一电机沿对角线设置,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挠性板联轴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空心轴主动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二挠性板联轴器上,所述第二空心轴主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齿轮箱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二齿轮箱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箱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轮对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轮对轴贯穿所述第二齿轮箱,所述第二轮对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轮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艳晖马呈祥张志和米立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