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冲击吸收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54466 阅读:4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30 12:19
车辆用冲击吸收件总成。冲击吸收件总成设置于车辆的车门装饰件的外表面。外表面位于车辆外侧。冲击吸收件总成包括基板、多个冲击吸收肋以及多个倾斜方向限定部。基板被配置成与车门装饰件的外表面相对。多个冲击吸收肋以在与外表面大致垂直的方向上从基板突出的方式放射状地配置于基板。每个冲击吸收肋均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并且被构造成在侧面冲击碰撞过程中朝向基板倾斜。倾斜方向限定部用于限定冲击吸收肋朝向基板倾斜的倾斜方向。倾斜方向限定部设置于外表面和基板中的至少一方。倾斜方向被彼此独立地限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车辆用冲击吸收件总成(impact absorberassembly)。
技术介绍
用于在侧面冲击碰撞过程中吸收冲击的已知的冲击吸收件总成,设置在车门装饰件的外侧的外表面。冲击吸收件包括顶板和横肋(cross rib)。顶板被配置成与车门装饰件的外表面相对。横肋从顶板朝向车门装饰件突出。横肋被构造成在侧面冲击碰撞过程中屈曲以吸收冲击。具有以上构造的已知的冲击吸收件总成通过横肋的屈曲(buckling)提供优良的能量吸收性能。然而,能量吸收性能需要更好的稳定性。为实现稳定性,具有相同构造的冲击吸收件总成需要以相同的形式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这里说明的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供稳定的冲击吸收性能的车辆冲击吸收件总成。一种冲击吸收件总成,其位于车辆的车门装饰件的位于车辆外侧的外表面。冲击吸收件总成包括基板、多个冲击吸收肋及多个倾斜方向限定部。基板被配置成与车门装饰件的外表面相对。冲击吸收肋以在与外表面大致垂直的方向上从基板突出的方式放射状地配置在基板上。每个冲击吸收肋均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每个冲击吸收肋均被构造成在侧面冲击碰撞过程中朝向基板倾斜。倾斜方向限定部被设置用于限定冲击吸收肋朝向基板倾斜的倾斜方向。倾斜方向限定部设置于外表面和基板中的至少一方。倾斜方向被彼此独立地限定。在侧面冲击碰撞过程中,通过朝向基板倾斜的冲击吸收肋来吸收侧面冲击。冲击吸收肋的倾斜方向分别由倾斜方向限定部独立地限定。因此,冲击吸收肋以特定的方式变形,因而可以稳定地进行能量吸收。冲击吸收件总成可以如下进行构造。第一表面面向倾斜方向的相反方向并且第二表面面向倾斜方向。倾斜方向限定部包括倾斜方向限定肋,该倾斜方向限定肋被构造成限制相应的冲击吸收肋使得相应的冲击吸收肋不朝向相反方向倾斜。每个倾斜方向限定肋均从相应的冲击吸收肋的第一表面突出。利用倾斜方向限定肋,冲击吸收肋不大可能朝向相反方向倾斜。即,在侧面冲击碰撞过程中,冲击吸收肋朝向相应的倾斜方向适当地倾斜。冲击吸收肋从基板朝向外表面突出。倾斜方向限定部包括设置于外表面的车门装饰件肋。每个车门装饰件肋均以覆盖相应的冲击吸收肋的第一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从外表面朝向基板突出,以限制冲击吸收肋使得冲击吸收肋不朝向相反方向倾斜。利用车门装饰件肋,冲击吸收肋不大可能朝向相反方向倾斜。即,在侧面冲击碰撞过程中,冲击吸收肋更加适当地朝向相应的倾斜方向倾斜。冲击吸收件总成还包括至少一个安装突起,该安装突起从基板向外表面突出,并且该安装突起的远侧端被固定于车门装饰件。安装突起包括屈曲部,该屈曲部被构造成在侧面冲击碰撞过程中坍塌,使得安装突起屈曲。安装突起还包括被间隔开的第一壁和第二壁。第一壁具有通孔并且面向多个冲击吸收肋中的一个冲击吸收肋的第二表面。屈曲部包括具有通孔的第一壁。第二壁也可以具有通孔,并且屈曲部可以包括均具有通孔的第一壁和第二壁。安装突起在至少一个壁中具有至少一个通孔,因而安装突起在侧面冲击碰撞过程中屈曲。因此,可以通过冲击吸收件总成有效地吸收侧面冲击。此外,至少一个通孔设置于如下的壁中,该壁面向冲击吸收肋的倾斜侧的表面。因此,与不具有通孔的构造相比,安装突起的壁不大可能朝向冲击吸收肋坍塌。即,当壁在侧面冲击碰撞过程中坍塌时,该壁不大可能干涉倾斜的冲击吸收肋。结果,冲击吸收肋适当地倾斜并且安装突起适当地屈曲。多个冲击吸收肋被取向为使得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交替的方式配置。倾斜方向限定部限定冲击吸收肋的倾斜方向,使得冲击吸收肋以第二表面向下的方式朝向基板倾斜。利用以上构造,当冲击吸收肋倾斜时,冲击吸收肋不大可能彼此干涉。因此,冲击吸收肋朝向相应的倾斜方向适当地倾斜。冲击吸收肋在围绕基板上的点的周向上以大致相等的间隔相对于该点放射状地配置。利用以上构造,当冲击吸收肋倾斜时,冲击吸收肋不大可能彼此干涉。因此,冲击吸收肋朝向相应的倾斜方向适当地倾斜。第一表面面向倾斜方向的相反方向并且第二表面面向倾斜方向。倾斜方向限定部包括倾斜方向限定肋,该倾斜方向限定肋被构造成相应的限制冲击吸收肋使得相应的冲击吸收肋不朝向相反方向倾斜。每个倾斜方向限定肋均从相应的冲击吸收肋的第一表面突出。冲击吸收肋从基板朝向外表面突出。倾斜方向限定部包括设置于外表面的车门装饰件肋。每个车门装饰件肋均以覆盖相应的冲击吸收肋的第一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从外表面朝向基板突出,以限制冲击吸收肋使得冲击吸收肋不朝向相反方向倾斜。冲击吸收肋从基板朝向外表面突出。倾斜方向限定部包括设置于外表面的车门装饰件肋。每个车门装饰件肋均以覆盖相应的冲击吸收肋的第一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从外表面向基板突出,以限制冲击吸收肋使得冲击吸收肋不朝向相反方向倾斜。