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立体停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70718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8 05:36
一种可移动立体停车装置,包括支架,在支架下部两侧安装支腿,吊臂一和吊臂二的一端分别通过齿轮一和齿轮二与支架底部联接,另一端与载车台的侧壁联接,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电机固定在支架顶端的外侧,钢丝绳一端与轴承铰链一端固定联接,另一端与电机的轴相连,变频器和PLC安装在电机附近,接近开关一安装在支架的顶部,接近开关二安装在支架的底部,接近开关三安装在载车台的外侧的底部;电机、变频器、PLC、接近开关一、接近开关二和接近开关三构成可移动立体停车装置的驱动单元;齿轮一、链条和齿轮二构成可移动立体停车装置的同步驱动单元;电机正转或反转时将钢丝绳收缩或放开,驱动吊臂一和吊臂二的升起或落下,实现立体停车的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停车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立体停车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城市停车还处在初级阶段,专用和公共停车位数量距合理的车位与车辆比率相差甚远,停车难到处可见。目前我国的停车场仍以平面停车场、路上停车场、路外停车场、自行式停车场为主,立体停车库和机械式停车场数量还很少。机械车库与传统车库相比,在许多方面都显示出优越性。首先,机械车库具有突出的节地优势。以往的车库由于要留出足够的行车通道,平均一辆车就要占据30余平方米的面积,而如果采用双层机械车库,可使地面的使用率提高80% — 90%,这可以大大地节省有限的土地资源,并节省土建开发成本。我国立体车库发展虽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但仍处于初级的停车功能,是最原始的使用阶段,它的设计水平、经济价值还有待于完善和开发。为此对立体车库设计方案优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潜在的市场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立体停车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能够有效的解决街边停车难的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移动立体停车装置,包括支架3,在支架3的下部两侧安装有支腿13,吊臂一 I和吊臂二 2的一端分别通过齿轮一 14和齿轮二 16与支架3底部联接,另一端与载车台12的侧壁联接,齿轮一 14和齿轮二 16上套有链条15,齿轮一 14、齿轮二 16、支架3底部部分以及载车台12的侧壁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电机4安装固定在支架3的顶端的外侦牝钢丝绳10 —端与轴承铰链11 一端固定联接,另一端与电机4的轴相连,轴承铰链11的另一端与吊臂二 2通过轴承关节相连,变频器5和PLC6安装在电机附近用以控制电机的运行,接近开关一 7安装在支架3的顶部用以检测载车台12是否上升到位,接近开关二 8安装在支架3的底部用以检测吊臂二 2是否降落到位,接近开关三9安装在载车台12的外侧的底部;电机4、变频器5、PLC6、接近开关一 7、接近开关二 8和接近开关三9构成可移动立体停车装置的驱动单元;齿轮一 14、链条15和齿轮二 16构成可移动立体停车装置的同步驱动单元。所述支架3为一长方形框架结构,其长度刚好与车的长度相适应,高度与两个车叠加的高度相适应。所述齿轮一 14与齿轮二 16大小完全相同。所述支腿13可折叠、可伸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可移动立体停车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能够有效的解决街边停车难的问题。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本技术一种可移动立体停车装置,包括支架3,在支架3的下部两侧安装有支腿13,吊臂一 I和吊臂二 2的一端分别通过齿轮一 14和齿轮二 16与支架3底部联接,另一端与载车台12的侧壁联接,齿轮一 14和齿轮二 16上套有链条15,齿轮一14、齿轮二 16、支架3底部部分以及载车台12的侧壁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电机4安装固定在支架3的顶端的外侧,钢丝绳10 —端与轴承铰链11 一端固定联接,另一端与电机4的轴相连,轴承铰链11的另一端与吊臂二 2通过轴承关节相连,电机4正转或反转时将钢丝绳10收缩或放开,驱动吊臂一 1,吊臂二 2的升起或落下。实现立体停车的效果;变频器5和PLC6安装在电机附近用以控制电机的运行,接近开关一 7安装在支架3的顶部用以检测载车台12是否上升到位,接近开关二 8安装在支架3的底部用以检测吊臂二 2是否降落到位,接近开关三9安装在载车台12的外侧的底部,用以实时检测载车台12的底部有无障碍物,一旦发现障碍物即将信号反馈给PLC6,以停止电机4的运行;电机4、变频器5、PLC6、接近开关一 7、接近开关二 8和接近开关三9构成可移动立体停车装置的驱动单元;齿轮一14、链条15和齿轮二 16构成可移动立体停车装置的同步驱动单元。齿轮一 14与吊臂一 I的旋转轴相连,同时转动。齿轮二 16与吊臂二 2的的旋转轴相连,同时转动。齿轮一 14与齿轮二 16通过链条15相连。优选所述支架3为一长方形框架结构,其长度刚好与车的长度相适应,高度与两个车叠加的高度相适应,以方便停车。优选所述齿轮一 14与齿轮二 16大小完全相同,如此,吊臂一 I与吊臂二 2便实现了实时同步转动。保证了载车台12的平稳移动。优选支腿13可折叠、可伸缩,以方便停车。当一层车位被占,需要双层停车时,启动电机4,将载车台12缓慢降落。然后将车开进载车台12,紧接着将电机4反转,载车台12缓慢升起即可实现立体停车。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移动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3),在支架(3)的下部两侧安装有支腿(13),吊臂一(1)和吊臂二(2)的一端分别通过齿轮一(14)和齿轮二(16)与支架(3)底部联接,另一端与载车台(12)的侧壁联接,齿轮一(14)和齿轮二(16)上套有链条(15),齿轮一(14)、齿轮二(16)、支架(3)底部部分以及载车台(12)的侧壁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电机(4)安装固定在支架(3)顶端的外侧,钢丝绳(10)一端与轴承铰链(11)一端固定联接,另一端与电机(4)的轴相连,轴承铰链(11)的另一端与吊臂二(2)通过轴承关节相连,变频器(5)和PLC(6)安装在电机附近用以控制电机的运行,接近开关一(7)安装在支架(3)的顶部用以检测载车台(12)是否上升到位,接近开关二(8)安装在支架(3)的底部用以检测吊臂二(2)是否降落到位,接近开关三(9)安装在载车台(12)的外侧的底部;电机(4)、变频器(5)、PLC(6)、接近开关一(7)、接近开关二(8)和接近开关三(9)构成可移动立体停车装置的驱动单元;齿轮一(14)、链条(15)和齿轮二(16)构成可移动立体停车装置的同步驱动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3),在支架(3)的下部两侧安装有支腿(13),吊臂一(I)和吊臂二(2)的一端分别通过齿轮一(14)和齿轮二(16)与支架(3)底部联接,另一端与载车台(12)的侧壁联接,齿轮一(14)和齿轮二( 16)上套有链条(15),齿轮一(14)、齿轮二(16)、支架(3)底部部分以及载车台(12)的侧壁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电机(4)安装固定在支架(3)顶端的外侧,钢丝绳(10) —端与轴承铰链(11) 一端固定联接,另一端与电机(4)的轴相连,轴承铰链(11)的另一端与吊臂二(2)通过轴承关节相连,变频器(5 )和PLC (6 )安装在电机附近用以控制电机的运行,接近开关一(7 )安装在支架(3)的顶部用以检测载车台(12)是否上升到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应应赵晓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艾力特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