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调节辊筒组件,其结构特点是:包括从动辊筒、前支架构件和后支架构件。从动辊筒固定设置在前支架构件和后支架构件之间。前支架构件的转动轴线与后支架构件的转动轴线相同,均沿前后向水平设置,且也是调节辊筒组件的转动轴线。从动辊筒的轴线沿前后向设置,且相对于调节辊筒组件的转动轴线偏心设置。前支架构件设有以转动轴线为转动中心的弧形调节槽。定位螺栓从前向后穿过该弧形调节槽且旋合在鱼肉鱼刺分离装置的相应部件上。当定位螺栓处于旋紧状态时,前支架构件仍至整个调节辊筒组件处于不能转动的固定状态。当定位螺栓处于松开状态时,则前支架构件和后支架构件能相对于机架转动,从而调节从动辊筒相对于机架的位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农副产品加工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产加工中的鱼肉和鱼刺分离的装置中的调节辊筒组件。
技术介绍
鱼类食品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容易消化,是人们喜爱的食物,尤其适宜老人、幼儿和病人食用。鱼类中蛋白质的含量15% 20%,属优质蛋白质,鱼肉肌纤维较短,蛋白质组织结构松软,水分含量多,肉质鲜嫩,容易消化吸收。鱼类组织中有含氮化合物,主要是胶原蛋白和粘蛋白,当煮沸后成为溶胶,冷却后成为凝胶,这就表现为鱼汤自然冷却后凝成乳白胶冻样状。鱼类含有一种含硫氨基酸叫牛磺酸,它能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有利防治动脉硬化。牛磺酸能促进婴儿大脑发育,提高眼的暗适应能力。因此牛磺酸现已作为婴儿食品中营养物,如婴儿配方奶粉里使奶粉营养更接近母乳。鱼类脂肪低,含量在1% 10%。大部分鱼只含有1% 3%的脂肪,如大黄鱼、小黄鱼、胖头鱼等。有些鱼如草鱼、鲤鱼、带鱼、平鱼脂肪含量在5% 8%。但有个别的鱼如鳊鱼脂肪含量可达15%。一般鱼类脂肪含量少,供热能低,所以鱼是高蛋白、低热量的食物,是比家禽、家畜都要优越的动物性食物。俗话说吃四条腿的(猪、牛)不如吃二条腿的(鸡、鸭),吃二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鱼类),表明了鱼类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众所周知,鱼类大多体内都有鱼刺,尤其一些常见的淡水鱼的肉间的刺更多,不管是人们日常食用还是加工鱼肉产品,鱼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食用。有很多人都想吃鱼,但是又怕吃鱼被鱼刺卡在消化道中而造成对身体的伤害,因此失去了很多吃鱼的机会。像老人和幼儿一类需要吃鱼的人群,由于缺乏吃鱼吐鱼刺的能力,因而吃鱼时需要先将鱼肉和鱼刺分离。为了满足更多人吃鱼的需求,有越来越多的鱼被加工成鱼肉产品,而在将鱼肉加工成便于食用的产品时,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将鱼肉和鱼刺分离。分离鱼肉和鱼刺的方法包括采用手工去鱼刺,这不仅费时费力,还去刺不干净,不便于工业化生产。中国专利文献CN2483956Y (专利申请号:01235878.9)公开了一种“辊轮挤压滚筒式采鱼肉机”,该设备的环形帆布带16的张紧程度无法调节,适应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调节,适应性强的的用于鱼肉鱼刺分离的装置中的调节辊筒组件。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调节辊筒组件,其结构特点是:包括从动辊筒、前支架构件和后支架构件。从动辊筒固定设置在前支架构件和后支架构件之间。前支架构件转动设置在鱼肉鱼刺分离装置的相应部件上,后支架构件转动设置在鱼肉鱼刺分离装置的相应部件上,且前支架构件的转动轴线与后支架构件的转动轴线相同,该转动轴线沿前后向水平设置,且也是调节辊筒组件的转动轴线。从动辊筒的轴线沿前后向设置,且相对于调节辊筒组件的转动轴线偏心设置。前支架构件设有以转动轴线为转动中心的弧形调节槽。定位螺栓从前向后穿过该弧形调节槽且旋合在鱼肉鱼刺分离装置的相应部件上。