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重量级车辆的轮胎胎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77449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6 0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轮辋(J1)和轮胎的组件,所述轮胎具有通过围绕胎圈钢丝(5)折转以形成折转部分(20)的胎体增强件(10)增强的胎圈(100),该胎圈(100)在胎体增强件的折转部分(20)的轴向外侧包括限定胎圈外部成形元件(101)的一定厚度的材料,该胎圈外部成形元件(101)设置成使得在胎体增强件(10)和该胎圈外部成形元件(101)在其可能与轮辋凸缘接触的部分中之间测得的距离A满足公式(Z),其中B为将胎体增强件与胎体增强件的折转部分的端部(21)分开的距离,该胎圈(100)包括在胎体增强件(10)和折转部分(20)之间的第一和第二成形元件,第一成形元件(1)从胎圈钢丝延伸并且由在10%延伸率时具有大于20MPa的正割伸长模量的材料制成,第二成形元件(2)设置在所述胎圈中,以与第一成形元件的一个面(30)接触并且与折转部分(20)接触,该第二成形元件(2)由在10%延伸率时具有至少等于7MPa的正割伸长模量并且在100%延伸率时具有至少等于4.5MPa的伸长模量的材料制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安装轮辋和具有径向胎体增强件的轮胎的轮胎组件,并且特别涉及一种用来装配到例如货车的车辆上的轻重量级(轻型卡车)型轮胎。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所述轮胎的新胎圈结构。
技术介绍
通常,所考虑种类的轮胎包括由至少一个金属帘线或者织物帘线的帘布层形成的胎体增强件,该胎体增强件在每个胎圈中被锚固到至少一个胎圈钢丝上,从而形成折转部分。沿径向在胎体增强件的顶部设有由至少两个金属帘线帘布层构成的胎冠增强件,所述两个帘布层中的帘线从一层到另一层相互交叉,与周向形成在10°和45°之间的角度。当在径向剖面(其指包含轮胎的旋转轴线的平面)中观察时,胎体增强件的折转部分包括以适当距离远离轮胎的旋转轴线的一端,以便确保当使用轮胎时胎圈的良好机械锚固。在胎体 增强件和折转部分之间,存在基于混炼胶(橡胶掺混物)的一个或多个成形(或成型)元件。该轮胎用来安装到安装轮辋上,该轮辋包括用来接收轮胎的胎圈的一部分(被称为轮辋座)和沿轴向位于每个座的外侧用来在充气时限制轮胎的胎圈的轴向移动的凸缘。众所周知,同一轻型卡车或者货车的轮胎可以安装到许多具有不同凸缘几何结构的轮辋上。本文中不同几何结构意味着这些轮辋在不同的凸缘高度和不同的轮辋钩弯曲度(曲率)方面不同。取决于轮辋的高度和形状,容易意识到,应力水平可能对胎圈的耐久性并且从而对轮胎的耐久性具有特别的影响。低轮辋高度和小曲率半径轮辋钩将获得最不利的状况。已经提出了提高所述轮胎的胎圈的耐久性的解决方案。特别是,专利US-5433257描述了一种胎圈结构,其中具有三角形剖面的第一成形元件支靠在具有圆形剖面的胎圈钢丝上,并且径向渐缩地向外延伸至大致与胎体增强件的折转部分的端部处于相同高度处的一点。该第一成形元件被牢固地压靠在胎体增强件上。此外,第二成形元件从第一成形元件延伸至沿径向位于折转部分的端部外侧的一点;该第二成形元件通过在第一成形元件和胎体增强件的折转部分之间接触而提供连接。第一成形元件由在100%延伸时弹性模量等于6MPa的材料制成,第二成形元件由在100%延伸时弹性模量至少等于I. 5MPa且至多等于3. 5MPa的材料制成。