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发动机预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722575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2 16: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使得可以在寒冷状态下加速发动机的预热,并且还使得可以防止冷却水温度检测的准确度恶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预热系统包括:冷却水的进入部;冷却水的排放部;发动机内部冷却水通道;循环通道,经由排放部排出的冷却水经由循环通道返回到进入部,循环通道包括水泵、车辆设备以及保温箱,保温箱包括:阻挡阀,阻挡阀在设定的条件下阻挡冷却水流入供应通道;旁路通道,其用于将流过发动机内部冷却水通道的冷却水返回到水泵;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动机内部的冷却水的温度;以及控制器,用于控制阻挡阀,以阻挡冷却水流入冷却水供应通道,并且在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低于第一设定温度时,使冷却水流过旁路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发动机预热系统,尤其涉及用于在寒冷状态下通过控制用于冷却发动机的冷却水的流动来加速作为车辆动力源的发动机的预热的车辆发动机预热系统。
技术介绍
迄今为止,为了在寒冷状态下加速车内发动机的预热,对发动机进行预热加速控制,如延迟点火定时和增加发动机转速。然而,这种对发动机的控制导致燃料经济性恶化。为了解决该问题,作为用于加速发动机预热的另一个方法,有一种通过快速增高流入发动机内部的冷却水的温度来快速预热发动机的技术。具体来说,在该技术中,在发动机中的冷却水通道中设置通道控制阀,并且该通道控制阀关闭冷却水通道的设定部分,使得冷却水通道的长度变短并且阻止冷却水流入到被配置为降低冷却水温度的散热器中。日本专利5-263642号公报(专利文献I)是上述传统技术的一个实例。专利文献I的系统设置有旁路通道,以使冷却水在发动机内部循环而不让冷却水经过气缸体和气缸盖,并且该系统被配置为根据由设置在气缸盖中的水温传感器检测到的冷却水温度的增高来增加流入到气缸盖中的冷却水的量。因此,专利文献I的技术能够在寒冷状态下稳定发动机的燃烧,并且能够加速发动机预热。现有技术文献_6] 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5-26364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尽管能够在寒冷状态下稳定发动机的燃烧,但是专利文献I的系统具有不能正确地测量冷却水温度的缺点。具体来说,在专利文献I的系统中,在发动机寒冷时,冷却水经由旁路通道流动,而在除了旁路通道以外的冷却水通道中停滞。此外,专利文献I的系统被配置为检测冷却水是停滞的气缸盖的冷却水通道中冷却水的温度。冷却水在冷却水通道中停滞的情况下,冷却水通道中冷却水的温度比发动机预热完成并且冷却水在冷却水通道中流动的情况下增高很多。对于上述情况,不可能正确地判断发动机的预热情况。当发动机是冷的,或者当判断出发动机可能是冷的时候,进行控制使得燃料注入量增加,以防止发动机燃烧失败。如果不能正确地判断出发动机的预热情况,燃料注入量增加的时间(在下文中称为“燃料注入量增加时间”)的期间变长,因此燃料经济性恶化。有一种可想到的用于防止燃料经济性恶化的方法,在该可想到的方法中,通过初步实验等预先找到与发动机中冷却水的温度的检测点相对应的最佳的发动机操作。然而,该可想到的方法所需的工时量很大,因此难以实施该可想到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车辆发动机预热系统,其能够在寒冷状态下通过控制冷却水的流动加速发动机的预热,并且还能够防止由于冷却水的局部温度增高而造成的冷却水温度检测的准确度恶化。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车辆发动机预热系统,包括:作为车辆动力源的发动机;其中所述预热系统被配置为控制冷却水的流动以冷却所述发动机;其中所述发动机包括:进入部,其将冷却水引入所述发动机内部;排放部,其将冷却水排放到所述发动机外部;以及发动机内部冷却水通道,其在所述发动机内部将所述进入部和所述排放部相互连接,以使冷却水在所述发动机内部流动,其中所述预热系统包括循环冷却水通道,所述循环冷却水通道在所述发动机外部将所述进入部和所述排放部相互连接,以使经由所述排放部排出的冷却水返回到所述进入部;其中所述循环冷却水通道包括:水泵,其用于改变冷却水的抽送量;车辆设备,其用于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以及保温箱,其连接到冷却水供应通道,将从所述排放部排放的冷却水供应给所述车辆设备;其中所述保温箱包括阻挡阀,所述阻挡阀用于在设的条件下阻挡所述冷却水流入所述冷却水供应通道;其中所述预热系统包括:旁路通道,其用于将流过所述发动机内部冷却水通道的冷却水返回到所述水泵;水温传感器,其用于检测所述发动机内部的冷却水的温度;以及控制装置,其用于控制所述阻挡阀,以阻挡冷却水流入所述冷却水供应通道,并且在所述水温传感器检测到的冷却水温度低于第一设定温度时,使冷却水流过所述旁路通道。专利技术效果如果冷却水温度低于第一设定温度,则设置在所述保温箱中的所述阻挡阀关闭,并且流过所述发动机内部冷却水通道的设定量的冷却水通过旁路通道循环,使得本专利技术的预热系统阻挡冷却水流入被配置为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的所述车辆设备。这使得可以快速升高冷却水温度,并且防止发动机内部的冷却水局部温度增高,从而抑制冷却水温度检测的准确度恶化。