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光元件
,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图1为现有技术中氮化镓(GaN)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的封装结构示意图,图1中的LED为倒置。如图1所示,该LED包括依次形成于衬底10上的η型氮化镓层20、发光层30及P型氮化镓层40,其中η型氮化镓层20、发光层30和ρ型氮化镓层40被蚀刻掉一部分而暴露了部分η型氮化镓层20,在该暴露的η型氮化镓层20上形成有负电极82’,在ρ型氮化镓层40上形成有正电极81’。由于蓝宝石(Sapphire)制作的衬底10不导电,故电极必须设置在发光二极管的正面(以靠近衬底10的一面为背面,与背面相对的另一面为正面),即正电极81’位于P型氮化镓层40的正面,负电极82’位于η型氮化镓层20的正面。这种结构中,无论LED如何放置,其电流方向都是垂直的,电流散布效果差。而且在制作负电极82’时,必须将LED由P型氮化镓层40的正面蚀刻至η型氮化镓层20,且蚀刻的沟槽必须足够宽,才能通过打线的方式在η型氮化镓层20的正面形成负电极82’。这样,原本由发光层30所在的区域构成的发光区域就被蚀刻掉了一部分,从而影响了发光效果;另一方面由于蓝宝石导热性较差,因此LED发光时所产生的热量难以及时散出,从而会降低LED的性能。该LED采用覆晶(Flip Chip)方式进行封装时,通过金球(也可以是锡球)91将LED的正电极81’与基板90的正电极92连接,通过金球91将LED的负电极82’与基板90的负电极93连接。由于正电极81’与负电极82’之间的间距较小且负电极82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元件,包括沿层叠方向依次层叠的衬底、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发光层和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正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的正面;第一负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上;第二正电极,位于所述第一正电极的正面,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正电极在所述层叠方向上重叠和连接;以及第二负电极,位于所述第一负电极的正面,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负电极在所述层叠方向上重叠和连接;其中,所述正面是指在所述层叠方向上距离所述衬底更远的表面,并且所述第二负电极的正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负电极的正面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元件,包括沿层叠方向依次层叠的衬底、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发光层和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正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的正面; 第一负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上; 第二正电极,位于所述第一正电极的正面,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正电极在所述层叠方向上重叠和连接;以及 第二负电极,位于所述第一负电极的正面,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负电极在所述层叠方向上重叠和连接; 其中,所述正面是指在所述层叠方向上距离所述衬底更远的表面,并且所述第二负电极的正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负电极的正面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正电极与所述第二负电极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正电极与所述第一负电极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其中所述水平方向是指与所述层叠方向垂直的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正电极的正面与所述第二负电极的正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其中所述水平面是指与所述层叠方向垂直的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第一正电极、所述第二正电极各自与 所述第一负电极、所述第二负电极连接的绝缘层,并且所述绝缘层至少位于所述第一正电极的不与所述第二正电极连接的正面以及所述第一负电极的不与所述第二负电极连接的正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电极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的侧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电极至少还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的正面。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电极至少还部分位于所述发光层的侧面、所述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的侧面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的正面。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电极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的一个侧面、两个侧面、三个侧面或者四个侧面上。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位于所述第一正电极与所述第一负电极之间,并从所述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延伸至所述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稳压二极管,所述稳压二极管被设置为与所述第二负电极和所述第一正电极连接。11.一种发光元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层叠方向依次层叠衬底、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发光层和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 形成第一沟槽的步骤:去除掉部分所述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所述发光层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使得所述第一沟槽从所述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延伸至所述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 在所述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的正面以及所述第一沟槽的底面和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裕朝,刘艳,吴冠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正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