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建明专利>正文

一种鱼肉鱼刺分离装置的挤压部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17387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5 0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鱼肉鱼刺分离装置的挤压部件,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挤压装置。其要点是:挤压装置包括定位螺栓、调节辊筒组件、驱动辊筒、中间辊筒组件和挤压带。上述挤压带为环状。调节辊筒组件包括前支架构件、后支架构件和设置在前支架构件和后支架构件之间的从动辊筒。前支架构件和后支架构件同轴转动设置在机架上,该轴线为调节辊筒组件的转动轴线。从动辊筒的轴线沿前后向设置,且相对于调节辊筒组件的转动轴线偏心设置。当定位螺栓处于旋紧状态时,前支架构件仍至整个调节辊筒组件处于不能转动的固定状态。当定位螺栓处于松开状态时,则前支架构件和后支架构件能相对于固定构件转动,从而调节从动辊筒相对于固定构件的位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农副产品加工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产加工中的鱼肉和鱼刺分离装置中的挤压部件。
技术介绍
鱼类食品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容易消化,是人们喜爱的食物,尤其适宜老人、幼儿和病人食用。鱼类中蛋白质的含量15% 20%,属优质蛋白质,鱼肉肌纤维较短,蛋白质组织结构松软,水分含量多,肉质鲜嫩,容易消化吸收。鱼类组织中有含氮化合物,主要是胶原蛋白和粘蛋白,当煮沸后成为溶胶,冷却后成为凝胶,这就表现为鱼汤自然冷却后凝成乳白胶冻样状。鱼类含有一种含硫氨基酸叫牛磺酸,它能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有利防治动脉硬化。牛磺酸能促进婴儿大脑发育,提高眼的暗适应能力。因此牛磺酸现已作为婴儿食品中营养物,如婴儿配方奶粉里使奶粉营养更接近母乳。鱼类脂肪低,含量在1% 10%。大部分鱼只含有1% 3%的脂肪,如大黄鱼、小黄鱼、胖头鱼等。有些鱼如草鱼、鲤鱼、带鱼、平鱼脂肪含量在5% 8%。但有个别的鱼如鳊鱼脂肪含量可达15%。一般鱼类脂肪含量少,供热能低,所以鱼是高蛋白、低热量的食物,是比家禽、家畜都要优越的动物性食物。俗话说吃四条腿的(猪、牛)不如吃二条腿的(鸡、鸭),吃二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鱼类),表明了鱼类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众所周知,鱼类大多体内都有鱼刺,尤其一些常见的淡水鱼的肉间的刺更多,不管是人们日常食用还是加工鱼肉产品,鱼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食用。有很多人都想吃鱼,但是又怕吃鱼被鱼刺卡在消化道中而造成对身体的伤害,因此失去了很多吃鱼的机会。像老人和幼儿一类需要吃鱼的人群,由于缺乏吃鱼吐鱼刺的能力,因而吃鱼时需要先将鱼肉和鱼刺分离。为了满足更多人吃鱼的需求,有越来越多的鱼被加工成鱼肉产品,而在将鱼肉加工成便于食用的产品时,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将鱼肉和鱼刺分离。分离鱼肉和鱼刺的方法包括采用手工去鱼刺,这不仅费时费力,还去刺不干净,不便于工业化生产。中国专利文献CN2483956Y (专利申请号01235878. 9)公开了一种“辊轮挤压滚筒式采鱼肉机”,在其说明书第2页最后一段中的第5行至第7行记载了 “位于机架I中部的多孔滚筒15通过螺栓41固定在轴14上,其中部靠前端装有链轮36,轴14由滚动轴承副47支承,滚动轴承副47固定在机架I内。帆布带从动辊18由螺栓42固定轴20上,轴20由滚动轴承副46支承,滚动轴承副46固定在机架I内。帆布带从动辊24由螺栓43固定在机架I内。