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刀片构件,其要点是:所述刀片构件由依次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刀片、固定板、套筒和安装板构成。刀片从下方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上。套筒有2个,分前后从上方分别焊接固定在固定板的前部的右端部位上和后部的右端部位上,且2个套筒的轴线为同一根沿前后向设置的轴线。安装板有2块,均设有轴线沿左右向设置的螺孔,且2块安装板分前后从上方分别焊接固定在相应1个套筒的外侧面的朝向上方的部位上,并且作为刀片构件的上端部位。(*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农副产品加工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产加工中的鱼肉和鱼刺分离的装置中的刀片构件。
技术介绍
鱼类食品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容易消化,是人们喜爱的食物,尤其适宜老人、幼儿和病人食用。鱼类中蛋白质的含量15% 20%,属优质蛋白质,鱼肉肌纤维较短,蛋白质组织结构松软,水分含量多,肉质鲜嫩,容易消化吸收。鱼类组织中有含氮化合物,主要是胶原蛋白和粘蛋白,当煮沸后成为溶胶,冷却后成为凝胶,这就表现为鱼汤自然冷却后凝成乳白胶冻样状。鱼类含有一种含硫氨基酸叫牛磺酸,它能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有利防治动脉硬化。牛磺酸能促进婴儿大脑发育,提高眼的暗适应能力。因此牛磺酸现已作为婴儿食品中营养物,如婴儿配方奶粉里使奶粉营养更接近母乳。鱼类脂肪低,含量在1% 10%。大部分鱼只含有1% 3%的脂肪,如大黄鱼、小黄鱼、胖头鱼等。有些鱼如草鱼、鲤鱼、带鱼、平鱼脂肪含量在5% 8%。但有个别的鱼如鳊鱼脂肪含量可达15%。一般鱼类脂肪含量少,供热能低,所以鱼是高蛋白、低热量的食物,是比家禽、家畜都要优越的动物性食物。俗话说吃四条腿的(猪、牛)不如吃二条腿的(鸡、鸭),吃二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鱼类),表明了鱼类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众所周知,鱼类大多体内都有鱼刺,尤其一些常见的淡水鱼的肉间的刺更多,不管是人们日常食用还是加工鱼肉产品,鱼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食用。有很多人都想吃鱼,但是又怕吃鱼被鱼刺卡在消化道中而造成对身体的伤害,因此失去了很多吃鱼的机会。像老人和幼儿一类需要吃鱼的人群,由于缺乏吃鱼吐鱼刺的能力,因而吃鱼时需要先将鱼肉和鱼刺分离。为了满足更多人吃鱼的需求,有越来越多的鱼被加工成鱼肉产品,而在将鱼肉加工成便于食用的产品时,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将鱼肉和鱼刺分离。分离鱼肉和鱼刺的方法包括采用手工去鱼刺,这不仅费时费力,还去刺不干净,不便于工业化生产。中国专利文献CN2483956Y (专利申请号:01235878.9)公开了一种“辊轮挤压滚筒式采鱼肉机”,在其说明书第2页最后一段中的第5行至第7行记载了:“位于机架I中部的多孔滚筒15通过螺栓41固定在轴14上,其中部靠前端装有链轮36,轴14由滚动轴承副47支承,滚动轴承副47固定在机架I内。”由此可见,该设备使用时,鱼骨、皮容易附着在多孔滚筒15上,缺少将鱼骨、皮从多孔滚筒15上剥离下来的装置,需要人手工将鱼骨、皮从运行中的多孔滚筒15上拿下,稍有不慎就容易将手卷进多孔滚筒15与环形帆布带16之间,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用于鱼肉鱼刺分离的装置中的刀片构件。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刀片构件,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刀片构件由依次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刀片、固定板、套筒和安装板构成。刀片从下方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上。套筒有2个,分前后从上方分别焊接固定在固定板的前部的右端部位上和后部的右端部位上,且2个套筒的轴线为同一根沿前后向设置的轴线。安装板有2块,均设有轴线沿左右向设置的螺孔,且2块安装板分前后从上方分别焊接固定在相应I个套筒的外侧面的朝向上方的部位上,并且作为刀片构件的上端部位。