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建华专利>正文

一种车厢顶板可升降的货车车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02665 阅读:4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5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厢顶板可升降的货车车厢,车厢顶板两端通过汽缸与垂直于车厢底板两端的前后侧板连接,车厢底板两侧中段设置支撑杆,支撑杆上端通过汽缸与车厢顶板两侧中段连接,车厢顶板两侧挂接篷布,篷布另一端可与车厢底板两侧连接。装载货物后,控制汽缸缩进,车厢顶板向下压紧货物,然后固定连接好车厢顶板两侧篷布即可实现对车厢内货物的压紧固定,可节省运输作业的人工成本,提高货物运输效率及便利性,安全性较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货车车厢,具体涉及一种车厢顶板可升降的货车车厢
技术介绍
传统的货车车厢为方便从两侧上货,其车厢结构由底板和垂直于底板两端的侧板组成。为了防止装载货物后,货物在车厢内晃动或倾倒,需要人工用篷布将货物捆绑固定。篷布捆绑固定货物的方式,不仅增加货物运输作业的人工成本,而且操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操作效率高、安全便利的车厢顶板可升降的货车车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厢顶板可升降的货车车厢,包括车厢底板、垂直于车厢底板前端的前侧板和垂直于车厢底板后端的后侧板,还包括车厢顶板和篷布,其中车厢顶板前端与第一汽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第一汽缸的另一端固定在垂直于车厢底板前端的前侧板外侧,前侧板两侧设置有套管,车厢顶板前端相应位置设置有可在套管内伸缩的定位管;车厢顶板后端与第二汽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第二汽缸的另一端固定在垂直于车厢底板后端的后侧板外侧,后侧板两侧也设置有套管,车厢顶板后端相应位置也设置有可在套管内伸缩的定位管;车厢底板左侧设置有左支撑管,左支撑管上端与第三汽缸伸缩端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三汽缸的伸缩端与车厢顶板左侧中段固定连接;车厢底板右侧设置有右支撑管,右支撑管上端与第四汽缸伸缩端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四汽缸的伸缩端与车厢顶板右侧中段固定连接;车厢顶板左侧连接篷布的一端,篷布的另一端与车厢底板左侧连接;车厢顶板右侧连接篷布的一端,篷布的另一端与车厢底板右侧连接。优选的,所述车厢底板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中段设置有格栅,以避免车厢内货物碰撞。格栅高度与车厢顶板压紧货物时,车厢顶板与车厢底板的距离相同。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车厢顶板前后两端通过汽缸与垂直于车厢底板两端的前后侧板连接,车厢顶板左右两侧通过篷布与车厢底板左右两侧连接。装载货物后,通过控制汽缸缩进即可使车厢顶板压紧、固定货物,不需要人工用篷布捆绑固定货物,降低了运输作业人工成本,且操作效率高、操作安全和便利;同时,车厢顶板可根据货物的高度进行调节,满足装载不同高度货物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车厢顶板可升降的货车车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车厢顶板可升降的货车车厢主视图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车厢顶板可升降的货车车厢左视图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车厢顶板可升降的货车车厢右视图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技术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如图1所示,一种车厢顶板可升降的货车车厢,包括车厢底板1、分别垂直于车厢底板前端和后端的前侧板10和后侧板11,还包括车厢顶板2和篷布3。车厢顶板2前端与垂直于车厢底板I前端的前侧板10通过第一汽缸40连接,第一汽缸40的伸缩端41固定连接在车厢顶板2前端中部,第一汽缸4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垂直于车厢底板I前端的前侧板10外侧;车厢顶板2后端与垂直于车厢底板I后端的后侧板11通过第二汽缸50连接,第二汽缸50的伸缩端51固定连接在车厢顶板2后端中部,第二汽缸5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垂直于车厢底板I后端的后侧板11外侧;为保证车厢顶板2可平稳的升降,前侧板10两侧还设置有套管14a,车厢顶板2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可在套管14a内伸缩的定位管21a,后侧板11两侧也设置有套管14b,车厢顶板2相对应的位置上同样设置可在套管14b内伸缩的定位管21b。