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遮阳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5286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0
车辆用遮阳板具备:中空状的遮阳板主体,具备框部,所述框部具有开口;镜子,以面向所述开口的方式装配于所述框部;以及镜盖,构成为能在覆盖所述镜子的关闭位置与使所述镜子露出的打开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遮阳板主体滑动移动。车辆用遮阳板进一步具备第1止动部和第2止动部中的至少一方,所述第1止动部设置于所述框部中的所述镜盖的打开方向的先行侧的部位,并且朝向所述镜盖突出,所述第2止动部设置于所述镜盖中的所述镜盖的关闭方向的先行侧的端部,并且朝向所述镜子突出。并且朝向所述镜子突出。并且朝向所述镜子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遮阳板


[0001]本公开涉及车辆用遮阳板。

技术介绍

[0002]例如,在车辆的顶棚的前方部分装配有车辆用遮阳板。车辆用遮阳板为了防止来自车外的光直射车厢内的搭乗者的眼睛而使用。有的车辆用遮阳板具备遮阳板主体、镜子以及镜盖,遮阳板主体具有框部。遮阳板主体为中空状。框部具有开口。镜子装配于遮阳板主体。镜盖能在覆盖镜子的关闭位置和使镜子露出的打开位置之间相对于遮阳板主体滑动移动。镜盖通过从遮阳板主体的内部向与框部的开口重叠的位置移动而位于关闭位置。另一方面,镜盖通过从框部的开口没入遮阳板主体的内部而位于打开位置。另外,例如在日本特开2017