轴7由滚动轴承副50支承,滚动轴承副50固定在机架I内,链轮39固定在轴7中部。轴11由滚动轴承副48支承,滚动轴承副48固定在机架I内,链轮37固定在轴11中部。链轮36、37、38、39通过链条51连接,帆布带驱动辊13、帆布带从动辊18和24通过环形帆布带16连接,在工作中进行运动。”由此可见,该文献采用链轮传动形式,使得结构较为复杂,链条之间有交叉而产生噪音。该结构采用帆布带作为与多滚筒15进行挤压鱼体的部件,由于帆布带通常较软,因此挤压效果相对较差,导致采肉率较低,而且容易被鱼刺刺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采肉率较高的使用寿命较长的用于鱼肉鱼刺分离装置的挤压部件。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鱼肉鱼刺分离装置的挤压部件,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挤压装置。机架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均沿左右向铅垂设置的前侧板和中隔板。前侧板坐落并固定在底板的前端部位上。中隔板坐落并固定在底板的前后向的中部偏前部位上。其结构特点是机架还包括辊筒支撑板。辊筒支撑板有2块。2块辊筒支撑板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棍筒前支撑板和棍筒后支撑板。棍筒前支撑板固定连接在前侧板的左侧面的中上部上,辊筒后支撑板固定连接在中隔板的左侧面的中上部上,且辊筒前支撑板和辊筒后支撑板所处的上下位置相同。挤压装置包括定位螺栓、调节辊筒组件、驱动辊筒、中间辊筒组件和挤压带。上述挤压带为环状。调节辊筒组件包括从动辊筒、前支架构件和后支架构件。从动辊筒固定设置在前支架构件和后支架构件之间。前支架构件转动设置在机架的辊筒前支撑板上,后支架构件转动设置在机架的辊筒后支撑板上,且前支架构件的转动轴线与后支架构件的转动轴线相同,该转动轴线沿前后向水平设置,且也是调节辊筒组件的转动轴线。从动辊筒的轴线沿前后向设置,且相对于调节辊筒组件的转动轴线偏心设置。前支架构件设有以转动轴线为转动中心的弧形调节槽。定位螺栓从前向后穿过该弧形调节槽且旋合在辊筒前支撑板上。当定位螺栓处于旋紧状态时,前支架构件仍至整个调节辊筒组件处于不能转动的固定状态。当定位螺栓处于松开状态时,则前支架构件和后支架构件能相对于固定构件转动,从而调节从动辊筒相对于固定构件的位置。上述挤压带围绕从动辊筒和驱动辊筒设置。上述中间辊筒组件包括导向辊筒、传输辊筒和压紧辊筒。导向辊筒、传输辊筒和压紧辊筒的轴线均沿前后向设置,且均转动连接在机架的前侧板和中隔板之间,并且左右方向上位于调节辊筒组件与驱动辊筒之间。压紧辊筒则由其辊筒体的上侧与挤压带的内侧面的朝向下方的部位相接触。导向辊筒位于调节辊筒组件与压紧辊筒之间,且由其辊筒体的右上侧与挤压带的内侧面的朝向左下方的部位相接触。传输辊筒位于压紧辊筒的左侧,且由其辊筒体的左下侧与挤压带内侧面的朝向右上方的部位相接触。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驱动辊筒由前端盖、筒身和后端盖按照从前至后的次序依次固定相连而构成。前端盖和后端盖均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均为设有中央孔的圆板体。筒身为轴线沿前后向设置的圆筒体。驱动辊筒通过相应的工作轴转动设置在机架的前侧板和中隔板之间。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机架的辊筒前支撑板和辊筒后支撑板均设有开口向左且贯穿前后的U形槽,辊筒前支撑板的中部的左上侧设有定位螺孔。所述挤压装置的挤压带的宽度与机架的前侧板的后侧面到中隔板的前侧面的距离相对应。上述挤压装置的调节辊筒组件的前支架构件由前支轴、调节盘、连接柱和前支架依次固定连接而构成。上述前支架构件的调节盘为设有中央孔的圆盘体,调节盘的中央孔的轴线沿前后向设置。调节盘的盘体右部和上部上设有与中央孔同轴线的且贯穿盘体前后的弧形调节槽,且该弧形调节槽即为前支架构件的弧形调节槽。弧形调节槽的弧度为30度至160度。弧形调节槽的半径与辊筒前支撑板的U形槽的槽底圆弧部分的圆心到定位螺孔的中心的距离相等。