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式尾气热能回收微排放节能高压发动机主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79373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23:35
一种蓄热式尾气热能回收微排放节能高压发动机主件装置,包括高压气缸、活塞、尾气进气管、尾气排气管、空气进气管、空气滤清器、发动机进气管、消音器,在高温尾气输入管至低温余气排气管的中间设置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内层多孔介质蓄热体,在新鲜低温空气输入管至高温空气导入发动机进气输入管的中间设置外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外层多孔介质蓄热体,在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中间的体内设置高温燃烧清灰电热棒,在高温燃烧清灰电热棒的体外设置电加热高温燃烧调控器、电源,在高温空气导入发动机进气输入管的输入端设置压气机,在高温尾气输入管的输出端设置高温尾气滤清器。在节能发动机上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向尾气要能源的高温空气导入发动机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不间断蓄热式多孔介质蓄热体回收发动机尾气热能的可大幅度降低尾气中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涉及一种高压高温低氧燃烧的可大幅度提高输出功率的新型高压发动机组合的节能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蓄热式尾气热能回收微排放节能高压发动机主件装置
技术介绍
在内燃机中,尾气排气所带走约有20 % 45 %的燃料热量全被白白的浪费掉同时严重地污染大气环境。目前,现有的尾气热能回收装置的发动机技术,基本上都在试验阶段,其中,微排放的技术极少,可形成产业化的产品极少发现。
技术实现思路
目前,采用高温空气导入发动机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不间断蓄热式多孔介质蓄热体回收发动机尾气热能的高压高温低氧燃烧的微排放的可大幅度提高输出功率的新型高压发动机组合的节能装置——蓄热式尾气热能回收微排放节能高压发动机主件装置的技术,文献中记载得较少,到目前为止,市场上尚未发现有此类技术的产品大批量销售推广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热式尾气热能回收微排放节能高压发动机主件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在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的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热式尾气热能回收微排放节能高压发动机主件装置,包括气缸、活塞、尾气进气管、尾气排气管、空气进气管、空气滤清器、发动机进气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在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2)的输入端设置废气涡轮增压机(16),在外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7)的输出端设置压气机(17),在高温尾气输入管(1)的的输入端、高温空气导入发动机进气输入管(10)的输出端设置高压气缸(18),在外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7)的输出端设置高能燃料高温预热输入压力输送器(34)、高能燃料高温预热输入控制系统(35),在外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7)的输入端设置水乳溶液助燃剂罐(20)、助燃剂泵(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式尾气热能回收微排放节能高压发动机主件装置,包括气缸、活塞、尾气进气管、尾气排气管、空气进气管、空气滤清器、发动机进气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在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2)的输入端设置废气涡轮增压机(16),在外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7)的输出端设置压气机(17),在高温尾气输入管(I)的的输入端、高温空气导入发动机进气输入管(10)的输出端设置高压气缸(18),在外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7)的输出端设置高能燃料高温预热输入压力输送器(34)、高能燃料高温预热输入控制系统(35),在外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7)的输入端设置水乳溶液助燃剂罐(20)、助燃剂泵(22)、助燃剂输入控制系统(23)、液雾化冷却压力喷射器(33),在水乳溶液助燃剂罐(20)内的设置许多的水乳溶液助燃剂(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尾气热能回收微排放节能高压发动机主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外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7)外设置高温燃烧室(27),在高温燃烧室(27)上设置点火器(25)、自点火高温高焰燃烧器(28),在外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7)外设置高温空气输入控制系统(30)、高温助燃空气输入管(29),在自点火高温高焰燃烧器(28)外设置高能燃料输入高压喷射器(31)、高能燃料输入控制系统(3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静迅电梯设备有限公司陈明顾仁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