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车库的车辆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530133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4 17:19
一种立体车库的车辆移动装置,包括车台架,由车台架前、后框条、车台架左、右框条围成,对应于车台架左、右框条的右、左侧的位置有车台架左、右横梁;车辆轮胎左、右托持机构在对应于车台架左、右框条的左、右侧的位置与车台架连接;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位于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腔内,左、右驱动轮机构在对应于左、右驱动轮机构让位腔的位置与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的左、右侧连接,同时与车台架左、右横梁连接;车辆轮胎托脚左、右调整机构搭载在车辆轮胎左、右托持机构上且与车辆轮胎左、右托持机构连接。简化结构、降低制造成本且方便维护;提高对不同类型的车辆的适应性,节约资源。

Vehicle moving device of stereo garage

The vehicle mobile device for stereo garage, including car bench, by car bench before and after frame, vehicle left and right frame formed, corresponding to the vehicle frame of the left and right right,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location of vehicle left and right tire left and beam; the right holding mechanism corresponding to the vehicle frame of the left and right left and right position and vehicle bench connection; vehicle lifting driving mechanism in vehicle lifting and driving mechanism of the cavity, the left and right driving wheel mechanism corresponding to the left and right driving wheel mechanism and position of the vehicle seat cavity lifting driving mechanism is connected with the left and right,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vehicle left and right beam; the left and right foot tire adjusting mechanism mounted on a vehicle tire holding mechanism on the left and right and left and right brack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vehicle tire hold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manufacturing cost, convenient maintenance, improved adaptability for different types of vehicles, and resource sa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体车库的车辆移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立体车库
,具体涉及一种立体车库的车辆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车辆的社会保有量也同时以惊人之速增长,伴随而至的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于是立体车库可在节约资源与解决停车难之间起到理想的平衡作用。如业界所知,作为立体车库通常配备有车辆移动装置(即习惯所称的“车辆搬运器”),常见的车辆移动装置有载车板型搬运器、梳齿型搬运器和车辆轮胎夹持搬运器,载车板型搬运器的长处是:不论是工作方式还是搬运过程均较为简单,缺点是:通常适用于较低层的立体车库,尤其,因首先需存取载车板才能完成存取车工作,因而存取车的效率较低;梳齿型搬运器虽然能利用立体车库的车位和搬运器自身的梳齿上下交错完成车辆的搬运,具有效率高速度快的长处,但是由于对立体车库的泊车位的要求十分严苛,因而立体车库的设计制造成本高并且泊车位的安全系数相对低;由于车辆轮胎夹持(也可称“挟持”)型搬运器能够直接探入车辆下方,利用夹持器将车辆轮胎夹起并且将车辆送至所需的停车泊位,因而具有搬运效率高、立体车库投资成本低、存取车方便等长处,并且成为了目前立体车库的主流搬运器。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关于立体车库的车辆移动装置的技术信息,如CN1316132C推荐的“仓储式立体车库纵横向转换装置”;CN201428256Y提供的“一种用于立体车库的车辆输送装置”;CN106013891A介绍的“一种立体车库车辆输送装置”,等等。