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膜、叠层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636230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5 1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由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膜,所述树脂组合物含有:包含侧链具有碳原子数3~10的烷基的烯烃单元的环状烯烃类树脂(A)、和含氯树脂(B)。所述含氯树脂(B)可以为偏氯乙烯类聚合物。相对于环状烯烃类树脂(A)100重量份,所述含氯树脂(B)的比例可以为0.5~60重量份。该膜相对于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的电解质膜及电极膜具有适度的脱模性和密合性,并且无需经由易粘接层等粘接层即可密合于通用的基材膜,因此适于作为用以制造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的膜电极接合体的脱模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用于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的制造等的树脂膜、包含该树脂膜的叠层体(叠层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上述叠层体制造膜电极接合体的方法。
技术介绍
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具有被称作膜电极接合体(MembraneElectrodeAssembly:MEA)的基本构成。MEA是在作为离子交换膜的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的两面叠层以负载有铂族金属催化剂的碳粉末为主要成分的电极膜(催化剂层或电极催化剂膜)、并利用作为导电性多孔膜的燃料气体供给层和空气供给层进一步夹入所得叠层体而得到的。在该MEA中,在电解质膜及电极膜中均包含离子交换树脂,而电解质膜及电极膜通常是由流延法和/或涂布法等形成的。作为电解质膜和电极膜的叠层方法,通常采用使分别形成在支承体上的两层接触,并通过在温度130~150℃左右(根据使用材料不同,在150~200℃左右)、压力1~10MPa左右进行加热压合而使其密合之后,将支承体剥离的方法。为此,作为支承体,可使用脱模膜,但对于脱模膜而言,要求其相对于电解质膜及电极膜具有适度的脱模性(剥离性)和密合性。电解质膜及电极膜中所含的离子交换树脂是具有含有脱模性高的氟树脂的主链和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树脂膜,其由树脂组合物形成,该树脂组合物包含:包含侧链具有碳原子数3~10的烷基的烯烃单元的环状烯烃类树脂(A)、和含氯树脂(B)。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5.19 JP 2014-1036031.树脂膜,其由树脂组合物形成,该树脂组合物包含:包含侧链具有碳原子数3~10的烷基的烯烃单元的环状烯烃类树脂(A)、和含氯树脂(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膜,其中,含氯树脂(B)为偏氯乙烯类聚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膜,其中,环状烯烃类树脂(A)包含具有碳原子数3~10的烷基的链状烯烃单元和/或具有碳原子数3~10的烷基的环状烯烃单元作为重复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膜,其中,环状烯烃类树脂(A)是包含不具有碳原子数3~10的烷基的环状烯烃单元(A1)和具有碳原子数3~10的烷基的链状或环状烯烃单元(A2)作为重复单元的共聚物,且所述环状烯烃单元(A1)与链状或环状烯烃单元(A2)的比例(摩尔比)为:前者/后者=50/50~99/1。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膜,其中,相对于环状烯烃类树脂(A)100重量份,含氯树脂(B)的比例为0.5~60重量份。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田和之西村协冈野善道八重樫敬之小佐野惠市
申请(专利权)人:大赛璐优越涂层株式会社株式会社大赛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