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箱盖的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5477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2:08
公开了一种后备箱盖的框架结构,后备箱盖包括内板,其包括上表面部分和后表面部分,上表面部分的后端连接到后表面部分的上端,后备箱盖通过铰链固定于车体的后部,铰链设置在内板的上表面部分的前侧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且每个铰链均在连接部分处连接到内板,后备箱盖能够操作以允许后备箱的开启和关闭,内板包括:主框架和辅助框架,并且辅助框架包括第一辅助框架,第一辅助框架包括上表面倾斜侧部和后表面倾斜侧部,在后表面部分中从延伸到后表面部分的主框架的附近延伸到车体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以及延伸到车体的上侧,并且上表面倾斜侧部和后表面倾斜侧部在上表面部分和后表面部分之间的边界中彼此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置在汽车中的后备箱盖(行李箱盖,trunk lid)的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通常,设置在汽车车体后部中的后备箱具有后备箱盖,后备箱盖具有从顶部覆盖后备箱开口的表面(上表面)、和从后方覆盖后备箱的开口的表面(后表面)。后备箱盖通过连接到后备箱的上表面的后侧的铰链固定在车体后部,且设置成允许通过围绕铰链的旋转轴线转动来开启和关闭开口。此外,通过闩锁(latch)机构可将后备箱盖保持在完全关闭状态中,该闩锁机构包括设置在车体侧处的撞针(str iker )和后备箱盖侧上的闩锁。当驾驶员等人员到达后备箱时,在释放后备箱盖的闩锁后,驾驶员将手指放在后备箱盖的后表面的下端上并位于闩锁等的附近,向上转动后备箱盖,并打开后备箱。另外,当关闭后备箱时,驾驶员将手指放在后备箱盖的上表面上并位于后备箱盖的上表面与后表面之间的边界的拐角部处,向下转动后备箱盖,并关闭后备箱盖。这样,由于后备箱盖绕旋转轴线转动,因此在开启和关闭后备箱盖时,后备箱盖与铰链之间的连接部分中将产生应力集中,并因此可发生弯曲和变形。鉴于此原因,例如,JP-A-2009-29290披露了一种增强整个后备箱盖的刚度的技术。在该技术中,在后备箱盖的内板中,可提供左、右突缘(加强,bead)部以便在左、右铰链附接部分(连接部分)与锁定附接部分(闩锁)之间延伸,并基本上形成V形。此外,铰接臂的固定在左、右铰链附接部分的固定部分沿左、右铰链部分的延伸方向倾斜地设置。进一步地,为抑制后备箱盖发生弯曲和变形,可考虑一种方法,该方法在某部分(gp,后备箱盖与铰链之间的连接部分)中具有加强构件,在打开和关闭后备箱盖时应力集中在该加强构件上,以便部分地增强刚度,并通过该加强构件使应力分散在整个后备箱盖上。为了通过在后备箱盖与铰链之间的连接部分中设置加强构件来抑制后备箱盖发生弯曲和变形,要求该加强构件具有能够经受应力集中的尺寸和厚度。此外,即使通过加强构件将应力分散到整个后备箱盖,也优选地使加强构件的尺寸较大。但是,增加加强构件的尺寸会引起其重量的增加,也会导致成本的增加。此外,在JP-A-2009-29290所披露的结构中,由于左、右突缘部在左、右铰链附接部分与锁定附接部分之间延伸,并基本上形成V形,因此减弱了后备箱盖的下侧的拐角部处的刚度,并且当开启和关闭后备箱盖时可能会发生扭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基于上述问题而制造,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后备箱盖的框架结构,其能够保证整个后备箱盖的刚度并有效地分散应力。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呈现一种功能性效果,其由后面描述的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方式中示出的各个构造来得到,但该功能性效果不由传统工艺来获得,且不限于上述的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后备箱盖的框架结构,后备箱盖包括内板,其包括:上表面部分,上表面部分从汽车的车体的上侧覆盖设置在车体的后部中的后备箱的开口 ;以及后表面部分,后表面部分从车体的后侧覆盖开口,上表面部分的后端连接到后表面部分的上端,后备箱盖通过铰链固定于车体的后部,铰链设置在内板的上表面部分的前侧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且每个铰链均在连接部分处连接到内板,后备箱盖能够操作以允许后备箱的开启和关闭,其特征在于,内板包括:主框架,主框架沿上表面部分和后表面部分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个边缘在连接部分与后表面部分的下拐角部分之间延伸;以及辅助框架,辅助框架在主框架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设置在上表面部分和后表面部分中,并且辅助框架包括第一辅助框架,第一辅助框架包括:上表面倾斜侧部,上表面倾斜侧部在上表面部分中从连接处的附近延伸至车体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以及延伸到车体的后侧;以及后表面倾斜侧部,后表面倾斜侧部在后表面部分中从延伸到后表面部分的主框架的附近延伸到车体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以及延伸到车体的上侧,并且上表面倾斜侧部和后表面倾斜侧部在上表面部分和后表面部分之间的边界中彼此连接。所述后备箱盖可在上表面部分中包括加强构件,加强构件连接到铰链,并且主框架在连接部分处设置于加强构件与铰链之间,并且加强构件包括:第一接合部分,第一接合部分接合到主框架;以及第二接合部分,第二接合部分接合到第一辅助框架。第一接合部分可包括至少两个接合部分,并且所述至少两个接合部分可设置成使连接部分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设置于所述至少两个接合部分之间。第一辅助框架可包括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处的两个框架,并且辅助框架可包括中间框架,中间框架连接于两个框架的连接部分,上表面倾斜侧部和后表面倾斜侧部在该连接部分处彼此连接。中间框架可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在上表面部分与后表面部分之间的边界中延伸。后备箱盖可在后表面部分中包括用于保持后备箱的开口的完全关闭状态的闩锁,并且辅助框架可包括第二辅助框架,第二辅助框架连接到中间框架和闩锁。后备箱盖可在后表面部分中包括用于保持后备箱的开口的完全关闭状态的闩锁,辅助框架可包括连接到中间框架的两个第二辅助框架,并且闩锁可布置在两个第二辅助框架之间。当执行后备箱盖的开启和关闭操作时,应力集中在后备箱盖的内板与铰链之间的连接部分上。