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驻车制动力放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16531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子驻车制动力放大器,包括主动轮、输入拉线、从动轮、输出拉线和旋转轴,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轴沿轴向的不同位置,当绕在主动轮外沿的输入拉线拉动主动轮转动时,通过旋转轴带动从动轮转动,从而带动绕在从动轮外沿的输出拉线移动,所述主动轮的圆心与从动轮轮的圆心分别处于与所述旋转轴相对的两侧。使用本放大器,可大大提高驻车制动响应速度,缩短驻车制动时间。(*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力放大器
,特别是一种放大比可连续变化的电子驻车制动力放大器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中,伺服单元制动力拉线直接与制动器相连,结构简单,但是驻车制动力不够,降低了驻车制动系统的制动效能和效率。为增加驻车制动力,需要伺服单元中的齿轮减速机构具有较大的传动比,但传动比的增加,会降低伺服单元的运动速度,导致系统制动时间延长,动作迟缓。另外,驻车制动力值变大,会影响伺服单元的设计强度要求及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在伺服单元制动力拉线和制动器之间增加一个放大比可连续变化的力放大机构(俗称力放大器),该连接机构的主要作用有两点:第一:放大伺服单元的输出拉力,使力的放大比可在0.8到1.5之间连续变化;第二:加快伺服单元的反应速度,制动过程响应快。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申请号:201210216849.3,公开日:2012.11.7)公开了一种智能手刹用联接器,包括固定于车架上的导向壳体,导向壳体内设有一动滑轮机构,其中主制动拉索绕在动滑轮机构的动滑轮上且拉线端连接左制动拉索,而右制动拉索则连接在动滑轮上,两边输出的制动力之和为输入时主制动拉索力的两倍,即将伺服单元的输出拉力增加到2倍。这种结构在保证左/右制动拉索拉力前提下减少主拉索上的制动力,通过主制动拉索的力的增效,以达到拉索拉力最大化,进而减少智能手刹装置内电机负荷。上述技术放大了伺服单元的输出拉力,但仍然存在的问题是:拉力放大的倍数恒定,不能满足多变的制动要求,初始反应速度慢,制动过程响应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驻车制动力放大器,能灵活调节电子驻车制动系统伺服单元输出拉力的放大倍数,提高制动响应速度,缩短驻车制动时间。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电子驻车制动力放大器,包括主动轮、输入拉线、从动轮、输出拉线和旋转轴,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轴沿轴向的不同位置,当绕在主动轮外沿的输入拉线拉动主动轮转动时,通过旋转轴带动从动轮转动,从而带动绕在从动轮外沿的输出拉线移动,所述主动轮的圆心与从动轮轮的圆心分别处于与所述旋转轴相对的两侧。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1、制动响应快:当本放大器处于初始位置时,输入拉线与主动轮接触点位于主动轮圆心与转轴连线的延长线与主动轮外轮廓线的交点,输入力臂短;输出拉线与从动轮接触点位于转轴与从动轮圆 心连线的延长线与从动轮外轮廓线的交点,输出力臂长;输入拉线的较小的运动可带来输出拉线的较大运动,从而快速克服制动器中相关部件之间的间隙,这时从轮上的钢索移动速度较快,输出的制动力较小;2、制动力放大倍数连续可变:当制动过程进行时,放大器偏离初始位置,输入力矩逐渐增大,输出力矩逐渐减小,从而使制动力放大倍数逐渐增大,且连续可调。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子驻车制动力放大器结构图。图2是图1中A-A剖面图。图3是图1中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电子驻车制动力放大器位于初始状态工作原理图。图5是力放大器在电子驻车制动系统中的布置原理图。图中:1主动轮,11输入拉 线,2从动轮,21输出拉线,3旋转轴,4键,5浅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电子驻车制动力放大器,包括主动轮1、输入拉线11 (图中未示出)、从动轮2、输出拉线21 (图中未示出)和旋转轴3,所述主动轮I和从动轮2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轴3沿轴向的不同位置01、02,即01为主动轮I的旋转中心,02为从动轮2的旋转中心,当绕在主动轮I外沿的输入拉线11拉动主动轮I转动时,通过旋转轴3带动从动轮2转动,从而带动绕在从动轮2外沿的输出拉线21移动,所述主动轮3的圆心03与从动轮2的圆心04分别处于与所述旋转轴3相对的两侧。