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遮阳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55837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8 18:35
一种车辆遮阳板,包括:遮阳板主体(20)、支撑轴(30)以及阻尼器(26),所述阻尼器(26)构造为在所述遮阳板主体(20)转动的时候施加制动力。所述阻尼器(26)包括旋转体(270)和旋转体壳体(260),所述旋转体壳体支撑所述旋转体(270)使得所述旋转体(270)能够绕其轴线旋转。所述旋转体(270)包括所述支撑轴(30)插入的柱形部分(272),所述柱形部分(272)保持为相对于所述支撑轴(30)不能够旋转。所述旋转体壳体(260)由所述遮阳板主体(20)保持,处于所述旋转体壳体(260)相对于所述遮阳板主体(20)不能够旋转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遮阳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被构造为能够在收纳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转动的车辆遮阳板,其中在收纳位置处遮阳板主体沿着车厢的顶棚表面定向而在使用位置处遮阳板主体能够遮挡光线。
技术介绍
相关车辆遮阳板描述于公开号为2002-012028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2-012028A)中。如图11所示,车辆遮阳板100包括遮阳板主体101和通过托架102联接至车厢的顶棚表面的支撑轴103。于是,遮阳板主体101构造为能够绕支撑轴103的轴线在遮阳板主体101沿着车厢的顶棚表面定向的收纳位置和遮阳板主体101能够遮挡光线的使用位置之间转动。用于支撑轴103的轴承部分105设置在遮阳板主体101的内部,径向夹持支撑轴103的板簧105b设定于轴承部分105处。板簧105b构造为能够保持遮阳板主体101处于遮光位置,并且当遮阳板主体101返回成靠近收纳位置时朝向收纳位置施加转动力。因此,当遮阳板主体101位于收纳位置附近时,遮阳板主体101通过板簧105b的弹簧力返回至收纳位置并且被保持于收纳位置。如图12所示,阻尼器107设置在遮阳板主体101的内部,支撑轴103的远端联接至阻尼器107。阻尼器107对遮阳板主体101相对于支撑轴103的转动施加制动力,并且在遮阳板主体101朝向收纳位置转动的时候起作用抑制在板簧105b的弹簧力下的转动速度。因而,能够抑制由于在收纳遮阳板主体101的时候撞击顶棚表面引起的使人不愉快的声音。但是,在上述车辆遮阳板100中,如图12所示,支撑轴103的远端部103f形成为小直径柱形形状,阻尼器107的旋转体107r插入在远端部103f中,然后旋转体107r和远端部103f通过连接销108联接。以该方式,因为小直径阻尼器107的旋转体107r插入支撑轴103的小直径远端部103f,然后远端部103f和旋转体107r彼此联接,所以降低了联接部分的强度。因此,例如,当乘员试图用强操作力转动遮阳板主体101然后大力作用在支撑轴103和阻尼器107的旋转体107r之间的联接部分上时,联接部分可能会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使得支撑轴和阻尼器的旋转体之间的联接部分即使当大力作用在联接部分上时也不会断裂。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提供了车辆遮阳板。所述遮阳板主体包括:遮阳板主体;支撑轴,其安装在车厢的顶棚表面上,并且构造为将所述遮阳板主体支撑于所述遮阳板主体的转动中心位置,使得所述遮阳板主体能够在所述遮阳板主体沿着所述车厢的所述顶棚表面定向的收纳位置和所述遮阳板主体能够遮挡光线的使用位置之间转动;以及阻尼器,其构造为当所述遮阳板主体转动时施加制动力,其中,所述阻尼器包括旋转体和旋转体壳体,所述旋转体壳体支撑所述旋转体使得所述旋转体能够绕其轴线旋转,旋转体包括所述支撑轴插入的柱形部分,所述柱形部分保持为使得相对于所述支撑轴不能够旋转,并且所述旋转体壳体由所述遮阳板主体保持,处于所述旋转体壳体相对于所述遮阳板主体不能够旋转的状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案,所述阻尼器的旋转体包括所述支撑轴插入的柱形部分。也即所述阻尼器的旋转体形成为具有的直径大于所述支撑轴的直径,所述支撑轴插入在旋转体中。因此,能够相对增加阻尼器的旋转体和支撑轴之间的联接部分的强度。因此,即使当乘员试图用强操作力转动所述遮阳板主体然后大力作用在联接部分上时,支撑轴和阻尼器的旋转体之间的联接部分难以断裂。在以上方案中,保持所述支承轴以防止其从所述遮阳板主体脱落的突出部可以形成在所述支撑轴的外周上以便径向向外突出,所述支撑轴的所述突出部沿轴向装入制动器切口,所述制动器切口可以形成在所述旋转体的所述柱形部分处,通过将所述支撑轴的所述突出部装至所述旋转体的所述柱形部分的所述制动器切口,所述支撑轴和所述旋转体的所述柱形部分可以保持为不能够旋转。以该方式,用于防止所述支撑轴从所述遮阳板主体脱落的突出部还可以用作支撑轴和阻尼器的旋转体之间的旋转止挡,因此实现了降低部件数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案,即使当大力作用在联接部分上时,支撑轴和阻尼器的旋转体之间的联接部分也难以断裂。