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尾灯以及车体侧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56841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6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尾灯以及车体侧部结构。通过向车辆前后方向后侧移动(滑动)滑动门(50)而打开乘降用开口部(20)。而且,当中央铰链臂(70)到达滑动门轨道(60)的后端部时,中央铰链臂(70)进入车尾组合灯(100)的灯开口部(130)。由此,滑动门(50)的滑动量被扩大中央铰链臂(70)向车尾组合灯(100)的灯开口部(130)进入的进入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尾灯以及车体侧部结构
技术介绍
已知有通过在车辆前后方向滑动而开合设置于车辆侧部的乘降用开口部的滑动门。日本专利文献技术平03-38215公开了一种汽车门,其特征在于,在车体右侧或左侧仅具有滑动式的前门,在车体左侧或右侧具有旋转式的前门及后门(例如,参考日本专利文献技术平03-38215)。这里,如技术平03-38215那样,在为了被滑动门轨道引导的铰链臂移动而设置在车体侧部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开口部(狭缝)被构成为在车辆上下方向上与车辆用尾灯重叠的情况下,开口部(狭缝)的后端只能设置到车辆用尾灯的跟前。由此,在扩大滑动门的滑动量方面还有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上述实情,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扩大滑动门的滑动量。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尾灯被设置在车辆后部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并形成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被开口以使滑动门的铰链臂能够进入,所述铰链臂被将车辆前后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设置在车体侧部的滑动门轨道引导。在上述的车辆用尾灯中,由于被滑动轨道引导的铰链臂进入尾灯的开口部,因此扩大了滑动门的滑动量。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尾灯在所述开口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周缘形成有相对于外观面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倾斜的倾斜面。在上述的车辆用尾灯中,通过形成在开口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周缘的倾斜面,开口部深陷,开口部难以引起注意,从而提高了车辆的外观品质。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尾灯形成有从所述开口部的外缘部呈板状突出的突出部。在上述的车辆用尾灯中,由于从尾灯的开口部的外缘部呈板状突出的突出部,难以看到开口部的里面的结构,提高了车辆的外观品质。在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尾灯中设置有包括上部侧壁和下部侧壁的透镜罩。所述下部侧壁与所述上部侧壁相比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开口部形成在所述下部侧壁与所述上部侧壁之间。在上述的车辆用尾灯中,从倾斜上方观看时,灯开口部由于上部侧壁而不易看到,从而车辆的外观品质进一步提闻。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方式的车体侧部结构包括:滑动门轨道,所述滑动门轨道将车辆前后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设置在车体侧部,并引导通过在车辆前后方向移动而开合乘降用开口部的滑动门的铰链臂;以及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车辆用尾灯,所述车辆用尾灯被设置在车辆后部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并具有被所述滑动门轨道引导的所述铰链臂能够进入的所述开口部。在上述的车体侧部结构中,由于被滑动门轨道引导的铰链臂进入到车辆用尾灯的开口部,因此扩大了滑动门的滑动量,由此更大地确保了乘降用开口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开口宽度。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专利技术,与在车辆用尾灯没有设置开口部的构成相比,能够扩大滑动门的滑动量。根据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专利技术,与在车辆用尾灯的开口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周缘没有形成倾斜面的构成相比,提高了车辆的外观品质。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专利技术,与突出部不从车辆用尾灯的开口部的外缘部突出的构成相比,提高了车辆的外观品质。根据第四实施方式所述的专利技术,与没有设置透镜罩的构成相比,提高了车辆的外观品质。根据第五实施方式所述的专利技术,由于扩大了滑动门的滑动量,因此能够更大地确保乘降用开口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开口宽度。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涉及的车体侧部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涉及的车体侧部的要部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沿图1的A-A线的纵剖面图;图4是沿图1的B-B线的水平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构成)使用图1 图4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体侧部结构以及尾灯的构成。箭头FR指示车辆前后方向前侧,箭头UP指示车辆上下方向上侧,箭头OUT指示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如图1所示,在车辆10的车体侧部12设置有滑动门50。该滑动门50通过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移动而开合设置于车体侧部12的乘降用开口部20。