冲击吸收件总成还包括至少一个安装突起,该安装突起从基板向外表面突出,并且该安装突起的远侧端被固定于车门装饰件。安装突起包括屈曲部,该屈曲部被构造成在侧面冲击碰撞过程中坍塌,使得安装突起屈曲。第一表面面向倾斜方向的相反方向并且第二表面面向倾斜方向。倾斜方向限定部包括倾斜方向限定肋,该倾斜方向限定肋被构造成限制相应的冲击吸收肋使得相应的冲击吸收肋不朝向相反方向倾斜。每个倾斜方向限定肋均从相应的冲击吸收肋的第一表面突出。冲击吸收件总成还包括至少一个安装突起,该安装突起从基板向外表面突出,并且该安装突起的远侧端被固定于车门装饰件。安装突起包括屈曲部,该屈曲部被构造成在侧面冲击碰撞过程中坍塌,使得安装突起屈曲。第一表面面向倾斜方向的相反方向并且第二表面面向倾斜方向。倾斜方向限定部包括倾斜方向限定肋,该倾斜方向限定肋被构造成限制相应的冲击吸收肋使得相应的冲击吸收肋不朝向相反方向倾斜。每个倾斜方向限定肋均从相应的冲击吸收肋的第一表面突出。冲击吸收肋从基板朝向外表面突出。倾斜方向限定部包括设置于外表面的车门装饰件肋。每个车门装饰件肋均以覆盖相应的冲击吸收肋的第一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从外表面朝向基板突出,以限制冲击吸收肋使得冲击吸收肋不朝向相反方向倾斜。冲击吸收件总成还包括至少一个安装突起,该安装突起从基板向外表面突出,并且该安装突起的远侧端被固定于车门装饰件。安装突起包括屈曲部,该屈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击吸收件总成,其位于车辆的车门装饰件的位于车辆外侧的外表面,所述冲击吸收件总成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被配置成与所述车门装饰件的所述外表面相对;多个冲击吸收肋,所述多个冲击吸收肋以在与所述外表面大致垂直的方向上从所述基板突出的方式放射状地配置于所述基板,每个所述冲击吸收肋均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每个所述冲击吸收肋均被构造成在侧面冲击碰撞过程中朝向所述基板倾斜;以及多个倾斜方向限定部,所述倾斜方向限定部用于限定所述冲击吸收肋朝向所述基板倾斜的倾斜方向,所述倾斜方向限定部设置于所述外表面和所述基板中的至少一方,所述倾斜方向被彼此独立地限定。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1.18 JP 2011-2526021.一种冲击吸收件总成,其位于车辆的车门装饰件的位于
车辆外侧的外表面,所述冲击吸收件总成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被配置成与所述车门装饰件的所述外表面
相对;
多个冲击吸收肋,所述多个冲击吸收肋以在与所述外表面
大致垂直的方向上从所述基板突出的方式放射状地配置于所述
基板,每个所述冲击吸收肋均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每个
所述冲击吸收肋均被构造成在侧面冲击碰撞过程中朝向所述基
板倾斜;以及
多个倾斜方向限定部,所述倾斜方向限定部用于限定所述
冲击吸收肋朝向所述基板倾斜的倾斜方向,所述倾斜方向限定
部设置于所述外表面和所述基板中的至少一方,所述倾斜方向
被彼此独立地限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收件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表面面向所述倾斜方向的相反方向,
所述第二表面面向所述倾斜方向,以及
所述倾斜方向限定部包括倾斜方向限定肋,所述倾斜方向
限定肋被构造成限制相应的冲击吸收肋使相应的冲击吸收肋不
朝向所述相反方向倾斜,每个所述倾斜方向限定肋均从相应的
冲击吸收肋的所述第一表面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击吸收件总成,其特征在
于,
所述冲击吸收肋从所述基板朝向所述外表面突出,以及
所述倾斜方向限定部包括车门装饰件肋,所述车门装饰件
肋设置于所述外表面,每个车门装饰件肋均以覆盖相应的冲击
吸收肋的所述第一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从所述外表面向所
述基板突出,以限制所述冲击吸收肋使所述冲击吸收肋不朝向

\t所述相反方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收件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冲击吸收件总成还包括至少一个安装突起,所述安装突起
从所述基板向所述外表面突出,并且所述安装突起的远侧端被
固定于所述车门装饰件,所述安装突起包括屈曲部,所述屈曲
部被构造成在侧面冲击碰撞过程中坍塌,使得所述安装突起屈
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吸收件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突起还包括被间隔开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
一壁具有通孔并且所述第一壁面向所述多个冲击吸收肋中的一
个所述冲击吸收肋的所述第二表面,以及
所述屈曲部包括具有通孔的所述第一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击吸收件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壁具有通孔,以及
所述屈曲部包括均具有通孔的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田祐也棚冈保臣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