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式多孔介质尾气热能回收微排放节能发动机主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79371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热式多孔介质尾气热能回收微排放节能发动机主件装置,包括气缸、活塞、尾气进气管、尾气排气管、空气进气管、空气滤清器、发动机进气管、消音器,在冷、热两端的分隔的多孔介质蓄热体中的同根长管中进行低温、高温互速交换。在高温尾气输入管至低温余气排气管的中间设置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内层多孔介质蓄热体,在新鲜低温空气输入管至高温空气导入发动机进气输入管的中间设置外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外层多孔介质蓄热体,在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中间的体内设置高温燃烧清灰电热棒,在新鲜低温空气输入管的输出端设置备用副压气机。适合在节能发动机上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向尾气要能源的高温空气导入发动机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不间断蓄热式多孔介质蓄热体回收发动机尾气热能的可大幅度降低尾气中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涉及一种高温低氧燃烧的可大幅度提高输出功率的新型发动机组合的节能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蓄热式多孔介质尾气热能回收微排放节能发动机主件装置
技术介绍
在内燃机中,尾气排气所带走约有20 % 45 %的燃料热量全被白白的浪费掉同时严重地污染大气环境。 目前,现有的尾气热能回收装置的发动机技术,基本上都在试验阶段,其中,微排放的技术极少,可形成产业化的产品极少发现。
技术实现思路
目前,采用高温空气导入发动机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不间断蓄热式多孔介质蓄热体回收发动机尾气热能的高温低氧燃烧的微排放的可大幅度提高输出功率的新型发动机组合的节能装置——蓄热式多孔介质尾气热能回收微排放节能发动机主件装置的技术,文献中记载得较少,到目前为止,市场上尚未发现有此类技术的产品大批量销售推广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热式多孔介质尾气热能回收微排放节能发动机主件>J-U ρ α装直。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在冷、热两端的分隔的多孔介质蓄热体中的同根长管中进行低温、高温互速交换。在高温尾气输入管至低温余气排气管的中间设置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内层多孔介质蓄热体,在新鲜低温空气输入管至高温空气导入发动机进气输入管的中间设置外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外层多孔介质蓄热体,在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中间的体内设置高温燃烧清灰电热棒,在新鲜低温空气输入管的输出端设置备用副压气机,在高温燃烧清灰电热棒的体外设置电加热高温燃烧调控器、电源,在高温空气导入发动机进气输入管的输入端设置主压气机、富氧空气发生器、富氧空气压力储气罐、富氧空气输入控制系统,在高温尾气输入管的输出端设置废气润轮增压机,在高温尾气输入管的输入端与高温空气导入发动机进气输入管的输出端设置气缸。在高温尾气输入管至低温余气排气管的中间通道上设置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在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上设置内层多孔介质蓄热体,在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的中间通道内设置高温燃烧清灰电热棒,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内层多孔介质蓄热体的高温端的一端与高温尾气输入管的一端相连接,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内层多孔介质蓄热体的低温端的一端与低温余气排气管的一端相连接,富氧空气压力储气罐的一端与富氧空气发生器连接另一端与富氧空气输入控制系统连接,主压气机的一端与外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富氧空气输入控制系统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高温空气导入发动机进气输入管连接,废气涡轮增压机的一端与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连接另一端与高温尾气输入管连接,高温尾气输入管的一端与废气涡轮增压机连接另一端与气缸连接,高温空气导入发动机进气输入管的一端与主压气机、富氧空气输入控制系统连接另一端与气缸连接。在新鲜低温空气输入管至高温空气导入发动机进气输入管的中间通道上设置外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在外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内设置外层多孔介质蓄热体,在外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外设置外保温层,外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外层多孔介质蓄热体、外保温层的低温端的一端与新鲜低温空气输入管的一端相连接,外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外层多孔介质蓄热体、外保温层的高温端的一端与高温空气导入发动机进气输入管的一端相连接,电加热高温燃烧调控器的一端与温燃烧清灰电热棒电连接,电加热高温燃烧调控器的另一端与电源电连接,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内层多孔介质蓄热体、高温燃烧清灰电热棒的高温端的一端与高温尾气输入管的一端相连接,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内层多孔介质蓄热体、高温燃烧清灰电热棒的低温端的一端与低温余气排气管的一端相连接。在外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至高温空气导入发动机进气输入管的中间设置主压气机,主压气机的一端与外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高温空气导入发动机进气输入管的一端连接,在外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至新鲜低温空气输入管中间设置备用副压气机,备用副压气机的一端与外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新鲜低温空气输入管的一端连接,主压气机的叶轮和废气涡轮增压机的涡轮安装在同一根转子轴上。在高温尾气输入管至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的中间设置高混合高温再燃电加热低氧燃烧室,在外管高效风冷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的高温端的体外设置高温燃烧室,高混合高温再燃电加热低氧燃烧室上的输出端设置烟灰高温再燃净化电加热自洁过滤板,在高温燃烧室上设置自点火高温高焰燃烧器、点火器,在外管高效风冷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的高温端的体外设置高温助燃空气输入管、高温空气输入控制系统,自点火高温高焰燃烧器体外设置高能燃料输入高压喷射器、高能燃料输入控制系统。