171087号公报中公开了在镜盖的外表面设置有卡片保持件的车辆用遮阳板。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4]但是,在这样的车辆用遮阳板中,例如在镜盖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有时搭乗者将卡片误插入到框部与镜盖之间。另外,例如在镜盖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有时搭乗者将卡片误插入到镜盖与镜子之间。当进行这样的卡片的误插入时,则卡片进入遮阳板主体的内部,可能发生卡片取不出的问题。因此,期望即使进行卡片的误插入,也避免卡片进入遮阳板主体的内部。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5]在本公开的一方式中提供车辆用遮阳板。所述车辆用遮阳板具备:中空状的遮阳板主体,具备框部,所述框部具有开口;镜子,以面向所述开口的方式装配;以及镜盖,构成为能在覆盖所述镜子的关闭位置与使所述镜子露出的打开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遮阳板主体滑动移动。所述镜盖构成为:通过从所述遮阳板主体的内部移动到与所述开口重叠的位置而位于所述关闭位置,通过从所述开口没入所述遮阳板主体的内部而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所述车辆用遮阳板具备第1止动部和第2止动部中的至少一方,所述第1止动部设置于所述框部中的所述镜盖的打开方向的先行侧的部位,并且朝向所述镜盖突出,所述第2止动部设置于所述镜盖中的所述镜盖的关闭方向的先行侧的端部,并且朝向所述镜子突出。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遮阳板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镜盖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的图1的车辆用遮阳板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镜盖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的图1的车辆用遮阳板的俯视图。图4是示出图1的车辆用遮阳板的框体、镜子以及镜盖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示出图1的车辆用遮阳板的框体及镜盖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示出图1的车辆用遮阳板的框体、镜盖以及卡片的俯视图。
图7是图1的车辆用遮阳板的镜盖的俯视图。图8是示出卡片的插入被第1止动部限制的状态的图1的车辆用遮阳板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卡片的插入被第2止动部限制的状态的图1的车辆用遮阳板的剖视图。图10是示出镜子被框体支承的状态的图4的框体及镜子的立体图。图11是示出镜盖插入到插入口的状态的图10的框体及镜子的剖视图。图12是示出镜盖插入到插入口的状态的图10的框体及镜子的立体图。图13是示出卡片误插入到框体与镜盖之间的状态的图1的车辆用遮阳板的图。图14是示出卡片误插入到镜盖与镜子之间的状态的图1的车辆用遮阳板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按照图1~图14说明将车辆用遮阳板10具体化的一实施方式。<车辆用遮阳板10>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车辆用遮阳板10具备遮阳板主体11、镜子30以及镜盖40,遮阳板主体11具备作为框部的框体20。车辆用遮阳板10例如装配于车辆的顶棚的前方部分。车辆用遮阳板10为了防止来自车外的光直射车厢内的搭乗者的眼睛而被使用。
[0019]<遮阳板主体11>如图1所示,遮阳板主体11为树脂材料制。遮阳板主体11具有第1半分割体12、第2半分割体13以及框体20。因此,框体20是遮阳板主体11的一部分。第1半分割体12及第2半分割体13为壳状。遮阳板主体11通过第1半分割体12和第2半分割体13相互组装而构成。第1半分割体12及第2半分割体13相互重叠地接合。遮阳板主体11为中空状。遮阳板主体11为扁平板状。遮阳板主体11在俯视时为较长的四边形。遮阳板主体11以遮阳板主体11的长边方向与车宽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于车辆。
[0020]<臂14>车辆用遮阳板10具有臂14。臂14为弯折成大致L字状的圆柱状。臂14的第1端借助支架15例如支承于车辆的顶棚。臂14的第2端插入到遮阳板主体11的未图示的轴承部。
[0021]<使用位置及收回位置>遮阳板主体11能以臂14为转动中心相对于车辆的顶棚转动。遮阳板主体11相对于车辆的顶棚能在使用位置与收回位置之间转动。遮阳板主体11当位于使用位置时,与挡风玻璃对置地配置。并且,当遮阳板主体11位于使用位置时,遮阳板主体11防止来自车外的光直射车厢内的搭乗者的眼睛。当遮阳板主体11位于使用位置时,则第1半分割体12位于搭乗者侧,并且第2半分割体13位于车辆的挡风玻璃侧。遮阳板主体11当位于收回位置时,则沿着车辆的顶棚配置。当遮阳板主体11位于收回位置时,则第1半分割体12位于车辆的顶棚侧,并且第2半分割体13位于与顶棚相反的一侧。
[0022]<支承轴17>在遮阳板主体11的缘部形成有缺口16。另外,车辆用遮阳板10具有圆柱状的支承轴17。支承轴17以在遮阳板主体11的长边方向横穿缺口16的方式设置于遮阳板主体11。支承轴17能卡止于在车辆的顶棚设置的未图示的钩。遮阳板主体11在支承轴17卡止于钩的状态下相对于车辆的顶棚能以臂14为转动中心绕沿着车宽方向的直线转动。
[0023]<安装口18>
如图2及图3所示,遮阳板主体11具有安装口18。安装口18形成于第1半分割体12。因此,第1半分割体12具有安装口18。在安装口18安装有框体20。因此,框体20设置于第1半分割体12。因此,框体20与第1半分割体12是分体构件。安装口18在俯视时为较长的四边形孔状。安装口18的长边方向与遮阳板主体11的长边方向一致。
[0024]<一对主体轨19>遮阳板主体11具有一对主体轨19。一对主体轨19与安装口18连续。一对主体轨19的延伸方向与安装口18的长边方向一致。一对主体轨19从安装口18以与遮阳板主体11的长边方向相互平行的方式延伸。一对主体轨19配置于遮阳板主体11的内部。一对主体轨19是将镜盖40支承为能滑动的滑动机构。
[0025]<框体20>如图4及图5所示,框体20在俯视时为较长的四边形框状。框体20具有框主体21、一对侧壁22、一对框体轨23、镜子支承部24、滑动口25以及框体止动部26。
[0026]<框主体21>框主体21为较长的四边形框状。框主体21具有第1框板211、第2框板212、第3框板213以及第4框板214。第1框板211、第2框板212、第3框板213以及第4框板214为长条的板状。第1框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用遮阳板,具备:中空状的遮阳板主体,具备框部,所述框部具有开口;镜子,以面向所述开口的方式装配于所述框部;以及镜盖,构成为能在覆盖所述镜子的关闭位置与使所述镜子露出的打开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遮阳板主体滑动移动,所述镜盖构成为:通过从所述遮阳板主体的内部移动到与所述开口重叠的位置而位于所述关闭位置,通过从所述开口没入所述遮阳板主体的内部而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所述车辆用遮阳板进一步具备第1止动部和第2止动部中的至少一方,所述第1止动部设置于所述框部中的所述镜盖的打开方向的先行侧的部位,并且朝向所述镜盖突出,所述第2止动部设置于所述镜盖中的所述镜盖的关闭方向的先行侧的端部,并且朝向所述镜子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遮阳板,其中,所述镜盖具有:板状的盖主体,具有位于与所述镜子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和板状的卡片保持部,相对于所述表面隔开间隔地配置,在所述盖主体与所述卡片保持部之间形成有狭缝,所述狭缝供卡片插入,所述卡片相对于所述狭缝的插入方向与所述镜盖的打开方向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遮阳板,其中,所述车辆用遮阳板至少具备所述第1止动部,所述镜盖具有一对所述卡片保持部,所述盖主体具有在俯视时在所述一对卡片保持部之间沿着所述卡片保持部延伸的主体侧保持部,所述狭缝形成于所述主体侧保持部与所述一对卡片保持部各自之间,所述第1止动部配置于所述一对卡片保持部之间,并且朝向所述主体侧保持部突出。4.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元朋子
申请(专利权)人:共和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