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车体侧部12的乘降用开口部20的车辆前后方向后侧设置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凹陷的槽状的滑动门轨道安装部14。在该滑动门轨道安装部14上通过焊接或螺栓等固定有滑动门轨道60,滑动门轨道6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引导设置于滑动门50上的中央铰链臂(铰链臂)70(参考图3)。滑动门轨道60将车辆前后方向作为长度方向来配置。如图1以及图3所示,中央铰链臂(铰链臂)70被设置在滑动门5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端部分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侧面部。如图3所示,中央铰链臂70包括倾斜部72,倾斜部72随着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而向车辆上下方向上侧倾斜,在该倾斜部72的上端部设置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引导部74。在引导部74上设置有以车辆上下方向为轴方向的旋转轴76,导辊78可自由旋转地被设置在该旋转轴上。滑动门轨道60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纵剖面是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开口的槽状,中央铰链臂70的引导部74的导辊78可滑动地与滑动门轨道60配合。如图1所示,在车体侧部12上设置有滑动用开口部32,用于中央铰链臂7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移动。该滑动用开口部32包括后面说明的轨道罩开口部30和从该轨道罩开口部30的后端部连续的后面说明的灯开口部130。如图2所示,在车辆10的后端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设置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凹陷的灯安装部150。作为车辆用尾灯的一个例子的车尾组合灯100安装在该灯安装部150上(同时参考图1)。车尾组合灯10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部分在被安装在灯安装部150上的状态下,从车辆后端面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弯曲并绕到车体侧部12侦U。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门50(参考图1)被构成为由省略了图示的具有驱动用马达和电线等的驱动机构进行开合驱动。而且,滑动门轨道60的后端部60E延伸至灯安装部150,并且由卷绕有前述电线的导向轮等构成的电线保持机构62被设置在灯安装部150中。固定有滑动门轨道60的滑动门轨道安装部14被细长板状的罩部件16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覆盖(同时参考图1)。另外,罩部件16被构成为与车体侧部12上大致平齐。在该罩部件I6的下缘和车体侧部12之间形成间隙(狭缝),该间隙(狭缝)成为构成前述的滑动用开口部32的轨道罩开口部30。被安装到图2所示的灯安装部150的车尾组合灯100在本实施方式中组合了省略了图示的车宽指示灯、制动灯、方向指示灯。而且,如图3以及图4所示,车尾组合灯100被构成为包括:安装上述车宽指示灯、制动灯以及方向指示灯并且包含反射光的反射镜(reflector,反射器)的内壳110、以及构成外表面的透镜罩120。如图2所示,在车尾组合灯100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形成有车辆前后方向前侧开口的大致U字形状的灯开口部(开口部)130。内壳110和透镜罩120两者通过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凹陷成大致U字形状而构成了灯开口部130。而且,如图1所示,灯开口部130被设置在与轨道罩开口部30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相同的位置,构成了前述滑动用开口部32的后端部。如图2以及图4所示,在车尾组合灯100的透镜罩120的灯开口部13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周缘形成有倾斜面134,倾斜面134以相对外观面132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凹陷的方式倾斜。另外,如图3以及图4所示,透镜罩120上形成有从灯开口部130的外缘部呈板状突出的突出部136。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尾灯,其中,所述车辆用尾灯被设置在车辆后部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并形成有开口部(130),所述开口部(130)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被开口以使滑动门的铰链臂(70)能够进入该开口部(130),所述铰链臂(70)被将车辆前后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设置在车体侧部的滑动门轨道(60)引导。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2.22 JP 2011-2823821.一种车辆用尾灯,其中,所述车辆用尾灯被设置在车辆后部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并形成有开口部(130),所述开口部(130)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被开口以使滑动门的铰链臂(70)能够进入该开口部(130),所述铰链臂(70)被将车辆前后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设置在车体侧部的滑动门轨道(60)引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尾灯,其中,在所述开口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周缘形成有相对于外观面(132)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倾斜的倾斜面(134)。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尾灯,其中,形成有从所述开口部的外缘部呈板状突出的突出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田修二盐田让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