当定位螺栓处于旋紧状态时,前支架构件仍至整个调节辊筒组件处于不能转动的固定状态。当定位螺栓处于松开状态时,则前支架构件和后支架构件能相对于机架转动,从而调节从动辊筒相对于机架的位置。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调节辊筒组件的前支架构件由前支轴、调节盘、连接柱和前支架依次固定连接而构成。上述前支架构件的调节盘为设有中央孔的圆盘体,调节盘的中央孔的轴线沿前后向设置。调节盘的盘体右部和上部上设有与中央孔同轴线的且贯穿盘体前后的弧形调节槽,且该弧形调节槽即为前支架构件的弧形调节槽。弧形调节槽的弧度为30度至160度。上述前支架的主体呈圆环盘状,且该圆环盘主体设有轴线沿前后向设置的中央孔、并且在中央孔处设有向盘体前侧凸出的圆筒状连接部。上述连接柱为圆柱体,其轴线沿前后向设置。连接柱的前端焊接固定在调节盘的后侧面上,且位于弧形调节槽的左上部的左侧。连接柱的后端焊接固定在前支架的圆环盘主体的前侧面上,且靠近其边沿的部位上。上述前支轴沿前后向设置,且前支轴设有开口向前的截面呈正方形的调节盲孔。iu支轴的后部向后芽过调节盘的中央孔,且两者焊接固定在一起,并且如支轴的后端头向后伸出调节盘外。上述后支架构件由后支架、后支轴、前阻挡圈和后阻挡圈组成。后支架的主体呈圆环盘状,且该圆环盘主体设有轴线沿前后向设置的中央孔、并且在中央孔处设有向盘体后侧凸出的圆筒状连接部。上述后支架构件的后支轴的轴线沿前后向设置,且与前支架构件的前支轴同轴线。后支轴的前端焊接固定在后支架的圆环盘主体的后侧面上。前阻挡圈和后阻挡圈均为圆环形板,前阻挡圈和后阻挡圈分前后套在后支轴上,且均与后支轴焊接固定在一起。上述从动辊筒由前轴头、筒身和后轴头按照从前至后的次序依次相连而构成。筒身为轴线沿前后向设置的圆筒体。前轴头和后轴头均由位于前后侧的一侧的圆柱端头和从前后侧的另一侧与圆柱端头一体相连的圆形封板构成。前支架构件由其前支架的圆筒状连接部套在从动辊筒的前轴头的圆柱端头上,且两者固定连接在一起。后支架构件由其后支架的圆筒状连接部套在从动辊筒的后轴头的圆柱端头上,且两者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前支架构件、从动辊筒和后支架构件固定连接成一个从动辊筒部件。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本技术调节辊筒组件结构简单,且能有效快捷的调节挤压带的张紧程度,延长挤压带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调节挤压带与采肉装置的主筒体的外周的接触面积,提高采肉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应用本技术的调节辊筒组件的鱼肉鱼刺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去掉进料装置后的左视图;图3为图2的后视示意图;图4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图1的后视示意图;图6为图1中的A-A剖视示意图;图7为图1中的B-B局部剖视示意图;图8为图4中的C-C剖视示意图;图9为图4中的D-D剖视示意图;图10为图1中的E部放大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的调节辊筒组件处于下落位置时的示意图;图12为图10中的调节辊筒组件的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F-F局部剖视示意图;图14为图13的后视示意图;图15为图10中的前辊筒支撑板的示意图;图16为图1中的采肉装置的主筒体的示意图;图17为图16的俯视图;图18为图1中的鱼皮剥离装置的示意图;图19为图18的俯视图;图20为图8中的驱动装置的采肉装置的连接盘的示意图;图21为图20中的G-G剖视示意图;图22为图3中的销轴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机架1,底板11,前侧板12,料斗第一安装孔12-1,中隔板13,连接盘安装孔13_1,前孔段13-la,后孔段13-lb,第二轴通过孔13-2,料斗第二安装孔13-3,前支撑条14-1,顶板14-2,皮带孔14-3,后支撑架15