即主动轮I和从动轮2相对旋转轴3向相反方向偏心固定安装。如图4所示,制动过程刚开始时,本技术电子驻车制动力放大器处于初始位置时,主动轮I向下偏心,从动轮2向上偏心,输入拉线11处于主动轮I的圆心03与旋转中心01的延长线上,输出拉线21处于动轮2的旋转中心02与圆心04的延长线上,这时输入力臂最短,输出力臂最长,快速克服制动器中相关部件之间的间隙,从动轮2上的输出拉线21移动速度较快,而输出的制动力较小,可以起到快速制动、缩短制动时间的效果。当制动过程继续进行,制动间隙消除,随着输入拉线11拉动,主动轮I偏转,放大器偏离初始位置,输入力臂逐渐变长,输入力矩逐渐增大,输出力臂逐渐变短,输出力矩逐渐减小,从而使制动力放大倍数逐渐增大,制动力逐渐增大,以提供足够的驻车制动力,保证驻车效果。整个驻车制动过程既保证了开始驻车时制动速度要快,又保证了正常制动时制动力要足,从而提高驻车制动响应度,大大缩短驻车时间。通过大量实验发现,当电子驻车制动力放大器处于初始位置时,满足如下关系效果较好:K= (Rl-El)/ (R2+E2) =0.8,式中,K为输入输出力矩比,Rl为主动轮I的半径,El为主动轮I的圆心03与主动轮I在旋转轴3上的固定点01之间的距离,即偏心距E1,R2为从动轮2的半径,E2为从动轮2的圆心04与从动轮2在旋转轴3上的固定点02之间的距离,即偏心距E2。实验发现,由于受到主从动轮的安装、加工以及拉线绕轮等工艺所限,在主动轮I偏转离初始位置0.6545rad时,输入输出力矩比K近似可达1.5,这通常是实际使用的力矩比K上限值,转动角度的限制可通过外壳或限位装置实现。优选地,主动轮I的半径和偏心距满足El=0.3R1,从动轮2的半径和偏心距满足E2=0.5R2 为佳。所述主动轮I与所述旋转轴3之间采用键4连接。所述从动轮2与所述旋转轴3之间采用键4连接。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任何常规的固定连接方式,如丝接、焊接,只要保证任意一个轮均不会与旋转轴3发生相对转动即可。所述主动轮I的外轮缘设有供拉线缠绕的浅槽5,所述从动轮2的外轮缘也可设有供拉线缠绕的浅槽5。浅槽5可以是与轮体一体,与可以是分体结构,只要保证浅槽可容纳拉线且相对轮体不滑动即可。结合图5,整个驻车过程动力传递为:接到驻车的命令后,车内的驻车按钮会被按下,之后EPB电控单元发出电信号,伺服单元内部控制单元接收到来自EPB电控单元的电信号后,伺服电机通电,输出转矩和转速,通过减速机构减速增扭,扭矩被放大并作用到丝杠螺母运动副,旋转运动被转化为直线位移,同时输出拉力,然后经过力放大机构,最后将放大后你的制动力传给制动器,用 于驻车制动。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驻车制动力放大器,包括主动轮(I)、输入拉线(11)、从动轮(2)、输出拉线(21)和旋转轴(3 ),所述主动轮(I)和从动轮(2 )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轴(3 )轴向的不同位置(01、02),当环绕在主动轮(I)外沿的输入拉线(11)拉动主动轮(I)转动时,通过旋转轴(3 )带动从动轮(2 )转动,从而带动环绕在从动轮(2 )外沿的输出拉线(21)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3)的圆心(03)与从动轮(2)的圆心(04)分别处于与所述旋转轴(3)相对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驻车制动力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当处于初始位置时,满足如下关系:K= (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驻车制动力放大器,包括主动轮(1)、输入拉线(11)、从动轮(2)、输出拉线(21)和旋转轴(3),所述主动轮(1)和从动轮(2)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轴(3)轴向的不同位置(O1、O2),当环绕在主动轮(1)外沿的输入拉线(11)拉动主动轮(1)转动时,通过旋转轴(3)带动从动轮(2)转动,从而带动环绕在从动轮(2)外沿的输出拉线(21)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3)的圆心(O3)与从动轮(2)的圆心(O4)分别处于与所述旋转轴(3)相对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亮丁义兰皮大伟周云波郑婷郑雅丽王显会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