车厢底板I左侧中部还设置有左支撑管12,左支撑管12的高度与车厢顶板2缩进至极限位置时,车厢顶板2与车厢底板I的距离相同,在左支撑管12上端固定连接第三汽缸60的一端,第三汽缸60的伸缩端61与车厢顶板2左侧中部连接固定;车厢底板I右侧中部同样设置有右支撑管13,右支撑管13的高度与车厢顶板2缩进至极限位置时,车厢顶板2与车厢底板I的距离相同,在右支撑管13上端固定连接第四汽缸70的一端,第四汽缸70的伸缩端71与车厢顶板2右侧中部连接固定。与此同时,车厢顶板2左侧挂接有篷布31,篷布31宽度与车厢顶板2缩进至极限位置时,车厢顶板2与车厢底板I的距离相同,篷布31的另一端可与车厢底板I左侧固定连接;车厢顶板2右侧同样挂接有篷布32,其尺寸有左侧一致,篷布32的另一端与车厢底板I右侧固定连接。为保证车厢内货物发生晃动或碰撞,车厢内沿车厢底板I宽度方向上的中部还设置有一隔离栅15,隔离栅15的高度与车厢顶板2压紧货物时,车厢顶板2与车厢底板I的距离相同。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装载货物前,同时控制第一汽缸40、第二汽缸50、第三汽缸60、第四汽缸70使得车厢顶板2向上伸出至极限位置,从车厢左右两侧上货,待货物装载完成后,同时控制上述四个汽缸,使得车厢顶板2压紧货物,再通过人工从车厢左右两侧分别将篷布31、篷布32靠近车厢底板I的一端与车厢底板I左右侧连接固定,从而实现对车厢内货物的捆绑固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车厢顶板可升降的货车车厢,包括车厢底板(I)、垂直于车厢底板(I)前端的前侧板(10)和垂直于车厢底板(I)后端的后侧板(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厢顶板(2)和篷布(3),其中车厢顶板(2)前端与第一汽缸(40)的伸缩端(41)固定连接,第一汽缸(40)的另一端固定在垂直于车厢底板(I)前端的前侧板(10)外侧,前侧板(10)两侧设置有套管(14a),车厢顶板(2)前端相应位置设置有可在套管(14a)内伸缩的定位管(21a);车厢顶板(2)后端与第二汽缸(50)的伸缩端(51)固定连接,第二汽缸(50)的另一端固定在垂直于车厢底板(I)后端的后侧板(11)外侧,后侧板(11)两侧也设置有套管(14b ),车厢顶板(2 )后端相应位置也设置有可在套管(14b)内伸缩的定位管(21b);车厢底板(I)左侧设置有左支撑管(12),左支撑管(12)上端与第三汽缸(60)伸缩端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三汽缸(60)的伸缩端(61)与车厢顶板(2)左侧中段固定连接;车厢底板(I)右侧设置有右支撑管(13),右支撑管(13)上端与第四汽缸(70)伸缩端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四汽缸(70)的伸缩端(71)与车厢顶板(2)右侧中段固定连接;车厢顶板(2)左侧连接篷布(31)的一端,篷布(31)的另一端与车厢底板(I)左侧连接;车厢顶板(2)右侧连接篷布(32)的一端,篷布(32)的另一端与车厢底板(I)右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厢顶板可升降的货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底板(I)在其宽度方向设置有隔离栅(15),隔离栅(15)高度与车厢顶板(2)压紧货物时,车厢顶板(2 )与车厢底板(I)的距离相同。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车厢顶板可升降的货车车厢,车厢顶板两端通过汽缸与垂直于车厢底板两端的前后侧板连接,车厢底板两侧中段设置支撑杆,支撑杆上端通过汽缸与车厢顶板两侧中段连接,车厢顶板两侧挂接篷布,篷布另一端可与车厢底板两侧连接。装载货物后,控制汽缸缩进,车厢顶板向下压紧货物,然后固定连接好车厢顶板两侧篷布即可实现对车厢内货物的压紧固定,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厢顶板可升降的货车车厢,包括车厢底板(1)、垂直于车厢底板(1)前端的前侧板(10)和垂直于车厢底板(1)后端的后侧板(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厢顶板(2)和篷布(3),其中车厢顶板(2)前端与第一汽缸(40)的伸缩端(41)固定连接,第一汽缸(40)的另一端固定在垂直于车厢底板(1)前端的前侧板(10)外侧,前侧板(10)两侧设置有套管(14a),车厢顶板(2)前端相应位置设置有可在套管(14a)内伸缩的定位管(21a);车厢顶板(2)后端与第二汽缸(50)的伸缩端(51)固定连接,第二汽缸(50)的另一端固定在垂直于车厢底板(1)后端的后侧板(11)外侧,后侧板(11)两侧也设置有套管(14b),车厢顶板(2)后端相应位置也设置有可在套管(14b)内伸缩的定位管(21b);车厢底板(1)左侧设置有左支撑管(12),左支撑管(12)上端与第三汽缸(60)伸缩端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三汽缸(60)的伸缩端(61)与车厢顶板(2)左侧中段固定连接;车厢底板(1)右侧设置有右支撑管(13),右支撑管(13)上端与第四汽缸(70)伸缩端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四汽缸(70)的伸缩端(71)与车厢顶板(2)右侧中段固定连接;车厢顶板(2)左侧连接篷布(31)的一端,篷布(31)的另一端与车厢底板(1)左侧连接;车厢顶板(2)右侧连接篷布(32)的一端,篷布(32)的另一端与车厢底板(1)右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朱建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