上述前支架的主体呈圆环盘状,且该圆环盘主体设有轴线沿前后向设置的中央孔、并且在中央孔处设有向盘体前侧凸出的圆筒状连接部。上述连接柱为圆柱体,其轴线沿前后向设置。连接柱的前端焊接固定在调节盘的后侧面上,且位于弧形调节槽的左上部的左侧。连接柱的后端焊接固定在前支架的圆环盘主体的前侧面上,且靠近其边沿的部位上。上述前支轴沿前后向设置,且前支轴设有开口向前的截面呈正方形的调节盲孔。IU支轴的后部向后芽过调节盘的中央孔,且两者焊接固定在一起,并且如支轴的后端头向·后伸出调节盘外。上述后支架构件由后支架、后支轴、前阻挡圈和后阻挡圈组成。后支架的主体呈圆环盘状,且该圆环盘主体设有轴线沿前后向设置的中央孔、并且在中央孔处设有向盘体后侧凸出的圆筒状连接部。上述后支架构件的后支轴的轴线沿前后向设置,且与前支架构件的前支轴同轴线。后支轴的前端焊接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鱼肉鱼刺分离装置的挤压部件,包括机架(1)和设置在机架(1)上的挤压装置(5);机架(1)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11)、均沿左右向铅垂设置的前侧板(12)和中隔板(13);前侧板(12)坐落并固定在底板(11)的前端部位上;中隔板(13)坐落并固定在底板(11)的前后向的中部偏前部位上;其特征在于:机架还包括辊筒支撑板(16);辊筒支撑板(16)有2块;2块辊筒支撑板(16)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辊筒前支撑板(16a)和辊筒后支撑板(16b);辊筒前支撑板(16a)固定连接在前侧板(12)的左侧面的中上部上,辊筒后支撑板(16b)固定连接在中隔板(13)的左侧面的中上部上,且辊筒前支撑板(16a)和辊筒后支撑板(16b)所处的上下位置相同;挤压装置(5)包括定位螺栓(51)、调节辊筒组件(52)、驱动辊筒(53)、中间辊筒组件(54)和挤压带(55);挤压带(55)为环状;调节辊筒组件(52)包括从动辊筒(52?1)、前支架构件(52?2)和后支架构件(52?3);从动辊筒(52?1)固定设置在前支架构件(52?2)和后支架构件(52?3)之间;前支架构件(52?2)转动设置在机架(1)的辊筒前支撑板(16a)上,后支架构件(52?3)转动设置在机架(1)的辊筒后支撑板(16b)上,且前支架构件(52?2)的转动轴线与后支架构件(52?3)的转动轴线相同,该转动轴线沿前后向水平设置,且也是调节辊筒组件(52)的转动轴线;从动辊筒(52?1)的轴线沿前后向设置,且相对于调节辊筒组件(52)的转动轴线偏心设置;前支架构件(52?2)设有以转动轴线为转动中心的弧形调节槽;定位螺栓(51)从前向后穿过该弧形调节槽且旋合在辊筒前支撑板(16a)上;当定位螺栓(51)处于旋紧状态时,前支架构件(52?2)仍至整个调节辊筒组件(52)处于不能转动的固定状态;当定位螺栓(51)处于松开状态时,则前支架构件(52?2)和后支架构件(52?5)能相对于固定构件转动,从而调节从动辊筒(52?1)相对于固定构件的位置;挤压带(51)围绕从动辊筒(52?1)和驱动辊筒(53)设置;中间辊筒组件(54)包括导向辊筒(54?1)、传输辊筒(54?2)和压紧辊筒(54?3);导向辊筒(54?1)、传输辊筒(54?2)和压紧辊筒(54?3)的轴线均沿前后向设置,且均转动连接在机架(1)的前侧板(12)和中隔板(13)之间,并且左右方向上位于调节辊筒组件(52)与驱动辊筒(53)之间;压紧辊筒(54?3)则由其辊筒体的上侧与挤压带(55)的内侧面的朝向下方的部位相接触;导向辊筒(54?1)位于调节辊筒组件(52)与压紧辊筒(54?3)之间,且由其辊筒体的右上侧与挤压带(55)的内侧面的朝向左下方的部位相接触;传输辊筒(54?2)位于压紧辊筒(54?3)的左侧,且由其辊筒体的左下侧与挤压带(55)内侧面的朝向右上方的部位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肉鱼刺分离装置的挤压部件,包括机架(I)和设置在机架(I)上的挤压装置(5);机架(I)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11)、均沿左右向铅垂设置的前侧板(12)和中隔板(13);前侧板(12 )坐落并固定在底板(11)的前端部位上;中隔板(13 )坐落并固定在底板(11)的前后向的中部偏前部位上; 其特征在于机架还包括辊筒支撑板(16);辊筒支撑板(16)有2块;2块辊筒支撑板(16)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辊筒前支撑板(16a)和辊筒后支撑板(16b);辊筒前支撑板(16a)固定连接在前侧板(12)的左侧面的中上部上,辊筒后支撑板(16b)固定连接在中隔板(13)的左侧面的中上部上,且辊筒前支撑板(16a)和辊筒后支撑板(16b)所处的上下位置相同;挤压装置(5)包括定位螺栓(51)、调节辊筒组件(52)、驱动辊筒(53)、中间辊筒组件(54)和挤压带(55); 挤压带(55)为环状;调节辊筒组件(52)包括从动辊筒(52-1)、前支架构件(52-2)和后支架构件(52-3);从动辊筒(52-1)固定设置在前支架构件(52-2)和后支架构件(52-3)之间;前支架构件(52-2)转动设置在机架(I)的辊筒前支撑板(16a)上,后支架构件(52-3)转动设置在机架(I)的辊筒后支撑板(16b)上,且前支架构件(52-2)的转动轴线与后支架构件(52-3)的转动轴线相同,该转动轴线沿前后向水平设置,且也是调节辊筒组件(52)的转动轴线;从动辊筒(52-1)的轴线沿前后向设置,且相对于调节辊筒组件(52)的转动轴线偏心设置;前支架构件(52-2)设有以转动轴线为转动中心的弧形调节槽;定位螺栓(51)从前向后穿过该弧形调节槽且旋合在辊筒前支撑板(16a)上;当定位螺栓(51)处于旋紧状态时,前支架构件(52-2)仍至整个调节辊筒组件(52)处于不能转动的固定状态;当定位螺栓(51)处于松开状态时,则前支架构件(52-2 )和后支架构件(52-5 )能相对于固定构件转动,从而调节从动辊筒(52-1)相对于固定构件的位置; 挤压带(51)围绕从动辊筒(52-1)和驱动辊筒(53)设置; 中间辊筒组件(54 )包括导向辊筒(54-1)、传输辊筒(54-2 )和压紧辊筒(54-3 );导向辊筒(54-1)、传输辊筒(54-2 )和压紧辊筒(54-3 )的轴线均沿前后向设置,且均转动连接在机架(I)的前侧板(12)和中隔板(13)之间,并且左右方向上位于调节辊筒组件(52)与驱动辊筒(53)之间;压紧辊筒(54-3)则由其辊筒体的上侧与挤压带(55)的内侧面的朝向下方的部位相接触;导向辊筒(54-1)位于调节辊筒组件(52 )与压紧辊筒(54-3 )之间,且由其辊筒体的右上侧与挤压带(55)的内侧面的朝向左下方的部位相接触;传输辊筒(54-2)位于压紧辊筒(54-3)的左侧,且由其辊筒体的左下侧与挤压带(55)内侧面的朝向右上方的部位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鱼肉鱼刺分离装置的挤压部件,其特征在于驱动辊筒(53)由前端盖(53-1 )、筒身(53-2 )和后端盖(53-3 )按照从前至后的次序依次固定相连而构成;前端盖(53-1)和后端盖(53-3)均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均为设有中央孔的圆板体;筒身(53-2)为轴线沿前后向设置的圆筒体;驱动辊筒(53)通过相应的工作轴转动设置在机架(I)的前侧板(12)和中隔板(13)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鱼肉鱼刺分离装置的挤压部件,其特征在于机架(I)的棍筒前支撑板(16a)和棍筒后支撑板(16b)均设有开口向左且贯穿前后的U形槽(16-1),辊筒前支撑板(16a)的中部的左上侧设有定位螺孔(16-2); 所述挤压装置(5)的挤压带(55)的宽度与机架(I)的前侧板(12)的后侧面到中隔板(13)的前侧面的距离相对应; 挤压装置(5)的调节辊筒组件(52)的前支架构件(52-2)由前支轴(52-2-1)、调节盘(52-2-2)、连接柱(52-2-3)和前支架(52_2_4)依次固定连接而构成; 前支架构件(52-2)的调节盘(52-2-2)为设有中央孔的圆盘体,调节盘(52_2_2)的中央孔的轴线沿前后向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刘建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