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分段式起重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12296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7 1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分段式起重小车,具体的说是一种能够分段运输的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起重小车,属于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技术领域。其包括互相平行的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第一卷筒底座支撑梁包括第一卷筒底座支撑梁分段和第二卷筒底座支撑梁分段,第一卷筒底座支撑梁分段和第二卷筒底座支撑梁分段通过第一连接板焊接成一体。第一减速器底座支撑梁包括第一减速器底座支撑梁分段和第二减速器底座支撑梁分段,第一减速器底座支撑梁分段和第二减速器底座支撑梁分段通过第二连接板焊接成一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偏心剖分分段连接,避开小车架筋板、穿电线孔及起升缠绕出绳孔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分段式起重小车,具体的说是一种能够分段运输的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起重小车,属于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
。其包括互相平行的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第一卷筒底座支撑梁包括第一卷筒底座支撑梁分段和第二卷筒底座支撑梁分段,第一卷筒底座支撑梁分段和第二卷筒底座支撑梁分段通过第一连接板焊接成一体。第一减速器底座支撑梁包括第一减速器底座支撑梁分段和第二减速器底座支撑梁分段,第一减速器底座支撑梁分段和第二减速器底座支撑梁分段通过第二连接板焊接成一体。本专利技术采用偏心剖分分段连接,避开小车架筋板、穿电线孔及起升缠绕出绳孔位置。【专利说明】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分段式起重小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分段式起重小车,具体的说是一种能够分段运输的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起重小车,属于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

技术介绍
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主要用于集装箱铁路转运场和大型集装箱储运场的集装箱装卸、搬运和堆放。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由主粱、门腿、运行小车、起升机构、大车运行机构、电气系统、操作驾驶室等组成。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的运行小车体积比较大,重量比较重,在其上部的起升机构、小车架内部的加强筋板和一些穿电线孔位置等影响小车分段,所以一般只能作为整体进行运输。这样就对于公路、水路运输环境的要求比较高,需要特定的运输路线及运输条件,导致其运输费用因三超(运行小车的超高、超宽、超重)而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分段式起重小车,能够分段运输以便能顺利通过在一些狭窄的运输地段及小的拐角处,确保运输车辆在运输线路上安全、平稳、顺利的运行,运抵安装现场后能够精确、方便组装。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分段式起重小车包括互相平行的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之间焊接第一减速器底座支撑梁和第二减速器底座支撑梁,第一减速器底座支撑梁上焊接第一减速器底座,第二减速器底座支撑梁上焊接第二减速器底座。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的一端共同焊接第一端梁,另一端共同焊接第二端梁。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之间焊接第一卷筒底座支撑梁和第二卷筒底座支撑梁,第一卷筒底座支撑梁上焊接第一卷筒底座,第二卷筒底座支撑梁上焊接第二卷筒底座,其特征是:第一卷筒底座支撑梁包括第一卷筒底座支撑梁分段和第二卷筒底座支撑梁分段,第一卷筒底座支撑梁分段和第二卷筒底座支撑梁分段通过第一连接板焊接成一体。第一连接板的焊接位置偏离第一卷筒底座支撑梁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卷筒底座支撑梁和第一卷筒底座支撑梁的结构相同。第一减速器底座支撑梁包括第一减速器底座支撑梁分段和第二减速器底座支撑梁分段,第一减速器底座支撑梁分段和第二减速器底座支撑梁分段通过第二连接板焊接成一体。第二连接板的焊接位置偏离第一减速器底座支撑梁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减速器底座支撑梁和第一减速器底座支撑梁的结构相同。第一端梁包括第一端梁分段和第二端梁分段,第一端梁分段和第二端梁分段连接端中部分别焊接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通过螺栓连接;第一端梁分段和第二端梁分段连接端上端通过螺栓连接上端板,上端板下端面两侧通过螺栓连接上连接板。第一端梁分段和第二端梁分段连接端下端通过螺栓连接下端板,下端板下端面两侧通过螺栓连接下连接板。所述第一端梁分段和第二端梁分段的连接位置偏离第一端梁中心位置。所述第二端梁和第一端梁的结构相同。进一步的,第一减速器底座支撑梁和第二减速器底座支撑梁左右对称分布。进一步的,第一端梁和第二端梁互相平行。