在根据现有技术的结构中并且在径向剖面中,至折转部分的端点的旋转轴线的距离大于用来安装轮胎的安装轮辋上的点的距离,其中所述径向剖面指包含旋转轴线的平面。最后,设置附加增强件,以便部分地将折转部分和胎体增强件包围在胎圈中,该附加增强件包括多个形成不同于胎体增强件的增强件元件的角度的角度的增强元件。还提供混炼胶,以将折转部分与附加增强件分开(去耦)。此外,沿轴向在附加增强件的外侧设置成形元件,以便搁靠轮辋凸缘。虽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但是该结构给予轮胎附加重量,并且众所周知,附加重量在新式轻型卡车和货车的研制中被特别密切监控。所追求的目的是一种轻型卡车和货车的胎圈结构,其在当由于反复刹车而使胎圈变热时不会导致性能、特别是机械完整性损失的情况下重量较轻。申请人所进行的研究表明,通过仔细选择成形元件和制造胎圈的橡胶基材料可以显著地改善上述胎圈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轮胎组件,其包括安装轮辋和具有径向胎体增强件的轮胎,所述径向胎体增强件包括径向定向(金属或者织物)增强元件,该轮胎包括用来接触安装轮辋的胎圈。该安装轮辋包括通过形成轮辋凸缘的一部分沿轴向向外延伸的座,该轮辋凸缘的径向最外面的点处于与轮胎的旋转轴线相距一定距离Rr处。当在径向剖面(其指包含旋转轴线的剖面)中观察时,该凸缘由延长轮辋座的笔直部分组成,该笔直部分通过钩形部分径向向外延伸。胎体增强件在每个胎圈中围绕由多个金属丝组成的编织胎圈钢丝折转(折回),以形成折转部分,该胎圈钢丝具有大致圆形的横截面,其指在径向剖面中的截面。当在径向剖面中观察时,该折转部分具有与胎圈钢丝的一点K相距一定距离He处的一个端部,在同一径向剖面中观察,所述点K为径向最里面的点。该距离He至少等于18毫米并且至多等于26晕米。 该胎圈包括设置在胎体增强件和折转部分之间的由混炼胶制成的两个成形元件。第一成形元件沿折转部分从胎圈钢丝向外延伸至相对于胎圈钢丝的径向最里面的点具有距离He (该距离在径向剖面中测得)的一点。LI表示第一成形元件与胎体增强件之间的机械接合长度,并且在第一成形元件的径向最外端和接触胎圈钢丝的轴向最里面的点之间测得。L2表示该第一成形元件与折转部分的机械接合长度;该长度L2在接触折转部分的径向最外面的点和接触胎圈钢丝的轴向最外面的点之间测得。第一成形元件的径向最外面的点与胎圈钢丝的径向最里面的点相距一定距离Hi。该第一成形元件由在10%延伸率时的正割伸长模量大于20MPa、更优选大于30MPa的材料制成。更优选地,该第一成形兀件的模量至少等于40MPa并且至多等于70MPa。第二成形元件设置在胎圈中,以从等于He的高度处开始与第一成形元件的一个面接触并且与胎体增强件的折转部分接触。该第二成形元件沿径向向外延伸超出折转部分很多,直到相对于胎圈钢丝的径向最里面的点测得的距离H2处。该第二成形元件的材料具有在10%延伸率时至少等于7MPa的正割伸长模量和在100%延伸率时至少等于4. 5MPa的正割伸长模量。该第二成形元件在折转端部的区域中具有至少等于I毫米且至多等于胎圈钢丝的轴向宽度(在平行于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测得的宽度,并且在圆形横截面胎圈钢丝的情况中,对应于该胎圈钢丝的直径)的厚度B。与胎体的折转部分接触的第一成形元件的高度He使得第一成形元件到折转部分的结合长度L2至多等于折转部分的长度Lr的一半(该长度Lr测量作为折转部分接触第一及第二成形元件的长度,即,从折转部分的端部到与胎圈钢丝接触的轴向最外面的点处测得的接触长度)。该胎圈还包括沿轴向位于胎体增强件的折转部分的外侧的填充成形元件和保护成形元件,后者(其沿轴向位于填充成形元件的外侧)被设计为接触轮辋凸缘。