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5327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1:59
一种电动汽车,包括:车身;车身下的多个磁电轮,每一个均包括:轮体;设在轮体中心的第一永磁体;轮体横向两端的两个第二永磁体,其中朝向车身内侧的第二永磁体上设有第一转向永磁体;多个第三永磁体组,每个均包括两个与第一永磁体的磁性相同的第三永磁体;与多个磁电轮一一对应的多个控制绕组,内部通有可变化的电流以产生与第二永磁体配合的交替变化的磁场;对应第一转向永磁体的多个第二转向绕组,内部通有大小变化的电流以产生不同强度的磁场并与第一转向永磁体配合。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动汽车,车身完全悬浮在磁电轮的上方,并以电能转换为磁场,动力来源无污染,能量利用率高且结构简单,行车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构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磁悬浮电动概念汽车。
技术介绍
目前世界面临共同的能源危机,汽车作为日常交通工具,其节能减排的性能显得尤为突出。传动的电动汽车由于只是将引擎和油箱替换成电动机和电池组件,靠电池组件的电能驱动汽车,其传动装置、悬挂装置、制动装置和转向装置等与传统的汽车中这些装置的构造基本一样,没能减少这些装置在工作时机械效率的损失,造成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由磁力驱动或制动,能量利用率高。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包括:车身,所述车身底部具有车轮拱板;多个磁电轮,所述多个磁电轮设在所述车身的下方且所述多个磁电轮中的每一个均包括轮体、第一永磁体和两个第二永磁体,其中所述第一永磁体设在所述轮体的中心且所述第一永磁体的外周设有橡胶,所述两个第二永磁体分别设在所述轮体的横向的两端上,且其中朝向所述车身内侧的第二永磁体上设有第一转向永磁体;多个第三永磁体组,所述多个第三永磁体组中的每一个均包括两个第三永磁体,所述两个第三永磁体对应所述磁电轮分别设在所述车轮拱板的纵向两端上,每一个所述第三永磁体均与所述第一永磁体的磁性相同以产生斥力以使所述车轮拱板与所述磁电轮隔开预定距离;多个控制绕组,所述多个控制绕组分别邻近所述车轮拱板设置且与所述多个磁电轮一一对应,所述多个控制绕组被构造成内部通有大小和方向均可变化的电流以产生与所述第二永磁体配合的交替变化的磁场以驱动或制动所述磁电轮;多个第二转向绕组,所述多个第二转向绕组分别对应所述第一转向永磁体设在所述车轮拱板上,且所述第二转向绕组被构造成内部通有大小变化的电流以产生不同强度的磁场并与所述第一转向永磁体配合以驱动所述磁电轮按预定角度偏转以实现所述电动汽车的预定转向。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动汽车,车身完全悬浮在磁电轮的上方,并以电能转换为磁场,也就是说转换为驱动或制动电动汽车的磁场力,不排放废气,动力来源无污染,且整车结构简单,制造加工容易,质量轻便,没有传统汽车上的变速箱、前后桥总成等零部件,能量利用率高,振动小,噪声低,使驾驶环境舒适,不易造成驾驶疲劳,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电动汽车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永磁体的磁性为N极,且所述第三永磁体的磁性为N极。由此,通过相同磁性的磁极的排斥力作用使电动汽车悬浮在磁电轮的上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永磁体由多个N极和S极永磁体交替排列构成。由此,可以有效增加电动汽车的驱动力和制动力,同时保证电动汽车平稳运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防止所述磁电轮与所述车身过分分离的防飞磁环。由此,防止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或因震动等原因导致车身与磁电轮过分分离,保证磁电轮与车身始终保持一定距离,从而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可选地,多个防飞磁环分别对应多个磁电轮设在车轮拱板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防飞磁环分别对应所述多个磁电轮设在所述车轮拱板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当所述电动汽车制动时可回收能量的能量回收件。由此,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储能器,所述储能器为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设在所述车身的底部,当所述电动汽车制动时所述能量回收件工作回收能量并储存在储能器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将储能器中的一部分电能以大小和方向均可变化的电流形式供给所述控制绕组,且所述控制器将储能器中的另一部分电能以大小可变化的电流形式供给所述第二转向绕组。