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车辆发动机预热系统的示意性框图。(实施例)图2是在发动机预热期间冷却水控制的流程图。(实施例)图3是在发动机预热期间冷却水控制的时序图。(实施例)图4是示出车辆发动机预热系统的示意性框图。(第一变形例)图5是在发动机预热期间冷却水控制的流程图。(第一变形例)图6是在发动机预热期间冷却水控制的时序图。(第一变形例)图7是在发动机预热期间冷却水控制的流程图。(第二变形例)图8是在发动机预热期间冷却水控制的时序图。(第二变形例)附图标记说明I车辆发动机(发动机)2预热系统3进入部4排放部5发动机内部冷却水通道6循环冷却水通道7 水泵8车辆设备9保温箱10节气门体加热器11加热芯12散热器13、14、15冷却水供应通道16、17、18回流冷却水通道19、20、21 阻挡阀22第一旁路通道23水温传感器24控制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图1至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实施例旨在即使当冷却水温度很低并且流入车辆设备的冷却水被阻挡时也能够通过使少量冷却水经由发动机内部循环来防止冷却水流动的停滞并由此使冷却水温度均匀升高。在图1中,附图标记I表示车辆发动机(在下文中称为“发动机”),附图标记2表示预热系统。预热系统2包括在发动机I内的:进入部3,其将冷却水引入该发动机内部;排放部4,其将冷却水排放到该发动机的外部;以及发动机内部冷却水通道5,其在该发动机内部将进入部3和排放部4相互连接以使冷却水在该发动机内部流动。发动机内部冷却水通道5将经由进入部3流入其中的冷却水分成多个水流,以使这些水流经由该发动机内部的各个部分流动(如气缸盖和气缸体)。发动机内部冷却水通道5使已经将发动机内部的所述部分冷却的冷却水的水流汇合,从而使由此汇合的冷却水经由排放部4流出。发动机内部冷却水通道5由设置在进入部3和排放部4之间的多个通道形成。预热系统2包括在该发动机外部将进入部3和排放部4相互连接的循环冷却水通道6,以使经由排放部4排出的冷却水返回到进入部3。循环冷却水通道6包括:可变排量水泵7,其用于不依赖于发动机转速地改变要冷却水的抽送量;车辆设备8,其用于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以及保温箱9,其被配置为将冷却水分配给车辆设备8。车辆设备8包括:节气门体加热器10,其被配置为防止节气门冻结;加热芯11,其被配置为将车厢预热;以及散热器12,其被配置为降低冷却水温度。节气门体加热器10、加热芯11和散热器12分别连接到冷却水供应通道13、14和15,经由冷却水供应通道13、14和15供应经由排放部4排出的冷却水,并且节气门体加热器10、加热芯11和散热器12分别连接到回流冷却水通道16、17和18,温度降低后的冷却水经由回流冷却水通道16、17和18流回到进入部3。水泵7具有:与通过使回流冷却水通道16、17和18在它们的下游侧汇合而形成的汇合通道的下游端连接的入口 ;以及连接到进入部3的出口,冷却水经由进入部3进入发动机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发动机预热系统,包括:作为车辆动力源的发动机;其中所述预热系统被配置为控制冷却水的流动以冷却所述发动机;其中所述发动机包括:进入部,其将冷却水引入所述发动机内部;排放部,其将冷却水排放到所述发动机外部;以及发动机内部冷却水通道,其在所述发动机内部将所述进入部和所述排放部相互连接,以使冷却水在所述发动机内部流动;其中所述预热系统包括循环冷却水通道,并且所述循环冷却水通道在所述发动机外部将所述进入部和所述排放部相互连接,以使经由所述排放部排出的冷却水返回到所述进入部;其中所述循环冷却水通道包括:水泵,其用于改变冷却水的抽送量;车辆设备,其用于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以及保温箱,其连接到冷却水供应通道,将从所述排放部排放的冷却水供应给所述车辆设备;其中所述保温箱包括阻挡阀,所述阻挡阀用于在设定的条件下阻挡冷却水流入所述冷却水供应通道;其中所述预热系统包括:旁路通道,其用于将流过所述发动机内部冷却水通道的冷却水返回到所述水泵;水温传感器,其用于检测所述发动机内部的冷却水的温度;以及控制装置,其用于控制所述阻挡阀,以阻挡冷却水流入所述冷却水供应通道,并且在所述水温传感器检测到的冷却水温度低于第一设定温度时,使冷却水流过所述旁路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28 JP 2011-2375821.一种车辆发动机预热系统,包括: 作为车辆动力源的发动机; 其中所述预热系统被配置为控制冷却水的流动以冷却所述发动机; 其中所述发动机包括:进入部,其将冷却水引入所述发动机内部;排放部,其将冷却水排放到所述发动机外部;以及发动机内部冷却水通道,其在所述发动机内部将所述进入部和所述排放部相互连接,以使冷却水在所述发动机内部流动; 其中所述预热系统包括循环冷却水通道,并且所述循环冷却水通道在所述发动机外部将所述进入部和所述排放部相互连接,以使经由所述排放部排出的冷却水返回到所述进入部; 其中所述循环冷却水通道包括:水泵,其用于改变冷却水的抽送量;车辆设备,其用于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以及保温箱,其连接到冷却水供应通道,将从所述排放部排放的冷却水供应给所述车辆设备; 其中所述保温箱包括阻挡阀,所述阻挡阀用于在设定的条件下阻挡冷却水流入所述冷却水供应通道; 其中所述预热系统包括:旁路通道,其用于将流过所述发动机内部冷却水通道的冷却水返回到所述水泵;水温传感器,其用于检测所述发动机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名俊辅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