典型的并且为前述车辆轮胎夹持型搬运器范畴的中国专利如CN101672121A揭示的“夹持轮胎式立体车库汽车搬运器”、CN104018710B公开的“立体车库的智能搬运器”和CN105484546A公布的“一种立体车库车辆搬运器”。并非限于例举的属于轮胎夹持型搬运器范畴的这些专利的共同特点是:由相应的动力机构使四对夹臂相向位移或彼此斥开,但是存在以下通弊,具体以CN105484546A为例,其一,由于相对于四对(共八个)夹臂便由四对即八个动力机构,因而一方面结构极其复杂,另一方面会显著增大制造成本并且增大维护难度,再一方面不利于节能;其二,由于车辆的类型是不同的,不同类型的车辆如越野车、轿车等一对前轮与一对后轮之间的距离便存在差异,因而对不同类型的车辆的适应性差,即存在对车辆的挑剔性,目前的解决办法是对同一立体车库配备应对不同类型车辆的搬运器,从而造成资源浪费。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经计算机模拟推演试验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以轮胎托持机构替代轮胎夹持机构而藉以显著简化结构和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减轻日常使用中的维护难度、有利于增进对不同类型的车辆的适应性而藉以节约资源的立体车库的车辆移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立体车库的车辆移动装置,包括一车台架,该车台架由车台架前框条、车台架后框条、车台架左框条和车台架右框条共同围合而成,在对应于车台架左框条的右侧的位置固定有一车台架左横梁,该车台架左横梁与车台架左框条并行,并且该车台架左横梁与车台架左框条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左驱动轮机构让位腔,在对应于车台架右框条的左侧的位置固定有一车台架右横梁,该车台架右横梁与车台架右框条并行,并且该车台架右横梁与车台架右框条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右驱动轮机构让位腔,而车台架左、右横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腔;一车辆轮胎左托持机构和一车辆轮胎右托持机构,车辆轮胎左托持机构在对应于所述车台架左框条的左侧的位置与所述车台架连接,而车辆轮胎右托持机构在对应于所述车台架右框条的右侧的位置与车台架连接;一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一左驱动轮机构和一右驱动轮机构,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位于所述的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腔内,左驱动轮机构在对应于所述左驱动轮机构让位腔的位置与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的左侧连接,并且还同时与所述的车台架左横梁连接,而右驱动轮机构在对应于所述右驱动轮机构让位腔的位置与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的右侧连接并且还同时与所述的车台架右横梁连接;一车辆轮胎托脚左调整机构和一车辆轮胎托脚右调整机构,车辆轮胎托脚左调整机构搭载在所述车辆轮胎左托持机构上并且与车辆轮胎左托持机构连接,而车辆轮胎托脚右调整机构搭载在所述车辆轮胎右托持机构上并且与车辆轮胎右托持机构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车台架左横梁朝向所述左驱动轮机构让位腔的一侧的前端固定有一左横梁前轴座,而后端固定有一左横梁后轴座,在所述的车台架右横梁朝向所述右驱动轮机构让位腔的一侧的前端固定有一右横梁前轴座,而后端固定有一右横梁后轴座,与所述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的左侧连接的所述左驱动轮机构同时与所述左横梁前轴座以及左横梁后轴座连接,与所述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的右侧连接的所述右驱动轮机构同时与所述右横梁前轴座以及右横梁后轴座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车辆轮胎左托持机构的结构是与所述车辆轮胎右托持机构的结构相同的,而所述车辆轮胎托脚左调整机构的结构是与所述车辆轮胎托脚右调整机构的结构相同的,所述车辆轮胎右托持机构包括托脚调整架支承框、托脚调整架、车辆轮胎托脚双向螺杆驱动电机、车辆轮胎托脚双向螺杆、车辆轮胎前托脚和车辆轮胎后托脚,托脚调整架支承框与所述车台架右框条的右侧固定,并且在该托脚调整架支承框的前侧开设有托脚调整架前滑动槽,而后侧开设有一托脚调整架后滑动槽,该托脚调整架前滑动槽以及托脚调整架后滑动槽彼此对应,托脚调整架的前端探入托脚调整架前滑动槽并且与托脚调整架前滑动槽形成滑动副,托脚调整架的后端探入托脚调整架后滑动槽并且与托脚调整架后滑动槽形成滑动副,车辆轮胎托脚双螺杆驱动电机以水平卧置状态固定在托架调整架的托脚调整架中间支承梁的前侧中部,车辆轮胎托脚双向螺杆的中部与车辆轮胎托脚双向螺杆驱动电机传动配合,并且在该车辆轮胎托脚双向螺杆的前端后端各配设有一双向螺杆螺母,车辆轮胎前托脚的中部与位于车辆轮胎托脚双向螺杆的前端的双向螺杆螺母连接,而车辆轮胎前托脚的两端的一对前托脚臂穿过开设在托脚调整架的前端的一对前托脚臂导孔并且与所述的托脚调整架前滑动槽相对应,车辆轮胎后托脚的中部与位于车辆轮胎托脚双向螺杆的后端的双向螺杆螺母连接,而车辆轮胎后托脚的两端的一对后托脚臂穿过开设在托脚调整架的后端的一对后托脚臂导孔并且与所述的托脚调整架后滑动槽相对应;所述的车辆轮胎托脚右调整机构设置在所述的托脚调整架支承框上并且与所述的托脚调整架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辆轮胎托脚右调整机构包括一托脚调整架左右位移驱动电机和一托脚调整架位移螺杆,调整架左右位移驱动电机通过左右位移驱动电机座与所述托脚调整架的右侧固定,该调整架左右位移驱动电机具有一电机转动螺母,该电机转动螺母与托脚调整架位移螺杆螺纹配合,该托脚调整架位移螺杆的左端支承在所述托脚调整架支承框的左侧中部,而托脚调整架位移螺杆的右端支承在托脚调整架支承框的右侧中部。