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用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28419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4 2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摩托车用轮胎,不降低其他性能而能够提高侧倾特性。在胎面表面具有:内侧倾斜主沟,其从与轮胎赤道面隔开胎面展开一半宽度W的0~5%的距离的内端Ai,向轮胎旋转方向的反方向倾斜且相对于轮胎周向线X以0~20度的角度α延伸到外端Ao;外侧倾斜主沟,其从比上述外端Ao更靠轮胎轴向内侧的内端Bi,向轮胎旋转方向倾斜并且延伸到与轮胎赤道面拉开胎面展开一半宽度W的80~95%的距离的外端Bo。外侧倾斜主沟在内端Bi处的相对于轮胎周向线X的角度βi为150~170度,并且上述外端Bo处的角度βo为110~130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用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不降低其他性能而提高侧倾特性的摩托车用轮胎。
技术介绍
如图5简略所示,摩托车借助使车身以侧倾轴Z为中心以左右旋转的方式倒下的侧倾(有时称为倾斜)、和以与该侧倾呼应的方式产生的前轮轮胎af的转向角而进行转弯,上述的侧倾轴Z从后轮轮胎ar的接地点pr朝前方且向斜上方延伸。另外在摩托车用轮胎中,为了提高转弯性能,为了在侧倾初期使轮胎从直行时的直立状态迅速地倾斜而要求易进行侧倾。与此相对,在从侧倾中期到终期(全倾斜状态),则要求充分地增加转向角及其响应性,抵抗侧倾、抑制轮胎倒下的趋势。即,在侧倾初期要求易进行侧倾,并在从侧倾中期到终期,使转向角及其响应性充分地增加而要求抵抗侧倾的侧倾特性。另一方面,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不使侧倾时的过渡特性变差,而降低滚动阻力的摩托车用轮胎。该轮胎如图6所示,在直行行驶时胎面表面所接地的直行接地面区域a内,只设置有在轮胎赤道面C上通过的中央周向主沟g1、和中央周向主沟g1两侧的中央周向副沟g2、g2。该轮胎由于上述直行接地面区域a的周向刚性高,因此能够抑制直行行驶时橡胶的动作,从而能够提高滚动阻力性和直行行驶性能。另外由于在直行接地面区域a只形成周向沟g2、g2,因此在侧倾初期意欲施加转向角的力小,因此易侧倾。然而,在比上述直行接地面区域a更靠轮胎轴向外侧的区域b,转向角及其响应性的增加不充分,轮胎从侧倾中期到终期处于倒下的趋势等,因此转弯性能不充分。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9838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用轮胎,在侧倾初期易进行侧倾,能够使轮胎从直立状态迅速地倾斜,并且从侧倾中期到终期能够充分地增加转向角及其响应性,从而能够抑制轮胎倒下的趋势,因此能够改善侧倾特性、提高转弯性能。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是一种摩托车用轮胎,胎面表面从轮胎赤道面到胎面端以凸圆弧状弯曲地延伸,并且上述胎面端之间的轮胎轴向直线距离亦即胎面宽度形成为轮胎最大宽度,该摩托车用轮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胎面表面具有:内侧倾斜主沟,其从与轮胎赤道面隔开胎面展开一半宽度W的0~5%的距离的轮胎轴向的内端Ai,朝向轮胎轴向外侧且向轮胎旋转方向的反方向倾斜,并且相对于轮胎旋转方向的反方向的轮胎周向线X以0度~20度的角度α延伸到外端Ao,且交替地设置在轮胎赤道面的两侧;以及外侧倾斜主沟,其从比上述内侧倾斜主沟的外端Ao位于轮胎轴向内侧的位置的内端Bi,朝向轮胎轴向外侧且向轮胎旋转方向倾斜,并且延伸到与轮胎赤道面隔开胎面展开一半宽度W的80%~95%的距离的外端Bo,且交替地配置在轮胎赤道面的两侧,并且上述外侧倾斜主沟,在上述内端Bi处的相对于轮胎旋转方向的反方向的轮胎周向线X的角度βi为150度~170度,并且在上述外端Bo处的相对于轮胎旋转方向的反方向的轮胎周向线X的角度βo为110~130度。