附图说明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范实施例的特征、优势和技术及工业重要性,其中相似附图标记指代相似元件,并且其中:图1是示出了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的乘用汽车的车厢的示意立体图;图2是示出了车辆遮阳板的遮阳板主体的转动范围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了车辆遮阳板的支撑轴和托架的立体图;图4是遮阳板主体中所含的阻尼器、轴承部分和支撑轴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将支撑轴组装至遮阳板主体中所含的阻尼器和轴承部分的立体图;图6是垂直于轴承部分的板簧部分的轴线所截取的示意截面图;图7A和图7B是示出了板簧功能的示意截面图;图8A至图8D是分别示出了支撑轴相对于阻尼器的制动器结构以及支撑轴相对于轴承部分的固定结构的示意图;图9A至图9C是示出了支撑轴相对于阻尼器的旋转体的制动器结构的可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0A和图10B是示出了支撑轴相对于阻尼器的旋转体的插入结构的可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1是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车辆遮阳板的局部剖视立体图;以及图12是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车辆遮阳板的支撑轴和阻尼器之间的联接结构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将参考图1至图10B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此处,附图中的前、后、右、左、上和下分别对应于安装车辆遮阳板的车辆的前、后、右、左、上和下。如图1所示,车辆遮阳板10(下文称为遮阳板10)包括大致矩形遮阳板主体20和支撑轴30。遮阳板主体20遮挡进入车厢的太阳光。支撑轴30通过托架12安装在车厢的顶棚表面4上。支撑轴30由线性横向轴32和设置在横向轴32的近端侧的纵向轴38形成。纵向轴38连接至托架12以便能够绕其轴线旋转。支撑轴30的横向轴32插入遮阳板主体20的顶侧部位(见图1),处于横向轴32沿着顶侧相对于遮阳板主体20能相对旋转的状态。因而,如图2所示,遮阳板主体20能够绕支撑轴30(横向轴32)的轴线在收纳位置K和使用限制位置P之间转动,在收纳位置K处,遮阳板主体20沿着车厢的顶棚表面4定向,在使用限制位置P,遮阳板主体20沿着车厢的挡风玻璃7定向。此处,遮阳板主体20在收纳位置K以及推动开始位置M之间(见图2)接收朝向收纳位置K的转动力,稍后将描述。在推动开始位置M和使用限制位置P之间,遮阳板主体20接收保持力以便被保持在转动停止位置,并且不会在其自身重量作用下被转动力转动。于是,在遮阳板主体20放置在推动开始位置M和使用限制位置P之间的状态下,遮阳板主体20能够遮挡太阳光,该位置是遮阳板主体20的使用位置。此外,通过在逆时针方向相对于托架12绕其轴线旋转支撑轴30的纵向轴38,能够移动遮阳板主体20到门的车窗8的位置,如图1中双点划线指示的。支撑轴30由实心轴构件形成。如图3所示,支撑轴30的横向轴32由具有大直径的近端侧大直径部分321和直径小于大直径部分321的远端侧小直径部分322形成。直径逐渐改变的锥形部分321t设置在横向轴32的大直径部分321和小直径部分322之间的边界处。另外,制动器323从锥形部分321t设置至小直径部分322的近端。制动器323是径向向外突出的突出部。横向轴32的大直径部分321的远端部也即靠近锥形部分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车辆遮阳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遮阳板,包括:遮阳板主体(20);支撑轴(30),其安装在车厢的顶棚表面上,并且构造为在所述遮阳板主体的转动中心位置处支撑所述遮阳板主体,使得所述遮阳板主体能够在收纳位置与使用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在收纳位置处所述遮阳板主体沿着所述车厢的所述顶棚表面定向并且在所述使用位置处所述遮阳板主体能够遮挡光线;以及阻尼器(26),其构造为在所述遮阳板主体转动的时候施加制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包括旋转体(270)和旋转体壳体(260),所述旋转体壳体支撑所述旋转体使得所述旋转体能够绕其轴线旋转,所述旋转体包括所述支撑轴插入的柱形部分(272),所述柱形部分保持为相对于所述支撑轴不能够旋转,以及所述旋转体壳体由所述遮阳板主体保持,处于所述旋转体壳体相对于所述遮阳板主体不能够旋转的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5.30 JP 2012-123480;2012.06.07 JP 2012-13001.一种车辆遮阳板,包括:遮阳板主体(20);支撑轴(30),其安装在车厢的顶棚表面上,并且构造为在所述遮阳板主体的转动中心位置处支撑所述遮阳板主体,使得所述遮阳板主体能够在收纳位置与使用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在收纳位置处所述遮阳板主体沿着所述车厢的所述顶棚表面定向并且在所述使用位置处所述遮阳板主体能够遮挡光线;以及阻尼器(26),其构造为在所述遮阳板主体转动的时候施加制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包括旋转体(270)和旋转体壳体(260),所述旋转体壳体支撑所述旋转体使得所述旋转体能够绕其轴线旋转,所述旋转体包括所述支撑轴插入的柱形部分(272),所述柱形部分保持为相对于所述支撑轴不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浅井崇司山崎康介
申请(专利权)人:共和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