,左竖梁15-1,右竖梁15_2,后横梁15_3,辊筒支撑板16,棍筒前支撑板16a,棍筒后支撑板16b, U形槽16_1,定位螺孔16-2,挡块17,第一挡块17-1,第二挡块17-2,驱动装置2,电动机21,主动带轮22、皮带23,从动带轮24、减速箱25,箱体25_1,动力输入轴25-2,动力输出轴25-3,动力输出齿轮26,电气开关27,传动机构3,第一传动齿轮31,第一工作轴32,第一平键33,轴承组件34,滚动轴承34-1,轴承座34-2,后盖板34-3,第二传动齿轮35,第二工作轴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调节辊筒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动辊筒(52?1)、前支架构件(52?2)和后支架构件(52?3);从动辊筒(52?1)固定设置在前支架构件(52?2)和后支架构件(52?3)之间;前支架构件(52?2)转动设置在鱼肉鱼刺分离装置的相应部件上,后支架构件(52?3)转动设置在鱼肉鱼刺分离装置的相应部件上,且前支架构件(52?2)的转动轴线与后支架构件(52?3)的转动轴线相同,该转动轴线沿前后向水平设置,且也是调节辊筒组件(52)的转动轴线;从动辊筒(52?1)的轴线沿前后向设置,且相对于调节辊筒组件(52)的转动轴线偏心设置;前支架构件(52?2)设有以转动轴线为转动中心的弧形调节槽;定位螺栓(51)从前向后穿过该弧形调节槽且旋合在鱼肉鱼刺分离装置的相应部件上;当定位螺栓(51)处于旋紧状态时,前支架构件(52?2)仍至整个调节辊筒组件(52)处于不能转动的固定状态;当定位螺栓(51)处于松开状态时,则前支架构件(52?2)和后支架构件(52?5)能相对于机架转动,从而调节从动辊筒(52?1)相对于机架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节辊筒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动辊筒(52-1)、前支架构件(52-2)和后支架构件(52-3);从动辊筒(52-1)固定设置在前支架构件(52-2)和后支架构件(52_3)之间;前支架构件(52-2)转动设置在鱼肉鱼刺分离装置的相应部件上,后支架构件(52-3)转动设置在鱼肉鱼刺分离装置的相应部件上,且前支架构件(52-2)的转动轴线与后支架构件(52-3)的转动轴线相同,该转动轴线沿前后向水平设置,且也是调节辊筒组件(52)的转动轴线;从动辊筒(52-1)的轴线沿前后向设置,且相对于调节辊筒组件(52)的转动轴线偏心设置;前支架构件(52-2)设有以转动轴线为转动中心的弧形调节槽;定位螺栓(51)从前向后穿过该弧形调节槽且旋合在鱼肉鱼刺分离装置的相应部件上;当定位螺栓(51)处于旋紧状态时,前支架构件(52-2 )仍至整个调节辊筒组件(52 )处于不能转动的固定状态;当定位螺栓(51)处于松开状态时,则前支架构件(52-2)和后支架构件(52-5)能相对于机架转动,从而调节从动辊筒(52-1)相对于机架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辊筒组件,其特征在于:调节辊筒组件(52)的前支架构件(52-2)由前支轴(52-2-1)、调节盘(52-2-2)、连接柱(52-2-3)和前支架(52_2_4)依次固定连接而构成; 前支架构件(52-2)的调节盘(52-2-2)为设有中央孔的圆盘体,调节盘(52_2_2)的中央孔的轴线沿前后向设置;调节盘(52-2-2)的盘体右部和上部上设有与中央孔同轴线的且贯穿盘体前后的弧形调节槽(52-2-2a),且该弧形调节槽(52-2-2a)即为前支架构件(52-2)的弧形调节槽;弧形调节槽(52-2-2a)的弧度为30度至160度; 前支架(52-2-4)的主体呈圆环盘状,且该圆环盘主体设有轴线沿前后向设置的中央孔、并且在中央孔处设有向盘体前侧凸出的圆筒状连接部; 连接柱(52-2-3)为圆柱体,其轴线沿前后向设置;连接柱(52-2-3)的前端焊接固定在调节盘(52-2-2)的后侧面上,且位于弧形调节槽(5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刘建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