高混合高温再燃电加热低氧燃烧室的一端与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高温尾气输入管的一端连接,高温燃烧室的一端与外管高效风冷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连接与高混合高温再燃电加热低氧燃烧室联通另一端与自点火高温高焰燃烧器连接,高温空气输入控制系统的一端与外管高效风冷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连接另一端与高温助燃空气输入管的一端连接,高温助燃空气输入管的另一端与自点火高温高焰燃烧器连接,高能燃料输入高压喷射器的一端与高能燃料输入控制系统连接另一端与自点火高温高焰燃烧器连接,冷、热交换分隔的多孔介质蓄热体为同根同心长管,在低温端的一段外管高效风冷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为高效的风冷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2、性能稳定,3、实用性较强,4、微排放环保,5、使用方便,6、节能率较高,7、成本较低,8、便于快速普及推广应用。本装置所采用的高温空气导入发动机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蓄热式尾气热能回收新型发动机组合的节能装置的技术方案,使低温空气和高温尾气在流经蓄热体时的高密度的高紧密的接触过程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回收高温尾气的显热;节能潜力巨大,平均节能25%以上,低温空气的预热的温度效率可达85 % 90 %,尾气的余热回收率可达75 %以上,余气排放的温度低,约100°C,燃料节约率可达50% 60%,经济效益显著。尾气热能回收的“高温空气导入发动机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完全突破了几百年来人们对燃烧的传统认识,通过高效回收尾气余热并高效预热助燃空气,实现了发动机在高风温(内燃机的排气温度范围较宽,全负荷运转时达700 800°C,最高可达1000°C以上。)和低氧气浓度(2% 10% )条件下的稳定燃烧,因此具有大幅度节能和大幅度降低尾气中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排放的双重优越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发 明蓄热式多孔介质尾气热能回收微排放节能发动机主件装置第I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的简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蓄热式多孔介质尾气热能回收微排放节能发动机主件装置第I实施例的尾气热能回收的工作原理的简介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蓄热式多孔介质尾气热能回收微排放节能发动机主件装置第2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的简介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蓄热式多孔介质尾气热能回收微排放节能发动机主件装置第3实施例的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热式多孔介质尾气热能回收微排放节能发动机主件装置,包括气缸、活塞、尾气进气管、尾气排气管、空气进气管、空气滤清器、发动机进气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在冷、热两端的分隔的多孔介质蓄热体中的同根长管中进行低温、高温互速交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式多孔介质尾气热能回收微排放节能发动机主件装置,包括气缸、活塞、尾气进气管、尾气排气管、空气进气管、空气滤清器、发动机进气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在冷、热两端的分隔的多孔介质蓄热体中的同根长管中进行低温、高温互速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多孔介质尾气热能回收微排放节能发动机主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高温尾气输入管(I)至低温余气排气管(4)的中间设置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2)、内层多孔介质蓄热体(3),在新鲜低温空气输入管(5)至高温空气导入发动机进气输入管(10)的中间设置外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7)、外层多孔介质蓄热体(8),在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2)中间的体内设置高温燃烧清灰电热棒(13),在新鲜低温空气输入管(5)的输出端设置备用副压气机(23),在高温燃烧清灰电热棒(13)的体外设置电加热高温燃烧调控器(14)、电源(15),在高温空气导入发动机进气输入管(10)的输入端设置主压气机(17)、富氧空气发生器(20)、富氧空气压力储气罐(21)、富氧空气输入控制系统(22),在高温尾气输入管(I)的输出端设置废气涡轮增压机(16),在高温尾气输入管(I)的输入端与高温空气导入发动机进气输入管(10)的输出端设置气缸(1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多孔介质尾气热能回收微排放节能发动机主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高温尾气输入管(I)至低温余气排气管(4)的中间通道上设置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2),在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2)上设置内层多孔介质蓄热体(3),在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2)的中间通道内设置高温燃烧清灰电热棒(13),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2)、内层多孔介质蓄热体(3)的高温端(12)的一端与高温尾气输入管(I)的一端相连接,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2)、内层多孔介质蓄热体(3)的低温端(11)的一端与低温余气排气管(4)的一端相连接,富氧空气压力储气罐(21)的一端与富氧空气发生器(20)连接另一端与富氧空气输入控制系统(22)连接,主压气机(17)的一端与外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7)、富氧空气输入控制系统(22)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高温空气导入发动机进气输入管(10)连接,废气涡轮增压机(16)的一端与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2)连接另一端与高温尾气输入管(I)连接,高温尾气输入管(I)的一端与废气涡轮增压机(16)连接另一端与气缸(18)连接,高温空气导入发动机进气输入管(10)的一端与主压气机(17)、富氧空气输入控制系统(22)连接另一端与气缸(18)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多孔介质尾气热能回收微排放节能发动机主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新鲜低温空气输入管(5)至高温空气导入发动机进气输入管(10)的中间通道上设置外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7),在外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7)内设置外层多孔介质蓄热体(8),在外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7)外设置外保温层(9),外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7)、外层多孔介质蓄热体(8)、外保温层(9)的低温端(11)的一端与新鲜低温空气输入管(5)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静迅电梯设备有限公司陈明顾仁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