并且,技术方案2的特征在于,在轮胎赤道面的一侧配置的上述内侧倾斜主沟与上述外侧倾斜主沟在轮胎周向上部分重叠,和/或在轮胎周向上隔开5mm以下的距离而在轮胎周向上接近地配置。并且,技术方案3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胎面表面具有中间倾斜主沟,该中间倾斜主沟从内端Ci向与上述外侧倾斜主沟相同的方向倾斜并且延伸到外端Co,其中上述内端Ci位于比上述外侧倾斜主沟的内端Bi靠轮胎轴向外侧的位置、且位于比上述内侧倾斜主沟的外端Ao靠轮胎轴向内侧的位置,上述外端Co位于比上述内侧倾斜主沟的外端Ao靠轮胎轴向外侧的位置、且位于比上述外侧倾斜主沟的外端Bo靠轮胎轴向轴向内侧的位置。并且,技术方案4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胎面表面具有外侧倾斜辅助沟,该外侧倾斜辅助沟从内端Di向与上述外侧倾斜主沟相同的方向倾斜并且延伸到外端Do,其中上述内端Di位于比上述内侧倾斜主沟的外端Ao靠轮胎轴向外侧的位置、且位于比上述中间倾斜主沟的外端Co靠轮胎轴向内侧的位置,上述外端Do位于比上述中间倾斜主沟的外端Co靠轮胎轴向外侧的位置。另外上述“胎面展开一半宽度W”是指,沿着胎面表面测量的从轮胎赤道面到胎面端的轮胎轴向距离。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在侧倾初期主要是内侧倾斜主沟接地,另外从侧倾中期到终期(全倾斜状态)主要是外侧倾斜主沟接地。上述内侧倾斜主沟交替地设置在轮胎赤道面的两侧,并且相对于轮胎周向线X以20度以下的小角度α倾斜。因此能够保持直行行驶时所接地的区域的花纹刚性高,能够确保优异的直行行驶性能,并且提高该区域的耐磨损性,从而提高磨损寿命。另外由于上述角度α在20度以下,因而侧倾初期产生的转向角小,因此易侧倾,能够从直立状态迅速地倾斜。其中,在前轮轮胎的接地面内,在相对于沟呈直角的方向上产生力,因此沟相对于行进方向的倾斜角度越接近直角则意欲施加转向角的力越大。因此通过将内侧倾斜主沟的上述角度α设为20度以下的小的角度,从而减小意欲施加转向角的力而变得易侧倾。另一方面,与内侧倾斜主沟相反,外侧倾斜主沟向轮胎旋转方向倾斜,并将相对于轮胎周向线X的在内端处的角度βi设为150~170度,并且将在外端处的角度βo设为110~130度。即,越接近全倾斜状态,外倾斜沟相对于行进方向越接近直角,从而能够逐渐且充分大的方式产生意欲施加转向角的力。其结果能够充分地增加转向角及其响应性,从而能够抵抗侧倾、抑制轮胎倒下的趋势。另外从侧倾中期到终期,因已经产生的转向角而使轮胎旋转方向与行进方向产生差,因此为了充分增大意欲施加转向角的力,需要将外侧倾斜主沟的角度β设为90度以上。另外,由于使上述外侧倾斜主沟的内端位于比上述内侧倾斜主沟的外端靠轮胎轴向内侧的位置,因此从侧倾初期到终期能够顺畅地进行侧倾。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用轮胎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其胎面花纹的展开图。图3是表示内侧倾斜主沟、外侧倾斜主沟的放大图。图4是表示中间倾斜主沟、外侧倾斜辅助沟的放大图。图5是表示摩托车的转弯原理的概略图。图6是表示以往的摩托车用轮胎的胎面花纹的一个例子的展开图。