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体式尾气后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782174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9 02:47
一种箱体式尾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壳体、混合组件以及若干催化剂载体组件,其中所述若干催化剂载体组件包括圆筒状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催化剂载体组件。壳体设有排气入口、入口腔体、出口腔体以及排气出口。壳体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其中第一挡板设有第一对角线。所述第一挡板还包括对称设置的与所述第一催化剂载体组件连通的第一圆孔、与所述混合组件连通的第二圆孔、与所述第三催化剂载体组件连通的第三圆孔、与所述第四催化剂载体组件连通的第四圆孔以及对应于所述排气出口的第五圆孔。如此设置,能够实现挡板共用。

Box type tail gas aftertreatment device

A box type exhaust treatment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nd a plurality of mixed component catalyst carrier component, wherein the plurality of catalyst carrier assembly includes a cylindrical first, second, third, fourth component catalyst carrier.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n exhaust inlet, an inlet cavity, an outlet cavity and an exhaust outlet.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baffle and a second baffle with the same structure, wherein the first baffl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diagonal. The first baffle also include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and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catalyst components of the first round, and the mixed components connected and communicated with the second holes, third holes, third components of the catalyst carrier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fourth components of the catalyst carrier fourth hole and corresponds to the exhaust gas outlet hole fifth. Thus, the baffle can be shar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箱体式尾气后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尾气后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箱体式尾气后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发动机尾气后处理装置(例如柴油机尾气后处理装置)主要是用来处理或净化排气中有毒及有害物质的装置。排气中的毒害物质主要包含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及颗粒物等。现有技术中已经有采用氧化型催化转换器(DOC)、颗粒捕集器(DPF)以及选择性催化还原剂(SCR)系统相组合的方案来提高排气处理的效能。在一种方案中,所述氧化型催化转换器与颗粒捕集器被串联设置在第一壳体内;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剂被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然后借助连接管道将所述第一、第二壳体串联起来。为了使排气能够在所述连接管道内与雾化后的尿素溶液进行均匀混合,现有技术中提供了利用混合管或者静态混合器的技术方案。其中,混合管通常应用在发动机尾气后处理装置能够提供足够安装空间的条件下。而当安装空间不够时,则通常采用静态混合器的技术方案。然而,随着客户对安装条件多样性的要求,如何设计出一种箱体式尾气后处理装置既能够共用零件以节省成本,又能适应不同的安装要求是本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挡板能够共用的箱体式尾气后处理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箱体式尾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混合组件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若干催化剂载体组件,其中所述若干催化剂载体组件包括圆筒状的第一催化剂载体组件、圆筒状的第二催化剂载体组件、圆筒状的第三催化剂载体组件以及圆筒状的第四催化剂载体组件,所述第二催化剂载体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催化剂载体组件的下游且与所述第一催化剂载体组件直线对齐,所述第三催化剂载体组件与所述第四催化剂载体组件平行设置;所述壳体设有排气入口、与所述排气入口连通的入口腔体、排气出口以及与所述排气出口连通的出口腔体;所述第一催化剂载体组件与所述入口腔体连通;所述第三催化剂载体组件以及所述第四催化剂载体组件均与所述出口腔体相连通;所述混合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催化剂载体组件的下游以及所述第三、第四催化剂载体组件的上游,所述混合组件包括用以接收尿素液滴的混合管;所述壳体设有零件共用的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其中所述第一挡板设有第一对角线以及第二对角线,所述第一挡板还包括支撑所述第一催化剂载体组件的第一圆孔、支撑所述混合管的第二圆孔、支撑所述第三催化剂载体组件的第三圆孔以及支撑所述第四催化剂载体组件的第四圆孔,其中所述第一圆孔的中心与所述第二圆孔的中心落在所述第一对角线上,所述第三圆孔与所述第四圆孔沿所述第一对角线对称布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圆孔的中心与所述第四圆孔的中心均落在所述第二对角线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均呈正方形,所述第一挡板沿所述第一对角线翻转180度后与所述第二挡板相同。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挡板设有第三对角线以及第四对角线,所述第二挡板还包括支撑所述第二催化剂载体组件的第六圆孔、支撑所述混合管的第七圆孔、支撑所述第三催化剂载体组件的第八圆孔以及支撑所述第四催化剂载体组件的第九圆孔,其中所述第六圆孔的中心与所述第七圆孔的中心落在所述第三对角线上,所述第八圆孔与所述第九圆孔沿所述第三对角线对称布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八圆孔的中心与所述第九圆孔的中心均落在所述第四对角线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组件还包括连通管,所述箱体式尾气后处理装置包括连接所述第二催化剂载体组件与所述连通管的一端的第一连接腔以及连接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混合管的第二连接腔。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设有焊接在所述第二挡板上的第一凸包以及焊接在所述第一挡板上的第二凸包,所述第一连接腔形成在所述第一凸包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所述第二连接腔形成在所述第二凸包与所述第一挡板之间。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挡板还包括支撑所述连通管的第五圆孔,所述第二挡板还包括支撑所述连通管的第十圆孔,其中所述第五圆孔的中心落在所述第一对角线上,所述第十圆孔的中心落在所述第三对角线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混合管中的混合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催化剂载体组件包括氧化型催化转换器,所述第二催化剂载体组件包括颗粒捕集器,所述第三催化剂载体组件与所述第四催化剂载体组件均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剂。