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遮阳板及使用其的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81704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8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遮阳板,包括:遮阳板本体,所述遮阳板本体的一侧设有铰接槽;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汽车车顶,且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铰接孔;铰接件,所述铰接件设有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一铰接轴与所述第二铰接轴呈一角度互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铰接轴与所述铰接孔铰接,所述第二铰接轴与所述铰接槽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遮阳板,通过互呈角度的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分别与铰接孔和铰接槽连接,从而实现两个旋转自由度,可以有效遮挡驾驶员的正面和侧面的强光,减少强光的照射,保证行车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遮阳板及使用其的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常常要对着阳光驾驶,为了避免阳光照射对驾驶员造成的眼睛不适,在汽车前窗处往往设有遮阳板。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遮阳板I 一般包括遮阳板本体4、翻转轴3以及两个固定座2。两个固定座2均通过螺栓固定于汽车车顶,翻转轴3固定于两个固定座2之间,且遮阳板本体4与该翻转轴3铰接,以使遮阳板本体4可绕固定座2旋转。使用时,将遮阳板本体4旋转翻下,以挡住驾驶员眼睛上部的光线,保证驾驶员能看清汽车外部;不使用时,将遮阳板本体4翻起。此种遮阳板仅能实现驾驶员的正面阳光的遮挡,对于侧面阳光却无法遮挡。如果驾驶员在驾驶汽车的时候,长时间受到侧向强光照射容易引起眩目,造成视觉下降,从而引发危险。所以,亟需设计一种新的遮阳板,既可以遮挡正面的阳光,也可以遮挡侧面的阳光,减少强光的照射,保证行车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遮阳板及使用其的汽车,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遮阳板,包括:遮阳板本体,所述遮阳板本体的一侧设有铰接槽;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汽车车顶,且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铰接孔;铰接件,所述铰接件设有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一铰接轴与所述第二铰接轴呈一角度互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铰接轴与所述铰接孔铰接,所述第二铰接轴与所述铰接槽铰接。在本技术的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座通过螺栓与所述汽车车顶固定连接。在本技术的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遮阳板本体的一侧固定有凸起部,所述铰接槽开设于所述凸起部的远离所述遮阳板本体的端部。在本技术的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铰接轴与所述第二铰接轴为互相垂直。在本技术的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铰接轴的直径和所述第二铰接轴的直径相等。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遮阳板。本技术的遮阳板,通过互呈角度的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分别与铰接孔和铰接槽连接,从而实现两个旋转自由度,可以有效遮挡驾驶员的正面和侧面的强光,减少强光的照射,保证行车更加安全。【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遮阳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遮阳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a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遮阳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b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遮阳板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遮阳板的转动后的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遮阳板的转动后的示意图二。附图标记1n 11—遮阳板;20—固定座;21 —铰接孔;30—铰接件;31—第一铰接轴;32—第二铰接轴;40—遮阳板本体;41 一凸起部;42—铰接槽;50—汽车车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并不表示将本技术相关部分的数量限制为“仅此一个”,并且“一个”不表示排除本技术相关部分的数量“多于一个”的情形。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遮阳板10不能遮挡侧面阳光的技术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遮阳板10,如图2所示,包括:遮阳板本体40、固定座20以及铰接件30。图2中,以遮阳板本体40、固定座20以及铰接件30均为一个来进行示例性的说明。在本文中,“一个”并不表示将本专利技术相关部分的数量限制为“仅此一个”,并且“一个”不表示排除本专利技术相关部分的数量“多于一个”的情形。其中:遮阳板本体40,所述遮阳板本体40的一侧设有铰接槽42。参见图2,铰接槽42并非直接开设在遮阳板本体40的侧面上,而是在遮阳板本体40的一侧固定有凸起部41,所述铰接槽42开设于所述凸起部41的远离所述遮阳板本体40的一端部。固定座20,所述固定座20固定连接于汽车车顶50,且所述固定座20上开设有铰接孔21。更为详尽地,固定座20通过螺栓(图中未示出)与汽车车顶固定连接。铰接件30,所述铰接件30设有第一铰接轴31和第二铰接轴32。第一铰接轴31与第二铰接轴32呈一角度互相连接,且所述铰接件30通过第一铰接轴31与所述铰接孔21铰接;所述铰接件30通过第二铰接轴32与所述铰接槽42铰接。更为具体地,第一铰接轴31与第二铰接轴32之间所呈角度可以为I?180度之间,本实施例优选为二者互相垂直。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如提等。使用时,第一铰接轴31相对于铰接孔21绕Z轴转动,第二铰接轴32相对于铰接轴绕Y轴转动。需要说明的是,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使用习惯,定义从车头到车尾的方向为正X轴方向;从车驾驶座侧到副驾驶座侧的方向为正Y轴方向;从车底部到车顶部的方向为正Z轴方向。其中,参见图2,第二铰接轴32与铰接槽42为可拆卸连接,从而可以将第二铰接轴32与铰接槽42松脱。并且,为了节省成本、便于加工,设置第一铰接轴的直径和所述第二铰接轴32的直径相等。在本文中,“相等”、“相同”等并非严格的数学和/或几何学意义上的限制,还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且制造或使用等允许的误差。本技术的遮阳板10,通过互呈角度的第一铰接轴31和第二铰接轴32分别与铰接孔21和铰接槽42连接,从而实现两个旋转自由度。在遮挡正面(即YZ平面)阳光时,使铰接槽42相对于第二铰接轴32转动,从而使遮阳板本体40沿YZ平面转动;在遮挡侧面(即XZ平面)阳光时,使第一铰接轴31相对于铰接孔21转动,从而使遮阳板本体40沿XZ平面转动,可以有效遮挡驾驶员正面和侧面的强光,减少强光的照射,保证行车更加安全。上述为具有一个固定座20、一个铰接槽42和一个铰接部的遮阳板10结构。本实施例中,为了允许遮阳板遮挡驾驶员的两个侧面的阳光,还提供了如图3a和图3b所示的遮阳板11结构。遮阳板11包括一个遮阳板本体40,且设置遮阳板本体40上的铰接槽42为两个,且沿Y向排列。相应地,固定座20也为两个,且沿Y向固定于汽车车顶50。铰接件30为两个,每个铰接件30分别与一个固定座20铰接,且两个铰接件30的第二铰接轴32相对设置。通过此结构,在遮挡正面(即YZ平面)阳光时,使遮阳板本体40上的两个铰接槽42分别相对于与其连接的铰接件30旋转,至平行于YZ平面的位置即可。此结构与仅有一个的铰接槽42和铰接件30相比,其翻转也更加牢固。在遮挡一侧(即XZ平面)的阳光时,需要先将遮阳板本体40旋转至平行于YZ面,然后将远离本侧的铰接槽42与铰接件30松脱,再将靠近本侧的铰接件30相对于铰接孔21向本侧旋转90度至平行于XZ面,从而实现对该侧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遮阳板(10),其特征在于,包括:遮阳板本体(40),所述遮阳板本体(40)的一侧设有铰接槽(42);固定座(20),所述固定座(20)固定连接于汽车车顶(50),且所述固定座(20)上开设有铰接孔(21);铰接件(30),所述铰接件(30)设有第一铰接轴(31)和第二铰接轴(32),所述第一铰接轴(31)与所述第二铰接轴(32)呈一角度互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铰接轴(31)与所述铰接孔(21)铰接,所述第二铰接轴(32)与所述铰接槽(42)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克坚马玉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