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52024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能够在所希望的滑动位置解除对解锁状态的保持。解锁保持机构(60)具备第二解锁杆(61),该第二解锁杆(61)基于座椅靠背的前倒操作而按压解锁杆(50)并使解锁杆(50)向锁定机构进行解锁动作的方向转动。还具备解锁保持杆(66),其与第二解锁杆(61)联动而转动,从而能够与第二解锁杆(61)协同动作而将锁定机构保持在解锁状态。还具备解锁解除杆,其基于上导轨的相对移动而与操作突部接触并将锁定保持杆(66)向解除对解锁状态保持的方向按压。并且具备第二解锁解除杆(81),通过对操作杆的操作输入,该第二解锁解除杆(81)将解锁保持杆(66)向解除对解锁状态保持的方向按压。(*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能够在所希望的滑动位置解除对解锁状态的保持。解锁保持机构(60)具备第二解锁杆(61),该第二解锁杆(61)基于座椅靠背的前倒操作而按压解锁杆(50)并使解锁杆(50)向锁定机构进行解锁动作的方向转动。还具备解锁保持杆(66),其与第二解锁杆(61)联动而转动,从而能够与第二解锁杆(61)协同动作而将锁定机构保持在解锁状态。还具备解锁解除杆,其基于上导轨的相对移动而与操作突部接触并将锁定保持杆(66)向解除对解锁状态保持的方向按压。并且具备第二解锁解除杆(81),通过对操作杆的操作输入,该第二解锁解除杆(81)将解锁保持杆(66)向解除对解锁状态保持的方向按压。【专利说明】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情况下,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具备:下导轨,其固定于车辆地板;上导轨,其固定座椅并且设置为能够相对于下导轨相对移动;以及锁定机构,其能够限制上述上导轨相对于下导轨的相对移动。而且,通过解除该锁定机构的限制而成为允许上导轨相对于下导轨的相对移动的解锁状态,从而能够进行车辆前后方向的座椅位置的调整。另外,以往座椅滑动装置是具备基于座椅靠背的前倒操作而使锁定机构成为解锁状态并且保持该解锁状态的所谓的收放功能的装置。例如,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座椅滑动装置具备:解锁杆,其通过与前倒操作联动而转动从而对锁定机构进行解锁动作;解锁保持杆,其与解锁杆卡合并限制该解锁杆的转动。即,通过在对锁定机构进行解锁动作的位置限制解锁杆的转动,从而保持该解锁状态。另夕卜,在该座椅滑动装置中,在下导轨上设置有传感器托架(sensor bracket),在收放时,由于上导轨相对于下导轨的相对移动,从而与解锁保持杆形成为一体的解锁解除杆的一端与传感器托架接触。而且,由于该接触,解锁保持杆转动,从而解除该解锁保持杆与解锁杆之间的卡合,进而能够解除对该解锁状态的保持。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22798号公报然而,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只要上导轨未移动至该解锁解除杆与传感器托架接触的位置,则不解除解锁状态的保持。因此为了将座椅调整至所希望的滑动位置,在使座椅移动至解除该解锁状态的保持的位置后,再次使锁定机构成为解锁状态,所以需要调整该座椅位置,在该方面仍存在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所希望的滑动位置解除解锁状态的保持的座椅滑动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I所述的技术的主旨在于,具备:下导轨,其固定于车辆的地板部;上导轨,在该上导轨上固定座椅并且该上导轨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下导轨相对移动;锁定机构,其能够限制所述上导轨相对于所述下导轨的相对移动;第一解锁单元,其具有借助对操作杆的操作输入而转动的解锁杆并使所述锁定机构进行解锁动作;第二解锁单元,其基于特定的座椅操作而按压所述解锁杆并使所述解锁杆向使所述锁定机构进行解锁动作的方向转动;解锁保持杆,其与所述第二解锁单元联动而移动至保持位置,由此与所述第二解锁单元协同动作而能够将所述锁定机构保持在解锁状态;第一解锁解除单元,其基于所述上导轨的相对移动而与操作体接触,由此使所述解锁保持杆移动至解除对所述解锁状态保持的位置;以及第二解锁解除单元,其基于所述操作输入而按压所述解锁保持杆并使所述解锁保持杆移动至解除对所述解锁状态保持的位置。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第一解锁解除单元基于上导轨的相对移动而与操作体接触并使解锁保持杆移动至解除对解锁状态保持的位置之前的阶段,通过对操作杆的操作输入,就能够在所希望的滑动位置解除对解锁状态保持。其结果能够更容易且简便地进行该座椅位置的调整。技术方案2所述的技术的主旨在于,所述第一解锁解除单元具备解锁解除杆,该解锁解除杆因一端与所述操作体接触而转动,且另一端将所述解锁保持杆向解除对所述解锁状态保持的方向按压;并且所述第二解锁解除单元具备第二解锁解除杆,该第二解锁解除杆借助所述操作输入而与所述解锁杆一体地转动并将所述解锁保持杆向解除对所述解锁状态保持的方向按压。技术方案3所述的技术的主旨在于,所述第二解锁解除单元构成为:所述解锁杆基于所述操作输入而将所述解锁保持杆向解除对所述解锁状态保持的方向按压。根据上述各结构,基于对操作杆的操作输入,能够可靠地将解锁保持杆向解除对解锁状态保持的方向按压。