根据所披露的后备箱盖的框架结构,可将应力传递到主框架和辅助框架,该主框架在铰链与内板之间的连接部分与后表面部分的下拐角部分之间延伸,并且所述辅助框架包括上表面倾斜侧部,该上表面倾斜侧部沿内板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个边缘从设置在上表面部分中的连接部分的附近延伸至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以及延伸至后侧。因此,可有效地将应力从主框架和辅助框架上分布到内板的整个上表面部分。此夕卜,辅助框架具有后表面倾斜侧部,后表面倾斜侧部从设置在后表面部分中的且在该后表面部分中延伸的主框架的附近延伸至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以及延伸至上侧。而且,由于所述后表面倾斜侧部和上表面倾斜侧部在上表面部分与后表面部分的边界中彼此连接,因此可通过后表面倾斜侧部将传递到辅助框架的上表面倾斜侧部的应力分布到后表面部分。S卩,可将该应力分散在整个内板上。此外,可通过延伸至后表面部分的下拐角处的主框架以及包括后表面倾斜侧部的辅助框架来提高后备箱盖的在后表面部分的下拐角部分附近的抗扭刚度和抗弯刚度。另夕卜,辅助框架的上表面倾斜侧部和后表面倾斜侧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中在上表面部分与后表面部分的边界中彼此连接。即,辅助框架通过上表面倾斜侧部和后表面倾斜侧部形成为基本上V形,并且通过沿内板的边缘设置的主框架以及形成为基本上V形的辅助框架而在内板中提供了基本上三角形的框架。因此,可提高整个后备箱盖的刚度。此外,可通过提高整个后备箱盖的刚度来减少内板的厚度。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包括后备箱盖的汽车的后部的实例的立体图。图2为涉及实施例的后备箱盖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示出图2中所示的后备箱盖的框架结构的示意性立体图。图4A和4B示出了图2中所示的后备箱盖的框架以及铰链与加强件之间的连接部分,图4A为平面图,并且图4B为从图4A的A-A线截取的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将基于附图描述实施例。另外,下文所述实施例仅为一示例,并且其不旨在排除未在下文所述实施例中说明的多种修改和技术的应用。1.总体构造利用图1至4B,将对涉及本实施例的后备箱盖的框架结构进行描述。在下述的描述中,通过设定汽车(车辆)的前进方向为前侧、基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备箱盖的框架结构,所述后备箱盖包括内板,其包括:上表面部分,所述上表面部分从汽车的车体的上侧覆盖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后部中的后备箱的开口;以及后表面部分,所述后表面部分从所述车体的后侧覆盖所述开口,所述上表面部分的后端连接到所述后表面部分的上端,所述后备箱盖通过铰链固定于所述车体的所述后部,所述铰链设置在所述内板的所述上表面部分的前侧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且每个所述铰链均在连接部分处连接到所述内板,所述后备箱盖能够操作以允许所述后备箱的开启和关闭,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沿所述上表面部分和所述后表面部分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个边缘在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后表面部分的下拐角部分之间延伸;以及辅助框架,所述辅助框架在所述主框架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设置在所述上表面部分和所述后表面部分中,并且所述辅助框架包括第一辅助框架,所述第一辅助框架包括:上表面倾斜侧部,所述上表面倾斜侧部在所述上表面部分中从所述连接处的附近延伸至所述车体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以及延伸到所述车体的后侧;以及后表面倾斜侧部,所述后表面倾斜侧部在所述后表面部分中从延伸到所述后表面部分的所述主框架的附近延伸到所述车体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以及延伸到所述车体的上侧,并且所述上表面倾斜侧部和所述后表面倾斜侧部在所述上表面部分和所述后表面部分之间的边界中彼此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2.06 JP 2011-2666541.一种后备箱盖的框架结构,所述后备箱盖包括内板,其包括:上表面部分,所述上表面部分从汽车的车体的上侧覆盖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后部中的后备箱的开口;以及后表面部分,所述后表面部分从所述车体的后侧覆盖所述开口,所述上表面部分的后端连接到所述后表面部分的上端,所述后备箱盖通过铰链固定于所述车体的所述后部,所述铰链设置在所述内板的所述上表面部分的前侧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且每个所述铰链均在连接部分处连接到所述内板,所述后备箱盖能够操作以允许所述后备箱的开启和关闭,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板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沿所述上表面部分和所述后表面部分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个边缘在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后表面部分的下拐角部分之间延伸;以及辅助框架,所述辅助框架在所述主框架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设置在所述上表面部分和所述后表面部分中,并且 所述辅助框架包括 第一辅助框架,所述第一辅助框架包括:上表面倾斜侧部,所述上表面倾斜侧部在所述上表面部分中从所述连接处的附近延伸至所述车体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以及延伸到所述车体的后侧;以及后表面倾斜侧部,所述后表面倾斜侧部在所述后表面部分中从延伸到所述后表面部分的所述主框架的附近延伸到所述车体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以及延伸到所述车体的上侧,并且所述上表面倾斜侧部和所述后表面倾斜侧部在所述上表面部分和所述后表面部分之间的边界中彼此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备箱盖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义弘油井健二片桐勇辅本田翔一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三菱自动车工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