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13580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7 17:35
公开的充气轮胎(1)包括加强件(31)和衬垫橡胶(32),该加强件和衬垫橡胶布置在环状的胎体主体(21)与在胎圈芯(11)处折返的胎体折返部(22)之间,该加强件和衬垫橡胶被配置成从胎圈芯(11)指向轮胎径向外侧。进一步地,从轮辋基线(BL)到加强件(31)的端部(31A)的高度KSH、从轮辋基线(BL)到胎体最大宽度(20W)的高度OWH以及从轮辋基线(BL)到轮辋凸缘(101)的端部(101A)的高度FH满足0.2≤[(KSH-FH)/(OWH-FH)]≤0.2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包括在一对胎圈芯之间环状地延伸并且具有胎体主体和胎体折返部的胎体,该胎体主体由用橡胶材料覆盖多个胎体帘线而形成的帘布层构成,该胎体折返部是胎体主体绕胎圈芯从轮胎的内侧向轮胎的外侧缠绕并在轮胎径向外侧延伸而成的。
技术介绍
车辆左右摇摆以及上下颠簸时的稳定性取决于充气轮胎的从胎圈部到胎侧部范围内的部分的强度。具体地,与用于乘用车的轮胎相比,在用于大型车辆的轮胎中,位于胎圈部到与路面接触的胎面部之间的胎侧部长,并承受重负载。因而,在胎圈部与轮辋凸缘接触的基点处的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倾倒的胎侧部中很可能发生弯曲变形,因而,与乘用车的轮胎相比,左右摇摆以及上下颠簸时的稳定性降低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提出了防止弯曲变形的多种方法(参见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公开了一种充气轮胎,其包括在一对胎圈芯之间环状地延伸并且具有胎体主体和胎体折返部的胎体,该胎体主体由用橡胶材料覆盖多个胎体帘线而形成的帘布层构成,该胎体折返部是胎体主体绕胎圈芯从轮胎的内侧向轮胎的外侧缠绕并在轮胎径向外侧延伸而成的,其中胎圈部的刚性通过在胎体主体与胎体折返部之间设置100%伸长模量大于橡胶材料的100%伸长模量并被称作加强件的填充材料以及JIS A硬度为50度到85度的橡胶来加强(参见专利文献I)。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5091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当在传统充气轮胎中施加重负载时,在胎圈部与轮辋凸缘接触的基点处在胎侧部中发生弯曲变形。当胎侧部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倾倒时,在胎侧部中,位于加强件和胎体帘线之间并包覆胎体主体的橡胶材料承受沿着胎体主体向轮胎径向外侧拉的拉伸应变。进一步地,当胎侧部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倾倒时,位于胎体主体以及胎体折返部之间的加强件被保持在胎体主体与胎体折返部之间,并且在胎体主体与胎体折返部之间被压缩。加强件沿着胎体主体向轮胎径向外侧膨胀,并且橡胶材料被沿着胎体主体向轮胎径向外侧拉,因此促进了形变。当在加强件以及胎体帘线之间的橡胶材料反复承受形变时,加强件和橡胶材料变得容易剥离,或者橡胶材料变得容易从胎体帘线上剥离,导致从胎圈部到胎侧部范围内的部分的耐久性的降低。换句话说,需要进一步改进以确保在充气轮胎中从胎圈部到胎侧部范围内的部分的刚度和耐久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高等级地确保从胎圈部到胎侧部范围内的部分的刚度并同时提高该部分的耐久性。本专利技术的申请人发现:在充气轮胎的承受来自轮辋凸缘的压力的区域中,通过设置第一填充材料来防止胎侧部的倾倒时,过度的形变被施加到包覆胎体帘线的橡胶材料,因此总结出在轮胎的承受来自轮辋凸缘的压力的区域中不设置第一填充材料是重要的。申请人详细地研究了胎体主体以及第一填充材料之间的关系,其可以防止在胎体主体的接触第一填充材料的橡胶材料中发生剪切形变而不用损失第一填充材料的防止胎侧部倾倒的基本功能。作为研究的结果,证明当满足关系0.2彡 ( 0.28时,由胎侧部的变形导致的施加到橡胶材料的形变指数可以被最小化。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征。其被总结为一种充气轮胎,其包括在一对胎圈芯之间环状地延伸的胎体,所述胎体具有胎体主体和胎体折返部,所述胎体主体由用橡胶材料覆盖多个胎体帘线而形成的帘布层构成,在所述胎体折返部处所述胎体主体绕所述胎圈芯从轮胎的内侧向轮胎的外侧缠绕并在轮胎径向外侧延伸,其中设置渐缩区域,在所述渐缩区域中,所述胎体主体与所述胎体折返部之间的沿着所述胎体主体的法线的距离朝向轮胎径向外侧逐渐减小,从所述胎圈芯朝向轮胎径向外侧依次配置的第一填充材料和第二填充材料,被设置在所述胎体主体与位于所述胎体主体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所述胎体折返部之间,所述第一填充材料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位于所述渐缩区域中,所述第一填充材料和所述第二填充材料的一部分与形成所述胎体主体的橡胶材料接触,所述第一填充材料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填充材料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重叠,所述第一填充材料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处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厚度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减小,所述第二填充材料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比接触位置靠轮胎径向内侧,其中,所述接触位置是所述充气轮胎的所述胎圈部与用于安装所述充气轮胎的由标准限定的轮辋的轮辋凸缘接触的位置,从轮辋基线到所述胎体折返部的端部的高度CE以及从所述轮辋基线到所述胎体主体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具有最大宽度的胎体最大宽度部分的高度OWH满足关系0.850WH ^ CE ^ 1.20WH,其中所述轮辋基线是通过所述轮辋中用于界定轮辋直径的位置的轮胎轴线,并且从所述轮辋基线到所述第一填充材料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的高度KSH、高度OWH以及从所述轮辋基线到所`述轮辋凸缘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的高度ra满足关系0.2 彡 ( 0.28。