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92949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2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能够确保更高的支承刚性的托架的固定构造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在上导轨(12)的托架支承部(60),通过对该上壁部(56)以及两侧壁部(55)切口而形成向上方开口的切口部(70)。而且,在该切口部设置有螺母部件(74),该螺母部件能够与经由托架支承部的后端(60b)插入该托架支承部内的螺栓(71)旋合。另外,后部托架(22)具备第一以及第二纵壁部(61、62),该第一以及第二纵壁部具有供上述螺栓插通的插通孔(75、76)且相互对置。而且,第一纵壁部根据与螺母部件旋合的螺栓的紧固力而固定于托架支承部的后端,第二纵壁部在其与第一纵壁部之间夹着螺母部件的位置配置于切口部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能够确保更高的支承刚性的托架的固定构造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在上导轨(12)的托架支承部(60),通过对该上壁部(56)以及两侧壁部(55)切口而形成向上方开口的切口部(70)。而且,在该切口部设置有螺母部件(74),该螺母部件能够与经由托架支承部的后端(60b)插入该托架支承部内的螺栓(71)旋合。另外,后部托架(22)具备第一以及第二纵壁部(61、62),该第一以及第二纵壁部具有供上述螺栓插通的插通孔(75、76)且相互对置。而且,第一纵壁部根据与螺母部件旋合的螺栓的紧固力而固定于托架支承部的后端,第二纵壁部在其与第一纵壁部之间夹着螺母部件的位置配置于切口部内。【专利说明】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车辆用的座椅滑动装置中,其上导轨具备托架支承部,该托架支承部具有一对侧壁部与连接该各侧壁部间的上壁部。 例如,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座椅滑动装置中,在上导轨的托架支承部,通过对其上壁部以及各纵壁部切口而形成向上方开口的狭缝状的切口部。另外,在上导轨内设置有螺母部件,该螺母部件能够与经由托架支承部的末端插入该托架支承部内的螺栓旋合。而且,托架具备一对纵壁部,该一对纵壁部具有供上述螺栓插通的插通孔且相互对置,并且,上述各纵壁部的一侧配置在与上述末端部抵接的位置,另一侧配置在上述切口部内。而且,该座椅滑动装置构成为,基于与上述螺母部件旋合的螺栓的紧固力来沿螺栓的轴线方向夹住两纵壁部,由此将该托架固定于上导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73487号公报 然而,在如上述现有技术那样在螺栓与螺母之间夹住两个纵壁部的结构中,存在如下可能性,即各纵壁部因该紧固力变形,从而两者的间隔缩小,由此该托架沿螺栓的轴线方向倾倒。而且,由此存在该座椅的支承刚性降低的担忧,因此,在这方面还留有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确保更高的支承刚性的托架的固定构造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优选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具备:上导轨,其具备托架支承部,该托架支承部具有一对侧壁部和连接该各侧壁部的上端的上壁部;下导轨,其将上述上导轨支承为可相对移动;以及托架,其固定于述托架支承部,在上述托架支承部,通过对上述上壁部以及上述各侧壁部切口而形成向上方开口的切口部,在上述切口部设置有螺母部件,该螺母部件能够与经由上述托架支承部的末端插入该托架支承部内的螺栓旋合,并且,上述托架具备第一以及第二纵壁部,该第一以及第二纵壁部具有供上述螺栓插通的插通孔且相互对置,上述第一纵壁部根据与上述螺母部件旋合的上述螺栓的紧固力而固定于上述托架支承部的末端,上述第二纵壁部在其与上述第一纵壁部之间加油上述螺母部件的位置配置于上述切口部内。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降低各纵壁部因螺栓的紧固力而挠曲的可能性。其结果是,能够适当地将托架立设在上导轨的托架支承部上,而不产生该两纵壁部的倾倒。而且,由此能够确保较高的支承刚性。此外,该螺母部件固定于托架支承部,从而能够降低如在现有技术中出现的在上导轨与螺母部件之间产生接触音的可能性。而且,由此能够实现质感的提高。 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优选固定上述第一纵壁部的上述托架支承部的末端是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上述托架支承部的后端。 