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遮光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7878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23
车辆用遮光板(1)具有遮光板主体(1a)和支轴(7),遮光板主体(1a)具备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第一结构部件(2)和第二结构部件(3)。在遮光板主体(1a)内设置有壳体(5),该壳体(5)对支轴(7)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并且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而被安装于遮光板主体(1a)。在壳体(5)上设置有夹箍(6),该夹箍(6)通过对支轴(7)进行施力,从而对遮光板主体(1a)向储存位置(K)进行施力。还设置有导轨(4),该导轨(4)防止壳体(5)相对于第一结构部件(2)而在厚度方向上脱落。导轨(4)以相对于第一结构部件(2)对壳体(5)能够滑动地进行支承的方式而与第一结构部件(2)一体形成。部件(2)一体形成。部件(2)一体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遮光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被设置于车辆上的遮光板、且遮光板主体能够在支轴的长轴方向上进行移动的滑动式的车辆用遮光板。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1以及2中所公开的车辆用遮光板具有板状的遮光板主体和支轴,所述支轴对遮光板主体以可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遮光板主体通过以支轴为中心进行转动,从而在沿着前挡风玻璃的使用位置与沿着顶棚的储存位置之间进行转动。在遮光板主体内设置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用于使遮光板主体能够沿着支轴而进行滑动。遮光板主体通过利用滑动机构,从而能够相对于遮光板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支轴而进行滑动。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遮光板主体具有表侧壳体和里侧壳体。在被设置于遮光板主体内的滑动轨道上,以可滑动的方式而安装有轴承部。在轴承部上安装有支轴的端部。滑动通过被螺丝固定于里侧壳体上,从而被保持。
[0003]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遮光板主体由两件分割体构成。在被形成于遮光板主体内的导轨上,以可滑动的方式而安装有支承件。在支承件上安装有支轴的端部。导轨从两件分割体的内壁起朝向另一侧的分割体而突出,且各导轨在支轴的延伸方向上延伸。在支承件的侧壁上形成有作为弹簧片的卡合片。当支承件沿着导轨而移动时,通过使卡合片与导轨抵接的同时进行移动,从而能够保持支承件相对于遮光板主体的姿态。
[0004]在先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

252739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

>17338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9]根据专利文献1,滑动轨道和里侧壳体相对于表侧壳体而被螺丝固定。即,遮光板主体具备作为分体的滑动轨道,并且该滑动轨道被螺丝固定。因此,部件个数较多,且需要花费组装工时,因而存在制造成本升高的可能性。
[0010]根据专利文献2,支承件需要以固定的姿态而组装到两件分割体之间的预定位置上。然而,当使分割体成型时,例如存在如下情况,即,由于成型时的热量而使分割体热变形,从而使得在分割体之间形状产生偏差。在这种情况下,不易进行支承件等的组装。因此,需要部件个数、组装工时较少且容易组装的遮光板的滑动机构。
[0011]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2]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特征,车辆用遮光板具有遮光板主体,所述遮光板主体具备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第一结构部件和第二结构部件。在遮光板主体中插入支轴,支轴对遮光板主体以能够在使用位置与储存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在遮光板主体内设置有壳
体,所述壳体对支轴以可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并且以可滑动的方式而被安装于遮光板主体。在壳体上设置有夹箍,所述夹箍通过对支轴进行施力,从而将遮光板主体向储存位置进行施力。还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防止壳体相对于第一结构部件而在厚度方向上脱落。导轨以相对于第一结构部件对壳体可滑动地进行支承的方式而与第一结构部件一体形成。
[0013]因此,壳体仅通过与第一结构部件一体形成的导轨而被支承于遮光板主体上。因此,不需要分体的轨道等,也不需要将轨道等螺丝固定于遮光板主体上的工序。如此,能够低成本地制造遮光板。导轨防止壳体相对于第一结构部件而在厚度方向上脱落的情况。因此,壳体仅通过第一结构部件而以固定的姿态被保持。因此,与被保持在第一结构部件与第二结构部件之间的壳体相比,能够以稳定的姿态而被保持。例如,能够避免壳体的姿态因第一结构部件和第二结构部件的组装误差或者各部件的大小的偏差而受到影响的情况。而且,通过将第二结构部件设为简单的结构,并且使功能和结构集中在第一结构部件上,从而使得第一结构部件的刚性升高,由此能够使遮光板主体的结构简单。其结果为,能够减少遮光板的制造成本。
