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酸性磷酸酶突变体、编码基因、载体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38907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6 1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酸性磷酸酶突变体及其编码基因,以及含有该基因的载体和应用。所述突变体由SEQ?ID?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经点突变得到,所述点突变为:第108位突变为丝氨酸,和/或第143位突变为亮氨酸。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本发明专利技术运用半理性设计的方法,对酸性磷酸酶(EB-AP/PTase)基因进行多轮点饱和突变,获得了酶活力提高的酸性磷酸酶突变体AP/PT-D108S和AP/PT-D108S/N143L,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酸性磷酸酶突变体及其编码基因,以及含有该基因的载体和应用。所述突变体由SEQ?ID?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经点突变得到,所述点突变为:第108位突变为丝氨酸,和/或第143位突变为亮氨酸。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本专利技术运用半理性设计的方法,对酸性磷酸酶(EB-AP/PTase)基因进行多轮点饱和突变,获得了酶活力提高的酸性磷酸酶突变体AP/PT-D108S和AP/PT-D108S/N143L,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专利说明】一种酸性磷酸酶突变体、编码基因、载体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酸性磷酸酶突变体及其编码基因,以及含有该基因的载体和应用。(二)
技术介绍
呈味核苷酸I+G作为新一代食品增鲜剂,由5’ -肌苷酸(5’ -1MP)和5’ -鸟苷酸(5’ -GMP)按1:1混合而成。I+G具有比谷氨酸钠(味精)更鲜美的呈味效应,也可与味精混合使用,具有相乘的协同效应,并且能够显著降低产品成本,广泛应用与食品加工领域。I+G的呈味作用取决于其化学结构,研究发现只有核苷5’ -位碳原子上的羟基与磷酸基团发生酯化才表现出鲜味活性,而2’ -和3’ -位碳原子的羟基磷酸酯化无活性。因此,通过磷酸化反应将肌苷或鸟苷转化为呈味核苷酸,关键是如何使核苷的5’ -位磷酸酯化反应。相比化学磷酸化方法而言,利用酸性磷酸酶生物催化无机焦磷酸(PPi)的磷酸根特异地转移到核苷分子的特定位置上,该反应不需要ATP,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位置特异性强、转化率高、环境友好等特点,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酸性磷酸酶催化肌苷和鸟苷磷酸化生成5’ -1MP和5’ -GMP的过程如下式所示:【权利要求】1.一种酸性磷酸酶突变体,由SEQ ID N0.1所示氨基酸序列经点突变得到,所述点突变为:第108位突变为丝氨酸,和/或第143位突变为亮氨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性磷酸酶突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磷酸酶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0.2或SEQ ID N0.3所示。3.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酸性磷酸酶突变体的基因。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因序列如SEQID N0.5或SEQ ID N0.6所示。5.含有权利要求3所述基因的重组载体。6.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因在制备重组酸性磷酸酶突变体中的应用。7.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 性磷酸酶突变体在生产呈味核苷酸中的应用。【文档编号】C12N9/16GK103555687SQ201310414756【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2日 【专利技术者】郑裕国, 孙丽慧, 沈爱萍, 沈寅初 申请人:浙江工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酸性磷酸酶突变体,由SEQ?ID?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经点突变得到,所述点突变为:第108位突变为丝氨酸,和/或第143位突变为亮氨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裕国孙丽慧沈爱萍沈寅初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