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车辆轮胎托脚双向螺杆驱动电机以及所述的托脚调整架左右位移驱动电机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在本专利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立体车库的车辆移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车库的车辆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车台架(1),该车台架(1)由车台架前框条(11)、车台架后框条(12)、车台架左框条(13)和车台架右框条(14)共同围合而成,在对应于车台架左框条(13)的右侧的位置固定有一车台架左横梁(15),该车台架左横梁(15)与车台架左框条(13)并行,并且该车台架左横梁(15)与车台架左框条(13)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左驱动轮机构让位腔(16a),在对应于车台架右框条(14)的左侧的位置固定有一车台架右横梁(17),该车台架右横梁(17)与车台架右框条(14)并行,并且该车台架右横梁(17)与车台架右框条(14)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右驱动轮机构让位腔(16b),而车台架左、右横梁(15、17)之间的空间构成为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腔(16c);一车辆轮胎左托持机构(2)和一车辆轮胎右托持机构(3),车辆轮胎左托持机构(2)在对应于所述车台架左框条(13)的左侧的位置与所述车台架(1)连接,而车辆轮胎右托持机构(3)在对应于所述车台架右框条(14)的右侧的位置与车台架(1)连接;一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4)、一左驱动轮机构(5)和一右驱动轮机构(6),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4)位于所述的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腔(16c)内,左驱动轮机构(5)在对应于所述左驱动轮机构让位腔(16a)的位置与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4)的左侧连接,并且还同时与所述的车台架左横梁(15)连接,而右驱动轮机构(6)在对应于所述右驱动轮机构让位腔(16b)的位置与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4)的右侧连接并且还同时与所述的车台架右横梁(17)连接;一车辆轮胎托脚左调整机构(7)和一车辆轮胎托脚右调整机构(8),车辆轮胎托脚左调整机构(7)搭载在所述车辆轮胎左托持机构(2)上并且与车辆轮胎左托持机构(2)连接,而车辆轮胎托脚右调整机构(8)搭载在所述车辆轮胎右托持机构(3)上并且与车辆轮胎右托持机构(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车库的车辆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车台架(1),该车台架(1)由车台架前框条(11)、车台架后框条(12)、车台架左框条(13)和车台架右框条(14)共同围合而成,在对应于车台架左框条(13)的右侧的位置固定有一车台架左横梁(15),该车台架左横梁(15)与车台架左框条(13)并行,并且该车台架左横梁(15)与车台架左框条(13)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左驱动轮机构让位腔(16a),在对应于车台架右框条(14)的左侧的位置固定有一车台架右横梁(17),该车台架右横梁(17)与车台架右框条(14)并行,并且该车台架右横梁(17)与车台架右框条(14)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右驱动轮机构让位腔(16b),而车台架左、右横梁(15、17)之间的空间构成为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腔(16c);一车辆轮胎左托持机构(2)和一车辆轮胎右托持机构(3),车辆轮胎左托持机构(2)在对应于所述车台架左框条(13)的左侧的位置与所述车台架(1)连接,而车辆轮胎右托持机构(3)在对应于所述车台架右框条(14)的右侧的位置与车台架(1)连接;一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4)、一左驱动轮机构(5)和一右驱动轮机构(6),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4)位于所述的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