S卩,在发生车辆的前方碰撞时,对配置于车辆后侧的托架作用有将该托架与支承于其上方的座椅一体地抬起的载荷(剥离载荷)。关于这方面,根据上述结构,对配置于该车辆后侧的托架而言,能够确保更高的支承刚性。其结果是,能够更可靠地支承座椅。 优选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还具备固定于所述托架支承部的前端侧的前部托架,所述前部托架具备:第三纵壁部,其根据固定于所述托架支承部的前端的第二螺母部件与旋合于该第二螺母部件的第二螺栓的紧固力而固定于所述托架支承部的前端;以及第四纵壁部,其具有与所述托架支承部的上表面抵接的抵接部。 S卩,在发生产生最大的剥离载荷的车辆的前方碰撞时,座椅欲以设置有该椅背的后端部侧抬起的方式向前方移动。而且,由此,对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上导轨作用有从其后端部侧向上方剥离掉该上导轨的剥离载荷。 即,经由前部托架传递至托架支承部的剥离载荷比经由后部托架传递至托架支承部的剥离载荷小的情况较多。因此,对前部托架而言,即便是仅该第一纵壁部侧紧固于托架支承部的固定构造,也能够充分地确保可耐受该剥离载荷的支承刚性。而且,对沿下压上导轨的方向作用的通常的座椅载荷而言,该载荷分散至具有与托架支承部的上表面部抵接的抵接部的第二纵壁部,从而能够稳定地将座椅支承于其上方。 而且,根据上述结构,在构成该托架支承部的两侧壁部以及上壁部未形成托架固定用的孔部,从而能够抑制因该孔部的形成而产生的上导轨本身的刚性降低。而且,由此,能够适当地维持上导轨的剖面形状。其结果是,能够确保该上导轨相对于下导轨的圆滑的相对移动。 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优选在上述上导轨设置有支承部,该支承部能够在比上述螺母部件更远离上述第一纵壁部的位置从下侧支承旋合于该螺母部件的上述螺栓。 S卩,在仅第一纵壁部侧被螺栓的紧固力固定于托架支承部的末端的固定构造中,对托架作用有向上方抬起该托架的载荷,从而该螺栓欲以螺母部件为中心转动。即,对螺栓作用有向下方压下其前端侧的力。然而,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利用设置于该上导轨的支承部从下侧支承螺栓的前端侧。而且,由此能够确保更高的支承刚性。 本技术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优选上述托架具有连接上述第一以及第二纵壁部间的上壁部,并将沿与上述上导轨以及下导轨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二上导轨以及第二下导轨支承于该上壁部的上方,在上述托架的上壁部设置有沿上述第二上导轨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长孔,并且,在上述托架与上述第二上导轨之间夹装有载荷传递部件,该载荷传递部件具备:轴部,其具有能够通过上述长孔的形状,且一端侧固定于上述第二上导轨的上壁部;以及凸缘部,其设置于上述轴部的另一端侧,且具有无法通过配置于上述托架的上壁部的下方的上述长孔的形状。 根据上述结构,在作用有向上方抬起第二上导轨的剥离载荷的情况下,固定其上壁部的载荷传递部件欲与该第二上导轨一起向上方移动。即,经由上述长孔配置于托架的上壁部的下方的载荷传递部件的凸缘部与上壁部抵接,从而能够将该剥离载荷传递至托架。而且,由此,能够缓和作用于第二上导轨的剥离载荷,从而抑制该第二上导轨的变形。其结果是,能够确保更高的支承刚性。 另外,在现有的载荷传递部件中出现的在第二上导轨内配置有无法通过托架侧的长孔的大径部的结构中(参照专利文献I的图5),存在该第二上导轨与第二下导轨的间隔根据该大径部的轴长而变化的担忧。因此,存在在该轴长产生误差,从而压迫夹装在第二上导轨与第二下导轨之间的滚动体的可能性,由此,存在妨碍该滚动体的圆滑的滚动的担忧。然而,根据上述结构,即便在该轴部的轴长存在误差的情况下,该第二上导轨与第二下导轨的间隔也不发生变化。而且,由此,能够确保该滚动体的圆滑的滚动,从而使第二上导轨相对于第二下导轨更顺利地相对移动。 根据本技术,能够确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导轨,其具备托架支承部,该托架支承部具有一对侧壁部和连接该各侧壁部的上端的上壁部;下导轨,其可相对移动地支承所述上导轨;以及托架,其固定于所述托架支承部,在所述托架支承部,通过对所述上壁部以及所述各侧壁部切口而形成向上方开口的切口部,在所述切口部设置有螺母部件,该螺母部件能够与经由所述托架支承部的末端插入该托架支承部内的螺栓旋合,并且,所述托架具备第一以及第二纵壁部,该第一以及第二纵壁部具有供所述螺栓插通的插通孔且相互对置,所述第一纵壁部根据与所述螺母部件旋合的所述螺栓的紧固力而固定于所述托架支承部的末端,所述第二纵壁部在其与所述第一纵壁部之间夹着所述螺母部件的位置配置于所述切口部内。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矢努森田康一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