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采用双活性中心复合催化剂制备环烯烃共聚物的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采用双活性中心复合催化剂催化环烯烃与乙烯溶液共聚合的方法。
技术介绍
环烯烃共聚合物,简称COC(Cyclic-OlefinCopolymers),是一类由环烯烃加成共聚合而成的高附加值热塑性工程塑料,因其具有高透明性、优良的耐热性和耐化学品性等特点而倍受关注。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制造各种光学镜头、汽车头灯、LCD组件、电子及电气部件、医药及食品包装材料等。早期环烯烃共聚合采用的是Ziegler-Natta催化剂,聚合活性很低,随着茂金属催化剂的出现,聚合活性大大提高。中国专利CN101125901中涉及一种采用茂金属催化剂制备组成分布窄的环烯烃共聚物的方法;中国专利CN102702433A提供了一种采用半茂金属催化剂制备高分子量的乙烯与降冰片烯共聚物;中国专利CN201110127385.4提供了一种采用茂金属催化剂制备低环烯烃含量的高透明环烯烃共聚物;中国专利CN200910100771 ...
【技术保护点】
采用双活性中心复合催化剂制备环烯烃共聚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惰性有机溶剂、环烯烃和乙烯分别加入反应器,通过向反应器冲压乙烯从而调节反应器内的压力为1~50bar;然后加入链转移剂、双活性中心复合催化剂进行溶液聚合反应,在温度为40~1000℃、压力为1~50bar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聚合反应时间为15分钟~10小时;所述环烯烃为降冰片烯、乙烯基降冰片烯和乙叉降冰片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双活性中心复合催化剂由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组成,主催化剂由式1所示的过渡金属非茂化合物和式2所示的茂金属化合物按照1:0.2~1:5的摩尔比组成;所述助催化剂为甲基铝氧烷、修饰的甲基 ...
【技术特征摘要】
1.采用双活性中心复合催化剂制备环烯烃共聚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惰性有机溶剂、环烯烃和乙烯分别加入反应器,通过向反应器冲压乙烯从而调节反
应器内的压力为1~50bar;然后加入链转移剂、双活性中心复合催化剂进行溶液聚合反应,
在温度为40~1000℃、压力为1~50bar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聚合反应时间为15分钟~10
小时;
所述环烯烃为降冰片烯、乙烯基降冰片烯和乙叉降冰片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双活性中心复合催化剂由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组成,主催化剂由式1所示的过渡
金属非茂化合物和式2所示的茂金属化合物按照1:0.2~1:5的摩尔比组成;所述助催化剂
为甲基铝氧烷、修饰的甲基铝氧烷、乙基铝氧烷、异丁基铝氧烷或B(C6F5)3;所述助催化剂与
所述的主催化剂的摩尔比为50:1至5000:1;
所述的主催化剂与环烯烃的摩尔比为1:10000至1:100000;
式1中,R1、R2、R3、R4、R5、R6、R7、R8、R9为氢或C1~C10的烃基,上述基团彼此间可以相同也
可以不同;X是卤素原子(氟、氯、溴、碘)、C1~C10的烃基或C1~C10的取代的烃基等;Y是指N、
O、S、Se、P配位原子;M是指过渡金属原子,尤其是钛、锆、铪;n为1、2、3或4;-----是指配位键
或共价键;
式2中,Me为元素周期表中第IVB族的任一种元素;R11、R12为未取代的或取代的环戊二烯
基、芴基或茚基,R13为一个C1-C10烷基、一个C1-C10卤代烷基、一个芳基或一个烷基硅基,R14、
R15为是卤素原子(氟、氯、溴、碘)、C1~C10的烃基或C1~C10的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臻,曹堃,谢冰,肖智贤,马达锋,于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