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刀片构件将鱼皮和鱼骨从采肉装置上剥离下来,大大降低了人工操作时机器伤人和鱼刺伤人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应用本技术的刀片构件的鱼肉鱼刺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去掉进料装置后的左视图;图3为图2的后视示意图;图4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图1的后视示意图;图6为图1中的A-A剖视示意图;图7为图1中的B-B局部剖视示意图;图8为图4中的C-C剖视示意图;图9为图4中的D-D剖视示意图;图10为图1中的E部放大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的调节辊筒组件处于下落位置时的示意图;图12为图10中的调节辊筒组件的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F-F局部剖视示意图;图14为图13的后视示意图;图15为图10中的前辊筒支撑板的示意图;图16为图1中的采肉装置的主筒体的示意图;图17为图16的俯视图;图18为图1中的鱼皮剥离装置的示意图;图19为图18的俯视图;图20为图8中的驱动装置的采肉装置的连接盘的示意图;图21为图20中的G-G剖视示意图;图22为图3中的销轴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机架1,底板11,前侧板12,料斗第一安装孔12-1,中隔板13,连接盘安装孔13_1,前孔段13-la,后孔段13-lb,第二轴通过孔13-2,料斗第二安装孔13-3,前支撑条14-1,顶板14-2,皮带孔14-3,后支撑架15,左竖梁15-1,右竖梁15_2,后横梁15_3,辊筒支撑板16,棍筒前支撑板16a,棍筒后支撑板16b, U形槽16_1,定位螺孔16-2,挡块17,第一挡块17-1,第二挡块17-2,驱动装置2,电动机21,主动带轮22、皮带23,从动带轮24、减速箱25,箱体25_1,动力输入轴25-2,动力输出轴25-3,动力输出齿轮26,电气开关27,传动机构3,第一传动齿轮31,第一工作轴32,第一平键33,轴承组件34,滚动轴承34-1,轴承座34-2,后盖板34-3,第二传动齿轮35,第二工作轴36,第一轴段36_1,第二轴段36-2,第三轴段36-3,第四轴段36-4,第五轴段36_5,第三平键37,后轴承组件38,后轴承38-1,后轴承座38-2,轴承座安装架38-3,前轴承39,采肉装置4,连接盘41,圆环形凹槽41-1,中央孔41_2,平键槽41_3,第二平键42,卡接柱43,主筒体44,采肉孔44-1,卡接槽44-2,导向段44_2_1,锁紧段44_2_2,筒体转动孔44-3,保护套45,挤压装置5,定位螺栓51,调节辊筒组件52,从动辊筒52_1,前轴头52_1_1,筒身52-1-2,后轴头52-1-3,前支架构件52_2,前支轴52_2_1,调节盲孔52_2_la,调节盘52-2-2,弧形调节槽52-2-2a,连接柱52_2_3,前支架52_2_4,后支架构件52_3,后支架52-3-1,后支轴52-3-2,前阻挡圈52_3_3,后阻挡圈52_3_4,前紧定螺钉52_4,后紧定螺钉52-5,驱动辊筒53,前端盖53-1,筒身53_2,后端盖53_3,中间辊筒组件54,导向辊筒54_1,传输辊筒54-2,压紧辊筒54-3,挤压带55,鱼皮剥离装置6,刀片构件61,刀片61-1,固定板61-2,套筒61_3,第一套筒61-3a,第二套筒61-3b,安装板61_4,前安装板61_4a,后安装板61_4b,销轴62,螺杆63,前螺杆63a,后螺杆63b,手轮64,前手轮64a,后手轮64b,进料装置7,料斗71,插接杆72,出料装置8,出料斗81,折弯部81_1,拉簧82’支撑轴83,轴瓦84,滚轮轴91,前滚轮轴91a,后滚轮轴91b,滚轮92,传动箱体93,左侧板93_1,后侧板93-2,箱门93-3,电机罩94,半片鱼体100。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描述方位按照图1所示的具体方位进行描述,图1的上下左右即为描述的上下左右,面向图1的一方为前侧,背离图1的一方为后侧。文字中所述的圆环主体是指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刀片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构件(61)由依次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刀片(61?1)、固定板(61?2)、套筒(61?3)和安装板(61?4)构成;刀片(61?1)从下方固定连接在固定板(61?2)上;套筒(61?3)有2个,分前后从上方分别焊接固定在固定板(61?2)的前部的右端部位上和后部的右端部位上,且2个套筒(61?3)的轴线为同一根沿前后向设置的轴线;安装板(61?4)有2块,均设有轴线沿左右向设置的螺孔,且2块安装板(61?4)分前后从上方分别焊接固定在相应1个套筒(61?3)的外侧面的朝向上方的部位上,并且作为刀片构件(61)的上端部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刀片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构件(61)由依次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刀片(61-1)、固定板(61-2)、套筒(61-3)和安装板(61-4)构成;刀片(61_1)从下方固定连接在固定板(61-2)上;套筒(61-3)有2个,分前后从上方分别焊接固定在固定板(61-2)的前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刘建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