技术方案4所述的技术的主旨在于,所述第二解锁解除单元构成为:在所述第二解锁单元未按压所述解锁杆的状态下,即使对所述操作杆进行操作输入也不影响所述解锁保持杆。根据上述结构,在通常的座椅滑动操作中,在通过操作杆使锁定机构进行解锁动作的情况下,解锁保持杆不动作。由此能够避免发生误动作从而确保高可靠性。另外,能够防止在第二解锁解除单元与解锁保持杆之间产生接触声。而且由此能够确保高静音性能。技术方案5所述的技术的主旨在于,所述特定的座椅操作是座椅靠背的前倒操作。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以与很多座椅滑动装置相同的操作来利用收放功能。根据本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在所希望的滑动位置来解除对解锁状态保持的座椅滑动装置。【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立体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侧视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以及座椅放倒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剖视图(A-A剖视图)。图6是表不第一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的简要结构的剖视图(锁定动作时的B-B剖视图)。图7是表不第一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的简要结构的剖视图(解锁动作时的B-B剖视图)。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解锁保持机构的立体图。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解锁保持机构的侧视图。图10 (a)、图10 (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解锁保持杆的动作说明图。图11是表不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侧面的立体图。图1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解锁解除杆的动作说明图。图13是表不第一实施方式的相邻的座椅的侧面的立体图。图1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解锁解除杆的动作说明图。图15 (a)、图15 (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解锁保持机构的作用说明图。图1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的立体图。图1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的侧视图(从内侧面观察)。图1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的侧视图(从外侧面观察)。图1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的简要结构的剖视图(C-C剖面)。图20是笫二实施方式的解锁保持机构的动作锐明图。图2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解锁保持机构的动作说明图(解锁保持状态)。图22是解锁保持杆的立体图。图23 Ca)是表示解锁保持杆的凸缘与解锁杆的按压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锁定状态),图23 (b)是解锁保持杆的凸缘附近的剖视图(D-D剖面)。图24 Ca)是表示解锁保持杆的凸缘与解锁杆的按压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解锁保持状态),图24 (b)是解锁保持杆的凸缘附近的剖视图(D' -D'剖面)。`图25 Ca)是表示解锁保持杆的凸缘与解锁杆的按压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解锁杆全行程状态),图25 (b)是解锁保持杆的凸缘附近的剖视图(D',-D',剖面)。图26是其他例子的解锁保持机构的简要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下导轨,其固定于车辆的地板部;上导轨,在该上导轨上固定座椅并且该上导轨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下导轨相对移动;锁定机构,其能够限制所述上导轨相对于所述下导轨的相对移动;第一解锁单元,其具有借助对操作杆的操作输入而转动的解锁杆并使所述锁定机构进行解锁动作;第二解锁单元,其基于特定的座椅操作而按压所述解锁杆并使所述解锁杆向使所述锁定机构进行解锁动作的方向转动;解锁保持杆,其与所述第二解锁单元联动而移动至保持位置,由此与所述第二解锁单元协同动作而能够将所述锁定机构保持在解锁状态;第一解锁解除单元,其基于所述上导轨的相对移动而与操作体接触,由此使所述解锁保持杆移动至解除对所述解锁状态保持的位置;以及第二解锁解除单元,其基于所述操作输入而按压所述解锁保持杆并使所述解锁保持杆移动至解除对所述解锁状态保持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名仓干人星原直明矶部晋也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