[0014]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特征,导轨具有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第一轨道对壳体的第一端缘部以可滑动的方式进行支承。第二轨道对壳体的位于第一端缘部的相反侧的第二端缘部以可滑动的方式进行支承。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与第一结构部件一体形成。因此,壳体的滑动方向上的上下两端在第一结构部件中被支承,因而滑动载荷在第一结构部件中被稳定地保持。
[0015]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特征,壳体具有与导轨卡合的第一端缘部。导轨具有能够在第一结构部件的厚度方向上插入第一端缘部的至少一个切口部。导轨具有滑动方向上较长的导轨主体。在导轨主体上,壳体的第一端缘部以可滑动且在遮光板主体的厚度方向上无法脱落的方式进行卡合。因此,壳体通过向导轨的切口部插入第一端缘部,从而被安装在导轨上。因此,能够在不使导轨变形的条件下将壳体容易地安装在导轨上。
[0016]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特征,第二结构部件具有止动板,所述止动板在第二结构部件被安装在第一结构部件上的状态下从第二结构部件起朝向第一结构部件的导轨的端部突出,而对第一端缘部从导轨的切口部脱落的情况进行限制。因此,在将壳体安装在导轨上时,首先,将壳体的第一端缘部插入切口部中。通过使壳体相对于导轨而进行滑动,从而使第一端缘部从切口部离开。在该状态下,将第二结构部件安装在第一结构部件上。通过第二结构部件的止动板,能够对壳体的第一端缘部从导轨的切口部中脱离的情况进行限制。因此,能够防止在将壳体组装到导轨上之后壳体从导轨脱落的情况。
[0017]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特征,第一端缘部在与壳体的滑动方向平行的直线上具有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第一卡合部被形成在壳体的滑动方向上的第一端部或者第一端部附近处,并且在滑动方向上具备第一宽度。第二卡合部被形成在作为第一端部的另一端侧的第二端部或者第二端部附近处,并且在滑动方向上具备与第一宽度相比而较窄的第二宽度。导轨的切口部具有第一切口部和第二切口部。第一切口部在滑动方向上的宽度与第一宽度相比而较宽,从而能够在厚度方向上插入第一卡合部。第二切口部在滑动方向上的宽度与第一宽度相比而较窄且与第二宽度相比而较宽,从而能够在厚度方向上插入第二卡合部。
[0018]因此,在从第一切口部可插入第一卡合部且从第二切口部可插入第二卡合部的安
装位置处,能够将壳体安装在导轨上。由于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切口部相比而宽度较宽,因此不会从第二切口部脱离。因此,即使壳体从安装位置离开且第一卡合部到达第二切口部处,也不会从导轨上脱离。此外,由于从两个不同宽度的切口部可以视觉性地知晓壳体的组装方向,因此不会将壳体反向地安装。
[0019]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特征,第一切口部被形成在壳体进行滑动的导轨的滑动区域内的滑动第一方向上的端部处。在壳体的滑动第一方向的第一端部或者第一端部附近处形成有第一卡合部。第二结构部件具有止动板,所述止动板在第二结构部件被安装于第一结构部件上的状态下,从第二结构部件起朝向第一结构部件的导轨的端部突出,从而对第一端缘部从导轨的切口部中脱落的情况进行限制。
[0020]因此,在将壳体安装在导轨上时,将壳体的第二端缘部的凸部或者凹部配置在对其以可滑动的方式进行支承的向第二轨道设置的凹部或者凸部上,进一步将被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辆用遮光板,其具有:遮光板主体,其具备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第一结构部件和第二结构部件;支轴,其被插入至所述遮光板主体中,且对所述遮光板主体以能够在使用位置与储存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壳体,其在所述遮光板主体内对所述支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并且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而被安装于所述遮光板主体;夹箍,其被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通过对所述支轴进行施力,从而对所述遮光板主体向所述储存位置进行施力;导轨,其以防止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结构部件而在厚度方向上脱落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结构部件对所述壳体能够滑动地进行支承的方式,与所述第一结构部件一体形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遮光板,其中,所述导轨具有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对所述壳体的第一端缘部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进行支承,所述第二轨道对所述壳体的位于所述第一端缘部的相反侧的第二端缘部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进行支承,所述第一轨道以及所述第二轨道与所述第一结构部件一体形成。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遮光板,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导轨卡合的所述第一端缘部,所述导轨具有导轨主体和至少一个切口部,所述导轨主体能够供所述第一端缘部以能够滑动且在所述遮光板主体的厚度方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崎康介
申请(专利权)人:共和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