进一步的,第一卷筒底座支撑梁和第二卷筒底座支撑梁左右对称分布。进一步的,第一卷筒底座支撑梁分段的长度大于第二卷筒底座支撑梁分段。进一步的,第一减速器底座支撑梁分段长度大于第二减速器底座支撑梁分段。进一步的,第一端梁分段长度大于第二端梁分段。本专利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专利技术结构布局合理,采用偏心剖分分段连接,避开小车架筋板、穿电线孔及起升缠绕出绳孔位置;有效解决小车架分段后其结构发生变形的影响;在不便于焊接的端梁采用螺栓联接,小车架两根主梁之间的主受力连接梁部位采用单法兰焊接。【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BB剖视图。图3为图1中CC剖视图。图4为图1中AA剖视图。图5为图1中DD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端梁、1.1-第一端梁分段、1.2-第二端梁分段、2-第二端梁、3-第一主梁、4-第二主梁、5-第一卷筒底座、6-第二卷筒底座、7-第一卷筒底座支撑梁、7.1-第一卷筒底座支撑梁分段、7.2-第二卷筒底座支撑梁分段、8-第二卷筒底座支撑梁、9-第一减速器底座、10-第二减速器底座、11-第一减速器底座支撑梁、11.1-第一减速器底座支撑梁分段、11.2-第二减速器底座支撑梁分段、12-第二减速器底座支撑梁、13-第一连接板、14-第二连接板、15-第一腹板、16-第二腹板、17-上端板、18-下端板、19-上连接板、20-下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本专利技术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包括互相平行的第一主梁3和第二主梁4,第一主梁3和第二主梁4之间焊接第一减速器底座支撑梁11和第二减速器底座支撑梁12,第一减速器底座支撑梁11和第二减速器底座支撑梁12左右对称分布。第一减速器底座支撑梁11上焊接第一减速器底座9,第二减速器底座支撑梁12上焊接第二减速器底座10。第一减速器底座9和第二减速器底座10分别用于安装第一减速器和第二减速器。第一主梁3和第二主梁4的一端共同焊接第一端梁1,另一端共同焊接第二端梁2。第一端梁I和第二端梁2互相平行。第一主梁3和第二主梁4之间焊接第一卷筒底座支撑梁7和第二卷筒底座支撑梁8,第一卷筒底座支撑梁7和第二卷筒底座支撑梁8左右对称分布。第一卷筒底座支撑梁7上焊接第一卷筒底座5,第二卷筒底座支撑梁8上焊接第二卷筒底座6,第一卷筒底座5和第二卷筒底座6分别用于安装第一卷筒和第二卷筒。如图2所示,第一卷筒底座支撑梁7包括第一卷筒底座支撑梁分段7.1和第二卷筒底座支撑梁分段7.2,第一卷筒底座支撑梁分段7.1和第二卷筒底座支撑梁分段7.2通过第一连接板13焊接成一体。第一卷筒底座支撑梁分段7.1的长度大于第二卷筒底座支撑梁分段7.2。第一连接板13的焊接位置偏离第一卷筒底座支撑梁7的中心位置,避开了小车架筋板、穿电线孔及起升缠绕出绳孔位置。所述第二卷筒底座支撑梁8和第一卷筒底座支撑梁7的结构相同。如图3所示,第一减速器底座支撑梁11包括第一减速器底座支撑梁分段11.1和第二减速器底座支撑梁分段11.2,第一减速器底座支撑梁分段11.1和第二减速器底座支撑梁分段11.2通过第二连接板14焊接成一体。第一减速器底座支撑梁分段11.1长度大于第二减速器底座支撑梁分段11.2。第二连接板14的焊接位置偏离第一减速器底座支撑梁11的中心位置,避开了小车架筋板、穿电线孔及起升缠绕出绳孔位置。所述第二减速器底座支撑梁12和第一减速器底座支撑梁11的结构相同。如图4飞所示,第一端梁I包括第一端梁分段1.1和第二端梁分段1.2,第一端梁分段1.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分段式起重小车,包括互相平行的第一主梁(3)和第二主梁(4),第一主梁(3)和第二主梁(4)之间焊接第一减速器底座支撑梁(11)和第二减速器底座支撑梁(12),第一减速器底座支撑梁(11)上焊接第一减速器底座(9),第二减速器底座支撑梁(12)上焊接第二减速器底座(10);第一主梁(3)和第二主梁(4)的一端共同焊接第一端梁(1),另一端共同焊接第二端梁(2);第一主梁(3)和第二主梁(4)之间焊接第一卷筒底座支撑梁(7)和第二卷筒底座支撑梁(8),第一卷筒底座支撑梁(7)上焊接第一卷筒底座(5),第二卷筒底座支撑梁(8)上焊接第二卷筒底座(6),其特征是:第一卷筒底座支撑梁(7)包括第一卷筒底座支撑梁分段(7.1)和第二卷筒底座支撑梁分段(7.2),第一卷筒底座支撑梁分段(7.1)和第二卷筒底座支撑梁分段(7.2)通过第一连接板(13)焊接成一体;第一连接板(13)的焊接位置偏离第一卷筒底座支撑梁(7)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卷筒底座支撑梁(8)和第一卷筒底座支撑梁(7)的结构相同;第一减速器底座支撑梁(11)包括第一减速器底座支撑梁分段(11.1)和第二减速器底座支撑梁分段(11.2),第一减速器底座支撑梁分段(11.1)和第二减速器底座支撑梁分段(11.2)通过第二连接板(14)焊接成一体;第二连接板(14)的焊接位置偏离第一减速器底座支撑梁(11)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减速器底座支撑梁(12)和第一减速器底座支撑梁(11)的结构相同;第一端梁(1)包括第一端梁分段(1.1)和第二端梁分段(1.2),第一端梁分段(1.1)和第二端梁分段(1.2)连接端中部分别焊接第一腹板(15)和第二腹板(16),第一腹板(15)和第二腹板(16)通过螺栓连接;第一端梁分段(1.1)和第二端梁分段(1.2)连接端上端通过螺栓连接上端板(17),上端板(17)下端面两侧通过螺栓连接上连接板(19);第一端梁分段(1.1)和第二端梁分段(1.2)连接端下端通过螺栓连接下端板(18),下端板(18)下端面两侧通过螺栓连接下连接板(20);所述第一端梁分段(1.1)和第二端梁分段(1.2)的连接位置偏离第一端梁(1)中心位置;所述第二端梁(2)和第一端梁(1)的结构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杰周鹏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华东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