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液阻悬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05623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6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液阻悬置结构,包括:内骨架;在所述的内骨架上通过螺栓连接节流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满足产品装配条件下,不仅减少了开发风险,而且还大大增加了产品隔振特性,不需重新开发就可以满足液阻悬置的隔振要求,保证了产品疲劳及安全性能,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液阻悬置,尤其涉及该发动机液阻悬置的结构。
技术介绍
发动机液阻悬置是用于连接汽车发动机与支架的连接件。为有效的隔离汽车动力总成震动,提升整车的NVH性能。目前液阻悬置是性能最佳的被动式隔振器,它是动力总成悬置设计开发的首选方案,现有的发动机液阻悬置结构如图1所示由下壳体1、皮碗2、下流道3、上流道4、橡胶主体5、铆接环6、外管7、上壳体8、内骨架9、解耦盘10组成。其中内骨架9与外管7通过橡胶硫化工艺成型,解耦盘10由上流道4与下流道3通过压装工艺组装成型,各组件之间通过铆接环紧密的铆接在一起,形成的结构即为第一代液阻悬置。但是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技术的日益更新,人们对整车的NVH性能的要求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优化对发动机悬置的设计,通常会降低发动机向车身传递的震动来改善汽车的NVH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液阻悬置结构,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包括:内骨架;在所述的内骨架上通过螺栓连接节流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满足产品装配条件下,不仅减少了开发风险,而且还大大增加了产品隔振特性,不需重新开发就可以满足液阻悬置的隔振要求,保证了产品疲劳及安全性能,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发动机液阻悬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由图2可见:本专利技术包括:内骨架9 ;在所述的内骨架9上通过螺栓12连接节流盘11。图中:下壳体1、 皮碗2、下流道3、上流道4、橡胶主体5、铆接环6、外管7、上壳体8以及解耦盘10。本专利技术以第一代液阻悬置为基础,在其内部安装上第三代液阻悬置才有的节流盘,即能获得较低的高频动刚度,又不失其低频减震性能,成本也较之第三代液阻悬置低,这一探索为液阻悬置的开发和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选择,通过工程上的验证,用实践证明了该悬置的可开发性。采用现有技术的节流盘的扰流作用使液室的流场紊乱,增大了能量损失,有效的抑制了解耦盘通道液柱的共振响应,从而降低了高频动刚度。本专利技术不仅继承了液阻悬置所具有的“低频大阻尼”的优点,又成功克服了第一代液阻悬置“高频段出现动态硬化”的不足,降低了液阻悬置高频动刚度。由于是在第一代液阻悬置原有基础上加以优化,减少了重新开发的风险,降低了成本,优化了产品的隔振性能。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液阻悬置结构,包括:内骨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内骨架上通过螺栓连接节流盘。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液阻悬置结构,包括内骨架;在所述的内骨架上通过螺栓连接节流盘;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满足产品装配条件下,不仅减少了开发风险,而且还大大增加了产品隔振特性,不需重新开发就可以满足液阻悬置的隔振要求,保证了产品疲劳及安全性能,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文档编号B60K5/12GK103104654SQ20111035802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1日专利技术者沈冬冬 申请人:上海骆氏减震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液阻悬置结构,包括:内骨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内骨架上通过螺栓连接节流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冬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骆氏减震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