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状烯烃共聚物及其交联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04844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环状烯烃共聚物包含:(A)下述通式(I)所示的1种以上的来源于烯烃的重复单元,(B)下述通式(III)所示的来源于环状非共轭二烯的重复单元,以及(C)下述通式(V)所示的1种以上的来源于环状烯烃的重复单元,在将重复单元的合计摩尔数设为100摩尔%的情况下,包含19摩尔%~36摩尔%的来源于环状非共轭二烯的重复单元(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交联性基团的环状烯烃共聚物及其交联体
技术介绍
环状烯烃共聚物的耐热性、机械特性、透明性、介电特性、耐溶剂性、成型性、尺寸稳定性等优异,在各种领域中 被利用。然而,有时根据用途进一步要求耐热性、耐溶剂性或机械强度,从而尝试通过将环状烯烃共聚物采用硫交联、有机过氧化物交联、电子束交联、放射线交联等各种方法进行交联,来进一步使耐热性、耐溶剂性、机械强度提高(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然而,近年来,在以电子部件为代表那样的成型材领域中,要求更高的耐热性。为了满足该要求,提出了添加大量的无机物的方法(专利文献3)、或仅将环状烯烃单体进行加成聚合的方法(专利文献4)。然而,一般而言,无机填充材在使有机材料的韧性、介电特性、透明性大幅降低方面存在课题。此外,仅将环状烯烃加成聚合而得的聚合物由于玻璃化转变点(Tg)过高,因此实质上热熔融成型是不可能的,在工业上难以成型成任意的形状。此外,在用作液晶显示器用基板、太阳能电池用基板等情况下,水蒸气阻挡性、加工性有改良的余地。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 α 一烯烃一环状烯烃一多烯共聚物。然而,关于交联体,没有具体地记载,在维持优异的介电特性、透明性和成型性的同时,使耐热性、水蒸气阻挡性和加工性等提高方面依然有改良的余地。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 α —烯烃一非共轭环状多烯共聚物及其交联体。然而,来源于非共轭环状多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少,为0.01 20重量%。专利文献7中公开了将C2 20的α —烯烃与具有2个以上C = C双键的环状烯烃等作为结构单元的固化性树脂的交联体。然而,没有记载具有2个以上C = C双键的环状烯烃的含量。此外,本专利技术人等按照专利文献7所记载的方法尝试了上述固化性树脂的聚合,但得不到上述固化性树脂。因此,对于专利文献6和7所记载的交联体,在上述方面也依然有改良的余地。此外,专利文献8中公开了以规定的摩尔比包含来源于烯烃的重复单元和来源于环状非共轭二烯的重复单元的具有交联性基团的环状烯烃共聚物及其交联体。然而,由专利文献8所记载的环状烯烃共聚物获得的交联体,有时介电特性经时劣化。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2 — 3492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 - 31366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 - 47991号公报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06/067950号小册子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2006/118261号小册子专利文献6:国际公开第2006/121086号小册子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平11 - 343310号公报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10 - 10084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提供可以获得介电特性的经时稳定性和耐热性优异,而且透明性、机械特性、介电特性和阻气性也优异的交联体的具有交联性基团的环状烯烃共聚物,还提供上述特性优异的交联体。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如果交联体所含的双键的量少,则介电特性的经时稳定性提高。因此,通过减少作为单体的环状非共轭二烯的量来减少双键的量,但是发生交联体的耐热性降低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人等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通过在包含来源于规定的烯烃的重复单元、来源于环状非共轭二烯的重复单元、以及来源于规定的环状烯烃的重复单元的环状烯烃共聚物中,使来源于环状非共轭二烯的重复单元为特定的摩尔量,从而可以获得介电特性的经时稳定性和耐热性都优异的交联体,可以解决上述课题,完成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如下所示。[ 1 ] 一种环状烯烃共聚物,其包含:(A)下述通式⑴所示的I种以上的来源于烯烃的重复单元、(B)下述通式(III)所示的来源于环状非共轭二烯的重复单元、以及(C)下述通式(V)所示的I种以上的来源于环状烯烃的重复单元,在将重复单元的合计摩尔数设为100摩尔%的情况下,包含19摩尔% 36摩尔%的来源于环状非共轭二烯的重复单元(B),并且具有交联性基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10.06 JP 2010-2269261.一种环状烯烃共聚物,其包含: (A)下述通式(I)所示的I种以上的来源于烯烃的重复单元, (B)下述通式(III)所示的来源于环状非共轭二烯的重复单元,以及 (C)下述通式(V)所示的I种以上的来源于环状烯烃的重复单元, 在将重复单元的合计摩尔数设为100摩尔%的情况下,包含19摩尔% 36摩尔%的来源于环状非共轭二烯的重复单元(B), 并且具有交联性基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状烯烃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来源于环状非共轭二烯的重复单兀(B)的环状非共轭二烯为5 —乙烯基一 2 —降冰片烯或8 —乙烯基一 9 —甲基四环[4.4.0.12’5.17'10] - 3 —十二碳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状烯烃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来源于环状非共轭二烯的重复单元(B)的环状非共轭二烯为5 —乙烯基一 2 —降冰片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状烯烃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来源于环状烯烃的重复单元(C)的环状烯烃为二环[2.2.1] — 2 —庚烯或四环[4.4.0.12’5.17'10] 一 3 一十二碳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状烯烃共聚物,构成所述来源于环状烯烃的重复单元(C)的环状烯烃为四环[4.4.0.12’5.17'10] - 3 —十二碳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状烯烃共聚物,构成所述来源于环状非共轭二烯的重复单元(B)的环状非共轭二烯为5 —乙烯基一 2 —降冰片烯,构成所述来源于环状烯烃的重复单元(C)的环状烯烃为四环[4.4.0.12’5.I7'10] - 3 一十二碳烯。7.—种环状烯烃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将包含下述通式(Ia)所示的I种以上的烯烃,下述通式(IIIa)所示的环状非共轭二烯,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育纪畦崎崇
申请(专利权)人: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