附图标号说明:1…摩托车用轮胎;2S…胎面表面;10…内侧倾斜主沟;11…外侧倾斜主沟;12…中间倾斜主沟;13…外侧倾斜辅助沟;C…轮胎赤道面;Te…胎面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摩托车用轮胎1具备:具有接地于路面的胎面表面2S的胎面部2;从胎面部2的两端向径向内侧延伸的一对胎侧部3;以及位于各胎侧部3的径向内端的胎圈部4。上述胎面表面2S从轮胎赤道面C以凸圆弧状弯曲地延伸到该胎面表面2S的轮胎轴向两端亦即胎面端Te,并且上述胎面端Te、Te之间的轮胎轴向直线距离亦即胎面宽度Tw形成轮胎最大宽度,由此能够进行倾斜大的摩托车特有的转弯行驶。另外摩托车用轮胎1形成为如下的公知结构,即,具有:胎体6,其从上述胎面部2经过胎侧部3而到达胎圈部4的胎圈芯5;胎面加强层7,其配置在上述胎体6的径向外侧且上述胎面部2的内部。上述胎体6由1枚以上胎体帘布形成,在本例中由2枚胎体帘布6A、6B形成,其中胎体帘布是将胎体帘线相对于轮胎赤道面C例如以60°~90°的角度排列而成的。各胎体帘布6A、6B,在跨越上述胎圈芯5、5之间的环状的帘布主体部6a的两端,具有绕上述胎圈芯5而从轮胎轴向内侧向外侧折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摩托车用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用轮胎,胎面表面从轮胎赤道面到胎面端以凸圆弧状弯曲地延伸,并且上述胎面端之间的轮胎轴向直线距离亦即胎面宽度形成轮胎最大宽度,该摩托车用轮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胎面表面具有:内侧倾斜主沟,其从与轮胎赤道面隔开胎面展开一半宽度W的0~5%的距离的轮胎轴向的内端Ai,朝向轮胎轴向外侧且向轮胎旋转方向的反方向倾斜,并且相对于轮胎旋转方向的反方向的轮胎周向线X以0度~20度的角度α延伸到外端Ao,且交替地设置在轮胎赤道面的两侧;以及外侧倾斜主沟,其从比上述内侧倾斜主沟的外端Ao位于轮胎轴向内侧的位置的内端Bi,朝向轮胎轴向外侧且向轮胎旋转方向倾斜,并且延伸到与轮胎赤道面隔开胎面展开一半宽度W的80%~95%的距离的外端Bo,且交替地配置在轮胎赤道面的两侧,并且上述外侧倾斜主沟,在上述内端Bi处的相对于轮胎旋转方向的反方向的轮胎周向线X的角度βi为150度~170度,并且在上述外端Bo处的相对于轮胎旋转方向的反方向的轮胎周向线X的角度βo为110度~130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2.03 JP 2012-0222251.一种摩托车用轮胎,胎面表面从轮胎赤道面到胎面端以凸圆弧状弯曲地延伸,并且上述胎面端之间的轮胎轴向直线距离亦即胎面宽度形成轮胎最大宽度,该摩托车用轮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胎面表面具有:内侧倾斜主沟,其从与轮胎赤道面隔开胎面展开一半宽度W的0~5%的距离的轮胎轴向的内端Ai,朝向轮胎轴向外侧且向轮胎旋转方向的反方向倾斜,并且相对于轮胎旋转方向的反方向的轮胎周向线X以0度~20度的角度α延伸到外端Ao,且交替地设置在轮胎赤道面的两侧;以及外侧倾斜主沟,其从比上述内侧倾斜主沟的外端Ao位于轮胎轴向内侧的位置的内端Bi,朝向轮胎轴向外侧且向轮胎旋转方向倾斜,并且延伸到与轮胎赤道面隔开胎面展开一半宽度W的80%~95%的距离的外端Bo,且交替地配置在轮胎赤道面的两侧,并且上述外侧倾斜主沟,在上述内端Bi处的相对于轮胎旋转方向的反方向的轮胎周向线X的角度βi为150度~170度,并且在上述外端Bo处的相对于轮胎旋转方向的反方向的轮胎周向线X的角度βo为1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中康二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