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51538 阅读:2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30 0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器,包括内外管总成,内外管总成包括工作腔,工作腔中设有活塞杆,活塞杆一端固设有活塞阀,活塞杆另一端伸出内外管总成构成活塞杆的延伸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上套设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位于所述工作腔中,所述缓冲块可沿着活塞杆轴向滑移,所述活塞杆上还设有限制缓冲块在一定范围内移动的限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比现有的减震器更好的缓冲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尤其是一种用于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的减震器
技术介绍
通常,为了抑制来自路面的冲击,增加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汽车上安装有悬挂系统,悬挂系统包括减震器和用来吸震的弹簧,汽车在经过不平的路面段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产生反弹震荡,减震器的设置可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产生的震荡。减震器包括内外管总成,内外管总成包括工作腔,工作腔内设有活塞杆,活塞杆的一端固设有活塞阀,工作腔内填充有工作流体(气体或油)活塞阀的移动驱动工作流体产生缓冲力。普通的减震器的内外管总成通常不设有缓冲机构,使得减震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内外管总成以及套设于内外管外的防尘罩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比现有技术具有更好的减震效果且结构简单的减震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震器,包括内外管总成,内外管总成包括工作腔,工作腔中设有活塞杆,活塞杆一端固设有活塞阀,活塞杆另一端伸出内外管总成构成活塞杆的延伸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上套设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位于所述工作腔中,所述缓冲块可沿着活塞杆轴向滑移,所述活塞杆上还设有限制缓冲块在一定范围内移动的限位机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缓冲块呈圆柱形结构,且缓冲块具有轴肩。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两个套设在活塞杆上的橡胶密封圈,所述缓冲块位于两个橡胶密封圈之间。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中设置的缓冲块大致将工作腔分成上部和下部,当工作腔上部中的流体受活塞阀的移动而产生缓冲力,该缓冲力推动缓冲块沿着活塞杆轴向在两个橡胶密封圈限定的范围内滑移作功后,当该流体流过缓冲块进入工作腔下部时,缓冲力由于部分被缓冲块吸收因而当流体到达工作腔下部时缓冲力已经减小,由于低的缓冲力特性可以提高驾驶的舒适度,因此本技术具有更好的减震效果且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制造。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是减震器,包括内外管总成1,内外管总成1包括工作腔11,工作腔11中设有活塞杆12,活塞杆12一端固设有活塞阀13,活塞杆12另一端伸出内外管总成1构成活塞杆12的延伸端12a,活塞杆12上套设有缓冲块2,缓冲块2位于工作腔11中,缓冲块2可沿着活塞杆12轴向滑移,活塞杆12上还设有限制缓冲块2在一定范围内移动的限位机构。上述缓冲块2呈圆柱形结构,且缓冲块2具有轴肩21。上述限位机构包括两个套设在活塞杆12上的橡胶密封圈31,上述缓冲块2位于两个橡胶密封圈31之间。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中设置的缓冲块2大致将工作腔11分成上部和下部,当工作腔11上部中的流体受活塞阀13的移动而产生缓冲力,该缓冲力推动缓冲块2沿着活塞杆12轴向在两个橡胶密封圈31限定的范围内滑移作功,当该流体流过缓冲块2进入工作腔11下部时,缓冲力由于部分被缓冲块2吸收因而当流体到达工作腔11下部时缓冲力已经减小,轴肩21的设置可以增大缓冲块2与流体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强减震效果;由于低的缓冲力特性可以提高驾驶的舒适度,因此本技术具有更好的减震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减震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器,包括内外管总成,内外管总成包括工作腔,工作腔中设有活塞杆,活塞杆一端固设有活塞阀,活塞杆另一端伸出内外管总成构成活塞杆的延伸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上套设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位于所述工作腔中,所述缓冲块可沿着活塞杆轴向滑移,所述活塞杆上还设有限制缓冲块在一定范围内移动的限位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器,包括内外管总成,内外管总成包括工作腔,工作腔中设有活塞杆,活塞杆一端固设有活塞阀,活塞杆另一端伸出内外管总成构成活塞杆的延伸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上套设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位于所述工作腔中,所述缓冲块可沿着活塞杆轴向滑移,所述活塞杆上还设有限制缓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万杰
申请(专利权)人:瑞安市万业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