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银黑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核径迹多孔表面制备银黑纳米颗粒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红外探测器如温差电型红外探测器、气动型红外探测器、热敏电阻型红外探测器和红外热摄像仪等在军事国防和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尤其是在军事需求的牵引和相关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作为高新技术的红外探测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地位更加重要。红外探测器的核心部件是红外热敏传感器。只有当热敏传感器有效而及时地传递感应到的热量,红外探测器才会有响应。因此要求热敏触感器的吸收层对光热必须有很高的灵敏度。常规的吸收层材料如氧化钒、金属材料(N1、Cr和Au等)和非晶半导体等都有较优良的性能,但没有一种是最佳的。金属的电阻随温度而变化,氧化钒不适合于集成电路技术,非晶半导体伴随有大量的低频率噪声。目前金属黑纳米颗粒被认为能弥补以上的缺点,非常适合做热敏传感器的吸收层而成为研究的热点。所谓金属黑(metal black),是某种具有纳米尺度多孔胶体状的金属材料(如金黑、银黑、钼黑、碳黑等),呈金属纳米团的聚集形貌。纳米金属团簇呈多孔形貌使材料的表面变得粗糙。粗糙表面的微观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核径迹多孔表面制备银黑纳米颗粒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通过32S离子辐照20?50μm厚的聚酯或0.5?2mm厚的CR?39样品,经NaOH溶液蚀刻工艺得到核径迹聚酯样品或核径迹CR?39样品;(S2)将步骤(S1)中得到的核径迹聚酯样品或核径迹CR?39样品,以及用于标定银黑厚度的探测器片粘附在真空腔内的样品架上,使真空腔内的压强达到3×10?3?4×10?3Pa;(S3)向真空腔内充入氩气,使真空腔内的氩气压强为50?100Pa;(S4)加热真空腔内的银丝,使银溶化蒸发,在核径迹聚酯样品或核径迹CR?39样品表面镀上一层金属银纳米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径迹多孔表面制备银黑纳米颗粒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1)通过32S离子辐照20-50μ m厚的聚酯或0.5_2mm厚的CR-39样品,经NaOH溶液蚀刻工艺得到核径迹聚酯样品或核径迹CR-39样品; (52)将步骤(SI)中得到的核径迹聚酯样品或核径迹CR-39样品,以及用于标定银黑厚度的探测器片粘附在真空腔内的样品架上,使真空腔内的压强达到3X10_3-4X10_3Pa ; (53)向真空腔内充入氩气,使真空腔内的氩气压强为50-100Pa; (54)加热真空腔内的银丝,使银溶化蒸发,在核径迹聚酯样品或核径迹CR-39样品表面镀上一层金属银纳米颗粒。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径迹多孔表面制备银黑纳米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1)中得到核径迹聚酯样品或核径迹CR-39样品的具体方法如下: (a)通过32S离子福照20-50μ m厚的聚酯或0.5_2mm厚的CR-39样品,福照密度为IO8-1O9个/cm2,辐照时间为30-60分钟; (b)将辐照过的样品置于清洁干燥的环境中1-3个月; (c)将静置了1-3个月后的样品用 浓度为6.0-6.5Mol/L的NaOH溶液蚀刻2_8分钟,蚀刻温度为55-70°C ; (d)用300-360nm紫外灯照射步骤(c)中蚀刻后的样品2_6小时; (e)将步骤(d)中照射后的样品用浓度为6.0-6.5Mol/L的NaOH溶液蚀刻10-25分钟,蚀刻温度为55-70°C ; (f)将蚀刻处理过后的样品充分晾干。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径迹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存兄,倪邦发,胡炼,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