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所述保护成形元件和填充成形元件具有适当的厚度,以使得胎体增强件和胎圈的外部成形元件在其可能接触轮辋凸缘的部分之间的距离A满足I 4 S S I A,其中B 42为将胎体增强件的折转部分的端部与胎体增强件分开的测量距离,并且沿垂直于胎体增强件的直线测得。优选使用的轮辋对应于从可以使用以在其上安装所述轮胎的所有轮辋凸缘中选出的具有最小凸缘的轮辋。距离A和B从胎体增强件的增强元件或者折转部分的外侧(其 指从增强元件的外表面)起测量。有利地,第一成形元件优选被选择为包含由优选含量在3和15phr之间、更优选在5和12phr之间的诸如甲酹醒(formophenolic)树脂的亚甲基受体和优选含量在I和IOphr之间、更优选在3和7phr之间的诸如六亚甲基四胺(HMT)或甚至六甲氧甲基三聚氰胺(HMMM,也称作H3M)的亚甲基供体组成的附加增强树脂的混炼胶(“phr”对应于每百份橡胶中组分的重量份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中,第二成形元件的厚度大致等于在相同高度(特别是在胎体增强件的折转部分的端部)处的充填成形元件的厚度,以允许更好地吸收轮辋凸缘上的弯曲并且因此减小胎圈摩擦抵靠所述凸缘的磨损。通过如此选择,这些厚度防止折转部分在行驶期间弯曲变形时经受压缩应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锚固胎体增强件的胎圈钢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11.13 FR 09580201.由包括径向定向的增强元件的径向胎体增强件轮胎和安装轮辋(Jl)形成的组件,该轮胎包括用于与安装轮辋(Jl)接触的胎圈(100),该轮辋包括在轴向外侧由形成轮辋凸缘(Rl)的一部分延伸的座,所述轮辋凸缘(Rl)的径向最外面的部分与所述旋转轴线相距一定距离Rr,并且其在包含所述旋转轴线的剖面中具有大致圆形形状,每个胎圈(100)包括锚固胎圈钢丝(5),所述轮胎通过胎体增强件(10)增强,该胎体增强件在每个胎圈中围绕该锚固胎圈钢丝折转,以形成折转部分(20),所述折转部分在径向剖面中具有一个端部(21),一旦所述轮胎已经被安装在其安装轮辋上,所述端部(21)与所述胎圈钢丝(5)的径向最里面的点K相距一定距离He地定位,该距离He至少等于18毫米并且至多等于26毫米,该胎圈(100)在胎体增强件的折转部分(20)的轴向外侧包括限定胎圈外部成形元件(101)的一定厚度的材料,该胎圈外部成形元件被设置为使得在所述胎体增强件(10)和该胎圈外部成形元件(101)在其可能与所述轮辋凸缘接触的部分之间测得的距离A满足A,B为将所述胎体增强件与胎体增强件的折转部分的端部(21)分开的测量42距离,该距离在垂直于胎体增强件并且穿过折转部分的端部的直线上测得,该胎圈包括定位在所述胎体增强件(10)和所述折转部分(20)之间的第一和第二成形元件(1、2), -第一成形元件(I)从所述胎圈钢丝(5)向外延伸至最大距离Hi处,该距离在子午线剖面中相对于所述胎圈钢丝的径向最里面的点测得,该第一成形元件(I)与所述折转部分(20)接触至一定距离He处,该第一成形元件(I)由在10%延伸率时具有大于20MPa的正割伸长模量的材料制成, -第二成形元件(2)设置在所述胎圈中,以在从等于He的高度处开始与第一成形元件的一个面(30)接触并且与胎体增强件的折转部分(20)接触,该第二成形元件(2)向外延伸至相对于所述胎圈钢丝(5)的基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劳伦特D·迪安D·拉维亚勒
申请(专利权)人:米其林企业总公司米其林研究和技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