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式离合器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04880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1 0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轴式离合器装置及汽车,属于汽车生产制造技术领域。轴式离合器装置包括:主动轮、从动轮;齿条传动结构;拔叉,拔叉在朝向齿条传动结构的一侧设置有齿轮;第一状态下,齿条传动结构带动拔叉与主动轮的外表面平行,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存在间隙,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不进行动力和扭矩的传递;第二状态下,齿条传动结构带动拔叉倾斜插入从动轮的齿中,主动轮的扭矩或动力通过拔叉传递到从动轮。前述各状态的实现全部由液压控制,安全可靠。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发动机舱内可用空间更大,便于其它零部件的布置,节约成本;该离合器装置操作简单、控制灵敏,能够提高离合器的安全性,缩短离合器的反应时间,提高整车的操稳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生产制造
,特别是指一种轴式离合器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汽车
技术介绍
离合器是汽车的主要部件之一,目前大量使用的是摩擦片式的机械离合器和液压作用的湿式离合器,不论是干式的还是湿式的以上离合器都是盘式离合,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轴式离合器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汽车,其轴式布置使发动机舱内可用空间更大,便于其它零部件的布置,节约成本;并且该离合器装置操作简单、控制灵敏,能够提高离合器的安全性,缩短离合器的反应时间,从而提高整车的操稳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一种轴式离合器装置,包括:主动轮、设置在所述主动轮外侧的从动轮;齿条传动结构;设置在所述主动轮边缘、可随所述主动轮一起转动的拔叉,所述拔叉位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之间,所述拔叉在朝向所述齿条传动结构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齿条传动结构上齿条相配合的齿轮;其中,所述齿条传动结构由液压控制,位于所述主动轮上拨叉的内侧,由液压油控制所述齿条的移动方向,进而带动拨叉的转动,通过改变拨叉的位置决定离合器装置的分离;第一状态下,在液压油作用下,所述齿条传动结构带动所述拔叉与所述主动轮的外表面平行,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存在间隙,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不进行动力和扭矩的传递;第二状态下,在液压油作用下,所述齿条传动结构带动所述拔叉倾斜插入所述从动轮的齿中,所述主动轮的扭矩或动力通过所述拔叉传递到从动轮。第三状态下,在液压油作用下,所述齿条传动结构带动所述拔叉插入所述从动轮的齿中,但没有插到从动轮的齿底,在所述主动轮的扭矩超过预设值时,所述拔叉趋于平行于所述主动轮的外表面,从而达到离合器装置的半离合状态。进一步地,上述方案中,所述齿条传动结构包括:具有第一油口的第一油缸;设置在所述第一油缸内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能够沿所述第一油缸往复运动;与所述第一油缸相对、具有第二油口的第二油缸;设置在所述第二油缸内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能够沿所述第二油缸往复运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的所述齿条;其中,在第一状态下,液压油通过所述第一油口进入,推动所述第一活塞向所述第二活塞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二活塞抵达所述第二油缸底部,所述齿条带动所述齿轮运动,使所述拔叉与所述主动轮的外表面平行;在第二状态下,液压油通过所述第二油口进入,推动所述第二活塞向所述第一活塞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活塞抵达所述第一油缸底部,所述齿条带动所述齿轮运动,使所述拔叉倾斜插入所述从动轮的齿中;在第三状态下,液压油通过所述第二油口进入,推动所述第二活塞向所述第一活塞的方向移动,但所述第一活塞未抵达所述第一油缸底部,所述齿条带动所述齿轮运动,使所述拔叉倾斜插入所述从动轮的齿中,但未能插入齿底。 进一步地,上述方案中,所述拔叉与所述主动轮之间通过转轴连接。进一步地,上述方案中,所述主动轮上均匀分布有四个拔叉;所述轴式离合器装置包括有四个与所述拔叉一一对应的齿条传动结构。进一步地,上述方案中,所述从动轮内侧均匀分布有多个倒须式齿条。