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应用电动机原理和直线电机驱动的形式驱动或制动电动汽车,没有传统的机械传动装置,整车质量低,能量利用率高,使用寿命长,且改善了动力性能,提高了电动汽车的运行速度,利于节能和环保。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侧视图;和图3是磁电轮、第三永磁体组和第二转向绕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动汽车100。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动汽车100,包括车身1、多个磁电轮2、多个第三永磁体组3、多个控制绕组(图未示出)和多个第二转向绕组4,其中车身I底部具有车轮拱板11,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磁电轮2设在车身I的下方且多个磁电轮2中的每一个均包括:轮体21、第一永磁体(图未示出)和两个第二永磁体22,其中第一永磁体设在轮体21的中心且第一永磁体的外周设有橡胶,两个第二永磁体22分别设在轮体21的横向的两端上且其中朝向车身I内侧的第二永磁体22上设有第一转向永磁体2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中所谓“朝向车身I内侧”指的是邻近车身I中心的一侧,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电动汽车100左侧前后的两个轮体21上的第一转向永磁体23分别从轮体21的右侧面向右延伸出,而电动汽车100右侧前后的两个轮体21上的第一转向永磁体23分别从轮体21的左侧面向左延伸出。多个第三永磁体组3中的每一个均包括两个第三永磁体31,所述两个第三永磁体31对应磁电轮2分别设在车轮拱板11的纵向两端上,具体地,每一个第三永磁体31均与第一永磁体的磁性相同以产生斥力以使车轮拱板11与磁电轮2隔开预定距离。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磁电轮2为四个,这四个磁电轮2同现有车轮的布置形式大致相同,即邻近电动汽车100的四个角落设置,这样每一个磁电轮2上的第一永磁体和电动汽车100相应侧上的车轮拱板11上的第三永磁体组3之间会产生一个斥力,以使磁电轮2和与其对应地车轮拱板11之间隔开一定距离,从而使电动汽车100悬浮在四个磁电轮2的上方,实现车身I的悬浮。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汽车,包括:车身,所述车身底部具有车轮拱板;多个磁电轮,所述多个磁电轮设在所述车身的下方且所述多个磁电轮中的每一个均包括轮体、第一永磁体和两个第二永磁体,其中所述第一永磁体设在所述轮体的中心且所述第一永磁体的外周设有橡胶,所述两个第二永磁体分别设在所述轮体的横向的两端上,且其中朝向所述车身内侧的第二永磁体上设有第一转向永磁体;多个第三永磁体组,所述多个第三永磁体组中的每一个均包括两个第三永磁体,所述两个第三永磁体对应所述磁电轮分别设在所述车轮拱板的纵向两端上,每一个所述第三永磁体均与所述第一永磁体的磁性相同以产生斥力以使所述车轮拱板与所述磁电轮隔开预定距离;多个控制绕组,所述多个控制绕组分别邻近所述车轮拱板设置且与所述多个磁电轮一一对应,所述多个控制绕组被构造成内部通有大小和方向均可变化的电流以产生与所述第二永磁体配合的交替变化的磁场以驱动或制动所述磁电轮;多个第二转向绕组,所述多个第二转向绕组分别对应所述第一转向永磁体设在所述车轮拱板上,且所述第二转向绕组被构造成内部通有大小变化的电流以产生不同强度的磁场并与所述第一转向永磁体配合以驱动所述磁电轮按预定角度偏转以实现所述电动汽车的预定转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包括: 车身,所述车身底部具有车轮拱板; 多个磁电轮,所述多个磁电轮设在所述车身的下方且所述多个磁电轮中的每一个均包括轮体、第一永磁体和两个第二永磁体,其中所述第一永磁体设在所述轮体的中心且所述第一永磁体的外周设有橡胶,所述两个第二永磁体分别设在所述轮体的横向的两端上,且其中朝向所述车身内侧的第二永磁体上设有第一转向永磁体; 多个第三永磁体组,所述多个第三永磁体组中的每一个均包括两个第三永磁体,所述两个第三永磁体对应所述磁电轮分别设在所述车轮拱板的纵向两端上,每一个所述第三永磁体均与所述第一永磁体的磁性相同以产生斥力以使所述车轮拱板与所述磁电轮隔开预定距离; 多个控制绕组,所述多个控制绕组分别邻近所述车轮拱板设置且与所述多个磁电轮一一对应,所述多个控制绕组被构造成内部通有大小和方向均可变化的电流以产生与所述第二永磁体配合的交替变化的磁场以驱动或制动所述磁电轮; 多个第二转向绕组,所述多个第二转向绕组分别对应所述第一转向永磁体设在所述车轮拱板上,且所述第二转向绕组被构造成内部通有大小变化的电流以产生不同强度的磁场并与所述第一转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晓磊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