腔(16c)内,左驱动轮机构(5)在对应于所述左驱动轮机构让位腔(16a)的位置与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4)的左侧连接,并且还同时与所述的车台架左横梁(15)连接,而右驱动轮机构(6)在对应于所述右驱动轮机构让位腔(16b)的位置与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4)的右侧连接并且还同时与所述的车台架右横梁(17)连接;一车辆轮胎托脚左调整机构(7)和一车辆轮胎托脚右调整机构(8),车辆轮胎托脚左调整机构(7)搭载在所述车辆轮胎左托持机构(2)上并且与车辆轮胎左托持机构(2)连接,而车辆轮胎托脚右调整机构(8)搭载在所述车辆轮胎右托持机构(3)上并且与车辆轮胎右托持机构(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的车辆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车台架左横梁(15)朝向所述左驱动轮机构让位腔(16a)的一侧的前端固定有一左横梁前轴座(151),而后端固定有一左横梁后轴座(152),在所述的车台架右横梁(17)朝向所述右驱动轮机构让位腔(16b)的一侧的前端固定有一右横梁前轴座(171),而后端固定有一右横梁后轴座(172),与所述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4)的左侧连接的所述左驱动轮机构(5)同时与所述左横梁前轴座(151)以及左横梁后轴座(152)连接,与所述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4)的右侧连接的所述右驱动轮机构(6)同时与所述右横梁前轴座(171)以及右横梁后轴座(17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的车辆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轮胎左托持机构(2)的结构是与所述车辆轮胎右托持机构(3)的结构相同的,而所述车辆轮胎托脚左调整机构(7)的结构是与所述车辆轮胎托脚右调整机构(8)的结构相同的,所述车辆轮胎右托持机构(3)包括托脚调整架支承框(31)、托脚调整架(32)、车辆轮胎托脚双向螺杆驱动电机(33)、车辆轮胎托脚双向螺杆(34)、车辆轮胎前托脚(35)和车辆轮胎后托脚(36),托脚调整架支承框(31)与所述车台架右框条(14)的右侧固定,并且在该托脚调整架支承框(31)的前侧开设有托脚调整架前滑动槽(311),而后侧开设有一托脚调整架后滑动槽(312),该托脚调整架前滑动槽(311)以及托脚调整架后滑动槽(312)彼此对应,托脚调整架(32)的前端探入托脚调整架前滑动槽(311)并且与托脚调整架前滑动槽(311)形成滑动副,托脚调整架(32)的后端探入托脚调整架后滑动槽(312)并且与托脚调整架后滑动槽(312)形成滑动副,车辆轮胎托脚双螺杆驱动电机(33)以水平卧置状态固定在托架调整架(32)的托脚调整架中间支承梁(321)的前侧中部,车辆轮胎托脚双向螺杆(34)的中部与车辆轮胎托脚双向螺杆驱动电机(33)传动配合,并且在该车辆轮胎托脚双向螺杆(34)的前端后端各配设有一双向螺杆螺母(341),车辆轮胎前托脚(35)的中部与位于车辆轮胎托脚双向螺杆(34)的前端的双向螺杆螺母(341)连接,而车辆轮胎前托脚(35)的两端的一对前托脚臂(351)穿过开设在托脚调整架(32)的前端的一对前托脚臂导孔(322)并且与所述的托脚调整架前滑动槽(311)相对应,车辆轮胎后托脚(36)的中部与位于车辆轮胎托脚双向螺杆(34)的后端的双向螺杆螺母(341)连接,而车辆轮胎后托脚(36)的两端的一对后托脚臂(361)穿过开设在托脚调整架(32)的后端的一对后托脚臂导孔(323)并且与所述的托脚调整架后滑动槽(312)相对应;所述的车辆轮胎托脚右调整机构(8)设置在所述的托脚调整架支承框(31)上并且与所述的托脚调整架(3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车库的车辆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辆轮胎托脚右调整机构(8)包括一托脚调整架左右位移驱动电机(81)和一托脚调整架位移螺杆(82),调整架左右位移驱动电机(81)通过左右位移驱动电机座(811)与所述托脚调整架(32)的右侧固定,该调整架左右位移驱动电机(81)具有一电机转动螺母(812),该电机转动螺母(812)与托脚调整架位移螺杆(82)螺纹配合,该托脚调整架位移螺杆(82)的左端支承在所述托脚调整架支承框(31)的左侧中部,而托脚调整架位移螺杆(82)的右端支承在托脚调整架支承框(31)的右侧中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车库的车辆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轮胎托脚双向螺杆驱动电机(33)以及所述的托脚调整架左右位移驱动电机(8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车库的车辆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台架升降驱动机构(4)包括左驱动轮机构连接板(41)、右驱动轮机构连接板(42)、前驱动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平吴翔张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莱茵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