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轴式离合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中,针对现有离合器装置占用空间大的问题,提供一种轴式离合器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汽车,其轴式布置使发动机舱内可用空间更大,便于其它零部件的布置,节约成本;并且该离合器装置操作简单、控制灵敏,能够提高离合器的安全性,缩短离合器的反应时间,从而提高整车的操稳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轴式离合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轴式离合器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轴式离合器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轴式离合器装置处于第三状态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I第一油口2第二油口3第一油缸4第二油缸5第一活塞 6第二活塞 7齿条8拔叉9转轴10齿轮11主动轮12从动轮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针对现有离合器装置占用空间大的问题,提供一种轴式离合器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汽车,其轴式布置使发动机舱内可用空间更大,便于其它零部件的布置,节约成本;并且该离合器装置操作简单、控制灵敏,能够提高离合器的安全性,缩短离合器的反应时间,从而提高整车的操稳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式离合器装置,包括:主动轮、设置在所述主动轮外侧的从动轮;齿条传动结构;设置在所述主动轮边缘、可随所述主动轮一起转动的拔叉,所述拔叉位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之间,所述拔叉在朝向所述齿条传动结构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齿条传动结构上齿条相配合的齿轮;其中,所述齿条传动结构由液压控制,位于所述主动轮上拨叉的内侧,由液压油控制所述齿条的移动方向,进而带动拨叉的转动,通过改变拨叉的位置决定离合器装置的分离;第一状态下,在液压油作用下,所述齿条传动结构带动所述拔叉与所述主动轮的外表面平行,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存在间隙,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不进行动力和扭矩的传递;第二状态下,在液压油作用下,所述齿条传动结构带动所述拔叉倾斜插入所述从动轮的齿中,所述主动轮的扭矩或动力通过所述拔叉传递到从动轮。第三状态下,在液压油作用下,所述齿条传动结构带动所述拔叉插入所述从动轮的齿中,但没有插到从动轮的齿底,在所述主动轮的扭矩超过预设值时,所述拔叉趋于平行于所述主动轮的外表面,从而达到离合器装置的半离合状态。进一步地,上述方案中,所述齿条传动结构包括:具有第一油口的第一油缸;设置在所述第一油缸内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能够沿所述第一油缸往复运动;与所述第一油缸相对、具有第二油口的第二油缸;设置在所述第二油缸内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能够沿所述第二油缸往复运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的所述齿条;其中,在第一状态下,液压油通过所述第一油口进入,推动所述第一活塞向所述第二活塞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二活塞抵达所述第二油缸底部,所述齿条带动所述齿轮运动,使所述拔叉与所述主动轮的外表面平行;在第二状态下,液压油通过所述第二油口进入,推动所述第二活塞向所述第一活塞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活塞抵达所述第一油缸底部,所述齿条带动所述齿轮运动,使所述拔叉倾斜插入所述从动轮的齿中;在第三状态下,液压油通过所述第二油口进入,推动所述第二活塞向所述第一活塞的方向移动,但所述第一活塞未抵达所述第一油缸底部,所述齿条带动所述齿轮运动,使所述拔叉倾斜插入所述从动轮的齿中,但未插入齿底,达到离合器装置的半离合状态。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轴式离合器装置进行详细介绍:如图1 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轴式离合器装置包括具有第一油口 I的第一油缸3,设置在第一油缸3内的第一活塞5,第一活塞5能够沿第一油缸3往复运动;与第一油缸3相对、具有第二油口 2的第二油缸4,设置在第二油缸4内的第二活塞6,第二活塞6能够沿第二油缸4往复运动;连接第一活塞5和第二活塞6的齿条7 ;主动轮11、设置在主动轮11外侧的从动轮12 ;设置在主动轮11边缘、与主动轮11可转动连接的拔叉8,拔叉8可随主动轮11 一起转动,具体地,拔叉8通过转轴9与主动轮11连接。拔叉8位于齿条7和主动轮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式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轮、设置在所述主动轮外侧的从动轮;齿条传动结构;设置在所述主动轮边缘、可随所述主动轮一起转动的拔叉,所述拔叉位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之间,所述拔叉在朝向所述齿条传动结构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齿条传动结构上齿条相配合的齿轮;其中,所述齿条传动结构由液压控制,位于所述主动轮上拨叉的内侧,由液压油控制所述齿条的移动方向,进而带动拨叉的转动,通过改变拨叉的位置决定离合器装置的分离;第一状态下,在液压油作用下,所述齿条传动结构带动所述拔叉与所述主动轮的外表面平行,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存在间隙,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不进行动力和扭矩的传递;第二状态下,在液压油作用下,所述齿条传动结构带动所述拔叉倾斜插入所述从动轮的齿中,所述主动轮的扭矩或动力通过所述拔叉传递到从动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铁勇邹广才王诗尧白怡李学敬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