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将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实现共用,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发动机尾气后处理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的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去除图3中第一、第二端盖以及进、出口管之后的主视图。图6是去除图4中第一、第二端盖、进、出口管以及出口腔体之后的主视图。图7是图6的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图7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9是去除图7中第二凸包后的主视图。图10是图9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图11是图10中第一挡板的主视图。图12是图10中第一挡板的后视图。图13是图10的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图14是图9的后视图。图15是图14的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图16是去除图15中第三、第四端盖后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图17是图16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18是去除图16中第三、第四端盖后的主视图。图19是图18中第二挡板的主视图。图20是图18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图21是图1的俯视图。图22是沿图21中A-A线的剖面图。图23是沿图22中B-B线的剖视图。图24是沿图22中C-C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图1至图24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箱体式尾气后处理装置100,其包括壳体1、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混合组件2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1内的若干催化剂载体组件3。其中,所述若干催化剂载体组件3包括圆筒状的第一催化剂载体组件31、圆筒状的第二催化剂载体组件32、圆筒状的第三催化剂载体组件33以及圆筒状的第四催化剂载体组件34。在本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催化剂载体组件32位于所述第一催化剂载体组件31的下游且与所述第一催化剂载体组件31直线对齐。所述第三催化剂载体组件33与所述第四催化剂载体组件34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催化剂载体组件31包括氧化型催化转换器(DOC),所述第二催化剂载体组件32包括颗粒捕集器(DPF),所述第三催化剂载体组件33(SCR)与所述第四催化剂载体组件34均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剂(SCR)。上述催化剂载体组件的功能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熟知的,在此不再赘述。请参图3及图15所示,所述壳体1在其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端盖11与第二端盖12以及第三端盖13与第四端盖14,其中第一端盖11与第二端盖12构成双层端盖,并在其上连接有排气入口111。另外,所述壳体1还设有与所述排气入口111连通的入口腔体112。所述壳体1设有与所述第三、第四催化剂载体组件33、34连通的出口腔体132以及与所述出口腔体132连通的排气出口131。为了提高排气分布的均匀性,所述壳体1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催化剂载体组件31上游的多孔分配板311。请参图4至图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箱体式尾气后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箱体式尾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混合组件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若干催化剂载体组件,其中所述若干催化剂载体组件包括圆筒状的第一催化剂载体组件、圆筒状的第二催化剂载体组件、圆筒状的第三催化剂载体组件以及圆筒状的第四催化剂载体组件,所述第二催化剂载体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催化剂载体组件的下游且与所述第一催化剂载体组件直线对齐,所述第三催化剂载体组件与所述第四催化剂载体组件平行设置;所述壳体设有排气入口、与所述排气入口连通的入口腔体、排气出口以及与所述排气出口连通的出口腔体;所述第一催化剂载体组件与所述入口腔体连通;所述第三催化剂载体组件以及所述第四催化剂载体组件均与所述出口腔体相连通;所述混合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催化剂载体组件的下游以及所述第三、第四催化剂载体组件的上游,所述混合组件包括用以接收尿素液滴的混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零件共用的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其中所述第一挡板设有第一对角线以及第二对角线,所述第一挡板还包括支撑所述第一催化剂载体组件的第一圆孔、支撑所述混合管的第二圆孔、支撑所述第三催化剂载体组件的第三圆孔以及支撑所述第四催化剂载体组件的第四圆孔,其中所述第一圆孔的中心与所述第二圆孔的中心落在所述第一对角线上,所述第三圆孔与所述第四圆孔沿所述第一对角线对称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体式尾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混合组件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若干催化剂载体组件,其中所述若干催化剂载体组件包括圆筒状的第一催化剂载体组件、圆筒状的第二催化剂载体组件、圆筒状的第三催化剂载体组件以及圆筒状的第四催化剂载体组件,所述第二催化剂载体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催化剂载体组件的下游且与所述第一催化剂载体组件直线对齐,所述第三催化剂载体组件与所述第四催化剂载体组件平行设置;所述壳体设有排气入口、与所述排气入口连通的入口腔体、排气出口以及与所述排气出口连通的出口腔体;所述第一催化剂载体组件与所述入口腔体连通;所述第三催化剂载体组件以及所述第四催化剂载体组件均与所述出口腔体相连通;所述混合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催化剂载体组件的下游以及所述第三、第四催化剂载体组件的上游,所述混合组件包括用以接收尿素液滴的混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零件共用的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其中所述第一挡板设有第一对角线以及第二对角线,所述第一挡板还包括支撑所述第一催化剂载体组件的第一圆孔、支撑所述混合管的第二圆孔、支撑所述第三催化剂载体组件的第三圆孔以及支撑所述第四催化剂载体组件的第四圆孔,其中所述第一圆孔的中心与所述第二圆孔的中心落在所述第一对角线上,所述第三圆孔与所述第四圆孔沿所述第一对角线对称布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式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圆孔的中心与所述第四圆孔的中心均落在所述第二对角线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体式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均呈正方形,所述第一挡板沿所述第一对角线翻转180度后与所述第二挡板相同。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箱体式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