如上所述,可以防止由于胎侧部的变形导致的橡胶材料从第一填充材料以及胎体帘线上的剥离,并且防止从胎圈部到胎侧部范围内的部分的耐久性的降低,而不必损失第一填充材料的防止胎侧部倾倒的基本功能。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其可以高等级地确保从胎圈部到胎侧部范围内的部分的刚度并同时提高该部分的耐久性。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沿轮胎径向和轮胎宽度方向截取的截面图。图2是说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从胎圈部到胎侧部范围内的部分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区域A的放大图。图4是说明变形的充气轮胎的胎圈部的情况的示意图。图5是变形的胎圈部的放大图。图6是示出基于有限元方法关于数值(KSH-FH)/(OWH-FH)的形变指数计算结果的图表。图7示出了说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从胎圈部到胎侧部范围内的部分的、沿轮胎径向和轮胎宽度方向截取的放大截面图。图8示出了说明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从胎圈部到胎侧部范围内的部分的、沿轮胎径向和轮胎宽度方向截取的放大截面图。图9示出了说明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从胎圈部到胎侧部范围内的部分的、沿轮胎径向和轮胎宽度方向截取的放大截面图。图10示出了说明比较例充气轮胎的从胎圈部到胎侧部范围内的部分的、沿轮胎径向和轮胎宽度方向截取的放大截面图。图11示出了说明另一比较例的从胎圈部到胎侧部范围内的部分的、沿轮胎径向和轮胎宽度方向截取的放大截面图。图12是示出充气轮胎的耐久性实验结果的表格。具体实施例方式将参考附图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实施方式。具体地,将说明(I)第一实施方式,(2)第二实施方式,(3)第三实施方式,(4)第四实施方式以及(5)其它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相同或者相似部分被给予相同或者相似的参考标记。需要注意的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并且尺寸或比例与真实值是不同的。因此,实际尺寸应该根据下面的说明来确定。附图包括具有不同尺寸或比例的部分。(I)第一实施方式根据以下部分具体地说明第一实施方式,(1-1)充气轮胎的总体构造,(1-2)从胎圈部到胎侧部范围内的部分的构造,以及(1-3)功能和效果。( 1-1)充气轮胎的总体构造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说明充气轮胎的总体构造。图1是对充气轮胎I的构造的说明。充气轮胎I包括一对具有胎圈芯11的胎圈部12、一对胎侧部13以及连续到胎侧部的胎面部14。图1示出了充气轮胎I中位于赤道线CL仅一侧的胎圈芯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其包括在一对胎圈芯之间环状地延伸的胎体,所述胎体具有胎体主体和胎体折返部,所述胎体主体由用橡胶材料覆盖多个胎体帘线而形成的帘布层构成,在所述胎体折返部处所述胎体主体绕所述胎圈芯从轮胎的内侧向轮胎的外侧缠绕并在轮胎径向外侧延伸,其中设置渐缩区域,在所述渐缩区域中,所述胎体主体与所述胎体折返部之间的沿着所述胎体主体的法线的距离朝向轮胎径向外侧逐渐减小,从所述胎圈芯朝向轮胎径向外侧依次配置的第一填充材料和第二填充材料,被设置在所述胎体主体与位于所述胎体主体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所述胎体折返部之间,所述第一填充材料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位于所述渐缩区域中,所述第一填充材料和所述第二填充材料的一部分与形成所述胎体主体的橡胶材料接触,所述第一填充材料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填充材料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重叠,所述第一填充材料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处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厚度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减小,所述第二填充材料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比接触位置靠轮胎径向内侧,其中,所述接触位置是所述充气轮胎的所述胎圈部与用于安装所述充气轮胎的由标准限定的轮辋的轮辋凸缘接触的位置,从轮辋基线到所述胎体折返部的端部的高度CE以及从所述轮辋基线到所述胎体主体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具有最大宽度的胎体最大宽度部分的高度OWH满足关系0.85OWH≤CE≤1.2OWH,其中所述轮辋基线是通过所述轮辋中 用于界定轮辋直径的位置的轮胎轴线,并且从所述轮辋基线到所述第一填充材料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的高度KSH、高度OWH以及从所述轮辋基线到所述轮辋凸缘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的高度FH满足关系0.2≤[(KSH‑FH)/(OWH‑FH)]≤0.28。...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丰田宪司三岛彩香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